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社会主义阵营当中的两大国家,中国和越南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了相似的特征。但同时也有文化内涵、政治制度以及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异。正是这种相似性和差异性决定了中国对越南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国贸易、国外投资、项目承包以及两国产品之间的激烈竞争四个方面。文章主要从两国相似点与差异点出发,分析中国带给越南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压力。
【关键词】中越贸易 中国制造 越南制造 项目承包
许多人都说,越南过去几年一直追随着中国改革和转轨的步伐,是中国的“好学生”;在未来将成为中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中国制造”将被“越南制造”所代替。其实,中越有相同也有不同。总体来说,因为有着相似的历史沿革和政治背景,越南的改革基本跟随了中国的步伐,而正是这种模仿中国式的改革让越南的经济发展实现了飞跃。
一、中越相似点与差异点
1、历史渊源上的统一与历史文化上的差别
越南和中国一样具有几千年悠久的历史。经过了长期的民族独立战争,直到1976年7月2日,越南国会才正式宣布南北统一,更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所以,和中国人民一样真正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发展才不到50年的时间,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历史无法比拟。同时,战争让人们饱受创伤,在遭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封锁、意识形态的侵蚀以及政治上的打压之时,人们能够不屈不挠,勇敢进取。不过,虽然同出于儒家的文化背景,但作为不同的两个国家,一直以来都是有着不同的历史沿革和文化状况的。中国和越南同处亚洲,但国土面积不同、人口不同、历史进程不同,所以导致历史文化上的整体差异表现出了明显的特征。
2、政治制度上的同一与迥异
越南1992年的宪法明确规定了其政治制度,即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是属于人民、来自人民和为了人民的国家。越南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国会,主要负责国家的法律、法令以及实施监督情况;国家元首称为国家主席,也是国家对内对外的代表;政府是国会的最高机关,是最高的国家行政机关,政府总理负责一些基本日常事务。不过中越两国在政治体制方面也有一些差异,指导思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选举的层次以及党在国家和社会中的领导地位有一些差别。
3、经济变革和成就上的相似与差别
1976年,南北统一之后,越南的经济建设才逐渐走上正轨。经过将近30年的发展,越南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但其经济增长率却连年创下新高。1991年越共“七大”将越南的改革推向了社会所有领域。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越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改革和越南的转轨亦步亦趋,为后者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和惨痛的教训。不过从总体上来看,越南和中国还有一定的差距,表现在总体收入、人均水平、国内贸易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2006年越南的GDP总量为640亿美元,人均收入为725美元,中国的GDP总量为22257亿美元,人均1700美元。GDP总量中国约为越南的35倍,人均GDP为越南的2.4倍。所以,两者差别还较大。
越南和中国在历史、文化政治和经济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说越南的改革追随的是中国的步伐很有道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越南和中国在许多方面还是表现出了差异性。总之,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之下,中国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大国,对于东南亚特别是越南的经济发展影响巨大。
三、中国带给越南经济发展的发展契机和压力
中国的大发展带给越南发展的契机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中国作为越南的竞争对手给后者相当大的压力。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越贸易为越南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中国和越南改革开放之后,两者之间的贸易量与日俱增。2002年中越两国贸易额达到了32.64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21.49亿美元,进口11.15亿美元。中国向越南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占28%,工业制品占72%。
