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基于河北省辛集、宁晋和清苑3个小麦主产县的调查数据,运用Tobit模型实证研究小麦收获损失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河北省小麦收获损失率的均值为3.696%,高于西方国家3%的粮食产后损失率。小麦品种、适时收获、收获期间的正常天气状况、精细的收获作业和较好的粮食损失认知等对小麦收获损失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土地细碎化和严重的虫害程度等对小麦收获损失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此,提出减少河北省小麦收获损失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 小麦收获损失;影响因素;Tobit回归模型;优化措施
Abstract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three major wheat producing counties in Xinji, Ningjin and Qingyuan of Hebei Provinc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wheat harvest loss were empirically studied using the Tobit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wheat harvest loss rate was 3.696%, higher than Western countries have a 3% post-harvest loss rate. Wheat varieties, timely harvest, normal weather conditions during harvest, fine harvesting operations and better awareness of food loss have a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on wheat harvest losses; land fragmentation and severe pest damage to wheat harvest losses mad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In this regard, this paper proposed optimization measures to reduce wheat harvest losses in Hebei Province.
Key words Wheat harvest loss;Influencing factors;Tobit regression model;Optimization measures
隨着国家城镇化的进一步推动和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仍然面临着很大压力[1]。总体来说,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举措:“开源”和“节流”[2]。所以,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也应该抓好“节流”,以此减少粮食的产后损失。产后损失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据调查,中国产后的各个环节每年损失的粮食占到总量的7%~11%[3]。中国粮食每年的损失量间接地相当于良田、化肥和农业用水的损失。所以,降低粮食产后损失,成为节约耕地、水资源和增加粮食有效供给重要的“绿色”手段。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小麦的生产发展对于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河北省是全国小麦的主产省份之一。就粮食产业链整体来看,田间收获是粮食产后的第一个环节[4],据相关学者研究,河北省的小麦收获损失率达到3.229%,所以,控制收获环节的损失对于减少小麦损失浪费意义重大。笔者选取河北省3个小麦主产县进行实地调研,探究影响小麦收获损失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有效减少损失的对策建议。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该研究数据是笔者于2018年6—7月对辛集市、清苑县和宁晋县农户的实地调查中获得(表1)。此次调查分为预调研和正式调研两个阶段。首先进行预调研,以此来进一步考察在实地调研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且进一步优化问卷,总结访谈技巧;然后在正式调研中,结合问卷,走访农户家庭,经过面对面的交流方式,由农户回答问卷的相关题项;最后去除存在信息不真实、核心变量数据缺失等部分,获得有效问卷,进而进行数据分析。
1.2 研究方法——Tobit回归分析
1.2.1 模型的建立。以小麦收获损失率为被解释变量,以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因为因变量小麦收获损失率最低为0,最高为1,拥有非负截断的特征。对于此类受限因变量的估计,使用OLS法通常会获得有偏的估计结果[5]。而Tobit模型又称为样本选择模型或者受限因变量模型,属于一种限制因变量的模型,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James Tobin 提出,此类模型适合运用于因变量为切割值或片段值的情况[6]。所以采用Tobit模型定量揭示小麦收获损失主要的影响因素。模型如下:
1.2.2 相关变量设置。
影响小麦收获损失的因素有很多,结合前人的研究,该研究选择农户基本特征、生产经营特征、收获作业特征和小麦损失认知程度4个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具体变量的定义如表2所示。
2 结果与分析
河北省小麦收获环节损失率影响因素回归结果见表3。
2.1 农户特征的影响
