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类高校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实践各有侧重。本文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为例,以2011级新生生源质量分析为突破口,聚焦于相关的教学改革实践,以期在新生入学教育平台建设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入学教育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
在上海市的相关文件和发展目标中也有重点强调“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上海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强调了卓越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将卓越作为上海教育发展的坚定追求。
在上述背景下,高校研究人员及机构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也进行了广泛的思考。截止2012年4月18日,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知识网络服务平台中共有285篇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文章发表。主要集中于宏观的探索与思考、培养目标的研讨、教育改革实践的研究等方面。
与此同时,同济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等建筑类院校也纳入了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以同济大学为例,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教学改革实践中,为使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等学院在生源质量分析、入学教育平台等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2011级新生生源质量分析
2011年,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的新生生源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海南、浙江、上海、江苏等共计29个省市和自治区。总的来说,随着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2008年奥运会、灾后重建、2010年世博会、援疆规划等重大建设项目中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的不断提高,新生生源质量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且继续保持高位。
1、生源质量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
2011年,同济大学理科分数线在各省录取分数除海南(总分900分)、浙江(总分810分)、上海(总分480分)、江苏(总分630分)四个省份外,比重点线平均高出96分。其中,北京市录取分数高出重点线167分,内蒙古自治区录取分数高出166分,贵州省录取分数高出165分。
在海南省,同济大学录取分数高出重点线157分,学院录取分数高出重点线181分,最高分高出重点线206分;在浙江省,同济大学录取分数高出重点线92分,学院录取分数高出重点线125分,最高分高出重点线154分;在上海市,同济大学录取分数高出重点线61分,学院录取分数高出重点线75分,最高分高出重点线112分;在江苏省,同济大学录取分数高出重点线28分,学院录取分数高出重点线54分,最高分高出重点线73分。
与之相呼应的,奖励高考成绩在各省市自治区名列前茅的同济大学新生奖学金获奖学生中,2009年总人数为101,学院获奖人数为62,所占比例为61.39%;2010年总人数为122,学院获奖人数为81,所占比例为66.39%;2011年总人数为114,学院获奖人数为81,所占比例为71.05%。
2、学院在26个省市自治区录取的最高分均为同济大学录取最高分
在各省市自治区录取的最高分中,以最高分分数居前的省份为例,学院在福建省录取最高分为693分,山东省录取最高分为687分,吉林省录取最高分为685分,同时也为同济大学在上述省份录取的最高分。
经过数据对比,2011年学院录取的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浙江、上海、江苏等共计26个省市自治区的最高分均为同济大学在上述省份录取的最高分。学院录取生源的29个省市自治区中,仅山西、辽宁、海南3个省份的同济大学录取的最高分在其他学院。
3、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录取分数持续领先
综合录取分数情况方面的数据,在总体情况稳中有升的背景下,各省高考分数居前的考生选择报考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各专业,尤其是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的同学不在少数。
学院录取的最高分均为同济大学在该地区录取的最高分的26个省市自治区中,江西、广西、宁夏、新疆、上海等5个省市自治区录取的最高分在城市规划专业,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浙江、江苏等21个省市自治区录取的最高分均在建筑学专业。
二、新生入学教育平台建设
2004年初颁布的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要求,明确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问题,即不是一般地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而且要求着力提高育人的成效,首先便是要提倡“全员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的育人新理念。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作为百年同济在历史传承与文化积淀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同济精神引领下,在“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的同济情怀的感召下,结合专业特色形成了“缜思唯美的理性学风、畅想进取的创新传统、博采众长的全球视野、服务社会的办学目标”的学院精神。
2011级新生从祖国各地汇聚于此,怀揣着理想进入了大学的殿堂,开始了他们新的人生旅途。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教学改革实践中,为使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学院结合2011级新生特点,紧密结合学院专业特色,从生活向导、学业指导、心理疏导、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等几个方面,积极探索新生入学教育平台的载体与内容。 1、新生入学教育导航图和小班主任制度
