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矿山石材开采岩爆分析

来源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ausun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露天矿山石材开采岩爆研究不足问题,分别从矿物成分、力学性质及热应力等方面分析了五莲石材岩爆机理,结果表明:五莲石材是中粗粒结构,比细粒结构的石材强度低,同等情况下,五莲石材更易发生破坏;五莲石材具有强烈的岩爆倾向性,其抗拉强度很低,极易发生劈裂岩爆,这是五莲石材岩爆的重要内因.夏季露天开采石材本身受热温度较高,同时受光照、环境、开采工艺等影响导致其温差变化也较大,将产生较大的热应力;当石材内部各点的热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将导致石材内部产生热破裂,进而诱发石材岩爆,同等情况下,短时局部温度变化对石材的影响很大,极易导致石材发生岩爆破坏,这是五莲石材岩爆的重要外因.
其他文献
采用液滴外延法在GaAs(001)衬底上同时沉积In、Al液滴形成纳米结构,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实验样品进行形貌表征,并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与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In、Al组分比样品表面元素分布.实验结果显示,混合沉积后的表面InAlAs纳米结构密度随着In组分的降低而降低,而单个纳米结构的尺寸变大.SEM与XPS测试结果证明表面的In并没有因为衬底温度过高而全部偏析.根据实验结果推测,In&Al液滴同时沉积到表面形成InAl混合液滴.当液滴完全晶化后纳米结构中心出现孔洞,而产生这一现象的
为了研究Na+掺杂对Ca2 GdNbO6:0.03Sm3+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成功制备了一系列Ca2GdNbO6:0.03Sm3+,xNa+(x=0.01、0.03、0.05、0.07、0.10;x为摩尔分数)荧光粉.XRD图谱和精修结果表明,Na+成功掺入Ca2 GdNbO6:0.03Sm3+晶格.发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Na+的掺入提高了Ca2 GdNbO6:0.03Sm3+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其最佳掺杂浓度为5%.在406 nm波长激发下,荧光粉在602 nm(4 G5/2→6
SiGeSn三元合金由于具有较二元合金更大的晶格和能带性质调控范围,是当前用于制作硅基激光器的热点材料.为全面且精确地研究其晶格结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并结合准随机近似和杂化泛函带隙修正,首先研究SiGeSn晶格常数及其弯曲系数的变化规律,并给出了解决GeSn二元晶格失配和压应变问题的方案.其次比较研究了SiGeSn与GeSn合金的能带结构,并通过态密度计算分析了Si的引入对合金带隙变化的物理机制.最后比较研究了SiGeSn与GeSn合金的介电函数谱、
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出系列Eu3+掺杂和Li+、Eu3+共掺杂Gd2 ZnTiO6红色荧光粉,并研究Li+、Eu3+掺杂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所制备的Gd2 ZnTiO6:Eu3+,Li+(GZT:Eu3+,Li+)荧光粉为双钙钛矿结构,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大小为10μm的无规则形状的颗粒.在395 nm近紫外光的激发下,GZT:Eu3+的发射光谱展示出典型的Eu3+线状特征光谱,发射峰中心位于615 nm处,归属于Eu3+的5 D0→7 F2跃迁.Eu
采用热注入法制备Ce3+掺杂CsPbBr3纳米晶,利用XRD、TEM、XPS、UV-Vis、PL、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J-V曲线测试等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化学组成、光吸收性能、发光性能、荧光寿命和荧光太阳能集光器(LSC)的光学效率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热注入法成功制备出分散性良好、平均晶粒大小为12.26 nm的立方相Ce3+掺杂CsPbBr3纳米晶.Ce3+掺杂CsPbBr3纳米晶的光学带隙和荧光发射峰强度随着Ce/Pb摩尔比的
期刊
以处理后的脱硫石膏为原料,在H2SO4-H2O体系中以Cu(NO3)2为晶形控制剂采用水热法制备脱硫石膏晶须,探讨了Cu(NO3)2对脱硫石膏晶须生长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Cu(NO3)2对脱硫石膏有明显促溶作用,其中Cu2+可减小溶液中各离子的活度系数,使溶液中的Ca2+浓度增大.NO3-通过静电作用在Ca2+周围聚集并对SO2-4产生屏蔽作用,导致脱硫石膏继续溶解并使Ca2+和SO2-4的浓度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有利于半水脱硫石膏晶体的形核与生长.此外,Cu2+还可在晶须的生长过程中选择性吸附在晶须表面
超级电容器具有更大的功率密度、优秀的循环稳定性、极快的充放电速度、超长的循环寿命以及环境友好等突出特点,其性能与构件关系密切,其中最根本的就是组成它的电极材料.本研究主要采用传统的水热法制备出钴酸镍(NiCo2 O4)电极材料,进而通过离子交换(二次水热)制得镍钴硫(NiCo2 S4),最后利用化学浴沉积(CBD)法使其与钴酸镍复合,得到最终所需的三维网络结构NiCo2 S4@NiCo2 O4复合电极.经过表面形貌表征、循环伏安测试、恒电流充放电测试以及比电容计算分析等可以证明:三维网络结构NiCo2 S
金属配合物中的水簇研究为研究宏观意义上的水以及与蛋白质分子有关的水分子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合成了一个含有阴离子水簇的带状超分子配合物[Co(2,2-bipy)2(N3)2](N3)0.5Cl0.5·2H2O(1,2,2-bipy=2,2-联吡啶).单晶结构解析表明,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82254(7)nm,b=1.17558(9)nm,c=1.23706(10)nm,α=91.3790(10)°,β=92.1510(10)°,γ=108.1190(10)°,V=1.135
本文以Al(OH)3、煅烧Al2 O3和纳米Al2 O3为铝源,在KCl和LiCl的混合熔盐介质中,800~1200℃温度范围内保温3 h合成超细ZnAl2 O4粉体.采用XRD、SEM、激光粒度仪和比表面分析仪等重点分析了铝源种类对ZnAl2 O4粉体合成温度、产物物相组成以及显微形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反应温度、熔盐与原料的质量比(Ws/Wr)对粉体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铝源种类显著影响ZnAl2 O4的开始形成温度和粉体性能,相比于煅烧Al2 O3,以Al(OH)3和纳米Al2 O3为铝源生成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