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根据1999年至2010年间上海的主要经济数据,利用相关性系数和回归模型,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人均GDP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程度,最后提出一些能够加快城市化的建议。
【关键词】上海;城市化;回归分析
一、研究主题
在上世纪20年代,“城市化”一词最早开始出现在研究著作中。不同的学科对城市化有不同的理解和界定。经济学家侧重于由产业革命引起的人口在城市集中的角度阐述城市化。城市化程度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到2003年底,我国城市化率比世界平均低10%,比世界发达国家平均低30%。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为了能顺利过度到全面小康社会,就必须加快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发挥城市的中心辐射作用。城市化毫无疑问将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推动力与增长点。本文就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对影响城市化率的因素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对城市化影响较大的因素。
二、文献回顾
王常雄(2004)在《对我国城市化驱动因素的实证分析》一文中分析2001年我国22座城市的数据后指出,人均GDP,第三产业比率、房地产投资额和外商直接投资都与城市化水平有较高的相关性。GDP增长率、第二产业的比重、固定资产投资额、受高等教育比率相关性较低,并因此得出结论:依靠第二产业的发展来拉动城市化的效果不明显,城市教育水平与城市化水平也没有关系。试图在不改变产业结构和没有制度创新的条件下依靠经济总量的增加来提高城市化水平的观点也是不合理的。而发展第三产业,加大经济对外开放都对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吴俊、邹礼瑞(2006)在《上海城市化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分析》中,通过对比日本、美国、墨西哥、香港、上海的城市化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后指出,城市化在加速发展阶段,政府应支持第二产业的发展,城市化进入后期阶段后,政府政策应当对第三产业倾斜。并建议上海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中的非传统行业。蒋伟、曹荣林(2010)在《FDI与城市化水平的相关性分析》中对江苏省13个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与城市发展的相关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之后得出结论,外商直接投资对城市化发展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从上述的文献中可以得出,经济发展水平、第三产业和投资对城市化的贡献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但这些因素对城市化发展的作用大小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三、模型设定与分析
分析方法:本文采用1999年至2010年间上海FDI的存量,FDI的增量,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GDP这四个指标的数据,并且假定其他因素对城市化率的影响很小,然后采用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解释这四个因素分别各自对城市化率的影响程度。具体指标的设定与解释如下:(1)城市化率(Y,单位:%)即城镇人口比重,被解释变量。城市化率的数据用1999年至2010年上海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表示。数据来源于2011年上海统计年鉴。城市化率越高,表明社会的进步程度越高。(2)增量FDI(X1,单位:亿美元)即各年度外商在上海实际投资额。FDI的流入构成了城市中总投资的一部分,而增量的FDI能够反映外商在上海投资所能够起到的短期效应。增量FDI的数据取自1999年至2010年各年度上海统计年鉴中直接吸收外资情况表。(3)存量FDI(X2,单位:亿美元)即外商在上海实际投资额至该年年底的累积额。FDI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之一,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加大,全球经济对我国发展的促进作用也会愈加显现。存量FDI的数据也同样取自2011年上海统计年鉴。(4)固定资产投资额(X3,单位: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能够反应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房地产开发,是工业化的体现。固定资产投资额数据同样取自2011年上海统计年鉴。(5)人均GDP(X4,单位:元/人):人们普遍认为,在城市化进程中,经济的增长对城市化的影响较大,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城市化水平也越高。因此,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化率也会逐渐上升。所以我们能够通过提高经济发展来提高城市化水平。人均GDP数据也可以从上海统计年鉴中得到。
EVIEWS线性回归分析:
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结果中可以看到增量FDI与城市化率的拟合优度为0.89。可以说明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但线性关系并不十分的强。而存量FDI与城市化率的拟合优度接近0.91。存在一定线性关系。并且与增量FDI相比,存量FDI对城市化率的相关性更强。这也说明存量上的FDI对城市化发展的贡献促进作用要大于增量上的FDI对城市化作用。
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城市化率的拟合优度接近0.96。说明存在较强的线性相关性。城镇的建设非常依赖于固定资产的投资。人均GDP与城市化率的拟合优度为0.95,存在较强的线性相关性。可以说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和人均的GDP的增长有着密切联系的。
四、结论与建议
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人均GDP都与城市化率有较强的相关性。基于上述的分析,具体的建议如下:(1)加大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城市化进程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而外商直接投资能够带来所需要的资金,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一股重要力量。另外,基于国际分工和区域分工的产业选择和发展对城市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外开放促进了城市的市场化进程,减少了市场扭曲的程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外商投资对城市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也会不断的增强。所以每个城市应以对外开放为契机,通过对外开放来促进城市的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2)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基础设施包括公用事业、公共工程,涵盖交通、电力、电信、供水、文教、医疗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在这些方面做得更好的往往是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要发展城市就必须在城市配套设施上做得更好,让更多的居民能够享受到城市化带来的便利与高效。不过需要特别注意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的同时,不能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保持可持续的发展。(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城市化建设。相比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更能推动城市化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相比,我国的三次产业的结构还很不平衡,突出体现在第二产业的比重太大,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仍然太小。第三产业具有较大的就业空间,对提高我国的整体就业率也有很大的帮助。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都够使我国在产业布局,产业结构方面进行升级。因此,要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促进我国的可持续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王常雄.对我国城市化驱动因素的实证分析[EB/OL].http://rurc.suda.edu.cn/ar.aspx?AID=499.2004
[2]蒋伟,曹荣林.FDI与城市化水平的相关性分析——以江苏省地级市为例[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3(2):254~256
[3]吴俊,邹礼瑞.上海农村城市化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55~357
[4]代芳宇.中国特色城市化战略道路的选择之我见[J].企业导报.2009(4)
