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来源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w2yan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觀察穴位贴敷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在中风后吞咽障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82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应用穴位贴敷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2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障碍评分、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治疗前吞咽障碍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障碍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贴敷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穴位贴敷;康复训练;中风;吞咽障碍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9)07-0090-02
  
  中风是祖国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统称,中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猝然昏倒;吞咽障碍;半身不遂[1]。而吞咽障碍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有 14%~71%患者伴发吞咽障碍[2-3],吞咽障碍的发生不仅仅影响到中风患者的基本营养摄取,而且还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4]。基于此,对吞咽障碍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其而言有着重要价值。本院自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对82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实施穴位贴敷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康复科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82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30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62.15±5.96)岁,平均病程时间为(45.6±8.74)d;疾病类型:15例脑出血、26例脑梗死;发病次数:2例为2次发病、39例为1次发病。对照组男31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62.28±5.71)岁,平均病程时间为(46.7±8.71)d;疾病类型:16例脑出血、25例脑梗死;发病次数:1例为2次发病、40例为1次发病。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诊断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诊断为中风,且经过荧光透视吞咽检查存在吞咽障碍;均在知情下参与本次研究。
  1.2.2 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语言功能障碍者;合并严重咽喉部疾病者;合并严重内分泌系统原发疾病者;对中药和胶布过敏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常规的吞咽康复训练(1)训练方法:护理工作人员使用冰棉签反复刺激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舌根部位、软腭部位以及扁桃体,每次摩擦15次,再让患者做空吞咽动作,反复进行;指导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做舌部运动,做好舌头向前、向左、向右、向后等伸展动作;叮嘱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大声发出a,延长发出a的时间;使用冰袋刺激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面颊部,再予以适度按摩,鼓励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能够尽量张口和鼓腮;进行局部低频脉冲点刺激,每次治疗0.5 h左右。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穴位贴敷组成方为:细辛10 g,制附子10 g,胆南星5 g,半夏8 g等。将上述中药药方磨成粉后混入200 mL蜂蜜,加热后放入室内冷却待用。在患者康复训练结束后根据症型进行贴敷,所选穴位为:天突穴、廉泉穴、人迎穴。选穴后用酒精或生理盐水清洁皮肤待干。用油膏刀或小木棍将药物均匀的摊在穴位贴敷中间,厚薄适中,贴于穴位上。每次贴敷时间为4~6 h,若出现过敏应立即停止。每天1次,连续贴敷2周进行评估。
  1.4 观察指标
  1.4.1 2组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均进行吞咽功能评定,评定方法选用藤岛摄食-吞咽功能评价表[5]:1分为不适宜任何吞咽训练且不可经口进食、2分为适宜基础吞咽训练且不可经口进食、3分为可进行摄取食物训练且不可经口进食、4分为在鼓励中能够进少量食物但是需要静脉营养支持、5分为可经口进食一至两种食物且需部分静脉营养支持、6分为可经口进食三种食物且需部分静脉营养支持、7分为可经口进食三种食物且需无需静脉营养支持、8分为除了特别难以下咽的食物外均可经口进食、9分为可经口进食但是需要临床观察指导、10分为正常摄取食物且加以吞咽。
  1.4.2 临床治疗效果[5] 吞咽障碍评分在9~10分为基本治愈、吞咽障碍评分增加6~8分为明显好转、吞咽障碍评分增加3~5分为好转、吞咽障碍评分增加3分以下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2组间的疗效比较用χ2检验,2组间的构成比较用t检验,以均数(x±s)表示计量资料,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评分比较 见表1。
  2.2 2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2。
  3 讨论
  中风是在人体气血内虚的基础上,多因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及烟酒等诱发,以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致脑脉痹阻或血瘀脑脉之外为基本病机,临床上多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吞咽障碍为主要表现[6]。而吞咽障碍是中风发生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吞咽障碍主要是因为吞咽器官受损而导致的各种临床症状出现的疾病。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急性期中风患者的吞咽障碍发生率高达50%,慢性期中风患者的吞咽障碍发生率高达20%[7]。即使大部分中风后吞咽障碍在急性期内可以自愈,但是在恢复期出现的吞咽困难症状目前尚未有特效药物加以治疗。有学者表明,中风后吞咽障碍的发生与死亡率密切相关,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死亡率是中风后吞咽正常患者的3倍左右[8]。目前随着康复治疗理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临床上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也开展了一些康复训练手段,如面部、舌、喉部肌群肌力和协调性的康复训练,并且越早康复,功能恢复得越好,因此康复训练已经成为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治疗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中醫对中风后吞咽障碍还没有统一的命名,多将其归属于“中风”“喉痹”、“喑痱”等范畴,其症在咽,病位在脑,发病机制是风、火、痰阻滞经络,气血不畅,为淤血与痰互结于咽喉部所致。因此,采用穴位贴敷配合吞咽康复训练的方法,达到良好的效果。穴位贴敷是一种中药外治的方案,也是集结药物,穴位,经络为一体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法。穴位贴敷最大的优势是能够持续性的刺激患者的经络,穴道,并且能够与药物,经络共同发生作用,将治疗效果提到最大。人迎穴、天突穴与廉泉穴是治疗中的主要穴位,穴位走向处有迷走、舌下、舌咽神经经过。在此处进行穴位贴敷治疗,能够刺激患者神经,并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让患者能够更好的进行吞咽。同时,刺激这些穴位能够刺激到患者的脑干网结构,从而刺激到患者的神经中枢,帮助患者形成吞咽反射差,改善患者的吞咽能力。此外我们以《张氏医通》贴敷方剂为基础[9],依据中医辨证给予对应的药方进行穴位贴敷,更能体现中医特色,且效果肯定[10]。
  参考文献:
  [1]高楠,马海波,张宪忠,等.舌针加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2):265-267.
