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产业的兴起,快速带动了演艺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演艺产品的发展从市场消费和大众文化审美两个方面出发,产品化、旅游化、剧场消费已经成为当下演艺市场必然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演艺产品还承担着传承具有地方性的传统民俗文化的历史任务。在时代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下,审美生产和消费也呈现出了一定的规模化和系统化,山西演艺文化产业也随之进步发展。山西是一个具有深厚内涵和丰富文化底蕴的省份,对历史文化的保存也相当完整,具有独特的民俗和文化特征,为山西演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演艺文化空间是文化产业和现代化建设的体现之一,演艺文化产业是体现现代化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提升城市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和软实力的核心要素。
【关键词】文化产业;演艺文化;文化空间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文化产业视域下的山西演艺文化空间的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019B359)。
山西是一个具有深厚内涵和丰富文化底蕴的省份,对历史文化的保存也相当完整,具有独特的民俗和文化特征,为山西演艺文化空间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而演艺文化空间又是承载文化发展的根基。山西演艺文化空间的建构能更好地推动山西演艺文化的发展,对城市未来的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根据山西演艺在现阶段的发展,对山西演艺文化空间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创新,更具有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
一、山西演艺文化空间的发展背景
演艺文化产业是一种新型的产业化模式,跟随时代的进步,演艺文化也不断革新,打破传统的演艺文化模式,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以完善传统的演艺文化产品,达到再生产的目的,它既不属于传统的文化形式也不属于传统的经济模式。演艺文化产业的主要向导是通过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目的,达到人们对文化产品所需的要求,再通过消费的方式向市场流通进而对消费的角度进行界定。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扶持推动了文化产业的繁荣,文化产业也从一种小众产业发展成代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自身价值也提高到了国家战略层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演艺文化产业也随之进步发展,演艺空间是现代化建设的体现之一,也是舞台审美艺术多元化的标志,产生于社会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必然产物。
文化产业的兴起,快速带动了演艺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演艺产品的发展从市场消费和大众文化审美两个方面出发,产品化、旅游化、剧场消费已经成为当下演艺市场中必然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演艺产品还承担着传承具有地方性的传统民俗文化的历史任务。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久远的新旧石器时代,山西就已经为后世奠定了不可磨灭的文化基础。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山西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累积的人文历史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山西在政治、文化、经济方面都为现代文明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时代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下,审美生产和消费也呈现出了一定的规模化和系统化,山西演艺文化产业也随之进步发展。山西是一个具有深厚内涵和丰富文化底蕴的省份,对历史文化的保存也相当完整,具有独特的民俗和文化特征,为山西演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演艺文化空间是文化产业和现代化建设的体现之一,演艺文化产业是体现现代化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提升城市吸引力、 竞争力、影响力和软实力的核心要素。文化产业的审美生产与消费呈现出规模化的效应。在全球化、科技革命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推动下,“消费”成为社会生活的主要趋势。根据山西演艺在现阶段的发展,对演艺空间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创新发展,对山西城市建设和文化发展更具有研究价值和意义。
二、演艺文化空间的发展成因
演藝空间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从内部到外部、单一元素到整体环境都是演艺空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了互动性的空间关系,而不仅仅是拘泥于传统的镜框式舞台,因此,演艺空间具有更加丰富的功能性与开放性。从演艺生产者的角度来说,发展与创新是演艺文化中长久的主题,因此演艺空间也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从形式、规模、布局、内容、资源以及消费等因素都会对演艺空间形成影响,从客观环境兼顾演艺空间的合理性、综合性及系统性,主观条件中兼顾演艺空间产生的情感意义、科学意义以及审美意义。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演艺文本产生的空间形象能够与观者的心理产生情感共鸣,因此,演艺文本与观者之间形成了符号化的意义生成与意义转化,与文化相关联的时空、地域、环境等客观空间也实现了演艺空间中的“再现”。