2011级新生入学教育导航图,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旨在介绍本科生工作办公室工作职能、人员构成及其主要负责的工作领域,使新生能尽快熟寻找帮助的方向和途径,以消除其孤独感和心理焦虑、紧张,并产生归宿感和安全感。第二部分旨在新生个人发展导航,主要分为学生党建、学习指导、社会工作、评优推优、奖助学金、对外交流等部分,针对新生在大学期间每一阶段可以选择性参与的项目予以介绍,新生可借此明确每学年的学习任务、可参与的社团活动、以及评奖评优等相关信息,结合本人意愿逐步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
小班主任制度作为学院的一项长效机制,即学院择优选拔高年级学生担任一年级每个班级的小班主任一职。旨在鼓励小班主任发挥朋辈指导的优势,以切身感受与亲身实例为新生答疑解惑,介绍本专业在教学特点、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特殊要求,指导新生科学地运筹时间和充分运用好校内各种学习资源。
2、学业指导和心理疏导
心理健康作为意志品质的重要组成,对大学生健康发展有着关键的作用。在建筑类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不仅影响对自身的正确评价,同时也成为影响专业学习的关键因素。由此,建筑类高校的新生代大学生更需要克服抗压能力较弱、容易产生浮躁心理等缺点。
学院2011级新生与往届新生在生源质量上同样优异,但正是由于高中阶段的成绩优异、名列前茅,在适应大学中强手如林的竞争环境时也会产生学业方面的困顿,心理方面的困惑。通过扎实有效的学业指导和心理疏导,才能进一步促进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同时激发专业学习的热情与信心。
在建筑类高校中,专业教师的个人品格对学生会构成更为巨大的教育力量。专业教师不仅以自身专业素养在传授专业知识,更展现着人格魅力。这股力量也应该成为新生入学教育平台的重要支撑,他们的的一言一行往往令学生感怀至深。为此,学院开展“一对一”学业指导系列活动,请院士、系主任、资深教授、青年教师轮流坐诊,为学生们答疑解惑,尤其对新生的“问诊”和心理疏导,进一步满足了学生长远发展的深层次需要。
同时,在新生入学心理疏导方面加大力度,设计制作心理指导手册,指导新生在出现心理问题时的应对办法;设计心理健康宝宝,以卡通活泼的形象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建设心理健康基地,形成心理指导和教育长效机制,旨在开展独具特色的心理疏导。
为切实关注每一位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学院在每个班级聘任一名同学担任心理观察员,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动态,成为了教师学业指导、小班主任朋辈指导的有益补充。他们作为新生群体的一员,积极发挥自身人际交往的优势,及时了解并疏导同学们所遇到的困惑。
3、社会责任意识教育
学院以“全员育人”理念为指导,以校友风采强化社会责任,以校企合作强化综合实践,依靠校友资源的示范效应,鼓励多元化发展,引导学生自入学伊始逐步确立学习榜样,树立奋斗目标。提倡在宏观层面解读“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全员育人理念,重视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重视学校教育的核心作用,重视社会教育的拓展作用;提倡在中观层面的内涵建设中,深入贯彻“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员育人理念;提倡在微观层面,积极探索全员育人的新途径,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建立健全相关机制,进一步巩固学校学院在奥运、世博、灾后重建等重点项目中所体现出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成果,努力践行同济大学在百年校庆时的郑重承诺——“百年同济,大学对社会的承诺”。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以“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科技创新”联动平台建设为载体,通过强化基本技能、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和参与创新实践3个层次,实施“全过程、递进式”培养,贯穿学生整个培养阶段,遵循认识过程不断深化和实践能力递进提高的科学规律,逐步培养新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和工程综合能力,实现专业学习与社会责任相对接。
在后世博时代入校的2011级新生,对同济大学为世博的倾情投入记忆犹新,也正如《设计——世博城市》一书中所指出的“对世博会的全情投入,为同济的文化传统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并再次向社会昭示这所百年学府的品格与志向!”,以“服务世博、践行承诺”为主线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形成了“教师重实践,实现学科建设与服务社会对接;学生重引导,实现专业学习与社会责任对接;校友重交流,实现理想信念与职业规划的对接”1的良好局面,从而书写了新生入学教育平台中的浓重一笔。
三、结语
在新生入学教育平台建设中,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不断提高办学质量的过程中,通过各项举措着力提高育人的成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倡“全员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的育人理念,不断拓宽教育平台,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载体,完善教育途径,为新生入学教育平台建设方面的研讨与实践注入了活力。
参考文献:
[1]黄伟民.设计——世博城市[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5
[2]绫部恒雄.民族、国家和民族性之概念[J].世界民族,1987,(05)
[3]王宝玺.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2,(1)
[4]【美】哈瑞?刘易斯.失去灵魂的卓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6]曾蓉. 因势利导 做好高校新生辅导员[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2)
[7]熊开封. 全面掌握新生思想动态,切实开展高校辅导员工作[J] .教育与职业,2011,(26)
[8]刘海存,于葳.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4)
作者简介:
李睿(1980- ),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第一作者。
王晓庆(1972-),女,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景观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通讯作者。
邬懿(1980- ),女,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编辑,东华大学设计艺术学硕士,第二作者。