2.1.1 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在0.0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估计系数符号为负。这说明户主的受教育程度对小麦收获损失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户主文化程度越高,越容易采用先进的小麦品种、耕作方式,小麦收获损失也越少。
2.1.2 农户外出务工。“外出务工与否”在0.0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估计系数符号为正,说明受访者外出务工会加大小麦收获损失。该研究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加重了土地粗放经营的现象;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户外出务工加大了小麦种植的机会成本,当减少小麦收获损失所得的收益不能弥补其所花费的机会成本时,农户减少收获损失的意愿就会有所下降[7]。 2.1.3 务农收入。“务农收入占比”在0.0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估计系数符号为负。说明小麦收获损失会随着农户务农收入占比的上升而下降。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务农收入占比大的农户其主要经济来源于农业生产,对小麦作物的依赖程度较大,其控制小麦收获损失的意愿和行为也就越积极。
2.2 生产经营特征的影响
2.2.1 土地细碎化。“土地细碎化”在0.01的水平上显著,其估计系数符号为正。这说明土地细碎化程度对小麦收获损失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分散的田块会加剧小麦收获损失。一方面,土地细碎化不利于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同时,农户经营的田块数量越多,其分散程度越高,往返收获的时间和成本就会扩大,不利于收获损失的控制;另一方面,分散的田块提高了收割机收获作业的难度系数,降低收获损失所耗费的成本大大提高。
2.2.2 品种。“品种”在0.0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估计系数符号为负。说明小麦品种越优良,其收获损失率就越低,单产高的小麦可以从源头上降低损失。
2.2.3 虫害程度。以“虫害程度很少或没有”为参照组,“虫害程度严重”在0.0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估计系数符号为正。说明小麦虫害程度越严重,其收获损失越大。
2.3 收获特征的影响
2.3.1 收获成熟度。“以未完全成熟”为参照组,“过熟时收获”在0.0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估计系数为正。可能的原因是小麦在过熟时,麦粒和麦穗掉落比较多,同时收割机进行作业时,更容易造成损失。因此,这说明适时收获可以降低小麦的收获损失率,过晚收获会提高小麦的收获损失率。
2.3.2 天气状况。“收获时天气”在0.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估计系数为负,说明小麦收获期天气正常,会减少小麦的收获损失。这可能是因为,在小麦收割期间,如果出现恶劣的天气情况,比如强降雨或者大风天气,会加大小麦的倒伏情况,增加了收割机收割难度,加大收获损失。
2.3.3 收获精细程度。以“收获精细程度粗糙”为参照组,收获精细程度“一般”和“精细”均在0.01的水平上显著,估计系数符号为负。这表明随着收获作业精细程度的提高,其收获损失率在下降。
2.4 收获损失认知
以认为“收获损失轻微”为参照组,认为小麦“收获损失一般”在0.01的水平上显著,估计系数符号为负。可能因为与认为“收获损失轻微”的种植户相比,认为“收获损失一般”的农户减损意识更加强烈,更希望采取措施,以此减少小麦收获环节的损失。
3 结论与优化措施
3.1 主要结论 河北省小麦收获损失率的均值为3.696%,高于西方国家3%的产后损失率。收获成熟度、收割的精细程度、机手的操作能力、品种的选择和土地的细碎化程度等对小麦收获环节的损失影响较大。
3.2 优化措施
3.2.1 合理安排小麦的收割时间。蜡熟末期的品质与质量是最优的,所以应该于蜡熟末期进行收割,具体的收割时间最好是上午9:00—11:00和下午16:00—18:00这2个时间段,同时,要根据天气状况和品种特性等,合理安排收割的顺序,因地制宜和适时收获小麦,以此保证小麦颗粒归仓。
3.2.2 合理安排机械作业时间,收割机的机收作业质量要满足相关要求。收割之前,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同时对于机收作业的市场信息要及时发布并更新,使供求的双方可以进行有效衔接。进行收获作业時,要依据天气情况、小麦的成熟程度等相关因素,对机具进行合理调试。收割机要满足相关要求,在收割过程中,根据具体的作业条件,选择适当的作业参数,如在转弯时,应该停止收割,采用倒车法转弯,不要边割边转弯,以防压倒未收割的麦子;当小麦比较稠密,植株较大,早晚或者雨后小麦湿度较大时,应该要适当降低作业速度等。
3.2.3 提高小麦收割机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水平。第一是大型化,即使用效率更高的脱粒分离清选系统,增加割台的长度,进一步改进小麦的脱粒清选方式,优化小麦收割机的动力系统。第二是智能化与自动化,即设置先进的检测和控制系统,对滚筒的转速状况和收割机的行进速度等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预测多种突发的情况,并且进行相应调整,以确保收割机的运行和效率。
3.2.4 加强收割机手的培训。首先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并且随着机械设备的改进应该对培训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其次,培训机构需要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重点培养一批专业的人才队伍,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素质;最后对于每一个前来培训的操作人员,都要建立相应的培训档案,在档案中详细登记收割机的品牌、机型、姓名、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农机使用情况和培训记录等一系列完整的材料,通过建立档案方便后期为机手提供帮助和技术指导。
