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针对心脏内科患者,观察选择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模式完成护理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江华县人民医院2013年02月—2015年02月心臟内科患者7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心脏内科患者的随机分组。A2组(对照组 35例):临床选择传统护理小组管理模式的方法;A1组(观察组 35例):临床选择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模式的方法。对比两组心脏内科患者在临床护理效果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两组心脏内科患者分别完成临床护理后,在临床护理效果方面,A1组明显优于A2组心脏内科患者(P<0.05)。结论:针对心脏内科患者,临床选择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模式实施临床护理,临床获得的护理效果优于传统模式极为显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凸显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心脏内科 责任制护理小组 管理模式
责任制护理主要指的是患者从开始住院到最终出院,全部由同一名专业人员完成护理工作,对患者实施连续性、整体性以及个体性护理的一种服务模式。在进行此项护理服务的过程中,不但需要对患者实施机体护理,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家庭生活状态也需要进行细致了解,最终有效满足患者的诸多康复需求,针对患者给予最佳的护理干预[1]。针对医院心脏内科患者,表现出发病突然、疾病严重以及疾病病程较长等系列的特点,对此针对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将心脏疾病对患者产生的不利影响降低,最终显著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现将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华县人民医院2013年02月—2015年02月70例心脏内科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心脏内科患者的随机分组。在A1组的35例患者中,男16例,女19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1岁-72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4.6±2.9)岁,患者的疾病病程为1个月-7个月,患者的平均病程为(3.5±1.2)个月;在A2组的35例患者中,男19例,女16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2岁-75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4.7±3.1)岁,患者的疾病病程为2个月-7个月,患者的平均病程为(3.7±1.5)个月;对比两组心脏内科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出均衡性(P>0.05)。
1.2 方法
针对A2组心脏内科患者,主要选择传统护理小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针对A1组心脏内科患者,临床选择责任制护理小组护理模式。有效确认护理组长。要求工作职称在护师以上,工作经验丰富、以及年资较高的人员。于每一小组,需要创建组长1名,安排责任护理人员2名-3名,针对小组组长,主要对2名至3名心脏内科患者进行负责,针对责任护理人员,主要对4名至5名患者进行负责[2]。针对责任组长,其工作任务为对患者治疗以及护理的执行情况进行认真检查,针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有效落实,针对心脏内科护理制度以及护理人员交接班制度做到有效落实,将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辨别能力有效提高;此外定期组织有关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3]。
1.3 观察指标
对A1组与A2组心脏内科患者的护理效果实施评估,主要选择调查问卷以及统一监督的方法对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评估。最终对比两组心脏内科患者获得的临床护理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6.0完成心脏内科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分别选择X2检验以及t检验以%形式以及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及计量资料,以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对比
两组心脏内科患者分别完成临床护理后,在输液呼叫铃声次数以及护理人员到位时间两方面,A1组明显优于A2组心脏内科患者(P<0.05)。
2.2 疾病知晓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对比
两组心脏内科患者分别完成临床护理后,A1组疾病知识知晓率为97.14%(34/35);A2组为34.29%(12/35);A1组护理满意度为94.29%(33/35);A2组为42.86(15/35);A1组均高于A2组患者明显(P<0.05)。
3 讨论
针对心脏内科患者在实施临床护理的过程中,通过采用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的方法,不但能够将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有效提高,并且能够有效促进护理人员同患者之间的沟通,将患者输液呼叫铃声有效减少,最终保证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提供高效服务。此外针对心脏内科患者,选择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模式完成护理后,能够有效将责任组长职权进行明确,最终成功实现护理工作的系统性以及独立性,针对患者的心理需求以及患者的生理需求能够有效满足,除将心脏内科护理质量有效提高之外,能够将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进行有效改善。
本次研究中,两组心脏内科患者分别完成临床护理后,在临床护理效果方面,A1组明显优于A2组心脏内科患者(P<0.05)。有效证明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而言之,针对心脏内科患者,临床选择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的方法实施护理,在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提高护理满意度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价值,最终显著提高心脏内科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爱华.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在肿瘤外科中的实践与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2012,5(04):146-147+149.