沈雯(1986- ),女,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文学硕士,第三作者。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入学教育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
在上海市的相关文件和发展目标中也有重点强调“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上海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强调了卓越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将卓越作为上海教育发展的坚定追求。
在上述背景下,高校研究人员及机构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也进行了广泛的思考。截止2012年4月18日,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知识网络服务平台中共有285篇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文章发表。主要集中于宏观的探索与思考、培养目标的研讨、教育改革实践的研究等方面。
与此同时,同济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等建筑类院校也纳入了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以同济大学为例,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教学改革实践中,为使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等学院在生源质量分析、入学教育平台等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2011级新生生源质量分析
2011年,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的新生生源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海南、浙江、上海、江苏等共计29个省市和自治区。总的来说,随着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2008年奥运会、灾后重建、2010年世博会、援疆规划等重大建设项目中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的不断提高,新生生源质量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且继续保持高位。
1、生源质量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
2011年,同济大学理科分数线在各省录取分数除海南(总分900分)、浙江(总分810分)、上海(总分480分)、江苏(总分630分)四个省份外,比重点线平均高出96分。其中,北京市录取分数高出重点线167分,内蒙古自治区录取分数高出166分,贵州省录取分数高出165分。
在海南省,同济大学录取分数高出重点线157分,学院录取分数高出重点线181分,最高分高出重点线206分;在浙江省,同济大学录取分数高出重点线92分,学院录取分数高出重点线125分,最高分高出重点线154分;在上海市,同济大学录取分数高出重点线61分,学院录取分数高出重点线75分,最高分高出重点线112分;在江苏省,同济大学录取分数高出重点线28分,学院录取分数高出重点线54分,最高分高出重点线73分。
与之相呼应的,奖励高考成绩在各省市自治区名列前茅的同济大学新生奖学金获奖学生中,2009年总人数为101,学院获奖人数为62,所占比例为61.39%;2010年总人数为122,学院获奖人数为81,所占比例为66.39%;2011年总人数为114,学院获奖人数为81,所占比例为71.05%。
2、学院在26个省市自治区录取的最高分均为同济大学录取最高分
在各省市自治区录取的最高分中,以最高分分数居前的省份为例,学院在福建省录取最高分为693分,山东省录取最高分为687分,吉林省录取最高分为685分,同时也为同济大学在上述省份录取的最高分。
经过数据对比,2011年学院录取的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浙江、上海、江苏等共计26个省市自治区的最高分均为同济大学在上述省份录取的最高分。学院录取生源的29个省市自治区中,仅山西、辽宁、海南3个省份的同济大学录取的最高分在其他学院。
3、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录取分数持续领先
综合录取分数情况方面的数据,在总体情况稳中有升的背景下,各省高考分数居前的考生选择报考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各专业,尤其是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的同学不在少数。
学院录取的最高分均为同济大学在该地区录取的最高分的26个省市自治区中,江西、广西、宁夏、新疆、上海等5个省市自治区录取的最高分在城市规划专业,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浙江、江苏等21个省市自治区录取的最高分均在建筑学专业。
二、新生入学教育平台建设
2004年初颁布的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要求,明确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问题,即不是一般地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而且要求着力提高育人的成效,首先便是要提倡“全员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的育人新理念。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作为百年同济在历史传承与文化积淀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同济精神引领下,在“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的同济情怀的感召下,结合专业特色形成了“缜思唯美的理性学风、畅想进取的创新传统、博采众长的全球视野、服务社会的办学目标”的学院精神。
2011级新生从祖国各地汇聚于此,怀揣着理想进入了大学的殿堂,开始了他们新的人生旅途。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教学改革实践中,为使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学院结合2011级新生特点,紧密结合学院专业特色,从生活向导、学业指导、心理疏导、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等几个方面,积极探索新生入学教育平台的载体与内容。 1、新生入学教育导航图和小班主任制度
2011级新生入学教育导航图,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旨在介绍本科生工作办公室工作职能、人员构成及其主要负责的工作领域,使新生能尽快熟寻找帮助的方向和途径,以消除其孤独感和心理焦虑、紧张,并产生归宿感和安全感。第二部分旨在新生个人发展导航,主要分为学生党建、学习指导、社会工作、评优推优、奖助学金、对外交流等部分,针对新生在大学期间每一阶段可以选择性参与的项目予以介绍,新生可借此明确每学年的学习任务、可参与的社团活动、以及评奖评优等相关信息,结合本人意愿逐步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
