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启示我们重视理论教学以“能动”的实践观为指导、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批判的精神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关键词 实践思维方式 教育价值
一、以“能动”的实践观指导教学实践
理论是苍白的,实践之树常青。教育——以“逻辑性”和“理性”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在教学领域,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原因在于它唤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而这一热情在课本的“纸版”世界时受到抑制的。任何知识都是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发展的,没有实践,理论知识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我们通常认为认识来实践,是对实际事物和一般规律的反映,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然而,如果仅满足于此,却又会陷入旧哲学思维方式之中,使认识漂浮于现实之外,成为彼岸世界对现实的说明和指挥。黑格尔哲学的失误就在这里,尽管黑格尔非常重视现实,力求理论和实际的统一,但他把现实理解为绝对精神。在无意识中完成了既成的给定的东西,因此,教育教学模式由“讲授游泳”指导学生“自己游泳”转变至关重要。因为现实不是既成和给定的理论知识,也不是既成现状的反映现实,是理论和实践的双向构成。“实践”使教学避免了将理论和实践的人为分割成对立的两极,促使学生体验、亲身经历过程中达到认知的发展,推动学生的智力、体力、情感和灵性的整体发展。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推进实践教学的发展与完善
教育教学过程,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人——人”的“授与学”的过程,如果教学只重视教师的教,认为教师是“主角”而忽视学生主体的参与,那便是陷入误区。提倡人才的高素质培养与全面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更是能收获好的教学效果。
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共同参与”的理念,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师生这两个主体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建立区相互鼓励、相互协调、相互和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充分重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和内容。首先,学生通过参与可以获得自我的概念并通过亲身实践确证自我的能力。当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他们的想法和行为得到实现、在实践思维方式的引领下取得成果的时候,会获得一种自信,并对自己的能力充满希望。这也就加强了学生的“戏份”,师生在参与中真正“意识的交换”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更能完善教学体系实现教学目标。其次,学生主体的参与能够使学生保持对动手、动脑,创新、探索的新奇感与兴趣。因为教育教学过程,教师作为授课的一方,通常以自己的教育意念和教学大纲为主要参考,学生的学习成果仅仅靠考试来反映。教学过程重视学生主体的参与可以使学生将对技能的掌握、对知识的把握在参与过程中得到很好呈现。同样,对于教学效果的管理与控制教师便能依此进行随时的改进和提高。最后,教学的实践过程会不会自动将成果告知学生,而是需要通过参与实践去反思、去内化为自己的认知。重视学生主体参与包括两个层面的行动参与和情感参与,把握学生的兴趣点、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是学生真正的做到“情与行”的共同参与,学生由被动的理论知识接受者,转变为行动和情感的直接参与者,通过参与来丰富内心的知识、进行内化往往是收益最丰富的。
三、以批判的精神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马克思是带着“批判精神”开始他的哲学思维活动的。教育教学中的“批判精神”体现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革新。“我们的生活正在经历着一个彻底的和根本的变化。如果我们的教育对于生活必须具有任何意义的话,那么就必须经历一个相应的变革。”这实际就是一种实践思维方式——“扬弃”在教育上的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各种思潮相激荡,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中,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加剧了知识激增和知识更新的速度,教学内容如果仍停留于人纲教材中的知识水平和范围,则必然要落后于时代,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脱节。教学内容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综合、动态的概念,首先应当做到现代化与综合化,站在科学前端,走在时代前沿,打破学科界限,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其次,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过程化的处理,即进一步介绍知识产生的背景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深刻认识知识的顺序与联系,同时运用相应的认知策略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最后,教学内容还应当重视应用化即在选择、组织教学内容时注重知识的应用。一是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中;二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重视传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切实的把握“批判”精髓,注重知识的应用,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丰富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利于知识的整合和灵活迁移,以及帮助学习者构建新知识,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使学生明确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了解知识的应用价值并为实践奠定基础。
我们不能将马克思关于其的某些理论结论当做历史哲学,而胡乱套用这与其说给了他过多的荣誉,倒不如说给了他更多的侮辱。教育亦是如此,我们不能将既定的教学方法直接套用,要进行加工、有所创新,观察国内外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创新教育、研究性教学、学生主体性、教学互动性、教学对话性、知识建构性等教学理念针对学生的特点,贴近现实的生活,符合社会的不断变化,在实践中得到的革新,推动并促进了教学方法的发展。
