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媒体时代真的来了
传统媒体曾经拥有一个“美好时代”,单一的传播渠道让它拥有了强大的魅力,随着传播技术的革命性进步,市场上的渠道资源以一种不可遏制的方式释放出来,各种新的信息传播工具和信息接收工具层出不穷。网络、手机,甚至是博客、QQ、网络游戏以及最新出现的iPad,都成了风头最劲的新媒体。
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是报纸、电视和广播,现在网络、手机、移动电视……新的信息接收终端层出不穷,新媒体已经成为新新人类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现在的新新人类,可以不看报,但不可以不上网;可以不看电视,但不可以没有宽带;可以不打电话,但不可以没有手机;可以不写信,但不可以没有QQ……
我们不知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有多少“可以”和“不可以”,从传播发展史上看,从书写文字到机械印刷,经过了几千年;而从机械印刷到电影和广播,仅仅用了400年。以后,媒体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英国BBC正式播出电视节目至今不过70年;美国五角大楼建设因特网的前身ARPANET至今不到50年;因特网的普及更是十几年前的事情。3G网络的成熟和4G网络的成功开发,又将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传播形态加入其中。
业内人士不禁感叹,“渠道霸权”的时代终结了,一个新的充分竞争的全媒体时代开始了。
“全媒体”是指媒体机构及运营商采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网页、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进行纸媒、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等不同媒介形式之间的融合,产生质变后形成的一种传播形态。全媒体通过提供多种方式和多层次的各种传播形态来满足受众细分的需求,使得受众获得更及时、更多角度、更多视觉和听觉的媒体体验。
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刘长乐这样描述全媒体时代:“一个事件的发生犹如投石入潭,这些媒介像水波纹一样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环环紧扣,充分发挥不同媒介的特色,形成一个完整的报道体系。这应该就是我们目前描绘的全媒体的一个基本轮廓。”
全媒体时代强调的是信息的多渠道传播,传播媒体的多样化是突出的特征。过去稀缺的信息资源就在人们身边,原来高不可攀的媒体普通人也能掌握。
传统媒体的积极姿态
新媒体挤压了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在网络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报道者,通过一部手机,普通人就可以实现现场直播,所以催生了“公民新闻运动”,各种论坛、微博在一些重大的新闻事件中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
然而,“公民新闻运动”的报道者是作为个体存在的,深度报道则永远是留给专业人士的,留给社会化、组织化的传统媒体的,这也是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的大众媒体采取了积极的应对姿态,报纸开设了电子版,广播开设了网络广播,电视推出了高清晰度电视和数字电视。传统纸媒与电信运营商结合,推出了手机报纸、手机电视。电信与网站结合,推出了手机博客……新世纪的媒介环境,你未唱罢我已登场,好不热闹。
如有的报纸实现了报网合一模式,报纸和网站共用同一个编辑部,同一批采编人员,同时运行两种媒体形态,创造了“报即是网,网即是报”的模式,从策划上就超前一步。
传统媒体不仅利用自己拥有的资源去占领开发新媒体的领域,还通过与新媒体的深度合作来拓宽自己的影响力。传统媒体还拥有在内容制作上的绝对优势,深度报道可以说是传统媒体的传统优势。在这个信息泛滥而优质内容稀缺的环境下,这一优势必将成为传统媒体参与全媒体时代竞争的核心优势。
全媒体:“第三只苹果的滋味”
前不久,世界华文媒体集团主席张晓卿在清华大学作了一场题为“迎接全媒体时代——第三只苹果的滋味”的报告,将全媒体比作“被乔布斯咬掉一口的苹果”。他形象地指出,人类发展历史上有三只非同寻常的苹果,第一只是亚当、夏娃偷食的禁果,第二只是砸到牛顿头上的苹果,而第三只意味深长的苹果,则是以苹果公司为代表的新科技发展带来的全媒体时代。
的确,不论是苹果公司生产的iPhone系列,还是iPad系列,一面市,便受到全球无数粉丝的追捧。更有嗅觉敏锐的传统媒体,迅速利用这个平台提升和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上海《外滩画报》推出了iPad版电子杂志,透过iPad阅读精美的杂志,的确是一种很美妙的体验。于是iPad版《外滩画报》订阅量急剧上升,稳稳地占据了高端消费市场的阅读份额。
毫无疑问,以苹果公司为代表的新科技实力,表明了新世纪以自由和创意为代表的核心价值观。传统媒体只有紧紧跟上这班潮流的快车,才能不被时代抛弃,只有提供更多的富有个性化和深度的优质内容,才能在新的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媒体的替代和共存性远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传统媒体的很多价值是SNS、微博无法替代的。全媒体时代要“合”而不同,“合”是指全媒体时代的媒体发展趋势一定是融合,是受众的需要,也是软硬件发展的趋势,以及商业规律的要求;而“不同”是指长产业链上大家差异化的位置。
全媒体时代召唤所有媒体,在已有和即将开发的新传媒形式前改变自己,以革命性思维,促成跨越式的大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必将打破界限,迎来一个信息自由共享、交流互动的全媒体时代。
参考文献:
1.喻国明:《拐点中的传媒抉择》,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
2.赵凯主编:《解码新媒体》,复旦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编写,文汇出版社,2007年版。
3.刘长乐:《全媒体时代的思维转变与战略实施》,《中国记者》,2011(5)。