小班主任制度作为学院的一项长效机制,即学院择优选拔高年级学生担任一年级每个班级的小班主任一职。旨在鼓励小班主任发挥朋辈指导的优势,以切身感受与亲身实例为新生答疑解惑,介绍本专业在教学特点、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特殊要求,指导新生科学地运筹时间和充分运用好校内各种学习资源。
2、学业指导和心理疏导
心理健康作为意志品质的重要组成,对大学生健康发展有着关键的作用。在建筑类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不仅影响对自身的正确评价,同时也成为影响专业学习的关键因素。由此,建筑类高校的新生代大学生更需要克服抗压能力较弱、容易产生浮躁心理等缺点。
学院2011级新生与往届新生在生源质量上同样优异,但正是由于高中阶段的成绩优异、名列前茅,在适应大学中强手如林的竞争环境时也会产生学业方面的困顿,心理方面的困惑。通过扎实有效的学业指导和心理疏导,才能进一步促进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同时激发专业学习的热情与信心。
在建筑类高校中,专业教师的个人品格对学生会构成更为巨大的教育力量。专业教师不仅以自身专业素养在传授专业知识,更展现着人格魅力。这股力量也应该成为新生入学教育平台的重要支撑,他们的的一言一行往往令学生感怀至深。为此,学院开展“一对一”学业指导系列活动,请院士、系主任、资深教授、青年教师轮流坐诊,为学生们答疑解惑,尤其对新生的“问诊”和心理疏导,进一步满足了学生长远发展的深层次需要。
同时,在新生入学心理疏导方面加大力度,设计制作心理指导手册,指导新生在出现心理问题时的应对办法;设计心理健康宝宝,以卡通活泼的形象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建设心理健康基地,形成心理指导和教育长效机制,旨在开展独具特色的心理疏导。
为切实关注每一位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学院在每个班级聘任一名同学担任心理观察员,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动态,成为了教师学业指导、小班主任朋辈指导的有益补充。他们作为新生群体的一员,积极发挥自身人际交往的优势,及时了解并疏导同学们所遇到的困惑。
3、社会责任意识教育
学院以“全员育人”理念为指导,以校友风采强化社会责任,以校企合作强化综合实践,依靠校友资源的示范效应,鼓励多元化发展,引导学生自入学伊始逐步确立学习榜样,树立奋斗目标。提倡在宏观层面解读“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全员育人理念,重视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重视学校教育的核心作用,重视社会教育的拓展作用;提倡在中观层面的内涵建设中,深入贯彻“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员育人理念;提倡在微观层面,积极探索全员育人的新途径,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建立健全相关机制,进一步巩固学校学院在奥运、世博、灾后重建等重点项目中所体现出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成果,努力践行同济大学在百年校庆时的郑重承诺——“百年同济,大学对社会的承诺”。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以“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科技创新”联动平台建设为载体,通过强化基本技能、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和参与创新实践3个层次,实施“全过程、递进式”培养,贯穿学生整个培养阶段,遵循认识过程不断深化和实践能力递进提高的科学规律,逐步培养新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和工程综合能力,实现专业学习与社会责任相对接。
在后世博时代入校的2011级新生,对同济大学为世博的倾情投入记忆犹新,也正如《设计——世博城市》一书中所指出的“对世博会的全情投入,为同济的文化传统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并再次向社会昭示这所百年学府的品格与志向!”,以“服务世博、践行承诺”为主线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形成了“教师重实践,实现学科建设与服务社会对接;学生重引导,实现专业学习与社会责任对接;校友重交流,实现理想信念与职业规划的对接”1的良好局面,从而书写了新生入学教育平台中的浓重一笔。
三、结语
在新生入学教育平台建设中,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不断提高办学质量的过程中,通过各项举措着力提高育人的成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倡“全员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的育人理念,不断拓宽教育平台,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载体,完善教育途径,为新生入学教育平台建设方面的研讨与实践注入了活力。
参考文献:
[1]黄伟民.设计——世博城市[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5
[2]绫部恒雄.民族、国家和民族性之概念[J].世界民族,1987,(05)
[3]王宝玺.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2,(1)
[4]【美】哈瑞?刘易斯.失去灵魂的卓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6]曾蓉. 因势利导 做好高校新生辅导员[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2)
[7]熊开封. 全面掌握新生思想动态,切实开展高校辅导员工作[J] .教育与职业,2011,(26)
[8]刘海存,于葳.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4)
作者简介:
李睿(1980- ),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第一作者。
王晓庆(1972-),女,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景观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通讯作者。
邬懿(1980- ),女,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编辑,东华大学设计艺术学硕士,第二作者。
沈雯(1986- ),女,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文学硕士,第三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