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歌《包楞调》的美学意义浅论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6293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包楞调》是流行在山东成武地区的民间歌曲,从文化背景与传承发展、词曲、演唱三个方面综合体现了山东民间小调的美学特征。从历史文化背景与传承发展方面看,背景底蕴丰厚,经过演唱者的二次创作得到很好的发展;从词曲方面看,极具地域风格的艺术特点和创作个性;从歌曲的演唱方面看,体现出了方言特色美与音色美、咬字美和拖腔美的特点。
  【关键词】:山东民歌;《包楞调》;曲调风格;地域语言风格;美学意义
  前言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这片充满着传奇色彩的大地上,孕育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也积累了非常丰富的音乐遗产。各地的民歌是随着生活而产生的,在这些民歌中,又蕴含了各种生活哲理。山东民歌在几千年音乐文化的发展中,始终活跃在中国的音乐舞台上,它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山东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通过民歌,让更多的人了解山东人,体会山东的风格特色。本文以山东菏泽成武民歌《包楞调》为例,将山东民歌中所蕴含的美学意义进行粗浅分析。
  一、《包楞调》的来源
  山东民歌《包楞调》是来源于菏泽市成武地区的民间歌曲。在历史上,成武寺庙很多,而拜佛念经者以中年妇女居多,每逢庙会,这些妇女会在庙前“肩上挑着担子,一头是进香的香火,另一头为了平衡而悬挂一个东西,口中念念有词。
  后来这种形式被改成一头是个莲花盆,一头是个用布或绢做的大鲤鱼,担子用半寸宽的5尺多长的竹片制成,光滑而有弹性。也有的用手抚着莲花盆,招来众人围观,边舞边唱小曲。唱词有的来自佛经、孝经、民间故事等。”这种形式被称作“担经”。本文所说的《包楞调》就是其中的一首,后被演绎成多种版本一直流传至今并活跃在音乐舞台上。
  1962年10月,成武县文化馆干部魏传经,在采集这首民间小调时还颇费了些周折。当年,他在大田集乡小程楼村听说有一个名叫周金英的民间艺人会唱小曲,便登门拜访,希望能有所收获,周金英却不承认自己会唱这首小曲,后来经过启发和交谈,才引导出《包楞调》。据她回忆,她是跟担经、唱琴书的人学会的,而且《包楞调》用古筝演奏,曲调更为动人。由于魏传经一个人的记谱能力有限,便请成武一中音乐教师孙啸天共同记谱,后经魏传经改写填词,孙啸天整理记谱,总算完成了现在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包楞调》。
  二、《包楞調》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发展,大众的音乐审美水平也会随之提高。《包楞调》在原有的地域、时代风格基础上,还要满足大众对音乐听觉审美上的要求。但还要保留原有的个性,如果和其他的民间小调相似,它所拥有的美就会消失于一般化之中而无法凸现出来。这种个性又包含了一定的新异性,而正是它的新异性才具有吸引人的魅力。它的传播力较广,我们通过以下的资料可以得到详细的了解:
  1962年,《包楞调》问世以后,成武二中音乐教师宋慧芳首次演唱了它,并引起轰动。1963年,上海唱片厂根据姚月兰在山东省的民歌会上演唱的《包楞调》,灌制成了唱片,并在国内外发行,由于同年的《歌曲》杂志第四期发表了此歌,因而引起了专家对它的关注。次年,山东省歌舞团独唱演员张瑛在“上海之春”音乐会上的演唱引起音乐界学者纷纷发表评论。1980年,彭丽媛在土音旋教授的带领卜,将此歌带到了全国民间民族唱法会演的舞台上,并在1982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将《包楞调》推向了全國各地。近些年来,更多的歌手相继演唱了《包楞调》,并把它介绍给世界。如今被编入《中国民歌》的《包楞调》已经不单单是一首歌曲,在经过更多的改变整理后,发展成舞曲、器乐曲和合唱曲,大大提升了它的研究价值。
  《包楞调》是一首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歌曲,但是随着它的传播与演变,逐渐发展为具有中国民间花腔特色的民族歌曲,也正是因为它的这种新异性的美使之成为中国民歌界中的一朵奇葩。
  三、词的风格美
  从歌曲整体角度来看,词和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因《包楞调》较多使用了菏泽民歌中传统的“白楞楞楞”、“包楞楞楞”衬词作唱词,故称为《包楞调》。在整首歌曲中,前者和后者分别用了20和42个“楞”字,用同一个字做衬词在汉族民歌中是绝无仅有的,这就形成了《包楞调》最突出的特色。词中衬词的加入,将正词切分开,使节奏变得更加紧凑匀称,增强了音乐旋律的跳跃性和灵活性,旋律更加丰富,这种衬词衬腔的加入正是由于歌曲内容表现、内心感情抒发的需要所导致,词和曲配合贴切,提高了歌曲的审美层次。
  四、曲调的地域美
  《包楞调》的曲调风格具有山东民歌长期发展而遗留下来的艺术特点和创作个性,它与诸多的外界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其旋律起伏就源自菏泽方言语调语气的高低起伏,它的旋律自身就是对方言的加工和补充。再者,在它的曲
  调结构中,主题音调音色欢悦、活泼、明朗并伴有很强的戏剧性,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当地的生活情趣一般。其曲调特点主要表现在以卜两个方面:
