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引入“慕课”的思考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bby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慕课”是近年来开放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在线课程模式,具有大规模、免费开放、在线互动、大数据支持等特点。2014 年“慕课”开始进入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领域,在一些名校的示范影响下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兴起,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步体现。作者就高校思政课引入“慕课”教学带来的深层次问题提出思考。
  关键词: 慕课 高校思政课教学 教学改革
  “慕课”(MOOC)是一种在线教学方式,也是近年来开放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全稱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中文通常译作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大规模(Massive)指参与者众多,参与人数以万人计,课程覆盖面大;开放(Open)指它通过互联网面向全球学习者免费提供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学评价体系;在线(Online)强调课程所依赖的网络信息技术,目前主要指Udacity、Coursera、Edx三大网络学习平台。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慕课”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课堂角色的变化。在“慕课”模式下,课堂教学没有班级建制,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取代教师成为课程教学的主体,教师担负导师的角色。学习内容主要靠学生自选,课程知识趋向分散,考试主要靠学生的自我选择,同时教师进行监控,师生双方的地位较以往的课堂教学趋于平等。
  第二,教学环境的变化。在“慕课”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作业、讨论、考试等学习过程都在相应的网络平台完成。依靠现有的互联网技术,教师与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实时互动与交流,这就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课堂、时间乃至教学内容等实体环境相对固定的限制。
  第三,教学内容更精巧。“慕课”模式通过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将传统教学中的课程知识点进行“微课程”、可视化处理,同时对课程交流与考核的形式通过网络技术进行优化设计,使课程内容较传统的课堂教学显得更为精巧,这样“慕课”模式就更容易被以“95后”为主体的在校大学生群体所接受。
  高校思政课教学引入“慕课”主要就是基于上述特点,在某些普通地方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已经取得效果,主要表现是增强了思政课的吸引力,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优化了课程资源等。在思政课教学取得实效的同时,笔者认为应更多地关注思政课教学引入“慕课”后带来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一、“慕课”教学形式与思政课课程目标是否有冲突
  思政课是我国社会主义大学特有的课程,思政教学的中心环节是立德树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不仅仅是一门知识传授的课程,还是一门塑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程,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思政课必须反映国家的意识形态。思政课的上述课程目标决定了必须有相应的教学体系与之配套,实现思政课的课程教学目标。
  目前思政课教学改革有一种观点认为,思政课教学只要引入“慕课”就能实现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引领目标,反映思政课的意识形态性质。其依据是:“慕课”的主要优势体现在“微课程”的设计应用方面。教师通过视频将课程分成若干小的知识点与视频课程,学生通过自学完成各知识点的学习任务,教师与学生通过网络交流互动形成焦点问题,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形成的焦点问题组织教学,学生取代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转变为课堂讨论的组织者和召集人。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讨论过程就是塑造学生价值观的过程,学生只要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就能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对于这一观点笔者并不认同。
  在思政课引入“慕课”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尤其是在某些高职院校的思政课课堂教学引入“慕课”后,思政课的课堂教学的确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主要是课堂上学生参与度提高,教学互动比较热烈。但笔者认为这种“热烈”存在娱乐化的倾向。“慕课”模式下思政课课堂教学娱乐化的主要表现是:其一,课堂讨论的内容缺乏理论深度,某些问题只关注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引导不当,讨论就会沦为学生畅所欲言的“八卦”。其二,课堂互动交流的形式多采用团体活动的形式展开,有的更是直接采用企业员工素质拓展培训的形式开展,课堂互动内容缺乏思想性。从课堂教学形式看,思政课引入“慕课”后的确解决了以往思政课课堂氛围问题,但这种变化的直接后果是思政课沦为一门形式化和庸俗化的课程,如果不加以重视,思政课课程的原则性、理论性和意识形态性将逐渐被淡化,思政课丧失最重要的特性即意识形态性。
  在“慕课”改革的热潮中,尤其是思政课的“慕课”改革,不能只重教学形式,而忽视思政课课程目标的神圣性和严肃性,更不能搞“一刀切”的推广,而要根据思政课本身的课程目标,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如何将“慕课”的教学形式与思政课的课程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推进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
  二、“慕课”教学形式与思政课教学规律是否相符合
  目前研究“慕课”教学和思政课改革的一系列文章有一个共同观点:“慕课”冲击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学模式的转向。特别是“慕课”教学中呈现出来的“微课程”、“翻转课堂”等表现形式,对传统的教学形式产生了大的影响,促进了教学从原来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但是对“慕课”所带来的思政课课堂教学的转型是否符合思政课教学本身特有的规律鲜有研究。
  思政课教学属于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范畴,有其特有的教学规律,这一规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已经为大多数思政教师所接受。思政课教学的普遍规律是: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尽可能多地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接触、互动交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演绎,采用适合学生的方式组织教学。这是做好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普遍规律。
  “慕课”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却是与这一规律背道而驰的。表面上看“慕课”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教师进行不限地点的实时互动,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机会,学生和老师的互动频率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通过视频媒介进行的,学生与教师面对面的互动非但没有增加反而近乎没有,这就割裂了学生与教师的直接联系,使思政课教学中原有的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丧失了。教师的课堂讲授通过网络进行,课堂教学主要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开展,教师的角色转变为课堂讨论的主持人,课堂讨论的内容主要以学生在网络学习中提出的问题为中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真正把握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和思想教育。如长期以这种模式展开教学,思政课就逐步变成一门纯知识的传授课程,丧失思政课特有的意识形态教育的基本特征。   因此,笔者认为在思政课的“慕课”教学改革中,不仅要重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还要使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符合思政课教学的客观规律,使“慕课”教学真正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