3.2.5 选择性状优良的小麦品种。每个品种都不可能满足所有地区的条件,每个品种都有优点与不足。所以,优良品种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要适宜特定区域的温度、降水与光照等气候条件;适合当地土质、地力与灌溉等生产条件,并且有相应的栽培技术。
3.2.6 注重小麦收获期的管理。种植户要着重关注小麦收获期的虫害情况,做到提早预防和及时收获,以此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首先,加强对于病虫害防治的认知与了解,学习和把握小麦的生长规律;其次,要了解相关的先进技术,同时提高检测的水平,完成好病虫害的相关检测工作;最后,增强先进技术的培训力度,对农户的使用技术开展专业的指导[8]。
3.2.7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在很长一段时期,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经营的基本面,并且各地农业资源禀赋差距大,要实行规模化经营需要很长的过程,因此农业经营方式必须坚持宜大则大,宜小则小,不能搞“一刀切”[9-10]。所以,一方面,在坚持市场化原则的基础上,政府加以正确引导,发展多元生产经营主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推进适度规模化经营;另一方面,提升普通农户的集约化与组织化水平,挖掘其发展潜力,政府可以通过财政、金融和保险等方面的支持政策,让有长期稳定务农意愿的小农户能够稳步扩大经营规模[11]。同时,积极拓展小农户急需的服务
领域,解决农户在农业生产关键环节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使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可以进行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 张天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开源节流并重[J].农村工作通讯,2014(3):1.
[2] 赵霞,曹宝明,赵莲莲.粮食产后损失浪费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5,40(3): 6-9.
[3] 农业部.农业部部署粮食加工减损工作[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4(7):55.
[4] 郭燕枝,陈娆,郭静利.我国粮食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损耗分析及对策[J].农业经济, 2014(1): 23-24.
[5] 郭焱,张益,占鹏,等.农户玉米收获环节损失影响因素分析[J].玉米科学,2019,27(1):164-168.
[6] 檀竹平. 粮食主产区家庭农场经营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西省为例[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6.
[7] 胡其鹏.农户水稻收获损失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7.
[8] 高京武.冬小麦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8(7):131.
[9] 刘振远.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N].农民日报,2019-03-02(001).
[10] 声音[J].中国农机监理,2019(4):5.
[11] 于文静,董峻.“大国小农”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解读《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J].财经界,2019(4):57-58.
关键词 小麦收获损失;影响因素;Tobit回归模型;优化措施
Abstract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three major wheat producing counties in Xinji, Ningjin and Qingyuan of Hebei Provinc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wheat harvest loss were empirically studied using the Tobit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wheat harvest loss rate was 3.696%, higher than Western countries have a 3% post-harvest loss rate. Wheat varieties, timely harvest, normal weather conditions during harvest, fine harvesting operations and better awareness of food loss have a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on wheat harvest losses; land fragmentation and severe pest damage to wheat harvest losses mad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In this regard, this paper proposed optimization measures to reduce wheat harvest losses in Hebei Province.
