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高考即将到来,每一个考生将面临一场紧张而激烈的竞争。勤奋学习,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过硬的基本技能和能力,是考试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此外,要保证考试取得较好的成绩,还必须调整好考前和考试时的心理状态,讲究有效的应试策略。
一、调整最佳应试心理状态
考试时,最冤枉的事莫过于记住的知识想不起来,会做的题目束手无策,简单的运算出现错误,这种现象在考生中并不少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考生没有使自己处于最佳应试状态,情绪过于紧张,无法充分集中注意力,不能调控自己的内部心理状态和外部操作活动,从而影响自己真实水平的发挥。有的考生平时学习成绩很好,考试却屡屡失败;而一些成绩一般的考生反而却通过了。这似乎不公平,于是有人把它归因于运气,其实应归因于考试时的心理状态。
学生进入考场参加考试,情绪紧张是正常现象,它的产生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关键在于其紧张强度要适当。极低度的兴奋和紧张,甚至对考试抱无所谓态度,不能引起对考试内容的高度注意,作答速度缓慢;但高度的紧张又会导致怯场,甚至害怕考试。心理学研究表明,中等程度的紧张对提高考试成绩最为理想。
那么如何将紧张程度调控到中等水平,维持最佳应试状态呢?至少应注意以下几点:
1.摄入充足的营养
营养是一个人生长发育和从事各种活动的主要能源。营养不良,会影响人体发育和大脑机能,严重的会出现头昏眼花、注意力涣散、思维反应迟缓等症状,降低信息效率。复习考试是一项极其复杂的脑力活动,更需要摄入充足合理的营养供给大脑。“废寝忘食”强调了意志在学习中的作用,但却违背了学习的生理规律,所以在复习考试时不宜提倡。
2.科学调节生活节奏
由于前段复习任务重,部分考生养成了开夜车的习惯,造成晚上思维敏捷白天精力反而不集中,使得最佳兴奋状态与高考时间不同步,势必影响考试成绩。因此,考前二至三天应注意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
一要使作息时间与高考时间同步,晚上保证七至八小时的高效睡眠,中午保持一小时左右的午休,使脑细胞得到休息,达到养精蓄锐的目的。这样,即使高考期间因时间调整少睡一两小时,也不会给考试带来大的影响。二要调整学习计划,适当减少复习内容。不宜把前一阶段的系统复习计划,延伸到这三天里才完成,该复习的内容、把握的重点达到满意程度的时间至少应是高考前三天。这期间主要是进行非系统的复习,重点放在老师明确指定并反复强调的内容和自己最薄弱、经常出错的地方。如果这些方面没有问题,就可以安下心来,并反复暗示自己“复习很充分,一定会考好”。三要增加活动时间,适度放松。可进行一些适度的体育活动,使大脑增加吸收氧气,提高思维能力。排解不良情绪,提高学习效率。但不要参加运动量大、剧烈的体育活动,防止疲劳过度与意外伤害影响考试。也可以听听音乐,以此开阔心胸、消除烦恼、改善大脑功能。还可以在晚饭后走出教室,散散步,融身心于宜人的自然环境之中,欣赏红花绿树、呼吸清新的空气、眺望落日的余辉、感受轻轻吹拂的晚风,保持一种愉悦的心境。
3.临考前一定要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
如准备好考试时使用的笔墨文具及其有关证件,熟悉考试环境,提前到达考场,免得因准备不足或迟到而惊慌失措,干扰答卷。
4.集中精力排除考试干扰
当人们集中精力进行思维活动时,突然遇到新异强烈的刺激,会使原来的思维活动受到抑制。考试期间,每一个人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干扰因素。一方面是来自外部的,如监考员在考场中走动;监考员坐在最后排考生的身边;巡视领导出入,多次经过门口边的同学身旁;来自其他考生“求助”的信号等。对于这些问题尤其是坐在门口附近和后排中间位置的同学以及学习优秀的同学,要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使自己在答卷时思维保持高度集中,旁若无人,对与答卷无关的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进入忘我的境界。另一方面是来自考生自身的,如由于严肃的气氛,一进考场出现心跳加快、头脑眩晕的怯场现象;当努力想从已到舌尖的话中选出一个熟悉的或者相当明白的证据、概念、公式时,还未动笔,那即将呼之欲出的灵感和记忆却突然消失的记忆堵塞现象;当在作答时遇到了难题无法动笔时,突然大冒冷汗、四肢颤抖的慌乱现象等。遇到上述情况,你可不必急于答题,而是揉一下面部,做几次深呼吸,伏案休息片刻,以生理放松获取心理上的镇定,然后做几个比较简单的题目,以初战告捷的成果来恢复稳定的心理状态。