  [2]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3]球麻痹的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0,20(6):325-328.
  [4]李敏,盛鹏杰,贾燕飞,等.“舌三针”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5,15(8):726-727.
  [5]唐东晖.穴位贴敷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280-281.
  [6]萧言菘,杜健茹,章娟娟,等.传统针刺法与深刺法对老年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0):76-79.
  [7]那尔布力·巴合提别克,田利娟,古力沙尔阿·吐尔逊.通窍醒脑针刺在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8):1471-1473.
  [8]王彦华,杨国防,周红霞,等.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6):663-667.
  [9]王朝霞,庞敬涛,黎红,等.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6,39(2):66-69.
  [10]朱现民,刘淹清.奇效冬病夏治[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5.
  
  (收稿日期:2019-03-1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依据中医子午流注理论卯时指导患者饮温开水联合腹部穴位按摩对肛肠术后便秘患者的临床效果,探索预防肛肠术后便秘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将 1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90例,对照组 90 例。2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每日卯时定时嘱患者饮温开水250 mL,联合腹部穴位按摩,并嘱病人定时排便。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首次排便、排便难度、大便性状分型。结果观察组在首次排便、排便难度、大
期刊
摘要:刘卓教授是辽宁省名老中医,擅长治疗儿童抽动障碍,临床上重视药物配伍使用,在治疗疾病时药对的运用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体会。常用基础药对:菊花与钩藤以清肝平肝、息风止痉,玄参与麦冬以养阴生津、柔肝止痉,龙骨与牡蛎以镇静安神、调和阴阳,主要症状常用药对:眼部抽动之决明子与蔓荆子,鼻部抽动之辛夷与白芷,头颈肩抽动之桑枝与葛根,四肢抽动之伸筋草与牛膝。  关键词:刘卓教授;药对;儿童障碍抽动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目的 考察仙鹤草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醋酸扭体法、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磷酸组胺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实验,探讨仙鹤草醇提取部位、仙鹤草正丁醇提取部位、仙鹤草乙酸乙酯提取部位的抗炎作用。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仙鹤草醇提取部位、正丁醇提取部位能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P<0.05、P<0.05)、能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P<0.05、P<0.05),能够降低磷酸组胺致小鼠毛细血管通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徐涟教授的经验方疏和薏苓散治疗女性黄褐斑肝郁脾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2018年1月在门诊接诊女性黄褐斑肝郁脾虚型患者83例,按完全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40例给口服舒肝颗粒,治疗组43例给口服疏和薏苓散加减,记录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色斑情况,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83例女性黄褐斑肝郁脾虚型患者,治疗组16例痊愈,22例显效,5例有效,总有效率8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究三七蒸制、烘焙、油炸、砂烫四种炮制方法五种皂苷(R1、Rg1、Re、Rb1、Rd)含量的变化,以及相对于生三七多出来的色谱峰的分析。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分析三七不同炮制方法下的色谱峰的情况。结果 五种皂苷的含量下降程度比较为蒸制<油炸<砂烫;烘焙这种炮制方式,除了Rb1的量有所减少,其四种皂苷含量都有所增加;相对于生三七,图谱上明显增加的峰的个数及含量总体来说增加比较为砂烫>油炸>蒸
期刊
摘要:目的 对山豆根鲜切晒干品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进行含量测定,探讨山豆根鲜切干燥加工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山豆根项下HPLC法测定含量。色谱柱:氨基柱(4.6×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异丙醇-3%磷酸溶液(80:5:1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2℃。结果 按干燥品计,山豆根鲜切2 mm烘干、鲜切2 mm晒干、鲜切5 mm晒干以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傣药嘿盖贯不同提取物(水提物、醇提物)对小鼠耳廓肿胀的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急性炎症动物模型,评价傣药嘿盖贯提取物的抗炎效果。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嘿盖贯水提物高剂量组、水提物低剂量组、醇提物高剂量组的肿胀度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醇提物低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嘿盖贯水提物高剂量组、醇提物高剂量组的肿胀抑制率相近。结论 说明傣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参蛤益肺胶囊调节COPD大鼠稳定期IgG、IgM的实验研究。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隨机分组,空白组10只、余下40只造模。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参蛤益肺胶囊常规剂量组(常规剂量组)、参蛤益肺胶囊高剂量组(高剂量组)、茶碱组各10只,给药后分别于第12周、18周采集大鼠血清并行ELISA测定。结果 实验12、18周结束后,模型组血清中IgG、IgM的表达水平较空白组降低(P<0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中西医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PFNA手术患者,通过术前术后检测血常规的变化,观察隐性失血的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给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结果 72例患者手术成功,未发生失血性休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实施中西医护理具有很好临床效果,既纠正贫血﹑又降低了并发症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子午流注择时温和灸治疗老年性夜尿症患者的的疗效观察,为临床治疗老年性夜尿症提供一种有效、简便的治疗手段。方法 收集本科室2017年6月—2018年2月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性夜尿症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子午流注温和灸组)和对照组(温和灸组),每组各40例,每穴灸10~15 min,治疗1次/d,7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观察2组夜间排尿次数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