(作者单位:河南日报社)
传统媒体曾经拥有一个“美好时代”,单一的传播渠道让它拥有了强大的魅力,随着传播技术的革命性进步,市场上的渠道资源以一种不可遏制的方式释放出来,各种新的信息传播工具和信息接收工具层出不穷。网络、手机,甚至是博客、QQ、网络游戏以及最新出现的iPad,都成了风头最劲的新媒体。
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是报纸、电视和广播,现在网络、手机、移动电视……新的信息接收终端层出不穷,新媒体已经成为新新人类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现在的新新人类,可以不看报,但不可以不上网;可以不看电视,但不可以没有宽带;可以不打电话,但不可以没有手机;可以不写信,但不可以没有QQ……
我们不知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有多少“可以”和“不可以”,从传播发展史上看,从书写文字到机械印刷,经过了几千年;而从机械印刷到电影和广播,仅仅用了400年。以后,媒体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英国BBC正式播出电视节目至今不过70年;美国五角大楼建设因特网的前身ARPANET至今不到50年;因特网的普及更是十几年前的事情。3G网络的成熟和4G网络的成功开发,又将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传播形态加入其中。
业内人士不禁感叹,“渠道霸权”的时代终结了,一个新的充分竞争的全媒体时代开始了。
“全媒体”是指媒体机构及运营商采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网页、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进行纸媒、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等不同媒介形式之间的融合,产生质变后形成的一种传播形态。全媒体通过提供多种方式和多层次的各种传播形态来满足受众细分的需求,使得受众获得更及时、更多角度、更多视觉和听觉的媒体体验。
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刘长乐这样描述全媒体时代:“一个事件的发生犹如投石入潭,这些媒介像水波纹一样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环环紧扣,充分发挥不同媒介的特色,形成一个完整的报道体系。这应该就是我们目前描绘的全媒体的一个基本轮廓。”
全媒体时代强调的是信息的多渠道传播,传播媒体的多样化是突出的特征。过去稀缺的信息资源就在人们身边,原来高不可攀的媒体普通人也能掌握。
传统媒体的积极姿态
新媒体挤压了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在网络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报道者,通过一部手机,普通人就可以实现现场直播,所以催生了“公民新闻运动”,各种论坛、微博在一些重大的新闻事件中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
然而,“公民新闻运动”的报道者是作为个体存在的,深度报道则永远是留给专业人士的,留给社会化、组织化的传统媒体的,这也是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的大众媒体采取了积极的应对姿态,报纸开设了电子版,广播开设了网络广播,电视推出了高清晰度电视和数字电视。传统纸媒与电信运营商结合,推出了手机报纸、手机电视。电信与网站结合,推出了手机博客……新世纪的媒介环境,你未唱罢我已登场,好不热闹。
如有的报纸实现了报网合一模式,报纸和网站共用同一个编辑部,同一批采编人员,同时运行两种媒体形态,创造了“报即是网,网即是报”的模式,从策划上就超前一步。
传统媒体不仅利用自己拥有的资源去占领开发新媒体的领域,还通过与新媒体的深度合作来拓宽自己的影响力。传统媒体还拥有在内容制作上的绝对优势,深度报道可以说是传统媒体的传统优势。在这个信息泛滥而优质内容稀缺的环境下,这一优势必将成为传统媒体参与全媒体时代竞争的核心优势。
全媒体:“第三只苹果的滋味”
前不久,世界华文媒体集团主席张晓卿在清华大学作了一场题为“迎接全媒体时代——第三只苹果的滋味”的报告,将全媒体比作“被乔布斯咬掉一口的苹果”。他形象地指出,人类发展历史上有三只非同寻常的苹果,第一只是亚当、夏娃偷食的禁果,第二只是砸到牛顿头上的苹果,而第三只意味深长的苹果,则是以苹果公司为代表的新科技发展带来的全媒体时代。
的确,不论是苹果公司生产的iPhone系列,还是iPad系列,一面市,便受到全球无数粉丝的追捧。更有嗅觉敏锐的传统媒体,迅速利用这个平台提升和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上海《外滩画报》推出了iPad版电子杂志,透过iPad阅读精美的杂志,的确是一种很美妙的体验。于是iPad版《外滩画报》订阅量急剧上升,稳稳地占据了高端消费市场的阅读份额。
毫无疑问,以苹果公司为代表的新科技实力,表明了新世纪以自由和创意为代表的核心价值观。传统媒体只有紧紧跟上这班潮流的快车,才能不被时代抛弃,只有提供更多的富有个性化和深度的优质内容,才能在新的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媒体的替代和共存性远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传统媒体的很多价值是SNS、微博无法替代的。全媒体时代要“合”而不同,“合”是指全媒体时代的媒体发展趋势一定是融合,是受众的需要,也是软硬件发展的趋势,以及商业规律的要求;而“不同”是指长产业链上大家差异化的位置。
全媒体时代召唤所有媒体,在已有和即将开发的新传媒形式前改变自己,以革命性思维,促成跨越式的大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必将打破界限,迎来一个信息自由共享、交流互动的全媒体时代。
参考文献:
1.喻国明:《拐点中的传媒抉择》,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
2.赵凯主编:《解码新媒体》,复旦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编写,文汇出版社,2007年版。
3.刘长乐:《全媒体时代的思维转变与战略实施》,《中国记者》,2011(5)。
(作者单位:河南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