Key words Wheat harvest loss;Influencing factors;Tobit regression model;Optimization measures
隨着国家城镇化的进一步推动和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仍然面临着很大压力[1]。总体来说,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举措:“开源”和“节流”[2]。所以,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也应该抓好“节流”,以此减少粮食的产后损失。产后损失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据调查,中国产后的各个环节每年损失的粮食占到总量的7%~11%[3]。中国粮食每年的损失量间接地相当于良田、化肥和农业用水的损失。所以,降低粮食产后损失,成为节约耕地、水资源和增加粮食有效供给重要的“绿色”手段。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小麦的生产发展对于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河北省是全国小麦的主产省份之一。就粮食产业链整体来看,田间收获是粮食产后的第一个环节[4],据相关学者研究,河北省的小麦收获损失率达到3.229%,所以,控制收获环节的损失对于减少小麦损失浪费意义重大。笔者选取河北省3个小麦主产县进行实地调研,探究影响小麦收获损失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有效减少损失的对策建议。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该研究数据是笔者于2018年6—7月对辛集市、清苑县和宁晋县农户的实地调查中获得(表1)。此次调查分为预调研和正式调研两个阶段。首先进行预调研,以此来进一步考察在实地调研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且进一步优化问卷,总结访谈技巧;然后在正式调研中,结合问卷,走访农户家庭,经过面对面的交流方式,由农户回答问卷的相关题项;最后去除存在信息不真实、核心变量数据缺失等部分,获得有效问卷,进而进行数据分析。
1.2 研究方法——Tobit回归分析
1.2.1 模型的建立。以小麦收获损失率为被解释变量,以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因为因变量小麦收获损失率最低为0,最高为1,拥有非负截断的特征。对于此类受限因变量的估计,使用OLS法通常会获得有偏的估计结果[5]。而Tobit模型又称为样本选择模型或者受限因变量模型,属于一种限制因变量的模型,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James Tobin 提出,此类模型适合运用于因变量为切割值或片段值的情况[6]。所以采用Tobit模型定量揭示小麦收获损失主要的影响因素。模型如下:
1.2.2 相关变量设置。
影响小麦收获损失的因素有很多,结合前人的研究,该研究选择农户基本特征、生产经营特征、收获作业特征和小麦损失认知程度4个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具体变量的定义如表2所示。
2 结果与分析
河北省小麦收获环节损失率影响因素回归结果见表3。
2.1 农户特征的影响
2.1.1 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在0.0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估计系数符号为负。这说明户主的受教育程度对小麦收获损失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户主文化程度越高,越容易采用先进的小麦品种、耕作方式,小麦收获损失也越少。
2.1.2 农户外出务工。“外出务工与否”在0.0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估计系数符号为正,说明受访者外出务工会加大小麦收获损失。该研究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加重了土地粗放经营的现象;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户外出务工加大了小麦种植的机会成本,当减少小麦收获损失所得的收益不能弥补其所花费的机会成本时,农户减少收获损失的意愿就会有所下降[7]。 2.1.3 务农收入。“务农收入占比”在0.0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估计系数符号为负。说明小麦收获损失会随着农户务农收入占比的上升而下降。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务农收入占比大的农户其主要经济来源于农业生产,对小麦作物的依赖程度较大,其控制小麦收获损失的意愿和行为也就越积极。
2.2 生产经营特征的影响
2.2.1 土地细碎化。“土地细碎化”在0.01的水平上显著,其估计系数符号为正。这说明土地细碎化程度对小麦收获损失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分散的田块会加剧小麦收获损失。一方面,土地细碎化不利于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同时,农户经营的田块数量越多,其分散程度越高,往返收获的时间和成本就会扩大,不利于收获损失的控制;另一方面,分散的田块提高了收割机收获作业的难度系数,降低收获损失所耗费的成本大大提高。
2.2.2 品种。“品种”在0.0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估计系数符号为负。说明小麦品种越优良,其收获损失率就越低,单产高的小麦可以从源头上降低损失。
2.2.3 虫害程度。以“虫害程度很少或没有”为参照组,“虫害程度严重”在0.0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估计系数符号为正。说明小麦虫害程度越严重,其收获损失越大。
2.3 收获特征的影响
2.3.1 收获成熟度。“以未完全成熟”为参照组,“过熟时收获”在0.0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估计系数为正。可能的原因是小麦在过熟时,麦粒和麦穗掉落比较多,同时收割机进行作业时,更容易造成损失。因此,这说明适时收获可以降低小麦的收获损失率,过晚收获会提高小麦的收获损失率。
2.3.2 天气状况。“收获时天气”在0.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估计系数为负,说明小麦收获期天气正常,会减少小麦的收获损失。这可能是因为,在小麦收割期间,如果出现恶劣的天气情况,比如强降雨或者大风天气,会加大小麦的倒伏情况,增加了收割机收割难度,加大收获损失。
2.3.3 收获精细程度。以“收获精细程度粗糙”为参照组,收获精细程度“一般”和“精细”均在0.01的水平上显著,估计系数符号为负。这表明随着收获作业精细程度的提高,其收获损失率在下降。