(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关键词 实践思维方式 教育价值
一、以“能动”的实践观指导教学实践
理论是苍白的,实践之树常青。教育——以“逻辑性”和“理性”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在教学领域,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原因在于它唤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而这一热情在课本的“纸版”世界时受到抑制的。任何知识都是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发展的,没有实践,理论知识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我们通常认为认识来实践,是对实际事物和一般规律的反映,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然而,如果仅满足于此,却又会陷入旧哲学思维方式之中,使认识漂浮于现实之外,成为彼岸世界对现实的说明和指挥。黑格尔哲学的失误就在这里,尽管黑格尔非常重视现实,力求理论和实际的统一,但他把现实理解为绝对精神。在无意识中完成了既成的给定的东西,因此,教育教学模式由“讲授游泳”指导学生“自己游泳”转变至关重要。因为现实不是既成和给定的理论知识,也不是既成现状的反映现实,是理论和实践的双向构成。“实践”使教学避免了将理论和实践的人为分割成对立的两极,促使学生体验、亲身经历过程中达到认知的发展,推动学生的智力、体力、情感和灵性的整体发展。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推进实践教学的发展与完善
教育教学过程,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人——人”的“授与学”的过程,如果教学只重视教师的教,认为教师是“主角”而忽视学生主体的参与,那便是陷入误区。提倡人才的高素质培养与全面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更是能收获好的教学效果。
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共同参与”的理念,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师生这两个主体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建立区相互鼓励、相互协调、相互和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充分重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和内容。首先,学生通过参与可以获得自我的概念并通过亲身实践确证自我的能力。当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他们的想法和行为得到实现、在实践思维方式的引领下取得成果的时候,会获得一种自信,并对自己的能力充满希望。这也就加强了学生的“戏份”,师生在参与中真正“意识的交换”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更能完善教学体系实现教学目标。其次,学生主体的参与能够使学生保持对动手、动脑,创新、探索的新奇感与兴趣。因为教育教学过程,教师作为授课的一方,通常以自己的教育意念和教学大纲为主要参考,学生的学习成果仅仅靠考试来反映。教学过程重视学生主体的参与可以使学生将对技能的掌握、对知识的把握在参与过程中得到很好呈现。同样,对于教学效果的管理与控制教师便能依此进行随时的改进和提高。最后,教学的实践过程会不会自动将成果告知学生,而是需要通过参与实践去反思、去内化为自己的认知。重视学生主体参与包括两个层面的行动参与和情感参与,把握学生的兴趣点、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是学生真正的做到“情与行”的共同参与,学生由被动的理论知识接受者,转变为行动和情感的直接参与者,通过参与来丰富内心的知识、进行内化往往是收益最丰富的。
三、以批判的精神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马克思是带着“批判精神”开始他的哲学思维活动的。教育教学中的“批判精神”体现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革新。“我们的生活正在经历着一个彻底的和根本的变化。如果我们的教育对于生活必须具有任何意义的话,那么就必须经历一个相应的变革。”这实际就是一种实践思维方式——“扬弃”在教育上的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各种思潮相激荡,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中,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加剧了知识激增和知识更新的速度,教学内容如果仍停留于人纲教材中的知识水平和范围,则必然要落后于时代,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脱节。教学内容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综合、动态的概念,首先应当做到现代化与综合化,站在科学前端,走在时代前沿,打破学科界限,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其次,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过程化的处理,即进一步介绍知识产生的背景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深刻认识知识的顺序与联系,同时运用相应的认知策略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最后,教学内容还应当重视应用化即在选择、组织教学内容时注重知识的应用。一是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中;二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重视传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切实的把握“批判”精髓,注重知识的应用,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丰富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利于知识的整合和灵活迁移,以及帮助学习者构建新知识,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使学生明确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了解知识的应用价值并为实践奠定基础。
我们不能将马克思关于其的某些理论结论当做历史哲学,而胡乱套用这与其说给了他过多的荣誉,倒不如说给了他更多的侮辱。教育亦是如此,我们不能将既定的教学方法直接套用,要进行加工、有所创新,观察国内外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创新教育、研究性教学、学生主体性、教学互动性、教学对话性、知识建构性等教学理念针对学生的特点,贴近现实的生活,符合社会的不断变化,在实践中得到的革新,推动并促进了教学方法的发展。
(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