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目前研究生基础课程改革现状与主要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以“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新一轮调整为例简要说明基础课程与基础理论的重要性,指出了基础课程改革应力避形式化处理,提出其改革须坚持“一体化”与“面向应用”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 基础课程 基础理论 一体化 应用性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8(a)-0174-01通常所说的研究生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两类。基础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研究生打下一个更加坚实的基础,构筑更加合理的基础知识结构,实现专业学习与课题研究的平稳过渡。基础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突出其应用性,突出其与研究生所学专业的结合程度与方向性。
1 基本现状
目前研究生基础课程改革仍然存在目的性不明确,改革浮于表面的现象。基础课程改革还是主要集中在课程选用教材、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比如,选用哪个出版社的教材,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课堂气氛与学习效果改革方面等等。对于基础课程在专业学习与研究中的具体应用情况,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少。研究生也只有在需要用到一些公式、定理时才会想起来去查找相应的基础课程内容。而由于通常难以准确找到基础课程与专业应用之间的切入点,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生开展科技创新就更加困难。基础理论创新少、创新难,直接影响到了应用创新。
目前,应用创新虽然也在逐年增多,但总体水平偏低,高水平创新少,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的引经据典的情况多,原创性的理论创新与成果少之又少。
2 主要趋势
从目前国家的尖端科技和军队建设需要的新型人才来看,如航天发射技术、信息感知技术等都是以基础理论作为重要的支撑;从当前各院校科研项目以及博士、硕士科技创新情况来看,在那些取得成功的创新项目或原创产品中,基础理论在其中都起到了关键性的支撑作用。
国家教育部门非常重视基础理论的应用性。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1年关于一级学科所属二级学科自主设置与调整的最新精神,由各学位授予单位对二级学科的设置与调整提出意见。以“兵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重新设置与调整为例,在国务院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的倡导下,计划由1997年的4个二级学科调整为6个,原来的4个二级学科为: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计划调整后的6个二级学科名称分别为:武器系统设计,发射理论与技术,信息感知与控制技术,毁伤理论与弹药工程,特种能源理论与技术,武器系统运用与保障工程。调整之前的二级学科名称“应用特征”明显,调整之后的二级学科“基础特征”比较明显,从名称与内涵上看,更加突出基础理论的应用,学科交叉特征也非常明显,将“基础”和“交叉”放在了重要位置。
新的创新需要要求突出基础课程与基础理论的应用特征。因此,作为“精英教育”中的一类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基础课程改革显得更加重要。
或许可以这样来预测未来的创新:不过是基础理论的不断丰富、探索与恰如其分的应用。
3 改革方向分析
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应用课程之间的关系如同树根、树干和树冠的关系,要想枝繁叶茂,就必须在树根上下足功夫,只有这样,树干才能强壮,树冠才能变得茂密。应用创新就好比树上的果实,有了前面的基础,才能实现果实累累。
原创性成果的产生,多数与良好的基础紧密相关。要搞好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必须重视基础课程改革与应用。基础课程应用特征的体现,应当以需求为牵引。对于军队院校的研究生教育,应当以新形势下的作战需求和任职岗位的需要为牵引和基本指导。近几年,作战模式与作战观念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研究生课程包括基础课程也应当随着形势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基础课程“改什么?”、“怎么改?”不应当只是局限于形式上的变动,如仅仅改一下授课形式,改一下多媒体课件,或者改一下教材的出版社,恐怕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更多的是要在调整的过程中不断结合应用,在应用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加大与专业的结合力度,促进专业应用方向上的创新,以促进原创性成果的产生。
4 改革要点
基础课程的改革应当放置在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改革过程中来实现,即改革要坚持“一体化”的基本方向。