演艺文化空间是承载艺术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现代化建设所必须具备的基础,也是舞台审美艺术多元化的标志。如《竹书纪年》中记载:“舞《九韶》于大穆之野。”从最原始的没有固定表演空间结构的祭祀舞蹈活动也随社会的进步逐渐完善。《诗经》记载:“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此时已经形成“宛丘”这样一个固定表演空间结构的天然演艺场所。在宋代,神庙剧场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中国古代演艺活动场所的产生,中国有了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剧场。宋元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具有商业性的娱乐场所“勾栏瓦舍”也随之出现,再到清代的商业性剧场“戏馆”的出现,又形成了一种以喝茶兼看戏的演出形式,文化演艺的形式也随之发生改进,更加偏向娱乐性。
新世纪的“演艺文化空间”与商业消费依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继承非遗文化的同时也实现自身的文化价值,符合当代社会的审美标准和社会消费的合理发展。演艺文化空间也从古代的固定演艺结构模式中逐渐变得更加灵活,比如“勾栏瓦舍”“戏馆”都是表演者在固定的舞台上面表演,观众席则设在舞台的正面和两侧,而现在的演艺文化空间结构随着科学技术的提升和进步也变得多样化、灵活化,给观看者的视觉有了一个新的冲击力,演艺空间有了一个“质”的变化。例如我国北方地区第一个大型实景剧“又见系列”的演艺项目《又见平遥》,打开了文艺演艺空间和观看空间互动的新型模式,突破了以往实景演出观众固定式的观看模式,全程观众随着剧情场景繁复的空间分割而进行观看,与表演者形成互动空间模式。这类演艺文化空间更符合现代文化建设和消费市场的发展。剧情设定通过“赵府选妻”“镖师洗浴”“灵魂回家”“面秀”等片段讲述了一个山西平遥人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故事,宣扬了平遥人的优良道德传统与正义的情怀,《又见平遥》已成为“平遥古城”的文化名片。情景剧《又见五台山》也是新的演艺文化模式,它也是“又见系列”的实景项目,整台舞剧以佛教文化为眼,以千人法师祈福开启了体验佛教文化的情景剧。这部舞台剧利用全方位旋转的全景舞台,让观众体验了不一样的舞台效果。这样的舞台创意利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合前卫,完全突破以往的舞台剧形式,巩固了新的演艺文化模式,推动山西演艺文化的发展。 山西演艺文化空间的研究有益于更好地了解山西人文历史的发展,并对指导未来城市发展实践具有深刻的意义,不仅弘扬山西的民族精神文化而且还能带动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演艺产品作为具有视听展演化的文化形态,可以成为一个省份或城市的名片,具有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和传播意义,体现着具有地方性的文化特色和传统文化底蕴,同时显现出山西文化产业的发展程度与创新水平。
三、山西演艺文化空间的构建价值
山西是一个具有深厚内涵和丰富文化底蕴的省份,对历史文化的保存也相对完整,具有独特的民俗和文化特征,为山西演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同时,根据山西演艺在现阶段的发展,对演艺空间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创新更具有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
在现代化建设的社会时代背景之下,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引起物质革新,只顾发展城市经济已经不符合当代新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只有兼顾文化的发展才能为进一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型城市的发展革新。因此,在未来地方城市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利用人文艺术的创新来发展中国的文化历史,才符合当代魅力中国、文明中国的主题发展方向,将文化演艺事业逐步推广和纳入未来文化产业战略方针中。
根据中国演艺市场调研网的数据分析显示,我国演艺产业的市场规模已经十分成熟。旅游演艺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代码,旅游演艺又带动了全球化的市场消费。旅游消费是市场消费的新型经济模式,在当下和未来的消费模式中都占据重要位置,而旅游景区作为一个具有多元需求的主体,演艺文化产业围绕景区开展多元化的业务也在情理之中。随着我国演艺文化产业规模逐渐扩大,演出模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旅游演艺市场在宏观经济下行背景下逆势上扬,实景演出与主题公园演出繁荣发展,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在创新中国新型旅游文化的同时要重塑旅游文化演艺空间,融合高新的舞台技术VR、AR,将演艺空间效果场景化,让视觉效果更加艺术化,再结合相应的演出形式发展成为沉浸式旅游演艺。
我国演艺文化空间市场不仅在国内发展迅速,在国外也逐步走向成熟,大型文化演艺产品“千古情”“印象”“山水盛典”三大品牌在国内继续拓展,“华夏传奇”“丝绸之路盛典”等系列演艺产品在国外拓展市场。在未来演艺市场发展的过程中有三大趋势对我国的演艺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第一,沉浸式旅游演艺随着市场消费模式的发展进而成为演艺市场的主要演出。中国旅游市场消费模式从最初的观光消费模式转向人文消费模式,这样的消费模式改变,对文化的需求和演艺文化空间的要求大幅度增加。旅游演艺不能止步于舞台上的表演,只有走到观众席,才能全方位地使演出达到新高的效果,同时也能和观众更好地互动交流,而不只限于演员与演员的交流互动。大型舞剧《又见平遥》就是突破传统演艺的典范,旅游演艺与沉浸式演出形式的发展相辅相成,产生了新的沉浸式旅游演藝,丰富了消费者对文化演艺产品的情景化体验和空间互动两大需求。第二,中国旅游演艺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旅游产品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每个地区的人文历史和经济发展的不同导致旅游产品差异性较大。