在战略性藐视考试,在战术上重视考试。应该相信自己经过长时间的复习已准备充分,经过多次模拟考试已积累了许多经验,心理素质也得到了较好的训练,考试并不可怕,这就是应试总的策略。但在具体解答每一道题时,则应认真细心,重视每一细节,尽力不丢一分。“信心”和“细心”保证你考试取得成功。
二、采取有效应试策略
为把所学的知识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取得满意的高分,考生在考试前除了保持最佳的应试状态外,还必须在实际考试中运用以下有效策略:
1.总览全卷。翻开试卷,先花几分钟时间对试题的数量、类型、各题占分比例等作一浏览,并对各题难度以及回答所需时间做一大致估计,做到心中有数,以便灵活应答各题。如果舍不得花这几分种时间,一开始就埋头答题,难免会出现时间分配不当、顾此失彼等现象。
2.适度紧张。考试不像平时做题那样任你慢吞吞地花费很多时间,它要求考生以较快的速度回答问题,这就迫使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时刻保持一定的紧张感,快速利用并严格控制时间,否则,会来不及完成并检查所有题目。但如果紧张过度,一味追求速度快,往往又会忙中出错,“欲速则不达”,失去不该失去的分数。所以,应保持答题时的适度紧张,以求既快又准。
3.“量体裁衣,看分花时”。在一张试卷中,各题的占分配比例不等,考生回答各题所花时间及答案长度应与此相适应,即占分比例小,花时少些,答案可简略些;占分比例大,得多花些时间,答案要详细、充实些。如果对一个占分很少的题目大费笔墨,任意发挥,就可能会使你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对付占分较多的题目。同时也不要对自觉“烫手”的难点钻进去不放,要机智地请它“靠边凉一凉”,待其它容易的题目回答完后,再回过头来处理之,这时可能就不那么“烫手”了。
4.先易后难。每一位考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同,各题对每一考生而言的难度不一,因此试卷对个人来说并非都符合由易到难的编排原则,这就要求考生自己答题调整策略,坚持由易到难的顺序。解答容易的题目会使考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作答信心,从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完成其他题目。相反,如果一上来便啃硬骨头,往往会产生挫折感,干扰考试情绪,使人对考试失去信心,即使容易的问题可能也无法作答;另外在难题上花去较多的时间,而到回答有把握得分的题目时,可能时间就不够了,反映不出自己真实水平。
5.简明扼要。试题评分的标准答案总是以要点或纲目形式出现,评分人一般以此为标准到考生的答案中去寻找要点。因此,答题时要严格按照答题纸的注意事项和要求作答,特别是不要超出答题区域;要对应好答案与设问的顺序,以防颠倒错位。形式上要段落化、序号化、整洁化。“段落化”指所需回答问题要按答题纸中的序号自成一个段落,使段落分明、条理清晰。“序号化”指回答问题的各个并列要点之间用①②之类序号分隔,使要点突出,一目了然。“整洁化”指卷面美观,整齐洁净。书写字体要大小适中,防止过小或过大。答案内容要面全、点齐、话简。“面全”指所回答问题角度齐全。明显角度较易确定,碰到隐含角度时要根据平时分析问题的思路发散思维来确定;“点齐”指所回答问题的要点齐全。在把握不准的情况下,可比预测的要点多出1到2个要点,以免失分;“话简”指回答问题的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一般情况下,一个要点最多用2至3句话表述即可。