在战斗力生成模式发生转变的情况下,研究生的课程改革也应当进行与之相适应的调整。调整的前提是将研究生置于现代作战需求甚至整个作战系统之中来统一权衡,要充分考虑到作战过程中涉及的其他专业人员、各类装备技术需求,要充分考虑“作战协作”。在研究生课程设置方面,应当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一是权衡本学科专业方向与信息化技术的复合角度、程度及切入点,切实体现“复合”要求。二是要依据现代作战系统全方位协作需求,应将研究生的研究专业与方向放置到作战系统的协作环境中來通盘考虑,不能将各专业研究生课程改革孤立化。三是要注重课程改革与部队训练、装备运用实践相结合,注重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穿插、融合。四是研究生基础课程改革要在结合专业特色的基础上,注重促进与其它学科间内容的交叉与融合。信息化相关学科本身就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果,研究生基础课程改革重视学科交叉融合有利于知识技术创新,符合新形势下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需要。
改革是一个不断磨合的过程,对于研究生课程体系来说,也是如此,基础课程作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与其它类别课程之间进行不断磨合,才能使整个体系更加完善。现代作战强调组成力量的模块化、积木式搭配与协作。研究生课程设置作为一个具体实施层面的问题,也同样需要这种模块化、积木式结构与搭配。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容易将“模块”片面地理解为“模子”,千篇一律地进行批量生产,将“积木”视为统一规格、形状的方块,不考虑结合点和位置进行任意穿插。因此在研究生课程设置方面,要依据不断变化的作战需求来设置模块化课程,课程模块之间的关系应当如同“斗拱”中的各组成部分间一样紧密衔接,相互支撑。
5 讨论
基础课程的改革不是孤立的,而且应当也必须用一体化的理念来开展改革工作。这种一体化应当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基础课程应主动与专业课程、专业实践结合,与应用创新结合;二是基础课程与理论要从学科交叉的角度给自身注入更加丰富、更加具体和更深层次的内涵。“换汤不换药”的功利性改革应尽量避免,更多的注意力需要集中在寻求基础课程、理论与专业相结合的应用空间。由此,我们认为,任职教育也不是一个独立的教育过程,需要有良好的基础教育作为支撑。所有的基础课程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基础性地位突出的军队院校,也担负了任职教育的重要责任,他们的人才培养尤其是研究生培养为任职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 结语
军队院校的课程改革必须结合现代作战需求、武器装备发展需要和岗位任职的基本要求。基础课程改革需要走更长的路来不断与专业实践靠拢、结合,“一体化”的改革说起来简单,真正实践起来,需要多方面予以考虑和权衡,至少要把基础课程改革放置在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改革中统一考虑。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 基础课程 基础理论 一体化 应用性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8(a)-0174-01通常所说的研究生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两类。基础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研究生打下一个更加坚实的基础,构筑更加合理的基础知识结构,实现专业学习与课题研究的平稳过渡。基础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突出其应用性,突出其与研究生所学专业的结合程度与方向性。
1 基本现状
目前研究生基础课程改革仍然存在目的性不明确,改革浮于表面的现象。基础课程改革还是主要集中在课程选用教材、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比如,选用哪个出版社的教材,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课堂气氛与学习效果改革方面等等。对于基础课程在专业学习与研究中的具体应用情况,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少。研究生也只有在需要用到一些公式、定理时才会想起来去查找相应的基础课程内容。而由于通常难以准确找到基础课程与专业应用之间的切入点,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生开展科技创新就更加困难。基础理论创新少、创新难,直接影响到了应用创新。
目前,应用创新虽然也在逐年增多,但总体水平偏低,高水平创新少,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的引经据典的情况多,原创性的理论创新与成果少之又少。
2 主要趋势
从目前国家的尖端科技和军队建设需要的新型人才来看,如航天发射技术、信息感知技术等都是以基础理论作为重要的支撑;从当前各院校科研项目以及博士、硕士科技创新情况来看,在那些取得成功的创新项目或原创产品中,基础理论在其中都起到了关键性的支撑作用。