[2]倪雪梅,任春花,鲁懿萱,等.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模式在心内科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5(24):789-790.
[3]李燕,陈晨,郭亮梅.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的实施效果[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19):1503-1504.
【关键词】 心脏内科 责任制护理小组 管理模式
责任制护理主要指的是患者从开始住院到最终出院,全部由同一名专业人员完成护理工作,对患者实施连续性、整体性以及个体性护理的一种服务模式。在进行此项护理服务的过程中,不但需要对患者实施机体护理,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家庭生活状态也需要进行细致了解,最终有效满足患者的诸多康复需求,针对患者给予最佳的护理干预[1]。针对医院心脏内科患者,表现出发病突然、疾病严重以及疾病病程较长等系列的特点,对此针对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将心脏疾病对患者产生的不利影响降低,最终显著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现将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华县人民医院2013年02月—2015年02月70例心脏内科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心脏内科患者的随机分组。在A1组的35例患者中,男16例,女19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1岁-72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4.6±2.9)岁,患者的疾病病程为1个月-7个月,患者的平均病程为(3.5±1.2)个月;在A2组的35例患者中,男19例,女16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2岁-75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4.7±3.1)岁,患者的疾病病程为2个月-7个月,患者的平均病程为(3.7±1.5)个月;对比两组心脏内科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出均衡性(P>0.05)。
1.2 方法
针对A2组心脏内科患者,主要选择传统护理小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针对A1组心脏内科患者,临床选择责任制护理小组护理模式。有效确认护理组长。要求工作职称在护师以上,工作经验丰富、以及年资较高的人员。于每一小组,需要创建组长1名,安排责任护理人员2名-3名,针对小组组长,主要对2名至3名心脏内科患者进行负责,针对责任护理人员,主要对4名至5名患者进行负责[2]。针对责任组长,其工作任务为对患者治疗以及护理的执行情况进行认真检查,针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有效落实,针对心脏内科护理制度以及护理人员交接班制度做到有效落实,将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辨别能力有效提高;此外定期组织有关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3]。
1.3 观察指标
对A1组与A2组心脏内科患者的护理效果实施评估,主要选择调查问卷以及统一监督的方法对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评估。最终对比两组心脏内科患者获得的临床护理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6.0完成心脏内科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分别选择X2检验以及t检验以%形式以及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及计量资料,以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对比
两组心脏内科患者分别完成临床护理后,在输液呼叫铃声次数以及护理人员到位时间两方面,A1组明显优于A2组心脏内科患者(P<0.05)。
2.2 疾病知晓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对比
两组心脏内科患者分别完成临床护理后,A1组疾病知识知晓率为97.14%(34/35);A2组为34.29%(12/35);A1组护理满意度为94.29%(33/35);A2组为42.86(15/35);A1组均高于A2组患者明显(P<0.05)。
3 讨论
针对心脏内科患者在实施临床护理的过程中,通过采用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的方法,不但能够将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有效提高,并且能够有效促进护理人员同患者之间的沟通,将患者输液呼叫铃声有效减少,最终保证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提供高效服务。此外针对心脏内科患者,选择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模式完成护理后,能够有效将责任组长职权进行明确,最终成功实现护理工作的系统性以及独立性,针对患者的心理需求以及患者的生理需求能够有效满足,除将心脏内科护理质量有效提高之外,能够将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进行有效改善。
本次研究中,两组心脏内科患者分别完成临床护理后,在临床护理效果方面,A1组明显优于A2组心脏内科患者(P<0.05)。有效证明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而言之,针对心脏内科患者,临床选择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的方法实施护理,在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提高护理满意度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价值,最终显著提高心脏内科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爱华.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在肿瘤外科中的实践与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2012,5(04):146-147+149.
[2]倪雪梅,任春花,鲁懿萱,等.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模式在心内科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5(24):789-790.
[3]李燕,陈晨,郭亮梅.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的实施效果[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19):1503-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