6.“力求不丢一分”。每年考试成绩公布,有些考生往往以一分之差落榜而后悔莫及,叹息 “早知差一分,死活也要把它拼出来”。如果考生在考前和考试时就具有这种意识,那一分是能够挣回的。因此在考场上,一分,哪怕只是半分,都必须全力争取,决不让它丢掉。在做完全部有把握的题目这一前提下,对一个你认为束手无策的问题,尽管不能得到最终的正确答案,但把与这题有关的知识列出并尝试作一些推理、论证,能走一步就走一步,哪怕只是推进一步,也可能会提供得分的机会。因为有些试题的评分不光是看最终答案,而且要看解题的步骤过程,说不定在你的过程中就有某些合理的得分成分。对诸如政治、历史等综合性论述题,在你实在无能为力的情况下,针对题目提供的某些信息做一些解释、阐述并顺势作出推理和挖掘,或许也能得到一些符合评分要求的东西。不要在你认为无把握的题后留下空白,空白必定是0分,聪明地写下些什么有可能得上半分一分。对无把握做对的客观试题,如果做错不倒扣分,不妨尝试猜测,不猜留下空白必然没分,而猜测可能碰上正确答案。
7.检查修正。在所有题目做完后,必须留有一定时间检查修正。试题答完,大脑暂时转入相对放松状态,较为清醒,容易发现解题过程中不易觉察的问题,通过检查修正,可以提高答案的准确性、完整性。检查不是按原答案顺序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式地看一遍了事,而需仔细推敲。首先要检查有无漏题、笔误现象或因粗心导致的错误。其次要仔细推敲解题的各个环节:审题是否准确、完整,特别关注题目关键词及隐蔽条件;题型确立、解答所用的有关概念、原理、公式及其方法是否准确,论证是否严密;运算有无差错,论述有无遗漏要点。为避免思维定势的影响,检查还可以用与原方法不同的方式进行,如果能异途同归,则确信最终答案正确,每次检查均能或多或少发现大小不同的问题(小到标点符号),如错字、别字、漏字、加字等现象,这些内容都不是你真正要表达的东西,如果不加以纠正,则会影响考试得分。因此即使自认为有把握也不要提前交卷,应充分利用这宝贵的时间继续检查。
最后,还要注意一场考完后,要立即为下一场考试作准备。一场考下来,顺利了不沾沾自喜,失利了不灰心气馁,时刻想着高考全局,把主动权始终操在自己手中。同学之间不要对答案,议论得失,当面对老师或亲人的询问时,你只需用“感觉还可以”回答就是了。如果你这一场考得确实不理想,也不必为之伤心,因为过去的永远过去了,后悔是追不回来的。此时,你应做的是,稍微调整一下身心的紧张和疲惫,抓紧时间在下一场考试前浏览复习提纲或课本有关内容,回忆一下平时老师的有关嘱咐和自己常犯的毛病,做到扬长补短、成竹在胸,迎接新的战斗。
(作者单位:山东省惠民县第二中学)
一、调整最佳应试心理状态
考试时,最冤枉的事莫过于记住的知识想不起来,会做的题目束手无策,简单的运算出现错误,这种现象在考生中并不少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考生没有使自己处于最佳应试状态,情绪过于紧张,无法充分集中注意力,不能调控自己的内部心理状态和外部操作活动,从而影响自己真实水平的发挥。有的考生平时学习成绩很好,考试却屡屡失败;而一些成绩一般的考生反而却通过了。这似乎不公平,于是有人把它归因于运气,其实应归因于考试时的心理状态。
学生进入考场参加考试,情绪紧张是正常现象,它的产生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关键在于其紧张强度要适当。极低度的兴奋和紧张,甚至对考试抱无所谓态度,不能引起对考试内容的高度注意,作答速度缓慢;但高度的紧张又会导致怯场,甚至害怕考试。心理学研究表明,中等程度的紧张对提高考试成绩最为理想。
那么如何将紧张程度调控到中等水平,维持最佳应试状态呢?至少应注意以下几点:
1.摄入充足的营养
营养是一个人生长发育和从事各种活动的主要能源。营养不良,会影响人体发育和大脑机能,严重的会出现头昏眼花、注意力涣散、思维反应迟缓等症状,降低信息效率。复习考试是一项极其复杂的脑力活动,更需要摄入充足合理的营养供给大脑。“废寝忘食”强调了意志在学习中的作用,但却违背了学习的生理规律,所以在复习考试时不宜提倡。
2.科学调节生活节奏
由于前段复习任务重,部分考生养成了开夜车的习惯,造成晚上思维敏捷白天精力反而不集中,使得最佳兴奋状态与高考时间不同步,势必影响考试成绩。因此,考前二至三天应注意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
