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的资本市场正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有效性以及公平性的相关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相关部门对市场的监督以及管理严重不到位,上市公司出于经济利益和其他一些动机的考虑会对企业的整体盈余情况进行操控,这一点在IPO市场中体现的尤其明显,很多股票的业绩变化过于频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自身的形象,给投资者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关键词】IPO;盈余管理;资源配置
IPO是首次公开募股的英文简称,主要是指企业第一次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的行为。按照相关规定,上市公司需要经过证监会的批准,根据管理部门出具的招股书通过做市商或者经纪商进行交易,IPO的过程结束之后,公司可以在政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盈余管理是实证会计进行研究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指企业的经营人员在会计的原则中自主进行选择,一般情况下会采用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会计原则。通过对于相关问题的研究可以使会计人员更准确的理解报告净收益的作用,明确会计行为的信息量以及主要的后果,对资本市场的规范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盈余管理的基本情况
1.盈余管理的基本概念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要实现盈余管理需要在相关部门的规则范围之内,利用非会计以及会计的手段来对企业的具体收益情况进行调整和管控。主要包括应计项目的管理,会计政策的选择,交易的创造以及交易时间的管理。通过盈余管理可以实现企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实现股东、董事会以及企业管理人员利益的最大化。
2.盈余管理的主要特点
首先,盈余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盈余情况,包括收入、净利润和净现金流等等,最终的管理主要是针对会计数据。
其次,盈余管理的信息披露需要經过管理层与董事会商讨决定,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管理层。
另外,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企业的管理人员、股东和董事会成员利益的最大化,一些无法参与公司管理决策的普通股东以及公司职员往往成为盈余管理过程中的利益牺牲者。盈余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运用的具体时间,交易事项的控制,会计方法的选择等等。
二、IPO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基本情况分析
1.IPO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原因
从客观方面来说,IPO公司进行盈余管理主要是由于会计的法律法规以及一些准则不够完善,这些企业存在的问题会给会计人员以及企业的管理层提供盈余管理的条件。很多企业在会计制度和准则制定的过程中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度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因素,机构的人员不具备代表性,实行的会计准则失去公平合理性。在制定会计制度时弹性过大,这也给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条件。随着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营范围逐渐扩大,经营的方式日趋多样化,社会环境日益复杂,这也使企业的会计事项发生了诸多的变化。不同企业的经营情况不同,会计准则无法覆盖所有的经营内容,这也给盈余管理提供一定的余地,可以用不同的会计方法处理相同的会计事项。会计的实践过程与科技准则之间存在一定的隐瞒,准则的制定工作常常出现滞后的情况,这也导致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缺少合理的会计依据。另外,很多企业的具体会计准则与财务通则以及税收制度之间不够协调,企业经常会按照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方式来处理会计事项。
从主观方面来说,我国相关机构要求企业在发行股票的过程中需要详细披露相关的信息,还需要提供一些产生实质作用的文件,比如上市管理办法中规定:“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 5000 万元;或者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且无形资产与净资产比例不超过20%。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较低者为计算依据”。为了满足相关部门关于上市的具体要求,企业一般情况下会主动进行盈余管理,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获取比较高的IPO价格,有人称之为多圈钱以及能圈钱。
2.IPO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方法
IPO公司进行盈余管理主要的内容包括会计政策的变更,应计利润的管理等内容,通过各种措施来达到上市的要求。
首先,可以利用虚拟资产进行盈余管理。虚拟资产主要包括递延资产,待处理财产损益,待摊费用等,这些是介于费用与资产之间的管理内容,会计处理时一般会列在资产目录之内,但并不属于公司真正的资产。一些企业为了操纵利润采用资产挂账等方法来进行盈余管理,变更企业的资源配置情况,为企业操纵利润的情况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
其次,虚构在建工程等长期资产进行现金流体外循环。此操作会使现金流出企业,通过隐藏的关联公司以存在销售回款的方式虚构收入也是很多IPO公司造假的手段。
同时,企业还会利用债务重组与会计变更来操作利润。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企业进行会计政策的变更需要在会计准则以及法律的具体要求之下进行或者变更之后提供的会计信息更为可靠准确的情况下可以变更。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很多公司依据自身利润情况的实际需求随意更改会计政策,最常见的是利用折旧政策来实现利润的调节控制。根据相关规定,企业进行债务重组以及资源重新配置获得的收益可以计入净利润,这也为很多企业提供了盈利的合法方式,通过重组来实现利润增加。
