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钢筋混凝土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结合成一体的结构材料。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由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存在着足够的粘结力,这种粘结力,能保持到结构破坏时仍然不被破坏,因此,它在工程施工中广泛的应用着。钢筋工程是钢筋混凝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加强钢筋工程施工过程的加工、绑扎、安装等工序质量控制,以确保钢筋工程质量。本文是个人的一些见解,可供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钢筋工程; 质量控制;
前言
钢筋混凝土作为结构材料应用始于19世纪后半叶,后很快在土木工程中广泛应用,并在材料、设计方法、制作工艺、施工技术等方面有很大发展。目前,钢筋混凝土已成为我国主要的结构材料。在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的质量已成为影响结构安全和耐久性的重要问题。
一、钢筋的进场检验问题分析
钢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主要受力材料, 钢筋质量是否符合标准, 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和安全。钢筋进入施工现场或加工厂, 必须具有出厂质量证明或试验报告单, 钢筋应平直、无损伤, 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每捆 (盘 )钢筋均应标牌, 进场钢筋应按进场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抽取试样作机械性能试验, 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 要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或其他专项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二、钢筋的储存问题分析
钢筋进入施工现场后, 必须严格按批次规格、牌号、直径、长度挂牌存放, 并注明数量, 不得混淆。钢筋应尽量堆放在仓库式料棚内, 现场条件不具备时, 要选择地势高, 土质坚实、平坦的露天场地存放, 钢筋下面要加垫木, 离地距离不宜小于 200mm, 以防钢筋锈蚀和污染。堆放场地周围要挖排水沟, 以利排水。
三、钢筋加工的质量控制问题分析
钢筋加工主要包括调直、切断和弯曲成型, 其质量控制措施主要是: ( 1)为防止钢筋调直过程过度损伤钢筋表面,钢筋穿过调直机压辊之后, 要控制调直机上下压辊间隙为 2~ 3mm。调直时可以根据调直模的磨损情况及钢筋的性能, 通过试验确定调直模合适的偏移量, 以保证钢筋调直的质量。 ( 2)钢筋切断时为确保切断尺寸准确, 要拧紧定尺卡板的紧固螺丝, 调整钢筋切断机的固定刀片和冲切刀片间的水平间隙。 ( 3)钢筋弯曲成型时, 要确保成型的尺寸准确,质量控制措施是加强钢筋配料及下料的管理, 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预先确定钢筋的下料长度调整值。为了确保下料画线准确, 要制订切实可行的画线程序, 对形状比较复杂或大批量弯曲的钢筋, 要通过试弯确定合适的操作参数。
四、钢筋连接的质量控制问题分析
钢筋连接是指钢筋接头的连接, 其方法有绑扎连接、焊接和机械连接。钢筋绑扎连接中, 受拉钢筋和受压钢筋的搭接长度及接头位置要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50204- 2002)的相关规定。钢筋焊接的接头形式、焊接工艺和质量验收要符合设计文件及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 。钢筋机械连接接头有套筒挤压接头、钢筋锥螺纹接头、钢筋直螺纹接头等, 必须满足相应接头的连接技术规程。
五、钢筋绑扎和安装的质量控制问题分析
1、钢筋骨架外形尺寸控制。绑扎钢筋骨架时, 要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 要防止钢筋绑扎偏斜或骨架扭曲。对尺寸不准的骨架, 可将导致尺寸不准的个别钢筋松绑, 重新安装绑扎。