每个地区应该利用自己本土的文化底蕴和经济实力创造属于自己本土的旅游演艺文化的产品,这类演艺产品才有拥有自己本土演艺文化空间的个性化,这样既可以更好地宣传本土人文历史,也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第三,旅游演艺文化利用高新的科学技术,融合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出新型的科技化演出形式。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新时代,演艺事业自然也与之靠拢并加以利用发展,打开了演艺市场的新世界。随着高新产业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旅游文化演艺的形式也逐步打开演艺事业的新视野,体现在高新的科学技术能根据不同观众的不同动作做出不同回应,可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观众进行互动,这大大拓展了旅游演艺的范围。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新特性更加完善舞台的表演形式和进行观众互动模式,整个舞台效果也更具情景化,使得观众的视觉感受和身心感受都较传统的演艺模式有着“质”的改变和认知。
四、结语
山西演艺文化目前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从形式到规模、内容、资源、消费等环节日趋完善和成熟,但在具体的理论和实践中,对于山西演艺文化长久稳定的发展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演艺文化空间的建构有利于更好地发展山西演艺文化产业,并对未来城市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山西演艺文化空间的建构立足于地方性的历史文脉,建构具有后现代性的演艺文化空间,同时还可以建设多业态的演艺空间,增添文化创新活力。山西文化的传承及发展顺应当代文化艺术发展,有利于演艺事业的发展,轻经济的发展从而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演艺空间发展由此受阻。相信在未来城市经济的发展中演艺文化产业会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参考文献:
[1]毕剑.基于空间视角的我国旅游演艺发展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6.
[2]边依依. 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空间的建构[J]. 美与时代·城市,2019(3):65-66.
[3]陈志钢.文本再现、空间表演与旅游演艺生产者的地方性建构[J].思想战线,2018,44(5):57-64.
[4]范国辉.从意识形态演进看中国古代演艺场所交往空间的嬗变[J].四川戏剧,2015(6):119-121.
[5]冯盼.《又见平遥》的成功因素及对实景演出的启示[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2):110-111.
[6]林凡军.剧场与演艺产业生态构建[J].人文天下,2018(10):5-12.
[7]刘青弋.动态空间——现代舞蹈的空间理论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3(3):5-12.
[8]张余.为打造亚洲演艺之都筑底——都市新演艺空间的发展趋向[J].上海艺术评论,2018(6):62-64.
[9]赵珍琪,包漪娜.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扬州历史街区旅游商业化与地方性分析[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7(1):13-18.
作者简介:乔小云(1972-),女,山西新绛,硕士,太原师范学院舞蹈系副教授。
【关键词】文化产业;演艺文化;文化空间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文化产业视域下的山西演艺文化空间的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019B359)。
山西是一个具有深厚内涵和丰富文化底蕴的省份,对历史文化的保存也相当完整,具有独特的民俗和文化特征,为山西演艺文化空间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而演艺文化空间又是承载文化发展的根基。山西演艺文化空间的建构能更好地推动山西演艺文化的发展,对城市未来的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根据山西演艺在现阶段的发展,对山西演艺文化空间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创新,更具有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
一、山西演艺文化空间的发展背景
演艺文化产业是一种新型的产业化模式,跟随时代的进步,演艺文化也不断革新,打破传统的演艺文化模式,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以完善传统的演艺文化产品,达到再生产的目的,它既不属于传统的文化形式也不属于传统的经济模式。演艺文化产业的主要向导是通过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目的,达到人们对文化产品所需的要求,再通过消费的方式向市场流通进而对消费的角度进行界定。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扶持推动了文化产业的繁荣,文化产业也从一种小众产业发展成代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自身价值也提高到了国家战略层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演艺文化产业也随之进步发展,演艺空间是现代化建设的体现之一,也是舞台审美艺术多元化的标志,产生于社会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必然产物。