另外,公司还会采用减值等交易方式进行盈余管理。公司利用会计准则中关于计提减值准备的相关规定,忽略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只依据盈利的要求进行减值计提,以此来实现上市目的。还有部分企业采用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假设进行估计,比如贷款损失、保修费用、退货等,在公司的业绩情况不良时延期转入损益。一些会计人员利用隐藏关联交易的方式,将非公允交易用来调节利润,影响了会计结果的真实有效。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受托经营或者委托经营,转嫁费用,采用非公允的价格进行销售活动等等。 3.盈余管理对社会资产配置率的影响
相关人员通过对上市公司具体情况的统计发现,企业在上市之前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股票的收益情况相对越差,业绩的整体下降情况也十分明显。多数进行盈余管理的公司自身的资质以及经营的情况不良,上市表现较差,其披露的报告往往对投资者产生一定的误导,公司的真实情况无法被准确了解,这使得社会的资源出现了配置不合理的情况,降低了资产进行配置的效率。研究人员还指出,即使只进行较低程度的盈余管理,对市场的资源配置依然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IPO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控制措施
公司通过盈余管理的方式运作上市会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合法利益,降低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为此证监会等部门需要加强监管。采用更为严格的保荐制度,加强中介机构的勤勉尽责,加大舞弊行为的處罚力度。
对证券商加强管理,通过重组以及兼并的方式淘汰不具备资质、营销能力较弱的小型券商,通过大型券商与拟上市公司进行谈判,在最大承度上减少盈余管理的行为。
结合实际以完善行政管理办法和处罚措施,对一些违规失职的保荐人以及相关保荐机构视情节给予暂停或者吊销其资格的处罚,及时更新证券市场的相关法规,建立诚信档案的相关制度,对存在不良记录的企业和相关人员采取禁入的限制措施。
证监会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监管,加强其勤勉尽责,要求其时刻保持职业怀疑的态度。
不断完善会计政策以及准则,对企业合并的财务报表以及资产减值的盈余管理进行严格的控制,结合实际正确判断长期资产相关的会计估计,保证上市公司的资质和实际经营情况达到要求,最大程度保障投资者的利益和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
四、结束语
我国的资本市场正在逐步成熟和完善,这也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机遇。为此,IPO公司需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经营业绩,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上市操作,与时俱进,利用资本市场获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俊,李挺.盈余管理、IPO审核与资源配置效率[J].会计研究,2016(07):10-18+96.
[2]叶冰雪. 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行为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7.
[3]赵欣宇. IPO真实盈余管理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5.
[4]燕麟. 我国股票市场价格机制与资金配置效率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7.
[5]张征. IPO企业盈余管理及其对新股发行市场异象影响的实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关键词】IPO;盈余管理;资源配置
IPO是首次公开募股的英文简称,主要是指企业第一次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的行为。按照相关规定,上市公司需要经过证监会的批准,根据管理部门出具的招股书通过做市商或者经纪商进行交易,IPO的过程结束之后,公司可以在政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盈余管理是实证会计进行研究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指企业的经营人员在会计的原则中自主进行选择,一般情况下会采用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会计原则。通过对于相关问题的研究可以使会计人员更准确的理解报告净收益的作用,明确会计行为的信息量以及主要的后果,对资本市场的规范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盈余管理的基本情况
1.盈余管理的基本概念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要实现盈余管理需要在相关部门的规则范围之内,利用非会计以及会计的手段来对企业的具体收益情况进行调整和管控。主要包括应计项目的管理,会计政策的选择,交易的创造以及交易时间的管理。通过盈余管理可以实现企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实现股东、董事会以及企业管理人员利益的最大化。
2.盈余管理的主要特点
首先,盈余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盈余情况,包括收入、净利润和净现金流等等,最终的管理主要是针对会计数据。
其次,盈余管理的信息披露需要經过管理层与董事会商讨决定,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管理层。
另外,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企业的管理人员、股东和董事会成员利益的最大化,一些无法参与公司管理决策的普通股东以及公司职员往往成为盈余管理过程中的利益牺牲者。盈余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运用的具体时间,交易事项的控制,会计方法的选择等等。
二、IPO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基本情况分析
1.IPO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原因