2、保护层厚度的控制。为保证保护层的厚度, 钢筋骨架要用砂浆垫块或塑料定位卡, 其厚度应根据设计要求的保护层厚度来确定。骨架内钢筋与钢筋之间的间距为 25mm时, 宜用 25mm 的钢筋控制, 其长度同骨架宽度。所用垫块与 25mm 的钢筋头之间的距离宜为 1m, 不超过 2m。对于双向双层板钢筋, 为确保钢筋位置准确, 要垫铁马凳, 间距 1m。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现保护层尺寸不准确, 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3、钢筋接头位置和接头数量的控制。配料时要仔细了解钢材原材料长度, 根据设计要求, 要组织钢筋班组学习相关规范, 选择合理搭配方案。当梁、柱、墙钢筋的接头较多时, 配料加工应根据设计要求预先画施工操作图, 注明各编号钢筋的搭配顺序, 并根据受拉区和受压区的要求正确决定接头位置和接头数量。现场绑扎时, 事先进行详细交底, 以免放错位置。若发现接头位置或接头数量不符合规范要求, 应重新制订设置方案; 已绑扎好的, 要拆除钢筋骨架, 重新确定配置绑扎方案再进行绑扎。如果个别钢筋的接头位置有误, 可将其抽出, 返工重做。
4、弯起钢筋放置方向的控制。为防止出现弯起钢筋放置方向及弯起点的位置不正确,事先要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加强施工过程检查与监督, 确保工序质量必要时在钢筋骨架上挂提示牌, 提醒安装人员注意。
5、现浇楼板负弯矩钢筋的质量控制。负弯矩钢筋按设计图纸定位, 绑扎要牢固, 适当放置钢筋支撑, 将其与下部钢筋连接, 形成整体, 浇注混凝土时, 采取保护措施, 避免人员踩压。对已被压倒变形的负弯矩钢筋, 浇注混凝土前要及时调整复位加固, 不能修整的钢筋要重新制作安装。
6、梁中构造钢筋的控制。当梁高大于 700mm 时, 在梁的两侧沿高度每隔 300~400mm 设置一根不小于 10mm的纵向构造钢筋, 纵向构造钢筋用拉筋连接。箍筋被钢筋骨架的自重或施工荷载压弯时, 要将压弯箍筋的钢筋骨架临时支上, 补充纵向构造钢筋和拉筋。钢筋工程属于隐蔽工程, 在浇注混凝土前应对钢筋及预埋件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并按规定做好隐蔽工程记录, 以便查验。其主要内容包括: 纵向受力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是否正确, 特别注意检查负弯矩钢筋的位置; 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是否符合规定; 箍筋、横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及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等是否符合设计文件和规范要求; 要检查钢筋骨架或网片是否牢固, 有无变形、松脱和开焊等。
六、钢筋混凝土工程其他质量问题分析
1、结构表面损伤,缺棱掉角。产生原因:模板表面未涂隔离剂,表面未清理干净,沾有混凝土;模板表面不平,翘曲变形;振捣不良,边角处未振实;拆模时间过早,混凝土强度不够;撞击敲打,强撬硬别,损坏棱角;拆模后结构被碰撞等。
2、麻面、蜂窝、露筋、孔洞,内部不密实。产生原因:模板拼缝不严,板缝处跑浆;模板未涂隔离剂;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振捣不密实、漏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当或现场计量有误;混凝土搅拌不匀,和易性不好。一次投料过多,没有分层捣实。底模未放垫块,或垫块脱落,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拆模时撬坏混凝土保护层;钢筋混凝土节点处,由于钢筋密集,混凝土的石子粒径过大,浇筑困难,振捣不仔细等。
3、在梁、板、墙、柱等结构接缝处和施工接缝处产生烂根、烂脖、烂肚。产生原因:施工缝的位置留的不当,不好振捣;模板安装完毕后,接缝处清理不干净;对施工缝的老混凝土表面未作处理,或处理不当,形成冷缝;接缝处模板拼缝不严、跑浆等。
4、结构发生裂缝。产生原因:模板及其支撑不牢固,产生变形或局部沉降;拆模不当,引起开裂;养护不好引起裂缝;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浇筑后形成分层,产生裂缝;大面积现浇混凝土由于收缩温度产生裂缝。