从中国进口的大量廉价产品给越南经济发展带来了发展的动力。越南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的中国产拖拉机、柴油机、水泵、脱谷机、收割机、烘干机,以及农药、化肥、饲料等,作为农业大国的越南,中国的农业支持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中国制的家电产品在越南销售数量庞大,主要是彩色电视机、录放机和VCD产品。中国的重要也是越南人非常喜欢的,对滋补品尤其欢迎。其他方面,比如越南经济建设中需要大量的钢坯和钢材,同时需要大量纺织机械、建材机械、矿山机械、运输机械、轻工机械,需要特种机床、精密机床,而所有这些都是中国产品中具有性能质量价格比优势的。同时,中国自越南进口的主要产品为矿物、矿物油及其产品,橡胶及其制品,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木及木制品,水果,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等。2006年,越南总共进口DAP磷酸钾肥75万吨,价值2.245亿美元,进口量和进口额同比增长34%和36%。其中,从中国进口的磷酸钾肥占越南进口总量的64%。中国作为越南主要的进出口贸易伙伴,对于越南的经济发展作用巨大。
2、中国对越南的投资给越南经济发展带来了契机
越南改革之后,不断完善外商投资政策,改善投资的环境。1987年制定了《外商投资法》,后经过五次修订和补充,更适应了全球化的趋势。为适应WTO的需要,2005年11月又通过了内外部统一的《投资法》,为外资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越南的外商投资中,中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2年,经原外经贸部批准或备案,中国在越南设立非金融类中资企业20家,双方协议投资额4722万美元,其中中方协议投资额2719万美元。截至2002年底,中国在越南累计投资设立非金融类中资企业73家,双方协议投资总额1.24亿美元,其中中方协议投资总额8497万美元。2003年一季度经商务部批准或备案在越投资项目3个,双方合同投资额200万美元,其中中方合同投资额198.9万美元。截至2003年3月底,经商务部批准或备案在越投资项目共76个,双方合同投资总额1.25亿美元,其中中方合同投资额8698.9万美元。2005年,经中国商务部批准或备案,中国在越南设立非金融类中资企业37家,中方协议投资金额5522万美元。截至2005年年底,中国在越南累计投资设立非金融类中资企业146家,中方累计协议投资金额1.7亿美元。截止2007年第一季度,中国对越投资项目437个,协议金额为12亿美元。中国在越投资项目分布在河内、胡志明市、海防市等32个省市。最大的项目是中国电气联营公司与西贡工业区和出口加工区管委会合资建设经营的铃中出口加工区,总投资额为2650万美元,双方各占50%,投资期限50年。该项目效益较好,被越方评为越最成功的出口加工区之一。中国的直接投资为越南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的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带动了越南经济的腾飞。
3、中国对越南的工程承包和两国的劳务合作为越南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据统计,2002年,中国公司在越南完成承包工程营业额1.47亿美元,新签合同额1.44亿美元;完成劳务合作合同额2413万美元,新签合同额2544万美元。截至2002年底,中国公司在越南累计完成承包工程营业额6.54亿美元,签订合同额10.86亿美元;完成劳务合作合同额1.26亿美元,签订合同额1.74亿美元。截至2003年5月底,中国企业在越共签订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及生产合作合同2858份,合同总额14.49亿美元,完成营业额8.47亿美元。其中2003年1-5月新签合同220份,合同额1.7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547万美元。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5年,中国在越南完成承包工程营业额2.8亿美元,新签合同金额11.4亿美元;完成劳务合作营业额1577万美元,新签合同金额1093万美元;完成设计咨询营业额816万美元,新签合同金额801万美元。截至2005年年底,中国公司在越南累计完成承包工程营业额11.0亿美元,签订合同金额25.5亿美元;完成劳务合作合同金额1.76亿美元,签订合同金额2.1亿美元。
中国企业不但建设了一批质量好、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增加了越南当地的就业和税收,还引进了适合其经济发展水平的设备和技术,培养了技术人员,在越南当地产生了良好影响,赢得了良好声誉。而且,在越南承包工程项目和劳务合作有效地带动了机电产品和原材料对越出口,推动双边贸易较快发展。
4、中国给越南带来的压力
2000年起,越南每年的经济增长率超过7.5%,仅次于中国。作为“后来者”的越南,一方面借鉴了中国的经验和教训,同时也开始在很多领域和中国展开竞争。
