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批判逻辑演进

来源 :理论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xin0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鲜明动态的演变历程,始终贯穿着清晰的批判逻辑。马克思博士论文对德国思辨哲学的批判,是一种纯粹的理论批判,是实践哲学之初显;《莱茵报》与《德法年鉴》时期对现实政治的批判,是实践哲学的唯物主义立场转向;而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形成,最终实现了马克思實践哲学的革命性变革。以批判逻辑为视角审视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形成历程,不仅在理论上能够立体地展现实践哲学的动态成型之路,而且在实践上启示我们秉承与坚持马克思彻底的批判精神,实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关键词〕 马克思实践哲学,理论批判,政治经济学,唯物史观
  〔中图分类号〕B0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5)01-0046-04
   〔收稿日期〕 2014-12-10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4ZDA004),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年度项目(GD13CMK01),负责人刘卓红。
   〔作者简介〕 韩淑梅(1989-),女,江西余干人,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刘卓红(1956-),女,浙江玉环人,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鲜明动态的演变历程,始终贯穿着清晰的批判逻辑,即从对黑格尔及青年黑格尔派脱离尘世现实的哲学批判,到对黑格尔法哲学与犹太人问题的现实政治的批判,直至对经济事实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方面,它清晰表征着马克思对实践的理解从抽象到具体、由思辨走向现实、从形式深入本质的转变过程,立体地呈现出马克思实践哲学之动态演进历程,有利于从整体上理解与把握马克思实践哲学及其发展;另一方面,在实践上也启示我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秉承马克思哲学固有的批判精神,在批判中实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一、纯粹的理论批判:马克思实践哲学之初显
  从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看,马克思创立实践哲学的最初动机萌生在其博士论文对当时德国盛行的思辨哲学与现实世界关系的独特思考之中,具有明显的批判意蕴。
  早在写博士论文期间,马克思就提出了对实践的最初理解。在《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博士论文中,马克思第一次使用了实践的概念,认为“哲学的实践本身是理论的。正是批判根据本质来衡量个别的存在,根据观念来衡量特殊的现实。” 〔1 〕 (P75 )这一时期,马克思将实践看作纯粹的理论批判活动,视为批判的武器,而非武器的批判,是一种理论实践。理论实践是马克思批判当时德国盛行的黑格尔绝对精神和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与现实世界相割裂的直接结论,是其在行驶批判哲学功能的过程中,对实践提出的初步看法。
  马克思对哲学的兴趣建立在其对人的现实生活及命运的自觉关注基础之上。正是为摆脱现存的异化关系追寻人的自由发展之道,大学时期的马克思才毅然决定从法律转身走向哲学。在马克思看来,哲学与现实有着天然密切的关联,他们相互作用,哲学本身就具有改变世界的功能。然而,面对不合理的生活世界,黑格尔哲学中的绝对精神和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并没有起到冲锋陷阵的作用,没有让马克思从中看到哲学关照现实的任何迹象与希望。黑格尔哲学以无所不能的绝对精神统摄一切,将普鲁士王朝看成绝对精神发展的顶峰,为残酷的现实制度涂脂抹粉。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与古希腊伊壁鸠鲁自由只在于摆脱尘世现实并保持内心绝对宁静的观点如出一辙,他们将自身禁锢于自我意识之内,并超越、凌驾于现实之上,抽掉了个体自我意识与当时德国现实之间的任何联系,只是简单地由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撤回至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依然被抛之于德国现实之真实图景外。在支离破碎的世界面前,无论是黑格尔还是青年黑格尔派,他们都未能从“阿门塞斯王国” 〔2 〕 (P135 )中走出来,投身于尘世的“茜林丝的怀抱” 〔2 〕 (P135 )。而在马克思看来,哲学并非幽静孤寂、孤芳自赏,而是以“工人的双手建筑铁路的精神” 〔1 〕 (P220 )深入粗糙的尘世,并与之互为关联、相互作用。面对陷入危机的现实世界,哲学那“本来是内在之光的东西,变成转向外部的吞噬一切的火”, 〔1 〕 (P75 )这“火”定将烧毁一切不合理的东西,净化非理性的现实世界和重建合乎必然的自由王国,使世界成为哲学的直接实现。此时,对哲学的看法寄予了马克思企图把哲学变成改变世界力量的渴望,即一种能够变成实践力量的理论精神,一种理性的批判力量。同时,在马克思看来,“世界的哲学化同时也就是哲学的世界化,哲学的实现同时也就是它的丧失,哲学在其外部所反对的东西就是它自己内在的缺陷”。〔2 〕 (P258 )哲学本身也将在批判现实、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彻底抛弃与世俗世界不相融合的思辨形态,与外在世界相影相随并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的整体而不再与之相对立,达到哲学的世界化。哲学的世界化和世界的哲学化是马克思对哲学应转变成实践力量并与现实世界发生关联的功能思考,是其“对理论和实践关系的一种思辨表述”。 〔3 〕 (P113 )