文化产业的兴起,快速带动了演艺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演艺产品的发展从市场消费和大众文化审美两个方面出发,产品化、旅游化、剧场消费已经成为当下演艺市场中必然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演艺产品还承担着传承具有地方性的传统民俗文化的历史任务。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久远的新旧石器时代,山西就已经为后世奠定了不可磨灭的文化基础。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山西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累积的人文历史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山西在政治、文化、经济方面都为现代文明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时代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下,审美生产和消费也呈现出了一定的规模化和系统化,山西演艺文化产业也随之进步发展。山西是一个具有深厚内涵和丰富文化底蕴的省份,对历史文化的保存也相当完整,具有独特的民俗和文化特征,为山西演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演艺文化空间是文化产业和现代化建设的体现之一,演艺文化产业是体现现代化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提升城市吸引力、 竞争力、影响力和软实力的核心要素。文化产业的审美生产与消费呈现出规模化的效应。在全球化、科技革命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推动下,“消费”成为社会生活的主要趋势。根据山西演艺在现阶段的发展,对演艺空间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创新发展,对山西城市建设和文化发展更具有研究价值和意义。
二、演艺文化空间的发展成因
演藝空间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从内部到外部、单一元素到整体环境都是演艺空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了互动性的空间关系,而不仅仅是拘泥于传统的镜框式舞台,因此,演艺空间具有更加丰富的功能性与开放性。从演艺生产者的角度来说,发展与创新是演艺文化中长久的主题,因此演艺空间也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从形式、规模、布局、内容、资源以及消费等因素都会对演艺空间形成影响,从客观环境兼顾演艺空间的合理性、综合性及系统性,主观条件中兼顾演艺空间产生的情感意义、科学意义以及审美意义。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演艺文本产生的空间形象能够与观者的心理产生情感共鸣,因此,演艺文本与观者之间形成了符号化的意义生成与意义转化,与文化相关联的时空、地域、环境等客观空间也实现了演艺空间中的“再现”。
演艺文化空间是承载艺术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现代化建设所必须具备的基础,也是舞台审美艺术多元化的标志。如《竹书纪年》中记载:“舞《九韶》于大穆之野。”从最原始的没有固定表演空间结构的祭祀舞蹈活动也随社会的进步逐渐完善。《诗经》记载:“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此时已经形成“宛丘”这样一个固定表演空间结构的天然演艺场所。在宋代,神庙剧场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中国古代演艺活动场所的产生,中国有了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剧场。宋元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具有商业性的娱乐场所“勾栏瓦舍”也随之出现,再到清代的商业性剧场“戏馆”的出现,又形成了一种以喝茶兼看戏的演出形式,文化演艺的形式也随之发生改进,更加偏向娱乐性。
新世纪的“演艺文化空间”与商业消费依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继承非遗文化的同时也实现自身的文化价值,符合当代社会的审美标准和社会消费的合理发展。演艺文化空间也从古代的固定演艺结构模式中逐渐变得更加灵活,比如“勾栏瓦舍”“戏馆”都是表演者在固定的舞台上面表演,观众席则设在舞台的正面和两侧,而现在的演艺文化空间结构随着科学技术的提升和进步也变得多样化、灵活化,给观看者的视觉有了一个新的冲击力,演艺空间有了一个“质”的变化。例如我国北方地区第一个大型实景剧“又见系列”的演艺项目《又见平遥》,打开了文艺演艺空间和观看空间互动的新型模式,突破了以往实景演出观众固定式的观看模式,全程观众随着剧情场景繁复的空间分割而进行观看,与表演者形成互动空间模式。这类演艺文化空间更符合现代文化建设和消费市场的发展。剧情设定通过“赵府选妻”“镖师洗浴”“灵魂回家”“面秀”等片段讲述了一个山西平遥人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故事,宣扬了平遥人的优良道德传统与正义的情怀,《又见平遥》已成为“平遥古城”的文化名片。情景剧《又见五台山》也是新的演艺文化模式,它也是“又见系列”的实景项目,整台舞剧以佛教文化为眼,以千人法师祈福开启了体验佛教文化的情景剧。这部舞台剧利用全方位旋转的全景舞台,让观众体验了不一样的舞台效果。这样的舞台创意利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合前卫,完全突破以往的舞台剧形式,巩固了新的演艺文化模式,推动山西演艺文化的发展。 山西演艺文化空间的研究有益于更好地了解山西人文历史的发展,并对指导未来城市发展实践具有深刻的意义,不仅弘扬山西的民族精神文化而且还能带动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演艺产品作为具有视听展演化的文化形态,可以成为一个省份或城市的名片,具有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和传播意义,体现着具有地方性的文化特色和传统文化底蕴,同时显现出山西文化产业的发展程度与创新水平。
三、山西演艺文化空间的构建价值
山西是一个具有深厚内涵和丰富文化底蕴的省份,对历史文化的保存也相对完整,具有独特的民俗和文化特征,为山西演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同时,根据山西演艺在现阶段的发展,对演艺空间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创新更具有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