中国带给越南的压力主要表现在纺织品、钢材、小商品、电子产品等几个方面。在纺织品方面,中国凭借其廉价劳动力优势是世界上的纺织品出口大国,越南目前国内最大的优势也是劳动力工资比较低,所以在纺织品这种劳动密集型行业优势明显,而中国纺织品行业起步较早,规模效应明显,所以给越南的压力非常大。在钢材方面,2007年5月份,中国线材钢进入越南市场过多,对越南国内的企业造成了严重影响。2006年,中国出口越南的线材钢仅有15万吨左右,占国内需求的16%。而到2007年4月,越南至少已经进口中国线材钢23万吨,占市场需求的53%。面对中国线材钢的竞争,越南国内23家钢铁厂都减少生产,并且有7-8家企业暂时停产。在小商品、工艺品方面,2003年中国对美出口达到1250亿美元;2004年头五个月总创价值为690亿美元,同比增长26.7%。与此同时,越南也在努力推动对美国的出口。而中国产品在美国所占份额日益扩大,如陶瓷,2003年中国对美出口11.6亿美元,约占美国该类产品进口总额的27%;藤、竹、叶原料制品3亿美元,约占美进口总额的75%。所以,在此领域越南难以与中国产品竞争。在电子产品方面,2005年,据越南《经济时报》报道,由于受到中国电器-电子产品的激烈竞争,越南国内许多电器-电子组装企业停止生产或者宣布破产。仅生产光碟、扩音器和话筒3种电子产品的越南企业就有35%暂停生产或解体。由于中国电器-电子产品价格便宜,且大量涌入越南市场,迫使那些缺乏竞争力的越南企业不得不减少产量、暂停生产或转向生产其他产品。除此之外,越南还在一定程度上和中国争夺国外的投资。中国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能够随着市场需求迅速调整转型,所以中国企业吸引外资的能力显得更强。但是通过长时期的尝试和调整,中国和越南将逐步形成阶梯式的产业分工形式,两者占据不同的行业和领域,也就是说外资在进入两国的领域将有所差别。
中国和越南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了相似的特征,但同时也显示出了差别。这个过程中,中国对越南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从早期追随中国,学习改革经验,到现在的竞争与合作,都体现了中国与越南的相似性和互补性。所以,面对新一轮的全球化和知识经济,中国和越南互利合作,选择水平和垂直的分工体系,建立互补性的经贸合作方式,充分利用两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将成为中越两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方式。中国和越南也将引领东南亚经济贸易合作走向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夏安凌:浅析越南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J],社会主义研究,1995(5).
[2]张维克:中国与越南政治体制比较研究[J],青岛师范学院学报,2002(1).
[3]金成珍:东南亚能源合作的期待效果与中国的作用[J],国际经济评论,2005(6).
[4]胡均民、赵修安:试论中国与越南经贸关系的历史沿革、现状及发展趋势——兼论加快发展中越经贸合作的对策[J], 学
术论坛,2005(8).
[5]“转轨时期中越财政比较”课题组:中国与越南税收制度比较[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6).
[6]林昆勇:构建中越经济互动发展双赢机制意义深远[N],广西日报,2006-8-15.
【关键词】中越贸易 中国制造 越南制造 项目承包
许多人都说,越南过去几年一直追随着中国改革和转轨的步伐,是中国的“好学生”;在未来将成为中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中国制造”将被“越南制造”所代替。其实,中越有相同也有不同。总体来说,因为有着相似的历史沿革和政治背景,越南的改革基本跟随了中国的步伐,而正是这种模仿中国式的改革让越南的经济发展实现了飞跃。
一、中越相似点与差异点
1、历史渊源上的统一与历史文化上的差别
越南和中国一样具有几千年悠久的历史。经过了长期的民族独立战争,直到1976年7月2日,越南国会才正式宣布南北统一,更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所以,和中国人民一样真正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发展才不到50年的时间,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历史无法比拟。同时,战争让人们饱受创伤,在遭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封锁、意识形态的侵蚀以及政治上的打压之时,人们能够不屈不挠,勇敢进取。不过,虽然同出于儒家的文化背景,但作为不同的两个国家,一直以来都是有着不同的历史沿革和文化状况的。中国和越南同处亚洲,但国土面积不同、人口不同、历史进程不同,所以导致历史文化上的整体差异表现出了明显的特征。
2、政治制度上的同一与迥异
越南1992年的宪法明确规定了其政治制度,即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是属于人民、来自人民和为了人民的国家。越南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国会,主要负责国家的法律、法令以及实施监督情况;国家元首称为国家主席,也是国家对内对外的代表;政府是国会的最高机关,是最高的国家行政机关,政府总理负责一些基本日常事务。不过中越两国在政治体制方面也有一些差异,指导思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选举的层次以及党在国家和社会中的领导地位有一些差别。
3、经济变革和成就上的相似与差别
