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遵循“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努力实现德育的生活化。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其根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德育的生活化,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在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上实现生活化。
一、坚持德育目标的生活化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现德育生活化,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德育目标的选取上坚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联系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确定合理的、能灵活反映社会现实与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德育目标和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乐意接受,容易做到;从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接受、容易做到的 “近、小、实”的德育开始,逐步向社会需要的“远、大、高”的德育目标渗透。
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时,笔者围绕当前人类所面临的环境危机,确立了教育目标:从个人角度看,个人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要坚持绿色消费、低碳消费,反对浪费;从社会角度看,必须关注环境保护,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样的目标,使学生一方面有实现的可能性,有利于学生把目标付诸行动,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关注人类长远的发展,确立长远的奋斗目标,把眼前的目标与长远的目标相结合,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
二、实现德育内容的生活化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过分强调政治理想教育,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使学生感觉“虚”“假”,缺乏真实感,影响了德育功能的发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取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生活、社会生活等紧密相连的素材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接轨,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教材,走进现实生活。
在学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时,笔者以学生喜爱的明星周杰伦为例,向学生介绍了周杰伦的成长经历。通过这一事例使学生认识到:个人要迈向成功,内因是第一位的,个人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要付出辛勤的努力和汗水;同时,外因又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对个人来说,环境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要正確对待环境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内外因相结合的结果,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内外因。这一事例,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个人努力的重要性,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起到了积极作用。
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开始关注个人的成长、关注社会发展和人类的前途命运,使德育由被动转为主动,使德育教育伴随着学生主动成长,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德育的实效性。
三、寻求德育方法的生活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引导未成年人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循道德规范”。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新课改理念和学生的成长特点,积极采用体验式教学,通过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合理的设疑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习,使德育活动由原来单纯的教师灌输向学生自主体验、自我教育发展,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学习《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时,笔者联系了当前我市正在进行的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通过图片向学生展示了石羊河流域的过去和现在,介绍了最近六十年来石羊河流域在人口、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变化。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我们所面临的生存危机,然后,根据教学内容笔者大胆设疑:石羊河流域的环境为什么会恶化?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以笔者所提供的材料为依据,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经过交流,学生得出以下结论:1.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2.人类无节制的活动,破坏了环境;3.环境的恶化正在危及我们的生存。在学生探究、交流的基础上,笔者趁热打铁,让学生继续探究: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家园更美丽?我们能做些什么?学生通过探究得出:要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美丽,我们就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克制人类的活动,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中学生,我们应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滴水,珍惜、爱护环境。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氛围,使思想教育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说教”,使学生在真实的实践中触动了情感,激活了思维,唤醒了生命深处沉睡的自我意识,促进了道德品质的自主构建,实现了自我发展和完善。
综上所述,要提高思想政治课德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实现德育目标的生活化、德育内容的生活化、德育方式的生活化,进而实现德育生活化。
(责任编辑 袁 妮)
一、坚持德育目标的生活化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现德育生活化,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德育目标的选取上坚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联系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确定合理的、能灵活反映社会现实与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德育目标和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乐意接受,容易做到;从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接受、容易做到的 “近、小、实”的德育开始,逐步向社会需要的“远、大、高”的德育目标渗透。
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时,笔者围绕当前人类所面临的环境危机,确立了教育目标:从个人角度看,个人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要坚持绿色消费、低碳消费,反对浪费;从社会角度看,必须关注环境保护,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样的目标,使学生一方面有实现的可能性,有利于学生把目标付诸行动,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关注人类长远的发展,确立长远的奋斗目标,把眼前的目标与长远的目标相结合,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
二、实现德育内容的生活化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过分强调政治理想教育,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使学生感觉“虚”“假”,缺乏真实感,影响了德育功能的发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取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生活、社会生活等紧密相连的素材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接轨,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教材,走进现实生活。
在学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时,笔者以学生喜爱的明星周杰伦为例,向学生介绍了周杰伦的成长经历。通过这一事例使学生认识到:个人要迈向成功,内因是第一位的,个人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要付出辛勤的努力和汗水;同时,外因又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对个人来说,环境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要正確对待环境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内外因相结合的结果,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内外因。这一事例,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个人努力的重要性,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起到了积极作用。
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开始关注个人的成长、关注社会发展和人类的前途命运,使德育由被动转为主动,使德育教育伴随着学生主动成长,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德育的实效性。
三、寻求德育方法的生活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引导未成年人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循道德规范”。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新课改理念和学生的成长特点,积极采用体验式教学,通过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合理的设疑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习,使德育活动由原来单纯的教师灌输向学生自主体验、自我教育发展,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学习《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时,笔者联系了当前我市正在进行的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通过图片向学生展示了石羊河流域的过去和现在,介绍了最近六十年来石羊河流域在人口、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变化。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我们所面临的生存危机,然后,根据教学内容笔者大胆设疑:石羊河流域的环境为什么会恶化?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以笔者所提供的材料为依据,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经过交流,学生得出以下结论:1.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2.人类无节制的活动,破坏了环境;3.环境的恶化正在危及我们的生存。在学生探究、交流的基础上,笔者趁热打铁,让学生继续探究: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家园更美丽?我们能做些什么?学生通过探究得出:要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美丽,我们就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克制人类的活动,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中学生,我们应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滴水,珍惜、爱护环境。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氛围,使思想教育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说教”,使学生在真实的实践中触动了情感,激活了思维,唤醒了生命深处沉睡的自我意识,促进了道德品质的自主构建,实现了自我发展和完善。
综上所述,要提高思想政治课德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实现德育目标的生活化、德育内容的生活化、德育方式的生活化,进而实现德育生活化。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