  通过对黑格尔绝对精神与青年黑格尔派自我意识割裂现实世界的哲学批判,马克思提出了哲学的实践本身是理论的观点。必须承认,此时马克思对实践的理解是抽象思辨的,尚未涉及客观现实的物质力量,强调的只是哲学是批判的武器而非武器的批判。但必须承认,马克思此时已经开始重视哲学与世俗世界的关联,明确了哲学应当面向现实、面向世界,并将现实世界从非哲学的状态中救赎出来,达至世界的哲学化和哲学的世界化。马克思在开展思辨哲学与现实关系批判的进程中显露出的理论实践,实质上为哲学的出路——通向现实——指明了根本方向即实践。尽管此时马克思所理解的只是理论意义上的批判实践,但实践根本方向的确立,奠定了德国哲学尔后新哲学重建与发展的总体趋向,也指引着马克思日后开展哲学探讨再也不是进行思辨和晦涩的纯学理探讨,而是一步步地关注社会,走向历史的深处。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另一切入点就是从当前的经济事实出发,批判与阐发国民经济学未能说明的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本质及其扬弃的根本途径。通过对资本主义客观经济事实以及工人劳动状况的批判性分析,马克思果断地揭露了私有财产的本质:私有财產概念“从外化劳动这一概念,即从外化的人、异化劳动、异化的生命、异化的人这一概念得出来的” 〔1 〕 (P166 )。在马克思看来,私有财产的根源在于异化劳动,实质是人的本质在历史性实践活动中的丧失与覆没。因此,对异化劳动以及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必定是在其覆没之地——人的实践活动中重新真正全面占有人的本质,是在无产阶级革命中“向自身、也就是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 〔1 〕 (P185 )即实现共产主义。对私有财产本质揭发的过程,也是马克思紧紧抓住人类特有的实践活动——生产劳动,并对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具体异化形式与历史作用进行深入挖掘之过程,它意味着马克思已经开始将生产实践劳动作为解剖资本主义“市民社会”的切入口,开始从物质生产活动出发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的奥秘。而且,通过对扬弃私有财产根本途径的强调,马克思再一次呼应和高举实现了共产主义、通向人类解放的实践主题。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对实践的阐释构成了全书的中心线索与核心思想:将实践视为新唯物主义区别于旧唯物主义的根本标志;基于实践,正确回答了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问题,科学地解释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得出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科学结论;准确回答了人与环境、人与教育的关系问题;驳斥了费尔巴哈抽象的宗教观与人性论,革命性地提出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科学论断;宣告了新哲学的使命在于改造世界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宝贵不仅在于科学阐明的诸多实践新观点,也在于其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具有历史唯物主义诞生地的重大意义。
  事实上,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学说的伟大发现,是建立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基础之上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对唯物史观的形成具有特殊的决定意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通过对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研究,初步阐释了私有制实质这一重要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神圣家族》经济学批判形成的人同人的社会关系,是对市民社会生活本质的正确认识,向唯物史观的形成迈进了一大步;而对大量经济学著作与“最顽强经济事实”有着进一步全面、深入地研究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则形成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其相互关系等科学认识,第一次系统阐释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成为标志着唯物史观形成的巨著。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从剖析现实的物质生产出发,对《神圣家族》中物质生产的第一次提出和生产关系的粗糙表达进行了深入剖析与详细阐发,形成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认识,第一次经典地表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至此,实践哲学进一步贯彻于历史观中,实现了物质生产实践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指出,物质生产是人类生存与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和首要前提,物质生产实践在历史与社会的发展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马克思还进一步对物质生产的内在矛盾进行了揭示,形成了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认识,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与规律。生产“无论是通过劳动而生产自己的生命,还是通过生育而生产他人的生命,就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 〔1 〕 (P532 )自然关系是人们对自然界改造的自然过程,表现为一定的生产方式即生产力,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生产和交换中发生的物质关系以及形成的社会组织,表现为一定的生活方式即生产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决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力不断发展,人们的交往形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开始从物质生产出发来说明社会历史各种现象及其发展。至此,马克思将物质生产实践作为整个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并基于此对各种社会历史现象及发展进行科学解释与说明的“物质生产实践”已形成,实践哲学的核心内容已建构,最终完成了实践哲学上的革命性变革。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2.
