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供给侧改革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主线,侧供给改革政策的推行与我国当今供需结构不平衡的问题相适应,而我国供需结构不平衡的主要表现就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供给侧改革政策的推行,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经济发展计划,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从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行思考。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区域经济;思考
自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的协调、全面发展是我国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长期存在不协调、可持续性弱、不平衡的等发展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的解决,“木桶效应”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会愈加明显,在“十三五”期间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区域经济与供给侧改革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既要把握好两者之间的统一性,也要有条件的转化两者之间的对立性,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具有一定的发展意义。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行思考,并提出全方面的建议,促进两者的平衡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提出供给侧改革的背景
供給侧改革是改革深化和精神回归的必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速度备受世界关注,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政府过多的干预到经济的微观层面,在宏观层面政府过度刺激总需求为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在政府干预过多的行业中,使企业产量过剩并很难被去除,导致企业信贷增加是金融行业一直处于高处,难以控制,使很多行业缺乏有效的供给。而新常态下的供给侧改革政策可以有效的解决目前经济所面临的问题,通过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在资源配置中让市场起到决定性作用,加强有效供给。将政府的职能定位在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框架及制度环境中,推动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供给侧改革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1.统一性。推行供给侧改革,使区域制度的供给创新得到有效的增加,加快区域经济增长和制度供给目标的匹配,加快区域经济升级和转型、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去杠杆、去库存、去产能、补短板、降成本的五大任务是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目标,完成这五项任务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以去产能这一项任务为例,这一任务就是要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政府遵循多兼并、多重组的原则。可以将各区域之间产能过剩的企业进行重组,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占有率。不仅可以使重组企业获得一定的市场定价的权利,避免非法降价的不竞争局面出现,也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规模化效益得以实现,有效的解决了企业产业过剩的经营状况。
2.对立性。以“去产能”为供给侧改革落脚点为例,要求淘汰产能过剩及无法适应现代市场发展的企业,在进行企业淘汰的过程中,区域的就业总量与财政收入会受到无法避免的影响。目前东北地区的面临着去产能的任务,也面临着区域经济的深度调整。由于东北地区存在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区域经济的发展依赖个别产业,黑龙江省的石油煤炭产业占工业产值比例的60%,冶金石化、装备制造是辽宁省产业的支柱,吉林省的一汽占GDP的40%。这种产业结构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会增加行业和企业的风险。2015年辽宁、黑龙江、吉林东北三省的GDP在名义上仅增长了0.26%、-0.29%、3.4%,东北三省在调整中区域经济几乎是“硬着陆”。
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1.加快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技术含量低、经济结构不平衡是我国经济发展一直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积极推进侧供给改革政策,能够使我国区域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升级。而高投入、高污染的工业是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这些高能耗、高污染、科技水平较低的产业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环境。供给侧改革政策则提倡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可持续、高效益的科学发展模式,使我国的区域经济更加协调发展,使区域经济发展转向污染小、高质量、科技水平高的产业。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供给侧改革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更加有利于优化区域经济结构。
2.有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一直存在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的解决这一问题,“木桶效应”将会更加明显,极大的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在供给侧改革“补短板”的任务,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特色,东部地区有效的发挥自身的创新优势,提高科学技术创新水平,率先实现区域产业结构的创新能力与升级,有效的带动其它区域的经济增长;东北地区进行工业机制的转变以解决东北地区转型困难的问题,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加强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动力;西部地区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开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途径,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优势,大力发展西部区域特色产业;中部地区要充分发挥区域的地理位置优势,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优化区域的交通运输系统,加快中部区域的经济发展。
3.促进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协调,是目前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得到良好的发展,供给侧改革倡导在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在区域经济发展与工业建设中,供给侧改革提昌引用能源消耗低、污染小的生产技术。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实现绿色发展的同时,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实现协调、可持续性、绿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使区域经济能够得到可持续性的、稳步发展。
供给侧改革为区域经济发展带了机遇和挑战,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区域经济要想得到健康的发展,根据区域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思考,积极改革,充分发挥自身的发展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的良好、稳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智,原锦凤,基于中国经济现实的侧供给改革方略 [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12):13-37.