从客观方面来说,IPO公司进行盈余管理主要是由于会计的法律法规以及一些准则不够完善,这些企业存在的问题会给会计人员以及企业的管理层提供盈余管理的条件。很多企业在会计制度和准则制定的过程中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度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因素,机构的人员不具备代表性,实行的会计准则失去公平合理性。在制定会计制度时弹性过大,这也给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条件。随着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营范围逐渐扩大,经营的方式日趋多样化,社会环境日益复杂,这也使企业的会计事项发生了诸多的变化。不同企业的经营情况不同,会计准则无法覆盖所有的经营内容,这也给盈余管理提供一定的余地,可以用不同的会计方法处理相同的会计事项。会计的实践过程与科技准则之间存在一定的隐瞒,准则的制定工作常常出现滞后的情况,这也导致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缺少合理的会计依据。另外,很多企业的具体会计准则与财务通则以及税收制度之间不够协调,企业经常会按照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方式来处理会计事项。
从主观方面来说,我国相关机构要求企业在发行股票的过程中需要详细披露相关的信息,还需要提供一些产生实质作用的文件,比如上市管理办法中规定:“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 5000 万元;或者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且无形资产与净资产比例不超过20%。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较低者为计算依据”。为了满足相关部门关于上市的具体要求,企业一般情况下会主动进行盈余管理,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获取比较高的IPO价格,有人称之为多圈钱以及能圈钱。
2.IPO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方法
IPO公司进行盈余管理主要的内容包括会计政策的变更,应计利润的管理等内容,通过各种措施来达到上市的要求。
首先,可以利用虚拟资产进行盈余管理。虚拟资产主要包括递延资产,待处理财产损益,待摊费用等,这些是介于费用与资产之间的管理内容,会计处理时一般会列在资产目录之内,但并不属于公司真正的资产。一些企业为了操纵利润采用资产挂账等方法来进行盈余管理,变更企业的资源配置情况,为企业操纵利润的情况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
其次,虚构在建工程等长期资产进行现金流体外循环。此操作会使现金流出企业,通过隐藏的关联公司以存在销售回款的方式虚构收入也是很多IPO公司造假的手段。
同时,企业还会利用债务重组与会计变更来操作利润。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企业进行会计政策的变更需要在会计准则以及法律的具体要求之下进行或者变更之后提供的会计信息更为可靠准确的情况下可以变更。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很多公司依据自身利润情况的实际需求随意更改会计政策,最常见的是利用折旧政策来实现利润的调节控制。根据相关规定,企业进行债务重组以及资源重新配置获得的收益可以计入净利润,这也为很多企业提供了盈利的合法方式,通过重组来实现利润增加。
另外,公司还会采用减值等交易方式进行盈余管理。公司利用会计准则中关于计提减值准备的相关规定,忽略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只依据盈利的要求进行减值计提,以此来实现上市目的。还有部分企业采用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假设进行估计,比如贷款损失、保修费用、退货等,在公司的业绩情况不良时延期转入损益。一些会计人员利用隐藏关联交易的方式,将非公允交易用来调节利润,影响了会计结果的真实有效。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受托经营或者委托经营,转嫁费用,采用非公允的价格进行销售活动等等。 3.盈余管理对社会资产配置率的影响
相关人员通过对上市公司具体情况的统计发现,企业在上市之前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股票的收益情况相对越差,业绩的整体下降情况也十分明显。多数进行盈余管理的公司自身的资质以及经营的情况不良,上市表现较差,其披露的报告往往对投资者产生一定的误导,公司的真实情况无法被准确了解,这使得社会的资源出现了配置不合理的情况,降低了资产进行配置的效率。研究人员还指出,即使只进行较低程度的盈余管理,对市场的资源配置依然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IPO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控制措施
公司通过盈余管理的方式运作上市会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合法利益,降低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为此证监会等部门需要加强监管。采用更为严格的保荐制度,加强中介机构的勤勉尽责,加大舞弊行为的處罚力度。
对证券商加强管理,通过重组以及兼并的方式淘汰不具备资质、营销能力较弱的小型券商,通过大型券商与拟上市公司进行谈判,在最大承度上减少盈余管理的行为。
结合实际以完善行政管理办法和处罚措施,对一些违规失职的保荐人以及相关保荐机构视情节给予暂停或者吊销其资格的处罚,及时更新证券市场的相关法规,建立诚信档案的相关制度,对存在不良记录的企业和相关人员采取禁入的限制措施。
证监会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监管,加强其勤勉尽责,要求其时刻保持职业怀疑的态度。
不断完善会计政策以及准则,对企业合并的财务报表以及资产减值的盈余管理进行严格的控制,结合实际正确判断长期资产相关的会计估计,保证上市公司的资质和实际经营情况达到要求,最大程度保障投资者的利益和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
四、结束语
我国的资本市场正在逐步成熟和完善,这也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机遇。为此,IPO公司需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经营业绩,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上市操作,与时俱进,利用资本市场获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俊,李挺.盈余管理、IPO审核与资源配置效率[J].会计研究,2016(07):10-18+96.
[2]叶冰雪. 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行为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7.
[3]赵欣宇. IPO真实盈余管理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5.
[4]燕麟. 我国股票市场价格机制与资金配置效率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7.
[5]张征. IPO企业盈余管理及其对新股发行市场异象影响的实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