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民间文学的选材受到不同时期社会因素的影响,相关篇目总体呈波浪状起伏;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文学选材的类型也不断增加,这种变化源于世界格局、本国国情、儿童心理及教学目的的变化,给小学语文教材的改革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民国时期 建国以后 中国小学语文教材 民间文学 数量 内容 儿童心理 儿童经验
一.前言
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历史悠久,到了近代对于教材内容的取舍随着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波动变化,但纵观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民间文学的相关篇目,无外乎是诗词、寓言故事、历史文化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传统节日及风俗、谚语、谜语这几个大类,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民间文学作品在我国的文化教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不同类型的民间文学作品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文化素养、语言文字功底都有着不同的作用,对于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强民族自豪感都有巨大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何看待民间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的地位及意义,如何选择符合时代要求的民间作品编入小学语文教材都是现如今语文教材编写者以及语文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我国小学语文教材民间文学选材的流变
从小学语文教材中民间文学选材的数量上来看,受到不同时期社会因素的影响,二十世纪以来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民间文学相关篇目总体呈波浪状起伏。辛亥革命时期以新文学新文字为主导,教材中关于时事政治、西方文化作品的内容有所增加,但究其时代根源,大部分教材采用的语言由半文半白渐渐演变为白话,教材中民间文化内容不再仅限于中国传统的民间文化,其他形式的民间文学题材也被收录进教材,例如1919年出版的《新体国语教科书》中加入了儿歌、童话等题材,教材几乎完全采用童话、民谣、寓言为教学文本,大大丰富了小学语文教材中民间文学的内容和形式,i凸显出民间文学在小学教材中占有的重要地位。民国时期的小学语文教材种类繁多,笔者主要选取了十余种最具代表性的教材版本来进行研究分析,总体而言,整个民国时期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民间文学的作品展整部教材五至六成的篇目,选自中国民间文学作品的比重远大于外国民间文学作品,有关于乡村的民间文学作品占大多数;并且在文化性别上在选材的类型上,男性所占的比例高于女性,选取的作品的文化年龄多偏向于成年人。建国以后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民间文学选篇的数量减少,占总篇目四成左右,其中与城市有关的则大幅增多,并远超乡村题材的民间文学作品,文化年龄也渐趋儿童化,女性相关内容增多,越来越注重儿童心理需求和正确性别意识的塑造。
从小学语文教材中民间文学选材的内容上来看,民国时期的小学语文教材更多的是直接选取原汁原味的作品,例如唐诗、民间歌谣、谚语、谜语,如李绅的《悯农》、李白的《静夜思》和《小学国语读本》中的“麻屋子,红帐子,帐子里躲个白胖子”ii等;或者是一些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历史演义故事的白话翻译作品或改写作品,例如《守株待兔》和《晏子使楚》。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一些选自外国语文读本的民间文学作品的译文也被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中,例如《波斯国王的新衣》。iii建国以后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民间文学作品内容延续了民国时期直接选取现有作品,同时收录了一些传统的文言作品的白话翻译作品和改写作品、外国民间文学作品的译文、根据教育需求编写的具有现代气息的童话、寓言、歌谣,这几种类型的作品选编数量较为均衡。
除却文革时期中断的文化教育,建国以后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民间文学的选编随着时间的变化,在民间文学作品选编数量上有增有减,总体而言起伏不大,教材民间文学的选编在不同年代、版本的教材中有所继承和删减,低年级教材中的插图比例高于高年级教材,作品的篇幅也随年级的增长而加大,低年级的选编篇目与高年级的选编篇目具有关联性,选编种类随着时间逐渐丰富。这些变化来源于不同时代的国情和社会需要,在篇目类型和内容选取上选取作品都体现出适应时代以及难度适应教育水平的发展的要求,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文学在小学教材中的篇目越来越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心理特点,“儿童本位论”被不断提上教材编写的大纲中。
三.我国小学语文中民间文学选材变化对教材改革的启示
于漪老师曾说过“语文教育是民族之根,无声的记载着本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母语教学必须与民族文化紧密相连”,iv可见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语文教材承载着语文教育的重任,语文教材的改革不管在哪个时代都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现如今,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要弘扬我们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具有时代意识、眼界开阔的人才,就得抓好基础教育,就必须重视民间文学在小学教材中的作用。