[2]陈岷峰,吴建平,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机遇和对策[J],华北金融,2016(6):4-10.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区域经济;思考
自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的协调、全面发展是我国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长期存在不协调、可持续性弱、不平衡的等发展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的解决,“木桶效应”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会愈加明显,在“十三五”期间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区域经济与供给侧改革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既要把握好两者之间的统一性,也要有条件的转化两者之间的对立性,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具有一定的发展意义。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行思考,并提出全方面的建议,促进两者的平衡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提出供给侧改革的背景
供給侧改革是改革深化和精神回归的必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速度备受世界关注,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政府过多的干预到经济的微观层面,在宏观层面政府过度刺激总需求为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在政府干预过多的行业中,使企业产量过剩并很难被去除,导致企业信贷增加是金融行业一直处于高处,难以控制,使很多行业缺乏有效的供给。而新常态下的供给侧改革政策可以有效的解决目前经济所面临的问题,通过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在资源配置中让市场起到决定性作用,加强有效供给。将政府的职能定位在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框架及制度环境中,推动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供给侧改革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1.统一性。推行供给侧改革,使区域制度的供给创新得到有效的增加,加快区域经济增长和制度供给目标的匹配,加快区域经济升级和转型、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去杠杆、去库存、去产能、补短板、降成本的五大任务是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目标,完成这五项任务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以去产能这一项任务为例,这一任务就是要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政府遵循多兼并、多重组的原则。可以将各区域之间产能过剩的企业进行重组,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占有率。不仅可以使重组企业获得一定的市场定价的权利,避免非法降价的不竞争局面出现,也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规模化效益得以实现,有效的解决了企业产业过剩的经营状况。
2.对立性。以“去产能”为供给侧改革落脚点为例,要求淘汰产能过剩及无法适应现代市场发展的企业,在进行企业淘汰的过程中,区域的就业总量与财政收入会受到无法避免的影响。目前东北地区的面临着去产能的任务,也面临着区域经济的深度调整。由于东北地区存在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区域经济的发展依赖个别产业,黑龙江省的石油煤炭产业占工业产值比例的60%,冶金石化、装备制造是辽宁省产业的支柱,吉林省的一汽占GDP的40%。这种产业结构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会增加行业和企业的风险。2015年辽宁、黑龙江、吉林东北三省的GDP在名义上仅增长了0.26%、-0.29%、3.4%,东北三省在调整中区域经济几乎是“硬着陆”。
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1.加快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技术含量低、经济结构不平衡是我国经济发展一直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积极推进侧供给改革政策,能够使我国区域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升级。而高投入、高污染的工业是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这些高能耗、高污染、科技水平较低的产业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环境。供给侧改革政策则提倡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可持续、高效益的科学发展模式,使我国的区域经济更加协调发展,使区域经济发展转向污染小、高质量、科技水平高的产业。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供给侧改革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更加有利于优化区域经济结构。
2.有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一直存在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的解决这一问题,“木桶效应”将会更加明显,极大的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在供给侧改革“补短板”的任务,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特色,东部地区有效的发挥自身的创新优势,提高科学技术创新水平,率先实现区域产业结构的创新能力与升级,有效的带动其它区域的经济增长;东北地区进行工业机制的转变以解决东北地区转型困难的问题,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加强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动力;西部地区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开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途径,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优势,大力发展西部区域特色产业;中部地区要充分发挥区域的地理位置优势,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优化区域的交通运输系统,加快中部区域的经济发展。
3.促进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协调,是目前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得到良好的发展,供给侧改革倡导在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在区域经济发展与工业建设中,供给侧改革提昌引用能源消耗低、污染小的生产技术。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实现绿色发展的同时,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实现协调、可持续性、绿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使区域经济能够得到可持续性的、稳步发展。
供给侧改革为区域经济发展带了机遇和挑战,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区域经济要想得到健康的发展,根据区域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思考,积极改革,充分发挥自身的发展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的良好、稳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智,原锦凤,基于中国经济现实的侧供给改革方略 [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12):13-37.
[2]陈岷峰,吴建平,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机遇和对策[J],华北金融,2016(6):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