5、混凝土冻害。产生原因:混凝土凝结后,尚未达到足够强度时受冻,产生胀裂;混凝土密实性差,孔隙多而大,吸水后气温下降达到负温时,水变成冰,体积膨胀,使混凝土破坏;混凝土抗冻性能未达到设计要求,产生破坏等。
七、结语
钢筋混凝土工程是常见的工程项目,在工程结构中起主要作用。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与使用寿命。所以,加强工程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钢筋工程; 质量控制;
前言
钢筋混凝土作为结构材料应用始于19世纪后半叶,后很快在土木工程中广泛应用,并在材料、设计方法、制作工艺、施工技术等方面有很大发展。目前,钢筋混凝土已成为我国主要的结构材料。在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的质量已成为影响结构安全和耐久性的重要问题。
一、钢筋的进场检验问题分析
钢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主要受力材料, 钢筋质量是否符合标准, 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和安全。钢筋进入施工现场或加工厂, 必须具有出厂质量证明或试验报告单, 钢筋应平直、无损伤, 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每捆 (盘 )钢筋均应标牌, 进场钢筋应按进场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抽取试样作机械性能试验, 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 要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或其他专项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二、钢筋的储存问题分析
钢筋进入施工现场后, 必须严格按批次规格、牌号、直径、长度挂牌存放, 并注明数量, 不得混淆。钢筋应尽量堆放在仓库式料棚内, 现场条件不具备时, 要选择地势高, 土质坚实、平坦的露天场地存放, 钢筋下面要加垫木, 离地距离不宜小于 200mm, 以防钢筋锈蚀和污染。堆放场地周围要挖排水沟, 以利排水。
三、钢筋加工的质量控制问题分析
钢筋加工主要包括调直、切断和弯曲成型, 其质量控制措施主要是: ( 1)为防止钢筋调直过程过度损伤钢筋表面,钢筋穿过调直机压辊之后, 要控制调直机上下压辊间隙为 2~ 3mm。调直时可以根据调直模的磨损情况及钢筋的性能, 通过试验确定调直模合适的偏移量, 以保证钢筋调直的质量。 ( 2)钢筋切断时为确保切断尺寸准确, 要拧紧定尺卡板的紧固螺丝, 调整钢筋切断机的固定刀片和冲切刀片间的水平间隙。 ( 3)钢筋弯曲成型时, 要确保成型的尺寸准确,质量控制措施是加强钢筋配料及下料的管理, 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预先确定钢筋的下料长度调整值。为了确保下料画线准确, 要制订切实可行的画线程序, 对形状比较复杂或大批量弯曲的钢筋, 要通过试弯确定合适的操作参数。
四、钢筋连接的质量控制问题分析
钢筋连接是指钢筋接头的连接, 其方法有绑扎连接、焊接和机械连接。钢筋绑扎连接中, 受拉钢筋和受压钢筋的搭接长度及接头位置要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50204- 2002)的相关规定。钢筋焊接的接头形式、焊接工艺和质量验收要符合设计文件及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 。钢筋机械连接接头有套筒挤压接头、钢筋锥螺纹接头、钢筋直螺纹接头等, 必须满足相应接头的连接技术规程。
五、钢筋绑扎和安装的质量控制问题分析
1、钢筋骨架外形尺寸控制。绑扎钢筋骨架时, 要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 要防止钢筋绑扎偏斜或骨架扭曲。对尺寸不准的骨架, 可将导致尺寸不准的个别钢筋松绑, 重新安装绑扎。