从二十世纪以来的小学教材中的民间文学的流变的分析为我们因此,在改革中要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就小学语文教材民间文学作品的取材来说,需要立足时代特征,适应社会需要,要选取能够凸显民族特色、展现民族精神的作品,又要选取能展示世界文明的作品,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广阔的眼界;要立足世界格局,切合国情和教学实际,选取具有现实意义、贴近生活的作品;要继承发扬“儿童本位”v的教育思想逐渐被认同,在民间文学选材时要考虑到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儿童心理,要切合儿童的经验和环境,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根据不同的年龄段选取内容、篇幅,年级之间的作品要有一定的关联性,能够循序渐进地培养儿童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在选材时要注重民间文学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摈弃民间文学中糟粕的部分,注重作品对人品德的培养,所取材料要在文化传承的同时要兼顾儿童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要立足教学的本来目的,重视民间文学对社会弊端和民族劣根性的反映和推动纠正的作用;最后要总结前人教材改革取材的经验教训,在选材时不要一味追求创新,要在继承中发扬教材改革的创新精神,选取能够体现时代和民族特色的民间作品,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人才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四.总结
小学语文教材的改革一直都是教育界所关注的重点,民间文学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小学语文教材中民间文学选材数量、内容、类型在不同时代有所变化,而这种变化的产生是源于世界格局、本国国情、儿童心理及教学目的的变化,这就促使教材编写者和教育者能够更多地关注和思考小學教育中民间文学选材变化所带来的启示,从而推动小学语文教材的改革,使其更适应时代对人才培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范远波:《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7。
[2]李汉潮:《小学语文教材的历史演变及思考》,《现代教育论丛》2009年第11期。
[3]李巧慧:《关于建国以来小学语文教材传承文化经典的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11。
[4]徐春花:《民间文学在语文课程资源中的开发与运用研究》,苏州大学,2014。
注 释
i李汉潮:《关于建国以来小学语文教材传承文化经典的研究》,第14页,2011。
ii上海世界书局:《小学国语读本》,第五册,第28课。
iii范远波:《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研究》,第79—83页,2007;
iv于漪:《开启门扉的智慧》第六编,2011年;
v范远波:《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研究》,第69-72页,2007.
(作者介绍:太鑫炀,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
关键词:民国时期 建国以后 中国小学语文教材 民间文学 数量 内容 儿童心理 儿童经验
一.前言
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历史悠久,到了近代对于教材内容的取舍随着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波动变化,但纵观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民间文学的相关篇目,无外乎是诗词、寓言故事、历史文化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传统节日及风俗、谚语、谜语这几个大类,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民间文学作品在我国的文化教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不同类型的民间文学作品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文化素养、语言文字功底都有着不同的作用,对于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强民族自豪感都有巨大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何看待民间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的地位及意义,如何选择符合时代要求的民间作品编入小学语文教材都是现如今语文教材编写者以及语文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我国小学语文教材民间文学选材的流变
从小学语文教材中民间文学选材的数量上来看,受到不同时期社会因素的影响,二十世纪以来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民间文学相关篇目总体呈波浪状起伏。辛亥革命时期以新文学新文字为主导,教材中关于时事政治、西方文化作品的内容有所增加,但究其时代根源,大部分教材采用的语言由半文半白渐渐演变为白话,教材中民间文化内容不再仅限于中国传统的民间文化,其他形式的民间文学题材也被收录进教材,例如1919年出版的《新体国语教科书》中加入了儿歌、童话等题材,教材几乎完全采用童话、民谣、寓言为教学文本,大大丰富了小学语文教材中民间文学的内容和形式,i凸显出民间文学在小学教材中占有的重要地位。民国时期的小学语文教材种类繁多,笔者主要选取了十余种最具代表性的教材版本来进行研究分析,总体而言,整个民国时期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民间文学的作品展整部教材五至六成的篇目,选自中国民间文学作品的比重远大于外国民间文学作品,有关于乡村的民间文学作品占大多数;并且在文化性别上在选材的类型上,男性所占的比例高于女性,选取的作品的文化年龄多偏向于成年人。建国以后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民间文学选篇的数量减少,占总篇目四成左右,其中与城市有关的则大幅增多,并远超乡村题材的民间文学作品,文化年龄也渐趋儿童化,女性相关内容增多,越来越注重儿童心理需求和正确性别意识的塑造。