1976年,南北统一之后,越南的经济建设才逐渐走上正轨。经过将近30年的发展,越南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但其经济增长率却连年创下新高。1991年越共“七大”将越南的改革推向了社会所有领域。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越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改革和越南的转轨亦步亦趋,为后者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和惨痛的教训。不过从总体上来看,越南和中国还有一定的差距,表现在总体收入、人均水平、国内贸易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2006年越南的GDP总量为640亿美元,人均收入为725美元,中国的GDP总量为22257亿美元,人均1700美元。GDP总量中国约为越南的35倍,人均GDP为越南的2.4倍。所以,两者差别还较大。
越南和中国在历史、文化政治和经济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说越南的改革追随的是中国的步伐很有道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越南和中国在许多方面还是表现出了差异性。总之,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之下,中国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大国,对于东南亚特别是越南的经济发展影响巨大。
三、中国带给越南经济发展的发展契机和压力
中国的大发展带给越南发展的契机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中国作为越南的竞争对手给后者相当大的压力。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越贸易为越南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中国和越南改革开放之后,两者之间的贸易量与日俱增。2002年中越两国贸易额达到了32.64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21.49亿美元,进口11.15亿美元。中国向越南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占28%,工业制品占72%。
从中国进口的大量廉价产品给越南经济发展带来了发展的动力。越南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的中国产拖拉机、柴油机、水泵、脱谷机、收割机、烘干机,以及农药、化肥、饲料等,作为农业大国的越南,中国的农业支持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中国制的家电产品在越南销售数量庞大,主要是彩色电视机、录放机和VCD产品。中国的重要也是越南人非常喜欢的,对滋补品尤其欢迎。其他方面,比如越南经济建设中需要大量的钢坯和钢材,同时需要大量纺织机械、建材机械、矿山机械、运输机械、轻工机械,需要特种机床、精密机床,而所有这些都是中国产品中具有性能质量价格比优势的。同时,中国自越南进口的主要产品为矿物、矿物油及其产品,橡胶及其制品,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木及木制品,水果,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等。2006年,越南总共进口DAP磷酸钾肥75万吨,价值2.245亿美元,进口量和进口额同比增长34%和36%。其中,从中国进口的磷酸钾肥占越南进口总量的64%。中国作为越南主要的进出口贸易伙伴,对于越南的经济发展作用巨大。
2、中国对越南的投资给越南经济发展带来了契机
越南改革之后,不断完善外商投资政策,改善投资的环境。1987年制定了《外商投资法》,后经过五次修订和补充,更适应了全球化的趋势。为适应WTO的需要,2005年11月又通过了内外部统一的《投资法》,为外资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越南的外商投资中,中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2年,经原外经贸部批准或备案,中国在越南设立非金融类中资企业20家,双方协议投资额4722万美元,其中中方协议投资额2719万美元。截至2002年底,中国在越南累计投资设立非金融类中资企业73家,双方协议投资总额1.24亿美元,其中中方协议投资总额8497万美元。2003年一季度经商务部批准或备案在越投资项目3个,双方合同投资额200万美元,其中中方合同投资额198.9万美元。截至2003年3月底,经商务部批准或备案在越投资项目共76个,双方合同投资总额1.25亿美元,其中中方合同投资额8698.9万美元。2005年,经中国商务部批准或备案,中国在越南设立非金融类中资企业37家,中方协议投资金额5522万美元。截至2005年年底,中国在越南累计投资设立非金融类中资企业146家,中方累计协议投资金额1.7亿美元。截止2007年第一季度,中国对越投资项目437个,协议金额为12亿美元。中国在越投资项目分布在河内、胡志明市、海防市等32个省市。最大的项目是中国电气联营公司与西贡工业区和出口加工区管委会合资建设经营的铃中出口加工区,总投资额为2650万美元,双方各占50%,投资期限50年。该项目效益较好,被越方评为越最成功的出口加工区之一。中国的直接投资为越南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的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带动了越南经济的腾飞。
