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代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具备将教学融入生活的能力,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使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因此,如何把信息技术课堂与生活实际紧密融合,成为当代信息技术教师亟待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生活教学;教学策略
中圖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5-0071-02
引 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教师要把课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化学习的乐趣。
一、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是指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信息技术和生活实际融合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挖掘可以运用到信息技术课堂的实际生活案例,并做到二者无缝对接,自然统一,使学生快速理解、快速接受,从而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传统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只关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往往忽略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教师如果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的立场开展生活化教学,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知识,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给学生讲解知识,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兴趣的关键时期,教师应不断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传统课堂模式更注重单向思维和技能的培养,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符合当前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寻找更适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新模式,而生活化教学恰好符合这一要求。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信息技术作为一门主要课程已被引入小学阶段的教学体系中。这对帮助学生更早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早适应信息化社会,提高综合素质具有深远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引用生活中的实例,能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知识,使其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积极投入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中,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传统课堂的弊端在于,过分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基本操作,而忽视培养学生将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并利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如果一味地生搬硬套,没有自己的思考与想法,就无法提升思维能力,更不会积极主动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学会开展生活化教学,把实际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且能够及时和周围的同学讨论交流,从而提升综合能力。
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的有效策略
(一)确立生活化教学目标
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一定要融入具体、切实可行的生活实际案例,如可以将目标设定为“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这里提到“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目的就是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展开思考,然后自然而然地引出所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只有在确定具体可行的目标的基础上有序开展教学,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和效率。
教师制订的目标不仅要包括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还要与生活相关。通过制订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会更加有条理,学生也会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教师通过确立可行的目标,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开展课堂教学,能不断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修养。
(二)为学生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
教师应不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将知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做好铺垫,使学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学习中,并有所收获。例如,浙教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玩转鼠标”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认识鼠标。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上课前可以先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桌,以学生整理过程的感受为铺垫,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如何整理桌面文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鼠标快速整理电脑桌面。可见,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1]。
要想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教师需要多加思考,从生活实际出发。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更感兴趣。
例如,在教学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数据处理与分析”一课时,教师可以贴近小学生实际生活的视力健康情况为例,在导入环节和学生聊聊有关近视的话题,并通过现场调查的方式统计班级内学生近视的情况;再通过电子问卷调查的方式,扩大调查范围,得到真实的数据来源。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又能以点带面地引出本课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又如,在教学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上册“丰富幻灯片内容”一课时,教师可以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为主题,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填写与中秋节相关的民俗和诗词来丰富幻灯片的内容。最后,小组之间交流赏析,在彼此交流中学习,进一步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文化。这样借助生活化素材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方法,既能够轻松地把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又能够强化与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学习能力。
(三)建立生活化双评课堂体系
教师可建立生活化双评课堂体系,在每节课结束后,对本节课教学进行总结与评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应用;加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如对课堂上认真听课、积极回答问题、积极和教师沟通的學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当然,奖励的类型有很多种,有奖励个人的,也有奖励团队的[2]。同时,每位学生也可给予教师评价。在评价前,教师可分发给学生“教师授课印象评价表”,主要内容是对信息技术与生活的结合度的评价,以及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建议等。评价调查问卷是匿名填写的,最后由学习委员统一收集起来供教师查看。教师在查看的过程中也要思考自己课上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对学生提出的建议要慎重考虑,积极采纳合理的建议。
此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从生活细节入手,对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给予鼓励,定期选出“优秀小标兵”,促使学生积极投入信息技术学习中,不断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能力。
结 语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把生活化素材和生活实例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确立生活化教学目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开展生活化教学、建立生活化双评教学体系等,更好地激励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进而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学有所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使其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
[参考文献]
张静怡.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6):215.
温思强.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探讨[J].福建电脑,2020,36(05):154-155.
作者简介:许玲(1983.10-),女,黑龙江佳木斯人,一级教师。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生活教学;教学策略
中圖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5-0071-02
引 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教师要把课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化学习的乐趣。
一、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是指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信息技术和生活实际融合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挖掘可以运用到信息技术课堂的实际生活案例,并做到二者无缝对接,自然统一,使学生快速理解、快速接受,从而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传统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只关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往往忽略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教师如果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的立场开展生活化教学,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知识,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给学生讲解知识,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兴趣的关键时期,教师应不断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传统课堂模式更注重单向思维和技能的培养,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符合当前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寻找更适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新模式,而生活化教学恰好符合这一要求。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信息技术作为一门主要课程已被引入小学阶段的教学体系中。这对帮助学生更早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早适应信息化社会,提高综合素质具有深远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引用生活中的实例,能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知识,使其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积极投入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中,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传统课堂的弊端在于,过分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基本操作,而忽视培养学生将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并利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如果一味地生搬硬套,没有自己的思考与想法,就无法提升思维能力,更不会积极主动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学会开展生活化教学,把实际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且能够及时和周围的同学讨论交流,从而提升综合能力。
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的有效策略
(一)确立生活化教学目标
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一定要融入具体、切实可行的生活实际案例,如可以将目标设定为“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这里提到“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目的就是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展开思考,然后自然而然地引出所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只有在确定具体可行的目标的基础上有序开展教学,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和效率。
教师制订的目标不仅要包括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还要与生活相关。通过制订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会更加有条理,学生也会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教师通过确立可行的目标,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开展课堂教学,能不断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修养。
(二)为学生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
教师应不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将知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做好铺垫,使学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学习中,并有所收获。例如,浙教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玩转鼠标”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认识鼠标。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上课前可以先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桌,以学生整理过程的感受为铺垫,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如何整理桌面文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鼠标快速整理电脑桌面。可见,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1]。
要想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教师需要多加思考,从生活实际出发。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更感兴趣。
例如,在教学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数据处理与分析”一课时,教师可以贴近小学生实际生活的视力健康情况为例,在导入环节和学生聊聊有关近视的话题,并通过现场调查的方式统计班级内学生近视的情况;再通过电子问卷调查的方式,扩大调查范围,得到真实的数据来源。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又能以点带面地引出本课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又如,在教学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上册“丰富幻灯片内容”一课时,教师可以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为主题,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填写与中秋节相关的民俗和诗词来丰富幻灯片的内容。最后,小组之间交流赏析,在彼此交流中学习,进一步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文化。这样借助生活化素材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方法,既能够轻松地把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又能够强化与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学习能力。
(三)建立生活化双评课堂体系
教师可建立生活化双评课堂体系,在每节课结束后,对本节课教学进行总结与评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应用;加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如对课堂上认真听课、积极回答问题、积极和教师沟通的學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当然,奖励的类型有很多种,有奖励个人的,也有奖励团队的[2]。同时,每位学生也可给予教师评价。在评价前,教师可分发给学生“教师授课印象评价表”,主要内容是对信息技术与生活的结合度的评价,以及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建议等。评价调查问卷是匿名填写的,最后由学习委员统一收集起来供教师查看。教师在查看的过程中也要思考自己课上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对学生提出的建议要慎重考虑,积极采纳合理的建议。
此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从生活细节入手,对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给予鼓励,定期选出“优秀小标兵”,促使学生积极投入信息技术学习中,不断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能力。
结 语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把生活化素材和生活实例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确立生活化教学目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开展生活化教学、建立生活化双评教学体系等,更好地激励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进而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学有所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使其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
[参考文献]
张静怡.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6):215.
温思强.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探讨[J].福建电脑,2020,36(05):154-155.
作者简介:许玲(1983.10-),女,黑龙江佳木斯人,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