2、保护层厚度的控制。为保证保护层的厚度, 钢筋骨架要用砂浆垫块或塑料定位卡, 其厚度应根据设计要求的保护层厚度来确定。骨架内钢筋与钢筋之间的间距为 25mm时, 宜用 25mm 的钢筋控制, 其长度同骨架宽度。所用垫块与 25mm 的钢筋头之间的距离宜为 1m, 不超过 2m。对于双向双层板钢筋, 为确保钢筋位置准确, 要垫铁马凳, 间距 1m。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现保护层尺寸不准确, 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3、钢筋接头位置和接头数量的控制。配料时要仔细了解钢材原材料长度, 根据设计要求, 要组织钢筋班组学习相关规范, 选择合理搭配方案。当梁、柱、墙钢筋的接头较多时, 配料加工应根据设计要求预先画施工操作图, 注明各编号钢筋的搭配顺序, 并根据受拉区和受压区的要求正确决定接头位置和接头数量。现场绑扎时, 事先进行详细交底, 以免放错位置。若发现接头位置或接头数量不符合规范要求, 应重新制订设置方案; 已绑扎好的, 要拆除钢筋骨架, 重新确定配置绑扎方案再进行绑扎。如果个别钢筋的接头位置有误, 可将其抽出, 返工重做。
4、弯起钢筋放置方向的控制。为防止出现弯起钢筋放置方向及弯起点的位置不正确,事先要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加强施工过程检查与监督, 确保工序质量必要时在钢筋骨架上挂提示牌, 提醒安装人员注意。
5、现浇楼板负弯矩钢筋的质量控制。负弯矩钢筋按设计图纸定位, 绑扎要牢固, 适当放置钢筋支撑, 将其与下部钢筋连接, 形成整体, 浇注混凝土时, 采取保护措施, 避免人员踩压。对已被压倒变形的负弯矩钢筋, 浇注混凝土前要及时调整复位加固, 不能修整的钢筋要重新制作安装。
6、梁中构造钢筋的控制。当梁高大于 700mm 时, 在梁的两侧沿高度每隔 300~400mm 设置一根不小于 10mm的纵向构造钢筋, 纵向构造钢筋用拉筋连接。箍筋被钢筋骨架的自重或施工荷载压弯时, 要将压弯箍筋的钢筋骨架临时支上, 补充纵向构造钢筋和拉筋。钢筋工程属于隐蔽工程, 在浇注混凝土前应对钢筋及预埋件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并按规定做好隐蔽工程记录, 以便查验。其主要内容包括: 纵向受力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是否正确, 特别注意检查负弯矩钢筋的位置; 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是否符合规定; 箍筋、横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及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等是否符合设计文件和规范要求; 要检查钢筋骨架或网片是否牢固, 有无变形、松脱和开焊等。
六、钢筋混凝土工程其他质量问题分析
1、结构表面损伤,缺棱掉角。产生原因:模板表面未涂隔离剂,表面未清理干净,沾有混凝土;模板表面不平,翘曲变形;振捣不良,边角处未振实;拆模时间过早,混凝土强度不够;撞击敲打,强撬硬别,损坏棱角;拆模后结构被碰撞等。
2、麻面、蜂窝、露筋、孔洞,内部不密实。产生原因:模板拼缝不严,板缝处跑浆;模板未涂隔离剂;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振捣不密实、漏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当或现场计量有误;混凝土搅拌不匀,和易性不好。一次投料过多,没有分层捣实。底模未放垫块,或垫块脱落,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拆模时撬坏混凝土保护层;钢筋混凝土节点处,由于钢筋密集,混凝土的石子粒径过大,浇筑困难,振捣不仔细等。
3、在梁、板、墙、柱等结构接缝处和施工接缝处产生烂根、烂脖、烂肚。产生原因:施工缝的位置留的不当,不好振捣;模板安装完毕后,接缝处清理不干净;对施工缝的老混凝土表面未作处理,或处理不当,形成冷缝;接缝处模板拼缝不严、跑浆等。
4、结构发生裂缝。产生原因:模板及其支撑不牢固,产生变形或局部沉降;拆模不当,引起开裂;养护不好引起裂缝;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浇筑后形成分层,产生裂缝;大面积现浇混凝土由于收缩温度产生裂缝。
5、混凝土冻害。产生原因:混凝土凝结后,尚未达到足够强度时受冻,产生胀裂;混凝土密实性差,孔隙多而大,吸水后气温下降达到负温时,水变成冰,体积膨胀,使混凝土破坏;混凝土抗冻性能未达到设计要求,产生破坏等。
七、结语
钢筋混凝土工程是常见的工程项目,在工程结构中起主要作用。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与使用寿命。所以,加强工程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