2.4 收获损失认知
以认为“收获损失轻微”为参照组,认为小麦“收获损失一般”在0.01的水平上显著,估计系数符号为负。可能因为与认为“收获损失轻微”的种植户相比,认为“收获损失一般”的农户减损意识更加强烈,更希望采取措施,以此减少小麦收获环节的损失。
3 结论与优化措施
3.1 主要结论 河北省小麦收获损失率的均值为3.696%,高于西方国家3%的产后损失率。收获成熟度、收割的精细程度、机手的操作能力、品种的选择和土地的细碎化程度等对小麦收获环节的损失影响较大。
3.2 优化措施
3.2.1 合理安排小麦的收割时间。蜡熟末期的品质与质量是最优的,所以应该于蜡熟末期进行收割,具体的收割时间最好是上午9:00—11:00和下午16:00—18:00这2个时间段,同时,要根据天气状况和品种特性等,合理安排收割的顺序,因地制宜和适时收获小麦,以此保证小麦颗粒归仓。
3.2.2 合理安排机械作业时间,收割机的机收作业质量要满足相关要求。收割之前,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同时对于机收作业的市场信息要及时发布并更新,使供求的双方可以进行有效衔接。进行收获作业時,要依据天气情况、小麦的成熟程度等相关因素,对机具进行合理调试。收割机要满足相关要求,在收割过程中,根据具体的作业条件,选择适当的作业参数,如在转弯时,应该停止收割,采用倒车法转弯,不要边割边转弯,以防压倒未收割的麦子;当小麦比较稠密,植株较大,早晚或者雨后小麦湿度较大时,应该要适当降低作业速度等。
3.2.3 提高小麦收割机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水平。第一是大型化,即使用效率更高的脱粒分离清选系统,增加割台的长度,进一步改进小麦的脱粒清选方式,优化小麦收割机的动力系统。第二是智能化与自动化,即设置先进的检测和控制系统,对滚筒的转速状况和收割机的行进速度等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预测多种突发的情况,并且进行相应调整,以确保收割机的运行和效率。
3.2.4 加强收割机手的培训。首先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并且随着机械设备的改进应该对培训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其次,培训机构需要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重点培养一批专业的人才队伍,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素质;最后对于每一个前来培训的操作人员,都要建立相应的培训档案,在档案中详细登记收割机的品牌、机型、姓名、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农机使用情况和培训记录等一系列完整的材料,通过建立档案方便后期为机手提供帮助和技术指导。
3.2.5 选择性状优良的小麦品种。每个品种都不可能满足所有地区的条件,每个品种都有优点与不足。所以,优良品种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要适宜特定区域的温度、降水与光照等气候条件;适合当地土质、地力与灌溉等生产条件,并且有相应的栽培技术。
3.2.6 注重小麦收获期的管理。种植户要着重关注小麦收获期的虫害情况,做到提早预防和及时收获,以此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首先,加强对于病虫害防治的认知与了解,学习和把握小麦的生长规律;其次,要了解相关的先进技术,同时提高检测的水平,完成好病虫害的相关检测工作;最后,增强先进技术的培训力度,对农户的使用技术开展专业的指导[8]。
3.2.7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在很长一段时期,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经营的基本面,并且各地农业资源禀赋差距大,要实行规模化经营需要很长的过程,因此农业经营方式必须坚持宜大则大,宜小则小,不能搞“一刀切”[9-10]。所以,一方面,在坚持市场化原则的基础上,政府加以正确引导,发展多元生产经营主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推进适度规模化经营;另一方面,提升普通农户的集约化与组织化水平,挖掘其发展潜力,政府可以通过财政、金融和保险等方面的支持政策,让有长期稳定务农意愿的小农户能够稳步扩大经营规模[11]。同时,积极拓展小农户急需的服务
领域,解决农户在农业生产关键环节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使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可以进行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 张天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开源节流并重[J].农村工作通讯,2014(3):1.
[2] 赵霞,曹宝明,赵莲莲.粮食产后损失浪费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5,40(3): 6-9.
[3] 农业部.农业部部署粮食加工减损工作[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4(7):55.
[4] 郭燕枝,陈娆,郭静利.我国粮食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损耗分析及对策[J].农业经济, 2014(1): 23-24.
[5] 郭焱,张益,占鹏,等.农户玉米收获环节损失影响因素分析[J].玉米科学,2019,27(1):164-168.
[6] 檀竹平. 粮食主产区家庭农场经营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西省为例[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6.
[7] 胡其鹏.农户水稻收获损失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7.
[8] 高京武.冬小麦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8(7):131.
[9] 刘振远.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N].农民日报,2019-03-02(001).
[10] 声音[J].中国农机监理,2019(4):5.
[11] 于文静,董峻.“大国小农”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解读《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J].财经界,2019(4):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