[5]姜鑫,李昌宇.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J].北方经贸.2010(10):3~5
【关键词】上海;城市化;回归分析
一、研究主题
在上世纪20年代,“城市化”一词最早开始出现在研究著作中。不同的学科对城市化有不同的理解和界定。经济学家侧重于由产业革命引起的人口在城市集中的角度阐述城市化。城市化程度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到2003年底,我国城市化率比世界平均低10%,比世界发达国家平均低30%。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为了能顺利过度到全面小康社会,就必须加快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发挥城市的中心辐射作用。城市化毫无疑问将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推动力与增长点。本文就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对影响城市化率的因素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对城市化影响较大的因素。
二、文献回顾
王常雄(2004)在《对我国城市化驱动因素的实证分析》一文中分析2001年我国22座城市的数据后指出,人均GDP,第三产业比率、房地产投资额和外商直接投资都与城市化水平有较高的相关性。GDP增长率、第二产业的比重、固定资产投资额、受高等教育比率相关性较低,并因此得出结论:依靠第二产业的发展来拉动城市化的效果不明显,城市教育水平与城市化水平也没有关系。试图在不改变产业结构和没有制度创新的条件下依靠经济总量的增加来提高城市化水平的观点也是不合理的。而发展第三产业,加大经济对外开放都对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吴俊、邹礼瑞(2006)在《上海城市化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分析》中,通过对比日本、美国、墨西哥、香港、上海的城市化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后指出,城市化在加速发展阶段,政府应支持第二产业的发展,城市化进入后期阶段后,政府政策应当对第三产业倾斜。并建议上海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中的非传统行业。蒋伟、曹荣林(2010)在《FDI与城市化水平的相关性分析》中对江苏省13个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与城市发展的相关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之后得出结论,外商直接投资对城市化发展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从上述的文献中可以得出,经济发展水平、第三产业和投资对城市化的贡献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但这些因素对城市化发展的作用大小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三、模型设定与分析
分析方法:本文采用1999年至2010年间上海FDI的存量,FDI的增量,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GDP这四个指标的数据,并且假定其他因素对城市化率的影响很小,然后采用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解释这四个因素分别各自对城市化率的影响程度。具体指标的设定与解释如下:(1)城市化率(Y,单位:%)即城镇人口比重,被解释变量。城市化率的数据用1999年至2010年上海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表示。数据来源于2011年上海统计年鉴。城市化率越高,表明社会的进步程度越高。(2)增量FDI(X1,单位:亿美元)即各年度外商在上海实际投资额。FDI的流入构成了城市中总投资的一部分,而增量的FDI能够反映外商在上海投资所能够起到的短期效应。增量FDI的数据取自1999年至2010年各年度上海统计年鉴中直接吸收外资情况表。(3)存量FDI(X2,单位:亿美元)即外商在上海实际投资额至该年年底的累积额。FDI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之一,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加大,全球经济对我国发展的促进作用也会愈加显现。存量FDI的数据也同样取自2011年上海统计年鉴。(4)固定资产投资额(X3,单位: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能够反应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房地产开发,是工业化的体现。固定资产投资额数据同样取自2011年上海统计年鉴。(5)人均GDP(X4,单位:元/人):人们普遍认为,在城市化进程中,经济的增长对城市化的影响较大,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城市化水平也越高。因此,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化率也会逐渐上升。所以我们能够通过提高经济发展来提高城市化水平。人均GDP数据也可以从上海统计年鉴中得到。
EVIEWS线性回归分析:
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结果中可以看到增量FDI与城市化率的拟合优度为0.89。可以说明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但线性关系并不十分的强。而存量FDI与城市化率的拟合优度接近0.91。存在一定线性关系。并且与增量FDI相比,存量FDI对城市化率的相关性更强。这也说明存量上的FDI对城市化发展的贡献促进作用要大于增量上的FDI对城市化作用。
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城市化率的拟合优度接近0.96。说明存在较强的线性相关性。城镇的建设非常依赖于固定资产的投资。人均GDP与城市化率的拟合优度为0.95,存在较强的线性相关性。可以说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和人均的GDP的增长有着密切联系的。
四、结论与建议
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人均GDP都与城市化率有较强的相关性。基于上述的分析,具体的建议如下:(1)加大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城市化进程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而外商直接投资能够带来所需要的资金,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一股重要力量。另外,基于国际分工和区域分工的产业选择和发展对城市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外开放促进了城市的市场化进程,减少了市场扭曲的程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外商投资对城市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也会不断的增强。所以每个城市应以对外开放为契机,通过对外开放来促进城市的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2)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基础设施包括公用事业、公共工程,涵盖交通、电力、电信、供水、文教、医疗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在这些方面做得更好的往往是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要发展城市就必须在城市配套设施上做得更好,让更多的居民能够享受到城市化带来的便利与高效。不过需要特别注意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的同时,不能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保持可持续的发展。(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城市化建设。相比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更能推动城市化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相比,我国的三次产业的结构还很不平衡,突出体现在第二产业的比重太大,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仍然太小。第三产业具有较大的就业空间,对提高我国的整体就业率也有很大的帮助。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都够使我国在产业布局,产业结构方面进行升级。因此,要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促进我国的可持续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王常雄.对我国城市化驱动因素的实证分析[EB/OL].http://rurc.suda.edu.cn/ar.aspx?AID=499.2004
[2]蒋伟,曹荣林.FDI与城市化水平的相关性分析——以江苏省地级市为例[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3(2):254~256
[3]吴俊,邹礼瑞.上海农村城市化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55~357
[4]代芳宇.中国特色城市化战略道路的选择之我见[J].企业导报.2009(4)
[5]姜鑫,李昌宇.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J].北方经贸.2010(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