  三、“慕课”教学形式是否促进了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慕课”对思政课教学的影响主要表現为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变化,具体做法是:教师将课程的某一教学重点、难点提炼为一组具有递进关系的问题,通过“微课程”以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这些问题,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听教师视频讲解,对这些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交流、互动,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完成。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就变成答疑、讨论的过程。目前很多研究认为,这种将“慕课”的“微课程”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构建思政课“微课程”教学体系,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从根本上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对于这一观点笔者并不认同。思政课教学的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政治方向,即是否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理论思维,即能否培养学生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的理论思维,在生活实践中能够将理论联系实际,科学的分析和解决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将理论体系转化为自己的认知体系。以这两个目标为判断标准就会发现思政课教学引入“慕课”后没有从根本上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慕课”教学方式最大的特点是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沟通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主要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这一方式替代了原有的教师和学生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就思政课教学而言,如果缺少师生间面对面的互动,学生对某些教学内容的理解就会出现表面化与碎片化的倾向,不利于学生理论思维养成。
  2.“慕课”把思政课教学在课堂上相对可控的教学过程变为基本不可控的网络在线教学过程,虽然“慕课”平台中设计了作业、提问、交流、互动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控制,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学过程基本不可控的重大缺陷。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直接交流、互动,学生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上课,教学的规范性、神圣感没有了,在某些高职院校,有些学生调侃说,我可以在上厕所或者吃饭时看视频上课。更严重的是,对于“慕课”教学平台中视频教学、线上作业、考试,学生可以通过其他技术手段完成,教师在网络平台上无法监控。如学生只要保持教学视频处于播放状态就表示正在课堂学习,网络在线作业、考试,学生可以通过与他人合作完成。
  因此,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如果只依靠“慕课”教学,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对于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不能一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就都是不好的,都要成为批评和否定的对象,一说现代的教学模式就一定是先进的。这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而要根据不同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实事求是地开展思政课的教学改革。
  四、结语
  将“慕课”引入思政课教学后,在教学方式上有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是对于思政课“慕课”改革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尤其是怎么处理好“慕课”与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关系问题,更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另外,还有一个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是“慕课”如何持续运行?“慕课”目前大多是靠国际或国内大型网络学习平台运行的。市场规律决定了现阶段可以不赢利,但不能持久,赢利是公司运行的必要条件。“慕课”的可持续发展是否意味着思政课的“慕课”改革要走商业化运行的道路。谁来承担思政课“慕课”改革的成本?又由谁来为“慕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这些问题同样值得深思。
  参考文献:
  [1]徐蓉.慕课与思政课教学生态的优化[J].思想理论教育,2014(5).
  [2]高地.“慕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3).
  [3]孟庆宁.慕课热潮重释、现实困境、行动逻辑与文化反思[J].江汉学术,2014(4).
  [4]陈正.德国高校MOOCs教育利弊得失的经验与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5(3).
  [5]卢强.翻转课堂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3(8).
其他文献
摘 要: 道德目标已成为当前英语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英语教学中长期存在轻视情感和道德教育的问题及其产生的消极影响,并基于此系统阐释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路径,即重视教师示范、挖掘教材本身内容,以及丰富课外活动。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德育 德育路径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思想引路人”通常被默认为是班主任。正是因为这种“共识”,作为学科教学的教师,有意无意间更多地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高瞻远瞩,是我国教育面向21世纪改革与发展的行动指南。本语文作者在学习总书记《谈话》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教育的现实,提出面向21世纪的教育
在组织上,老舍虽然未曾扳依佛教,但他对佛教文化却始终怀着那么一种特殊的感情,家精神品格对他的一生发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在老舍一生的思想发展和创作实践中留下了明显的痕迹。
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本质上是一个伦理悲剧。弗兰肯斯坦和"人造人"的自我身份认同延宕,导致了三大伦理困境。在这三大伦理困境中,以弗兰肯斯坦为代表的人类和"人造人"
[目的]探讨不典型股骨颈骨折的影像表现,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经临床确诊的不典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X平片、多层螺旋CT、MRI影像资料。63例均行DR及CT检查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and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are non-invasive techniques used to detect metabolites and water diffusion in vivo. Previous
[目的]探讨金樱子总黄酮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水杨酸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观察金樱子总黄酮对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O2-·)的清除作用,同时对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管理会计系统(MAS)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分析了市场竞争、MAS和企业经营业绩两两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提出了实证分析的检验假设,并介绍了美国1999年公布的实证
中药具有成分多样化及生理功能多样化的特点.其双向调节及免疫调节等作用,可从扩方面增强机体抵抗力,消除致病因素,减少毒副反应.应用于临床的各类中药原药及其制剂已达数千
期刊
Blood samples were harvested from the antecubital vein of 20 fasting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t 1, 7 and 15 days after onset to prepare blood 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