在现代化建设的社会时代背景之下,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引起物质革新,只顾发展城市经济已经不符合当代新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只有兼顾文化的发展才能为进一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型城市的发展革新。因此,在未来地方城市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利用人文艺术的创新来发展中国的文化历史,才符合当代魅力中国、文明中国的主题发展方向,将文化演艺事业逐步推广和纳入未来文化产业战略方针中。
根据中国演艺市场调研网的数据分析显示,我国演艺产业的市场规模已经十分成熟。旅游演艺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代码,旅游演艺又带动了全球化的市场消费。旅游消费是市场消费的新型经济模式,在当下和未来的消费模式中都占据重要位置,而旅游景区作为一个具有多元需求的主体,演艺文化产业围绕景区开展多元化的业务也在情理之中。随着我国演艺文化产业规模逐渐扩大,演出模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旅游演艺市场在宏观经济下行背景下逆势上扬,实景演出与主题公园演出繁荣发展,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在创新中国新型旅游文化的同时要重塑旅游文化演艺空间,融合高新的舞台技术VR、AR,将演艺空间效果场景化,让视觉效果更加艺术化,再结合相应的演出形式发展成为沉浸式旅游演艺。
我国演艺文化空间市场不仅在国内发展迅速,在国外也逐步走向成熟,大型文化演艺产品“千古情”“印象”“山水盛典”三大品牌在国内继续拓展,“华夏传奇”“丝绸之路盛典”等系列演艺产品在国外拓展市场。在未来演艺市场发展的过程中有三大趋势对我国的演艺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第一,沉浸式旅游演艺随着市场消费模式的发展进而成为演艺市场的主要演出。中国旅游市场消费模式从最初的观光消费模式转向人文消费模式,这样的消费模式改变,对文化的需求和演艺文化空间的要求大幅度增加。旅游演艺不能止步于舞台上的表演,只有走到观众席,才能全方位地使演出达到新高的效果,同时也能和观众更好地互动交流,而不只限于演员与演员的交流互动。大型舞剧《又见平遥》就是突破传统演艺的典范,旅游演艺与沉浸式演出形式的发展相辅相成,产生了新的沉浸式旅游演藝,丰富了消费者对文化演艺产品的情景化体验和空间互动两大需求。第二,中国旅游演艺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旅游产品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每个地区的人文历史和经济发展的不同导致旅游产品差异性较大。每个地区应该利用自己本土的文化底蕴和经济实力创造属于自己本土的旅游演艺文化的产品,这类演艺产品才有拥有自己本土演艺文化空间的个性化,这样既可以更好地宣传本土人文历史,也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第三,旅游演艺文化利用高新的科学技术,融合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出新型的科技化演出形式。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新时代,演艺事业自然也与之靠拢并加以利用发展,打开了演艺市场的新世界。随着高新产业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旅游文化演艺的形式也逐步打开演艺事业的新视野,体现在高新的科学技术能根据不同观众的不同动作做出不同回应,可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观众进行互动,这大大拓展了旅游演艺的范围。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新特性更加完善舞台的表演形式和进行观众互动模式,整个舞台效果也更具情景化,使得观众的视觉感受和身心感受都较传统的演艺模式有着“质”的改变和认知。
四、结语
山西演艺文化目前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从形式到规模、内容、资源、消费等环节日趋完善和成熟,但在具体的理论和实践中,对于山西演艺文化长久稳定的发展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演艺文化空间的建构有利于更好地发展山西演艺文化产业,并对未来城市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山西演艺文化空间的建构立足于地方性的历史文脉,建构具有后现代性的演艺文化空间,同时还可以建设多业态的演艺空间,增添文化创新活力。山西文化的传承及发展顺应当代文化艺术发展,有利于演艺事业的发展,轻经济的发展从而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演艺空间发展由此受阻。相信在未来城市经济的发展中演艺文化产业会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参考文献:
[1]毕剑.基于空间视角的我国旅游演艺发展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6.
[2]边依依. 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空间的建构[J]. 美与时代·城市,2019(3):65-66.
[3]陈志钢.文本再现、空间表演与旅游演艺生产者的地方性建构[J].思想战线,2018,44(5):57-64.
[4]范国辉.从意识形态演进看中国古代演艺场所交往空间的嬗变[J].四川戏剧,2015(6):119-121.
[5]冯盼.《又见平遥》的成功因素及对实景演出的启示[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2):110-111.
[6]林凡军.剧场与演艺产业生态构建[J].人文天下,2018(10):5-12.
[7]刘青弋.动态空间——现代舞蹈的空间理论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3(3):5-12.
[8]张余.为打造亚洲演艺之都筑底——都市新演艺空间的发展趋向[J].上海艺术评论,2018(6):62-64.
[9]赵珍琪,包漪娜.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扬州历史街区旅游商业化与地方性分析[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7(1):13-18.
作者简介:乔小云(1972-),女,山西新绛,硕士,太原师范学院舞蹈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