从小学语文教材中民间文学选材的内容上来看,民国时期的小学语文教材更多的是直接选取原汁原味的作品,例如唐诗、民间歌谣、谚语、谜语,如李绅的《悯农》、李白的《静夜思》和《小学国语读本》中的“麻屋子,红帐子,帐子里躲个白胖子”ii等;或者是一些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历史演义故事的白话翻译作品或改写作品,例如《守株待兔》和《晏子使楚》。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一些选自外国语文读本的民间文学作品的译文也被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中,例如《波斯国王的新衣》。iii建国以后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民间文学作品内容延续了民国时期直接选取现有作品,同时收录了一些传统的文言作品的白话翻译作品和改写作品、外国民间文学作品的译文、根据教育需求编写的具有现代气息的童话、寓言、歌谣,这几种类型的作品选编数量较为均衡。
除却文革时期中断的文化教育,建国以后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民间文学的选编随着时间的变化,在民间文学作品选编数量上有增有减,总体而言起伏不大,教材民间文学的选编在不同年代、版本的教材中有所继承和删减,低年级教材中的插图比例高于高年级教材,作品的篇幅也随年级的增长而加大,低年级的选编篇目与高年级的选编篇目具有关联性,选编种类随着时间逐渐丰富。这些变化来源于不同时代的国情和社会需要,在篇目类型和内容选取上选取作品都体现出适应时代以及难度适应教育水平的发展的要求,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文学在小学教材中的篇目越来越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心理特点,“儿童本位论”被不断提上教材编写的大纲中。
三.我国小学语文中民间文学选材变化对教材改革的启示
于漪老师曾说过“语文教育是民族之根,无声的记载着本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母语教学必须与民族文化紧密相连”,iv可见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语文教材承载着语文教育的重任,语文教材的改革不管在哪个时代都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现如今,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要弘扬我们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具有时代意识、眼界开阔的人才,就得抓好基础教育,就必须重视民间文学在小学教材中的作用。
从二十世纪以来的小学教材中的民间文学的流变的分析为我们因此,在改革中要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就小学语文教材民间文学作品的取材来说,需要立足时代特征,适应社会需要,要选取能够凸显民族特色、展现民族精神的作品,又要选取能展示世界文明的作品,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广阔的眼界;要立足世界格局,切合国情和教学实际,选取具有现实意义、贴近生活的作品;要继承发扬“儿童本位”v的教育思想逐渐被认同,在民间文学选材时要考虑到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儿童心理,要切合儿童的经验和环境,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根据不同的年龄段选取内容、篇幅,年级之间的作品要有一定的关联性,能够循序渐进地培养儿童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在选材时要注重民间文学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摈弃民间文学中糟粕的部分,注重作品对人品德的培养,所取材料要在文化传承的同时要兼顾儿童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要立足教学的本来目的,重视民间文学对社会弊端和民族劣根性的反映和推动纠正的作用;最后要总结前人教材改革取材的经验教训,在选材时不要一味追求创新,要在继承中发扬教材改革的创新精神,选取能够体现时代和民族特色的民间作品,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人才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四.总结
小学语文教材的改革一直都是教育界所关注的重点,民间文学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小学语文教材中民间文学选材数量、内容、类型在不同时代有所变化,而这种变化的产生是源于世界格局、本国国情、儿童心理及教学目的的变化,这就促使教材编写者和教育者能够更多地关注和思考小學教育中民间文学选材变化所带来的启示,从而推动小学语文教材的改革,使其更适应时代对人才培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范远波:《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7。
[2]李汉潮:《小学语文教材的历史演变及思考》,《现代教育论丛》2009年第11期。
[3]李巧慧:《关于建国以来小学语文教材传承文化经典的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11。
[4]徐春花:《民间文学在语文课程资源中的开发与运用研究》,苏州大学,2014。
注 释
i李汉潮:《关于建国以来小学语文教材传承文化经典的研究》,第14页,2011。
ii上海世界书局:《小学国语读本》,第五册,第28课。
iii范远波:《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研究》,第79—83页,2007;
iv于漪:《开启门扉的智慧》第六编,2011年;
v范远波:《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研究》,第69-72页,2007.
(作者介绍:太鑫炀,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