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解答高考地理问答题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理论解释型问答题
  
  答好此类问答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回忆准确的地理概念、一理规律、地理原理等相关的地理理论。分为3步:①仔细审题,找出切入点。②回归教材,选准落脚点。③因题而异,答准关键点。
  这类问答题的考查形式有:①说明规律与特点。例如:等温线在城郊之间的分布规律和特点是什么?②说明成因与意义。例如:西南地区地形崎岖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南昆铁路建设对西南地区有何意义?③说明问题与措施。例如:我国西北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采取了哪些措施?④分析及推导地理过程。例如:分析某地受冷风影响的天气过程。
  
  二、读图分析型问答题
  
  答好此类问答题的关键是:用好图中信息,看图说话。第一,仔细读图,提取信息。弄清题意,通读全图,认清图中各式各样的信息,包括图例和注记,这是答题的前提。第二,分析比较,认定信息。根据答题要求,对图中的信息进行揣摩、比较、分析、归类,弄清有效信息和无效信息。排除干扰信息。第三,归纳推理,用好信息。依据显性信息,发掘隐性信息,并搞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所学原理,选准切入点,这是答好题的关键。第四,立体思维,反馈信息。注意图中信息和题目要求的对应性,检查答案的准确性和全面性,避免遗漏和以偏概全,这是答好题的保证。
  例如,2003年江苏高考卷第34题,题目给出某服装生产专业镇的工业联系示意图,要求简述该镇服装产业的特点。答题时,首先要找出图中关键信息:原材料、设备等基础设施,生产和社会服务,销售市场,企业等的分布;然后进行比较、分析,认定有用信息:生产企业多、分布广,原料和市场主要是国外的;最后用简练、科学的语言归纳出该镇产业的特点。
  
  三、信息迁移型问答题
  
  答好此类问答题的关键是读懂信息材料。第一,仔细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对材料进行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综合分析,明确材料的中心问题及属性,认清它们与地理学科中的哪些知识、规律和原理有联系,提取关键性信息,掌握材料的核心和问题的本质,为进一步分析打好基础。第二,回归课本,检索信息,探索解决的措施和对策。虽然信息迁移提供的情景是联系社会实际的热点问题,对学生而言是新情景和新问题,但它必然是教职员材内容的“折射”即所谓材料在课外,原理在课内。因此建立教材与试题的联系,以教材,进行横向延伸和纵向的深入拓展,以求触类旁通,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第三,针对设问,组织解答。解析中尤其要注意充分利用试题的“设问”,以设问为线索,联系原理、规律,联系教材中的社会生活“案例”,发现产生问题的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答题时要在设问的引导下,认真理清思路,将思维的结果整理归纳,按照问题的逻辑条理清楚地认真解答、层次分明地回答,做到答案简明扼要、科学完整。
  例如,2004年春季全国文综高考卷第39题,给出3段材料,要求阅读材料后按要求作答:比较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云贵高原的自然条件,扼要说明桉树在两地产生截然不同环境效益的主要原因。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找出核心问题:桉树生长需要大量水分。联系教材中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云贵高原的自然条件差异,得出桉树在两地产生不同环境效益的原因。
  
  四、判断说理型问答题
  
  答好此类问答题的关键是:理由要充分、清晰。首先,审明题意,找出关键词,回归教材;然后,结合题中信息,理清理由细则;最后,分析判断,得出问题结论。 例如,2002年全国高考卷第36题,题目给出某农场的土地利用图和年收入构成图,要求判断该农场的农业类型,并说明理由。可从土地利用图和年收入构成图中,找出农业生产各部门所占的土地比例和产值收入比例的信息,判断出农业类型,并用这些信息,说明理由。
  
