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简要论述了提高化学课堂实效性的尝试,旨在调动学生学习化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的。
关键词:实效性;情感策略;思维策略;分层教学策略;反馈策略
课堂效率没有抓好,是教学效果最致命的。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某种程度上取决教师采用的活动策略。课堂教学方法策略与课堂教学的效率密切相关,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策略就是要使其方法策略尽量合理化、科学化,从而才能更好地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下面就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谈一些我的想法和做法。
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感策略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自古情理不分家,让学生对化学“动情”,再让他们学习化学之“理”,自然效果倍增。那么怎样让学生对初中化学“动情”呢?无数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物经历表明,成功的决定因素首先不是他们的渊博知识而是内心对其事业的热爱和追求。同样,学生内心对化学的热爱和追求,对其化学学科学习品质的形成与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化学情感的教育,促进和提高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
1.对化学教师“动情”
要想你的学生喜欢上化学,那首先要让他喜欢上作为化学教师的你。所谓爱屋及乌,学生喜欢上了你,自然也就连带着喜欢上你教的学科,喜欢了,也就会认真,效果当然也就好。要学生对化学教师“动情”,首要前提是化学教师要有足够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体现在个人修养,为人师表,要让学生觉得你值得尊敬,应该尊敬。人格魅力体现在“言必行,行必果”,要让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一定要做好。人格魅力体现在愉悦心情,肯定的眼神,表扬的话语,可以让学生愿意接近。其次化学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广博的知识体现在备课充分,教师不可能都是学者,所以针对每一节课都必须充分备课,熟识每节课的相关知识。广博的知识体现在勤于钻研,知识要有深度,有广度,一个简单的现象要给学生意想不到的收获,能激发学生深度的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勤于思考,挖掘出有深度,有广度的问题。
2.对化学学科“动情”
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自然赋予其独特的魅力。化学“惊奇”,化学实验,化学现象常伴随着魔幻般的变化,开学初始,一节化学“小魔术”展示课,可让学生瞪圆眼睛。化学“奇妙”,空气是物质组成的,空气是有质量的;动物呼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灭火;等等,无一不冲击着学生的思维。化学“实用”,用化学知识解释灭火的原理;用微粒运动解释气味扩散的原因;用小苏打发酵,治疗胃酸过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体会到化学的魅力,自然会喜欢上化学。
3.对化学知识“动情”
新课程教学目标中,增添了情感目标,要求我们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合理地开展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用能让学生“动情”的资料展示进行课题式研究,可以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如用浓盐酸的泄露图片展示,开展盐酸性质的课题研究。
二、线性思维——思维策略
化学线性思维指的是,分析化学问题时程式化有序性的化学思维方式。现在的初中化学教材编写意图,趋向于话题式研究,这种编写形式,打破了原来旧教材那种知识系统式研究,每一个话题的研究,都要涉及到多种不同系统的化学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有挑战,但同时,也造成学生思考问题时缺乏有序性,有时分析问题时甚至出现无所适从,不知道用哪方面知识从什么地方入手分析的情况。这无疑给学生解决问题造成了难度。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化学线性思维的培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研究物质的性质,还是进行化学计算;无论是进行化学实验操作,还是实验现象描述;无论是自主探究,还是集体讨论。都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要使学生的思维是沿着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远到近的优化程序步步向前推进的,直至有效地完成任务、实现目标。
三、开放性、发散性问题——分层教学策略
我认为分层教学更应该是侧重于教学内容上的分层教学。指导思想是“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低起点使课堂的起始阶段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有用武之地,人人都有收获,都有成就感。通过多层次的问题,开展多层次的教学,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发展,从而达到较高要求。高要求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必须用心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而要较好的执行这样的思想,我认为最好莫过于设置开放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指的是没有特定的标准答案,而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答案的问题。如:在学习《灭火》时,设置的问题,你见过哪些灭火的方式?这些问题都是学生愿意回答,容易回答的,而且都没有错的说法,自然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一开始就获得成就感,得到好心情,这节课当然也就容易出效果。
发散性问题即求异问题,是一种要求学生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探索多种可能性,探求答案的问题。如:在学习《灭火》时,设置的问题,泡沫塑料制品燃烧,你用什么方法灭火?原理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学生在自己不同的认识程度上,给出自己可以理解的答案,有可以通过其他同学的答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不卑、不骄、不躁的学习品质,也更有利于课堂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四、提问、课堂练习——反馈策略
古人云“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知己知彼,无疑反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反馈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学生本节课的效率,认识本节课可能存在的问题,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本节课的所得,更可以让学生体验收获的成就感。
当然要使课堂提问和课堂练习更好的体现出效果来,我们还应该注意一些问题。①贵精不贵多。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进行太多的提问和练习显然是不合适的,也是没必要的。②代表性,覆盖面要广。不能多,那么我们就应该让问题和练习能兼顾较多知识,更有代表性。③多层次。问题和练习的设置要有层次,有序性选择,做到由易到难、以简到繁,既有坡度又有跨度,要让学生逐步熟练,不宜一下子太难,那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④发展性,延续性。问题和练习不应尽是死板的基础知识填空和套公式。要有发展性,要有知识的运用,特别是要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设计。要有延续性,问题和练习的设计要有启发性,建立起的思维和方法要能够延续到课后的问题和练习中,要能够延续到以后的学习中。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的效率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成败,良好的方法策略是高效课堂教学的保证。社会在变化,教材在变化,我们的学生也在变化,但向课堂要效率永远是我们教学工作者的不懈追求。