  〔3〕黄楠森,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1卷 〔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
  〔5〕郭艳君.青年马克思批判哲学的双重逻辑及其理论意义〔J〕.哲学研究,2011 (2).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责任编辑 苏玉娟
其他文献
梁孟华乡下的秋比城里富足,仅漫山遍野的瓜果飘香就足以让城里人汗颜;乡下的雨也比城里奢华,仅一瓦一檐的叮咚作响就足以让城里人羡慕!乡下,下再大的雨都不会惊恐失色,因为梁梁峁峁、沟沟畔畔到处都是希望的田野,无处不是妈妈的怀抱;而城里,往往三星两点,便汪洋恣肆,这里堵了,那里淹了。  宽大的故乡炕是盛装游子梦的最好地方,每年的中秋节是看望妈妈的最佳时机!然当我趁着黄金周期间,带着一身的疲惫逃往乡下,解除
阿唔跟着校长先生走进302班教室时,全班同学都吓了一跳。  妈呀!至少有二十几个同学钻到桌子底下,就连木木老师也如同被施了定身法一样动弹(dònɡ tɑn)不了。  这阿唔实在不是一般人物,他是一只个子已经老大的小老虎。  他说:“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我是从东不拉国来的阿唔,今后请大家多多关照。”  阿唔说完了还毕恭毕敬地鞠(jū)了个躬(ɡōnɡ)。  同学们都笑了,一贯严肃的老师也跟着大家
【摘 要】一方面,因受到新媒体的剧烈冲击,报业内外都在惊呼报纸寒冬将来;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年报因其受众较为稳定、介质的不可替代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仅不会消亡,还有可能风景这边独好。办好老年报纸,必须从老年人的兴趣点出发、用老年人的视角去捕捉新闻,从口味上顺应和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还要与时俱进,为老年人融入新时代提供引导和服务。  【关键词】老龄化 老年报纸 《益寿文摘》  中
口述/张瑞芳  撰稿/钱亦蕉(记者)王悦阳    张瑞芳:1935年进入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这是中国最早设置话剧艺术教育系科的公立学校,虽然张瑞芳学习的是西洋画,但她却从这里开始了业余话剧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她随北平学生战地移动剧团在各地宣传抗日救亡,1938年至重庆,在二十余部话剧中扮演主要角色,成为当时重庆话剧"四大名旦"之一解放后,张瑞芳主要从事电影创作,同时还担任上影演员剧团团长,不忘话
当休闲度假作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被中国人轻松接受之后,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才能大幅度提高,而同时,休闲度假的质量与由此获得的身心愉悦就显得至关重要。    "家外家"让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月底,由浙江省政府主办的2007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推介会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开幕当天,即引来急剧升腾的人气,在一系列农家乐产品之外,有一个新产品被眼尖的上海市民发现,它就是以"家外家"为品牌指
对于长距离、高频率跑步是否有害还没有最后定论,但目前的资料表明,这种跑步方式不如中低等距离和中低等频率跑步对身体有效,甚至可能对身体产生伤害。  锻炼应该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喜欢跑步,特别是长跑。长跑可以练双腿的肌肉,看起来又细又长,使得年轻女性钟爱长跑。  在锻炼上有一个值得注意到问题,过犹不及,在跑步上也一样。爱跑步的一跑就是一个小时以上,上瘾的就跑半马了。跑多长时间不是问题
【摘 要】 传统的会计业务流程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要想使会计信息效果大幅提高,必须打破传统会计模式,以业务流程再造思想为基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会计业务流程进行再造,从而建立更为高效的符合企业运作需要的会计业务流程。  【关键词】 业务流程再造(BPR); 会计业务流程再造; 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企业要想达到预期的占有率和经
【摘 要】2011年以来,为突出抓好中央和浙江省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大主题宣传,《今日浙江》杂志社充分发挥省委党刊职能,认真组织策划系列宣传报道和主题活动,积极开拓党刊服务省委工作大局的新路子。本文通过对开展主题宣传、内参报道、主题活动联动开展的的细化分析,阐释地方党刊整合资源、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必要性,以及借助整体策划、联动开展实现竞争力、公信力和社会服务功能提升的具体途径,并对其间需要注
教学的目的在于学生吸收知识,并提高主动性与创造性,隐性分层根据学生学习知识能力的不同、个性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对于不同层次的同学进行不同层次的教育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目的也是为了提高整体学生学习水平.当前的隐形分层教育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只有不断地优化这样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学习特点,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成果,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最后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  1 高中物理分层
【摘 要】本文以世纪佳缘网站为例,通过对其用户个人资料建立的板块,即“我的佳缘”进行分析,探讨用户自身以及网站在建构个人形象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并且简述其产生的效果。  【关键词】婚恋交友 世纪佳缘网 形象建构  一、研究背景  根据全国妇联和百合网联合发布的《2010 年全国婚恋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现有1.8 亿单身人士。同时,网络的普及也让中国网民数量在2010年底增加至4.57亿,据艾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