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语文学习;课堂教学;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104-0463(2011)08(A)-0087-01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写作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是否过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而课堂又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战场”,这就迫使教师不得不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句式的仿写练习
句子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好的语言表达是写出好文章的基础。所以,教师不妨在课堂教学中尝试指导学生仿写特别句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笔者就组织学生仿写“不必说……不必说……也不必说”;在教《苏州园林》时,笔者要求学生仿写“讲究……讲究……讲究……”;在教《荷塘月色》时,仿写“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通感,并学会使用这种修辞。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句式仿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读文本
语文教学,文本是基础。离开了文本,语文教学和学习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通读文本至关重要。笔者通常的做法是:
(1)课前预习,要求学生读顺文章,解决生字词。
(2)课堂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通读课文,再复述文章大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简洁而生动地阐述了“读”的重要性,学生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准确地获取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大意。读完后,请学生复述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评判该同学的复述是否正确。这个过程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加大学生信息的储存量,从而为写作准备材料。
(3)强调开头结尾,突出过渡段落。大部分学生在写作文时没有清晰的思路,东拉西扯,写出的文章就像一盘散沙。鉴于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注意强调开头结尾的教学,并突出过渡段落在文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从教材中的精品佳作里学习大师的构思技巧以及谋篇布局的方法,进而提高自己的作文质量。
(4)品析经典段落,体会作者情感。那些名篇佳作之所以能在文学长河中占有一席之地,能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是因为其中倾注了作者内心深处最动人的情感。因此,教师在完成了整体框架的教学之后,对于文章“灵魂”扎根的地方则要引导学生反复读,争取让学生自己读出其中的“真味”。因为只有反复地读,才能让学生走近作者,走进文本,更加贴切地体会语言文字中的含义,真切地感受作者要传达的情感,也只有这样的品读,才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逐步地学会写作。
三、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写作技巧的引导
教师们常说“教无定法”,但笔者认为,写作教学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绝大部分是历代的典范之作,作家们高超的写作技巧往往使得常见之事有了神奇之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特别之作,笔者会有意地引导学生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写作文。如,学习杜甫的《望岳》,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紧扣“望”字,而且“望”的内容非常丰富:距离上由远而近,时间上从早到晚,内容上从望岳想到了登岳并抒写了作者的远大抱负;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笔者引导学生品析作者是怎样把“我”从山上一步步爬下来的过程写具体的;学习《羚羊木雕》,看看作者是怎样巧妙地运用插叙手法,把几年里发生的事情浓缩在一篇文章里的;学习《背影》。揣摩作者如何通过父亲简单的几句话就塑造出了一个伟大的父亲的形象;学习《阿长与(山海经>》,琢磨琢磨鲁迅是如何做到先抑后扬,扬中有抑,抑中有扬的……总之,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章,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其独特的写作技巧,将写作教学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其实,我们的写作只是将文本学习的过程套用过来,换成我们自己的材料,用上我们自己的语言而已。因此,与其在作文课上费尽心机地教学生怎样写作,倒不如将作文训练融入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训练和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104-0463(2011)08(A)-0087-01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写作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是否过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而课堂又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战场”,这就迫使教师不得不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句式的仿写练习
句子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好的语言表达是写出好文章的基础。所以,教师不妨在课堂教学中尝试指导学生仿写特别句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笔者就组织学生仿写“不必说……不必说……也不必说”;在教《苏州园林》时,笔者要求学生仿写“讲究……讲究……讲究……”;在教《荷塘月色》时,仿写“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通感,并学会使用这种修辞。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句式仿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读文本
语文教学,文本是基础。离开了文本,语文教学和学习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通读文本至关重要。笔者通常的做法是:
(1)课前预习,要求学生读顺文章,解决生字词。
(2)课堂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通读课文,再复述文章大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简洁而生动地阐述了“读”的重要性,学生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准确地获取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大意。读完后,请学生复述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评判该同学的复述是否正确。这个过程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加大学生信息的储存量,从而为写作准备材料。
(3)强调开头结尾,突出过渡段落。大部分学生在写作文时没有清晰的思路,东拉西扯,写出的文章就像一盘散沙。鉴于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注意强调开头结尾的教学,并突出过渡段落在文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从教材中的精品佳作里学习大师的构思技巧以及谋篇布局的方法,进而提高自己的作文质量。
(4)品析经典段落,体会作者情感。那些名篇佳作之所以能在文学长河中占有一席之地,能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是因为其中倾注了作者内心深处最动人的情感。因此,教师在完成了整体框架的教学之后,对于文章“灵魂”扎根的地方则要引导学生反复读,争取让学生自己读出其中的“真味”。因为只有反复地读,才能让学生走近作者,走进文本,更加贴切地体会语言文字中的含义,真切地感受作者要传达的情感,也只有这样的品读,才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逐步地学会写作。
三、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写作技巧的引导
教师们常说“教无定法”,但笔者认为,写作教学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绝大部分是历代的典范之作,作家们高超的写作技巧往往使得常见之事有了神奇之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特别之作,笔者会有意地引导学生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写作文。如,学习杜甫的《望岳》,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紧扣“望”字,而且“望”的内容非常丰富:距离上由远而近,时间上从早到晚,内容上从望岳想到了登岳并抒写了作者的远大抱负;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笔者引导学生品析作者是怎样把“我”从山上一步步爬下来的过程写具体的;学习《羚羊木雕》,看看作者是怎样巧妙地运用插叙手法,把几年里发生的事情浓缩在一篇文章里的;学习《背影》。揣摩作者如何通过父亲简单的几句话就塑造出了一个伟大的父亲的形象;学习《阿长与(山海经>》,琢磨琢磨鲁迅是如何做到先抑后扬,扬中有抑,抑中有扬的……总之,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章,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其独特的写作技巧,将写作教学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其实,我们的写作只是将文本学习的过程套用过来,换成我们自己的材料,用上我们自己的语言而已。因此,与其在作文课上费尽心机地教学生怎样写作,倒不如将作文训练融入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训练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