关键词:实效性;情感策略;思维策略;分层教学策略;反馈策略
课堂效率没有抓好,是教学效果最致命的。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某种程度上取决教师采用的活动策略。课堂教学方法策略与课堂教学的效率密切相关,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策略就是要使其方法策略尽量合理化、科学化,从而才能更好地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下面就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谈一些我的想法和做法。
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感策略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自古情理不分家,让学生对化学“动情”,再让他们学习化学之“理”,自然效果倍增。那么怎样让学生对初中化学“动情”呢?无数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物经历表明,成功的决定因素首先不是他们的渊博知识而是内心对其事业的热爱和追求。同样,学生内心对化学的热爱和追求,对其化学学科学习品质的形成与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化学情感的教育,促进和提高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
1.对化学教师“动情”
要想你的学生喜欢上化学,那首先要让他喜欢上作为化学教师的你。所谓爱屋及乌,学生喜欢上了你,自然也就连带着喜欢上你教的学科,喜欢了,也就会认真,效果当然也就好。要学生对化学教师“动情”,首要前提是化学教师要有足够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体现在个人修养,为人师表,要让学生觉得你值得尊敬,应该尊敬。人格魅力体现在“言必行,行必果”,要让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一定要做好。人格魅力体现在愉悦心情,肯定的眼神,表扬的话语,可以让学生愿意接近。其次化学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广博的知识体现在备课充分,教师不可能都是学者,所以针对每一节课都必须充分备课,熟识每节课的相关知识。广博的知识体现在勤于钻研,知识要有深度,有广度,一个简单的现象要给学生意想不到的收获,能激发学生深度的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勤于思考,挖掘出有深度,有广度的问题。
2.对化学学科“动情”
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自然赋予其独特的魅力。化学“惊奇”,化学实验,化学现象常伴随着魔幻般的变化,开学初始,一节化学“小魔术”展示课,可让学生瞪圆眼睛。化学“奇妙”,空气是物质组成的,空气是有质量的;动物呼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灭火;等等,无一不冲击着学生的思维。化学“实用”,用化学知识解释灭火的原理;用微粒运动解释气味扩散的原因;用小苏打发酵,治疗胃酸过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体会到化学的魅力,自然会喜欢上化学。
3.对化学知识“动情”
新课程教学目标中,增添了情感目标,要求我们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合理地开展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用能让学生“动情”的资料展示进行课题式研究,可以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如用浓盐酸的泄露图片展示,开展盐酸性质的课题研究。
二、线性思维——思维策略
化学线性思维指的是,分析化学问题时程式化有序性的化学思维方式。现在的初中化学教材编写意图,趋向于话题式研究,这种编写形式,打破了原来旧教材那种知识系统式研究,每一个话题的研究,都要涉及到多种不同系统的化学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有挑战,但同时,也造成学生思考问题时缺乏有序性,有时分析问题时甚至出现无所适从,不知道用哪方面知识从什么地方入手分析的情况。这无疑给学生解决问题造成了难度。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化学线性思维的培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研究物质的性质,还是进行化学计算;无论是进行化学实验操作,还是实验现象描述;无论是自主探究,还是集体讨论。都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要使学生的思维是沿着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远到近的优化程序步步向前推进的,直至有效地完成任务、实现目标。
三、开放性、发散性问题——分层教学策略
我认为分层教学更应该是侧重于教学内容上的分层教学。指导思想是“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低起点使课堂的起始阶段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有用武之地,人人都有收获,都有成就感。通过多层次的问题,开展多层次的教学,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发展,从而达到较高要求。高要求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必须用心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而要较好的执行这样的思想,我认为最好莫过于设置开放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指的是没有特定的标准答案,而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答案的问题。如:在学习《灭火》时,设置的问题,你见过哪些灭火的方式?这些问题都是学生愿意回答,容易回答的,而且都没有错的说法,自然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一开始就获得成就感,得到好心情,这节课当然也就容易出效果。
发散性问题即求异问题,是一种要求学生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探索多种可能性,探求答案的问题。如:在学习《灭火》时,设置的问题,泡沫塑料制品燃烧,你用什么方法灭火?原理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学生在自己不同的认识程度上,给出自己可以理解的答案,有可以通过其他同学的答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不卑、不骄、不躁的学习品质,也更有利于课堂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四、提问、课堂练习——反馈策略
古人云“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知己知彼,无疑反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反馈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学生本节课的效率,认识本节课可能存在的问题,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本节课的所得,更可以让学生体验收获的成就感。
当然要使课堂提问和课堂练习更好的体现出效果来,我们还应该注意一些问题。①贵精不贵多。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进行太多的提问和练习显然是不合适的,也是没必要的。②代表性,覆盖面要广。不能多,那么我们就应该让问题和练习能兼顾较多知识,更有代表性。③多层次。问题和练习的设置要有层次,有序性选择,做到由易到难、以简到繁,既有坡度又有跨度,要让学生逐步熟练,不宜一下子太难,那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④发展性,延续性。问题和练习不应尽是死板的基础知识填空和套公式。要有发展性,要有知识的运用,特别是要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设计。要有延续性,问题和练习的设计要有启发性,建立起的思维和方法要能够延续到课后的问题和练习中,要能够延续到以后的学习中。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的效率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成败,良好的方法策略是高效课堂教学的保证。社会在变化,教材在变化,我们的学生也在变化,但向课堂要效率永远是我们教学工作者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