一要使作息时间与高考时间同步,晚上保证七至八小时的高效睡眠,中午保持一小时左右的午休,使脑细胞得到休息,达到养精蓄锐的目的。这样,即使高考期间因时间调整少睡一两小时,也不会给考试带来大的影响。二要调整学习计划,适当减少复习内容。不宜把前一阶段的系统复习计划,延伸到这三天里才完成,该复习的内容、把握的重点达到满意程度的时间至少应是高考前三天。这期间主要是进行非系统的复习,重点放在老师明确指定并反复强调的内容和自己最薄弱、经常出错的地方。如果这些方面没有问题,就可以安下心来,并反复暗示自己“复习很充分,一定会考好”。三要增加活动时间,适度放松。可进行一些适度的体育活动,使大脑增加吸收氧气,提高思维能力。排解不良情绪,提高学习效率。但不要参加运动量大、剧烈的体育活动,防止疲劳过度与意外伤害影响考试。也可以听听音乐,以此开阔心胸、消除烦恼、改善大脑功能。还可以在晚饭后走出教室,散散步,融身心于宜人的自然环境之中,欣赏红花绿树、呼吸清新的空气、眺望落日的余辉、感受轻轻吹拂的晚风,保持一种愉悦的心境。
3.临考前一定要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
如准备好考试时使用的笔墨文具及其有关证件,熟悉考试环境,提前到达考场,免得因准备不足或迟到而惊慌失措,干扰答卷。
4.集中精力排除考试干扰
当人们集中精力进行思维活动时,突然遇到新异强烈的刺激,会使原来的思维活动受到抑制。考试期间,每一个人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干扰因素。一方面是来自外部的,如监考员在考场中走动;监考员坐在最后排考生的身边;巡视领导出入,多次经过门口边的同学身旁;来自其他考生“求助”的信号等。对于这些问题尤其是坐在门口附近和后排中间位置的同学以及学习优秀的同学,要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使自己在答卷时思维保持高度集中,旁若无人,对与答卷无关的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进入忘我的境界。另一方面是来自考生自身的,如由于严肃的气氛,一进考场出现心跳加快、头脑眩晕的怯场现象;当努力想从已到舌尖的话中选出一个熟悉的或者相当明白的证据、概念、公式时,还未动笔,那即将呼之欲出的灵感和记忆却突然消失的记忆堵塞现象;当在作答时遇到了难题无法动笔时,突然大冒冷汗、四肢颤抖的慌乱现象等。遇到上述情况,你可不必急于答题,而是揉一下面部,做几次深呼吸,伏案休息片刻,以生理放松获取心理上的镇定,然后做几个比较简单的题目,以初战告捷的成果来恢复稳定的心理状态。
在战略性藐视考试,在战术上重视考试。应该相信自己经过长时间的复习已准备充分,经过多次模拟考试已积累了许多经验,心理素质也得到了较好的训练,考试并不可怕,这就是应试总的策略。但在具体解答每一道题时,则应认真细心,重视每一细节,尽力不丢一分。“信心”和“细心”保证你考试取得成功。
二、采取有效应试策略
为把所学的知识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取得满意的高分,考生在考试前除了保持最佳的应试状态外,还必须在实际考试中运用以下有效策略:
1.总览全卷。翻开试卷,先花几分钟时间对试题的数量、类型、各题占分比例等作一浏览,并对各题难度以及回答所需时间做一大致估计,做到心中有数,以便灵活应答各题。如果舍不得花这几分种时间,一开始就埋头答题,难免会出现时间分配不当、顾此失彼等现象。
2.适度紧张。考试不像平时做题那样任你慢吞吞地花费很多时间,它要求考生以较快的速度回答问题,这就迫使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时刻保持一定的紧张感,快速利用并严格控制时间,否则,会来不及完成并检查所有题目。但如果紧张过度,一味追求速度快,往往又会忙中出错,“欲速则不达”,失去不该失去的分数。所以,应保持答题时的适度紧张,以求既快又准。
3.“量体裁衣,看分花时”。在一张试卷中,各题的占分配比例不等,考生回答各题所花时间及答案长度应与此相适应,即占分比例小,花时少些,答案可简略些;占分比例大,得多花些时间,答案要详细、充实些。如果对一个占分很少的题目大费笔墨,任意发挥,就可能会使你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对付占分较多的题目。同时也不要对自觉“烫手”的难点钻进去不放,要机智地请它“靠边凉一凉”,待其它容易的题目回答完后,再回过头来处理之,这时可能就不那么“烫手”了。