  五、评价条件型问答题
  
  答好此类问答题的关键是:答题要点须全面。按照题目的要求,评价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阐述,条件要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设想。
  例如,2004年江苏高考卷第36题,要求结合文中给出的文字材料,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交通条件4方面简要评价江苏省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答题时,首先列出这4个方面中各包括哪些因素,然后把这些因素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加以阐述。一般先叙述自然因素,后叙述社会因素。
其他文献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实现自我认知,认知他人及社会。教育是不断完善充实自我的过程,古人云: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教师将自己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促使学生平安快乐地学习、生活,良好的道德素养由此生成。由此可见,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我们说教育是一种过程,引领学生从无知走向有知,从无为走向有为。   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会受到
合作就是在教学中采用小组的方式,使学生之间能协同努力,充分发挥自身及同伴的学习优势。不少知识的习得、技能的掌握、价值的体验需要通过同伴的协助才能快速有效、少走弯路,同时,将自己的经验成果与同伴分享,不仅身心愉快、满足,还能得到同伴宝贵的指点。  走进中小学课堂,合作学习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成上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
意志力是一种潜在能力,意志力的强弱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败。意志力强的人往往可以创造奇迹,取得成功。意志力弱的人难以抵挡接踵而来的困难,容易被失败击倒。正如沃勒所言:“虽然我们用判断力思考问题,但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在于意志,而不是才智。”由此可见意志力对于学生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初中生尚缺乏足够的意志力,在面对“问题”和“失败”时经常会产生却步、逃避的想法。笔者认为,文言文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多数初中生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我们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恐怕没有哪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后进生的有效转化成为初中英语教师要积极开展的工作,也是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需要。后进生是我们教育园地中的一朵小花,只要我们教师辛勤地浇灌他们,精心地栽培他们,他们同样会绽放出自己的芬芳。那么,如何有效转化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后进生呢?笔者结合自
俗话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在暑热的夏天喝了一杯冰凉的饮料;又如同在凛冽寒冷的冬天看到一抹温暖的火光。2011年盛夏,笔者细细品味了2006年3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张万祥教师主编的《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后,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抚卷深思,才知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同路人,生活中充满了挑战和奋斗探索的乐趣。然而唯有那种敢于创新敢于攀登高峰的人,才能欣赏和领略奇峰峻岭,获得艰难困苦生活中美的感悟和享受
中国历史尤其是近代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我在教学中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挖掘教材内容,点燃学生胸中的爱国之火  在八年级教学《侵略与反抗》这一单元时,我把教材的内容整合成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沙俄侵占我国,八国联军入侵和《辛丑条约》,民族危机的加深,组织活动等五堂课。按照“侵略与反抗”这条主线,突出英、
语感是对语文文字的敏锐感觉,属直觉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如此重要,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笔者认为,应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积淀语文知识,提高字词感受力    语言是一种表情达意的符号体系,因此,阅读者需要具备系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对文字的社会功能、汉字的字形、词汇的构成、短语的组合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
教学日记的内涵十分丰富,从教学反思性角度来看,教师的学习、教学与研究具有同源性,即使在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也蕴含着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教学日记就是要让我们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思考、研究而提高教学实践的水平。纵观我十几年的教学日记,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一、记成功做法  我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想的目的、取得良好效果的做法记录下来,有时记下的可能仅仅是一个小问题,但它却
近年来,高校连年扩招、普高热持续升温,给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带来极大的冲击。很多学校招收的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厌学情绪严重,综合素质较低,大部分学生难以达到常规的教学要求,语文教学陷入困境。“文道”向来是合一的,作为中职文化课的语文学科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人文素质的双重责任,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恢复语文课堂应有的生机与活力,是摆在我们每一位中职语文教师面前
文德恩:赢得“宫斗” 输了丑闻  2015年的全球汽车市场,若论影响最大的,当属“大众排放门”事件。而时任大众集团总裁的文德恩自然也就成为了风暴中心的那个人物。  今年4月,大众集团爆发被外界称之为“宫斗”的大戏,文德恩向“大众教父”皮耶希发起“夺位战”。在大众监事会、股东以及工会支持下,文德恩赢得这场权力之争,结束了大众长达20多年的皮耶希时代。  然而,好景不长。今年9月,大众在美国爆出柴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