3、中国对越南的工程承包和两国的劳务合作为越南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据统计,2002年,中国公司在越南完成承包工程营业额1.47亿美元,新签合同额1.44亿美元;完成劳务合作合同额2413万美元,新签合同额2544万美元。截至2002年底,中国公司在越南累计完成承包工程营业额6.54亿美元,签订合同额10.86亿美元;完成劳务合作合同额1.26亿美元,签订合同额1.74亿美元。截至2003年5月底,中国企业在越共签订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及生产合作合同2858份,合同总额14.49亿美元,完成营业额8.47亿美元。其中2003年1-5月新签合同220份,合同额1.7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547万美元。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5年,中国在越南完成承包工程营业额2.8亿美元,新签合同金额11.4亿美元;完成劳务合作营业额1577万美元,新签合同金额1093万美元;完成设计咨询营业额816万美元,新签合同金额801万美元。截至2005年年底,中国公司在越南累计完成承包工程营业额11.0亿美元,签订合同金额25.5亿美元;完成劳务合作合同金额1.76亿美元,签订合同金额2.1亿美元。
中国企业不但建设了一批质量好、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增加了越南当地的就业和税收,还引进了适合其经济发展水平的设备和技术,培养了技术人员,在越南当地产生了良好影响,赢得了良好声誉。而且,在越南承包工程项目和劳务合作有效地带动了机电产品和原材料对越出口,推动双边贸易较快发展。
4、中国给越南带来的压力
2000年起,越南每年的经济增长率超过7.5%,仅次于中国。作为“后来者”的越南,一方面借鉴了中国的经验和教训,同时也开始在很多领域和中国展开竞争。
中国带给越南的压力主要表现在纺织品、钢材、小商品、电子产品等几个方面。在纺织品方面,中国凭借其廉价劳动力优势是世界上的纺织品出口大国,越南目前国内最大的优势也是劳动力工资比较低,所以在纺织品这种劳动密集型行业优势明显,而中国纺织品行业起步较早,规模效应明显,所以给越南的压力非常大。在钢材方面,2007年5月份,中国线材钢进入越南市场过多,对越南国内的企业造成了严重影响。2006年,中国出口越南的线材钢仅有15万吨左右,占国内需求的16%。而到2007年4月,越南至少已经进口中国线材钢23万吨,占市场需求的53%。面对中国线材钢的竞争,越南国内23家钢铁厂都减少生产,并且有7-8家企业暂时停产。在小商品、工艺品方面,2003年中国对美出口达到1250亿美元;2004年头五个月总创价值为690亿美元,同比增长26.7%。与此同时,越南也在努力推动对美国的出口。而中国产品在美国所占份额日益扩大,如陶瓷,2003年中国对美出口11.6亿美元,约占美国该类产品进口总额的27%;藤、竹、叶原料制品3亿美元,约占美进口总额的75%。所以,在此领域越南难以与中国产品竞争。在电子产品方面,2005年,据越南《经济时报》报道,由于受到中国电器-电子产品的激烈竞争,越南国内许多电器-电子组装企业停止生产或者宣布破产。仅生产光碟、扩音器和话筒3种电子产品的越南企业就有35%暂停生产或解体。由于中国电器-电子产品价格便宜,且大量涌入越南市场,迫使那些缺乏竞争力的越南企业不得不减少产量、暂停生产或转向生产其他产品。除此之外,越南还在一定程度上和中国争夺国外的投资。中国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能够随着市场需求迅速调整转型,所以中国企业吸引外资的能力显得更强。但是通过长时期的尝试和调整,中国和越南将逐步形成阶梯式的产业分工形式,两者占据不同的行业和领域,也就是说外资在进入两国的领域将有所差别。
中国和越南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了相似的特征,但同时也显示出了差别。这个过程中,中国对越南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从早期追随中国,学习改革经验,到现在的竞争与合作,都体现了中国与越南的相似性和互补性。所以,面对新一轮的全球化和知识经济,中国和越南互利合作,选择水平和垂直的分工体系,建立互补性的经贸合作方式,充分利用两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将成为中越两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方式。中国和越南也将引领东南亚经济贸易合作走向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夏安凌:浅析越南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J],社会主义研究,1995(5).
[2]张维克:中国与越南政治体制比较研究[J],青岛师范学院学报,2002(1).
[3]金成珍:东南亚能源合作的期待效果与中国的作用[J],国际经济评论,2005(6).
[4]胡均民、赵修安:试论中国与越南经贸关系的历史沿革、现状及发展趋势——兼论加快发展中越经贸合作的对策[J], 学
术论坛,2005(8).
[5]“转轨时期中越财政比较”课题组:中国与越南税收制度比较[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6).
[6]林昆勇:构建中越经济互动发展双赢机制意义深远[N],广西日报,2006-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