4.先易后难。每一位考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同,各题对每一考生而言的难度不一,因此试卷对个人来说并非都符合由易到难的编排原则,这就要求考生自己答题调整策略,坚持由易到难的顺序。解答容易的题目会使考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作答信心,从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完成其他题目。相反,如果一上来便啃硬骨头,往往会产生挫折感,干扰考试情绪,使人对考试失去信心,即使容易的问题可能也无法作答;另外在难题上花去较多的时间,而到回答有把握得分的题目时,可能时间就不够了,反映不出自己真实水平。
5.简明扼要。试题评分的标准答案总是以要点或纲目形式出现,评分人一般以此为标准到考生的答案中去寻找要点。因此,答题时要严格按照答题纸的注意事项和要求作答,特别是不要超出答题区域;要对应好答案与设问的顺序,以防颠倒错位。形式上要段落化、序号化、整洁化。“段落化”指所需回答问题要按答题纸中的序号自成一个段落,使段落分明、条理清晰。“序号化”指回答问题的各个并列要点之间用①②之类序号分隔,使要点突出,一目了然。“整洁化”指卷面美观,整齐洁净。书写字体要大小适中,防止过小或过大。答案内容要面全、点齐、话简。“面全”指所回答问题角度齐全。明显角度较易确定,碰到隐含角度时要根据平时分析问题的思路发散思维来确定;“点齐”指所回答问题的要点齐全。在把握不准的情况下,可比预测的要点多出1到2个要点,以免失分;“话简”指回答问题的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一般情况下,一个要点最多用2至3句话表述即可。
6.“力求不丢一分”。每年考试成绩公布,有些考生往往以一分之差落榜而后悔莫及,叹息 “早知差一分,死活也要把它拼出来”。如果考生在考前和考试时就具有这种意识,那一分是能够挣回的。因此在考场上,一分,哪怕只是半分,都必须全力争取,决不让它丢掉。在做完全部有把握的题目这一前提下,对一个你认为束手无策的问题,尽管不能得到最终的正确答案,但把与这题有关的知识列出并尝试作一些推理、论证,能走一步就走一步,哪怕只是推进一步,也可能会提供得分的机会。因为有些试题的评分不光是看最终答案,而且要看解题的步骤过程,说不定在你的过程中就有某些合理的得分成分。对诸如政治、历史等综合性论述题,在你实在无能为力的情况下,针对题目提供的某些信息做一些解释、阐述并顺势作出推理和挖掘,或许也能得到一些符合评分要求的东西。不要在你认为无把握的题后留下空白,空白必定是0分,聪明地写下些什么有可能得上半分一分。对无把握做对的客观试题,如果做错不倒扣分,不妨尝试猜测,不猜留下空白必然没分,而猜测可能碰上正确答案。
7.检查修正。在所有题目做完后,必须留有一定时间检查修正。试题答完,大脑暂时转入相对放松状态,较为清醒,容易发现解题过程中不易觉察的问题,通过检查修正,可以提高答案的准确性、完整性。检查不是按原答案顺序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式地看一遍了事,而需仔细推敲。首先要检查有无漏题、笔误现象或因粗心导致的错误。其次要仔细推敲解题的各个环节:审题是否准确、完整,特别关注题目关键词及隐蔽条件;题型确立、解答所用的有关概念、原理、公式及其方法是否准确,论证是否严密;运算有无差错,论述有无遗漏要点。为避免思维定势的影响,检查还可以用与原方法不同的方式进行,如果能异途同归,则确信最终答案正确,每次检查均能或多或少发现大小不同的问题(小到标点符号),如错字、别字、漏字、加字等现象,这些内容都不是你真正要表达的东西,如果不加以纠正,则会影响考试得分。因此即使自认为有把握也不要提前交卷,应充分利用这宝贵的时间继续检查。
最后,还要注意一场考完后,要立即为下一场考试作准备。一场考下来,顺利了不沾沾自喜,失利了不灰心气馁,时刻想着高考全局,把主动权始终操在自己手中。同学之间不要对答案,议论得失,当面对老师或亲人的询问时,你只需用“感觉还可以”回答就是了。如果你这一场考得确实不理想,也不必为之伤心,因为过去的永远过去了,后悔是追不回来的。此时,你应做的是,稍微调整一下身心的紧张和疲惫,抓紧时间在下一场考试前浏览复习提纲或课本有关内容,回忆一下平时老师的有关嘱咐和自己常犯的毛病,做到扬长补短、成竹在胸,迎接新的战斗。
(作者单位:山东省惠民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