国家教育部门非常重视基础理论的应用性。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1年关于一级学科所属二级学科自主设置与调整的最新精神,由各学位授予单位对二级学科的设置与调整提出意见。以“兵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重新设置与调整为例,在国务院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的倡导下,计划由1997年的4个二级学科调整为6个,原来的4个二级学科为: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计划调整后的6个二级学科名称分别为:武器系统设计,发射理论与技术,信息感知与控制技术,毁伤理论与弹药工程,特种能源理论与技术,武器系统运用与保障工程。调整之前的二级学科名称“应用特征”明显,调整之后的二级学科“基础特征”比较明显,从名称与内涵上看,更加突出基础理论的应用,学科交叉特征也非常明显,将“基础”和“交叉”放在了重要位置。
新的创新需要要求突出基础课程与基础理论的应用特征。因此,作为“精英教育”中的一类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基础课程改革显得更加重要。
或许可以这样来预测未来的创新:不过是基础理论的不断丰富、探索与恰如其分的应用。
3 改革方向分析
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应用课程之间的关系如同树根、树干和树冠的关系,要想枝繁叶茂,就必须在树根上下足功夫,只有这样,树干才能强壮,树冠才能变得茂密。应用创新就好比树上的果实,有了前面的基础,才能实现果实累累。
原创性成果的产生,多数与良好的基础紧密相关。要搞好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必须重视基础课程改革与应用。基础课程应用特征的体现,应当以需求为牵引。对于军队院校的研究生教育,应当以新形势下的作战需求和任职岗位的需要为牵引和基本指导。近几年,作战模式与作战观念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研究生课程包括基础课程也应当随着形势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基础课程“改什么?”、“怎么改?”不应当只是局限于形式上的变动,如仅仅改一下授课形式,改一下多媒体课件,或者改一下教材的出版社,恐怕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更多的是要在调整的过程中不断结合应用,在应用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加大与专业的结合力度,促进专业应用方向上的创新,以促进原创性成果的产生。
4 改革要点
基础课程的改革应当放置在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改革过程中来实现,即改革要坚持“一体化”的基本方向。
在战斗力生成模式发生转变的情况下,研究生的课程改革也应当进行与之相适应的调整。调整的前提是将研究生置于现代作战需求甚至整个作战系统之中来统一权衡,要充分考虑到作战过程中涉及的其他专业人员、各类装备技术需求,要充分考虑“作战协作”。在研究生课程设置方面,应当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一是权衡本学科专业方向与信息化技术的复合角度、程度及切入点,切实体现“复合”要求。二是要依据现代作战系统全方位协作需求,应将研究生的研究专业与方向放置到作战系统的协作环境中來通盘考虑,不能将各专业研究生课程改革孤立化。三是要注重课程改革与部队训练、装备运用实践相结合,注重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穿插、融合。四是研究生基础课程改革要在结合专业特色的基础上,注重促进与其它学科间内容的交叉与融合。信息化相关学科本身就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果,研究生基础课程改革重视学科交叉融合有利于知识技术创新,符合新形势下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需要。
改革是一个不断磨合的过程,对于研究生课程体系来说,也是如此,基础课程作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与其它类别课程之间进行不断磨合,才能使整个体系更加完善。现代作战强调组成力量的模块化、积木式搭配与协作。研究生课程设置作为一个具体实施层面的问题,也同样需要这种模块化、积木式结构与搭配。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容易将“模块”片面地理解为“模子”,千篇一律地进行批量生产,将“积木”视为统一规格、形状的方块,不考虑结合点和位置进行任意穿插。因此在研究生课程设置方面,要依据不断变化的作战需求来设置模块化课程,课程模块之间的关系应当如同“斗拱”中的各组成部分间一样紧密衔接,相互支撑。
5 讨论
基础课程的改革不是孤立的,而且应当也必须用一体化的理念来开展改革工作。这种一体化应当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基础课程应主动与专业课程、专业实践结合,与应用创新结合;二是基础课程与理论要从学科交叉的角度给自身注入更加丰富、更加具体和更深层次的内涵。“换汤不换药”的功利性改革应尽量避免,更多的注意力需要集中在寻求基础课程、理论与专业相结合的应用空间。由此,我们认为,任职教育也不是一个独立的教育过程,需要有良好的基础教育作为支撑。所有的基础课程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基础性地位突出的军队院校,也担负了任职教育的重要责任,他们的人才培养尤其是研究生培养为任职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 结语
军队院校的课程改革必须结合现代作战需求、武器装备发展需要和岗位任职的基本要求。基础课程改革需要走更长的路来不断与专业实践靠拢、结合,“一体化”的改革说起来简单,真正实践起来,需要多方面予以考虑和权衡,至少要把基础课程改革放置在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改革中统一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