  其一,结构严谨。《包楞调》在音乐结构组织上属于非方整型的单段体曲式,第一乐句为1-6小节,第二乐句为7-11小节,第三乐句为12-18小节,第四乐句为19-32小节,最后加入6小节的尾声构成全曲。由于衬词的加入,乐句长短不一,其中第二句是第一句结尾的变化在现,第三句是第一句旋律的反向进行,有明显的对比色彩,第四句是第一句的两倍,音乐具有较强的展开性,使用了重复、逆行、长短对比等旋律发展手法,前奏形成了段与段的接合,歌曲中问有两小节间奏,类似戏曲伴奏的锣鼓点,使音乐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衔接更加自然严谨。
  其二,音乐表现干脆、直接。曲调上装饰音的运用多由于方言的需要而产生,曲调节奏紧凑连贯,强弱对比明显,给旋律带来鲜明的性格,同时也促进演唱者饱含热情的歌唱情绪。整首歌曲旋律线受菏泽方言影响,明显的体现了山东人豪放、爽朗的性格。
  参考文献:
  [1]戏剧背景.根据中国非物质遗产名录数据库系统民间音乐部分.遗产编号:II -17申报单位:菏泽市成武县,申报日期:2006年。
  [2]魏占河.山东民歌演唱漫议[J].中国音乐学,2004(4).
  [3]詹桥玲.民族声乐的润腔美[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1).
  [4]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M].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
  [5]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要】:声乐是作者感情表达的一种形式,可以使歌者的内心感受得以抒发。通过声乐不仅可以抒发自己的感情,而且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声音 -- 作品 -- 情感,是情感抒发的一个递进过程,作品是一条纽带,沟通着声音与情感之间的形式与感情。声乐在艺术中处于一个重要的、特殊的地位,是音乐最重要的形式。本文将对声乐的音乐鉴赏方法进行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声乐艺术;鉴赏研究;音乐鉴赏  欣赏、批
期刊
【摘要】:音乐教育是实施德育的好方法,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和道德修养的提高。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就是一部讲述音乐与德育的好例子。影片中马修老师用音乐引导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懂得了仁爱、友善、宽容。本文将从正确对待人生;培养合作,树立自信;教人真诚,友善;塑造美好心灵四个方面分别阐述音乐的德育作用。  【关键词】:电影;合唱音乐功能;德育  2004年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放映引起了世界的
期刊
【摘要】:包装设计中构成得到广泛应用;包装设计最初的作用是保护商品完整不受损坏,便于携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需求的提高,消费者对包装的外表,色彩,形态的要求逐步提高;因此,在设计时会根据构成的基本原理等因素充分考虑。包装设计是对商品的容器的外观及结构进行整体设计;主要由图形、色彩、文字、编排构成,他们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包装的平面视觉效果。三大构成中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正是对他们得强化。  
期刊
【摘要】:在互联网和视频的飞速发展的时代,我国大型连锁超市的广告依然局限于宣传页的形式,而没有跟上时代的潮流进入视频的黄金发展期。针对目前我国大型连锁超市的广告业现状而言,本文对大型连锁超市的平面广告做了简要的分析,同时阐述视频广告在现代社会传播中所具有的优势[1]。  【关键词】:大型连锁超市;视频;广告  1.对目前我国大型连锁超市已有广告的分析  从目前我国广告业在大型连锁超市方面的发展来详
期刊
【摘要】:琵琶大约起源于秦朝,因为在弹奏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向前弹出去,一种是向后挑起来。当时人们管他叫“枇杷”,后来为了以其他乐器在书写上统一,人们便该称为“琵琶”后来又融合了西域文化,经过艺术家的改造,形成了现在的四相十三品及六相二十四品的两种琵琶。中国琵琶文化涉足琵琶传统曲,绘画,文学等多个领域,琵琶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及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中国古代琵琶艺术;文化内涵 
期刊
【摘要】:文化体制改革后,基层戏曲院团形成了新的格局,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其中艺术创作问题较为突出。文章站在舞美从业人员的角度对基层戏曲院团的舞美创作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几条可行性的建议分析,以期对基层戏曲院团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启发与借鉴。  【关键词】:戏曲舞美创作;戏曲院团;基层院团现状  戏曲舞美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设计者会根据演出内容巧妙地采用多种艺术手法将舞台视觉转化为形象语
期刊
【摘要】: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所不同的是,它承袭古典乐派作曲家的传统,在此基础上也有了新的探索。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是继承古典乐派,但内容上却有很大的差异,夸张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别多。在音乐形式上,它突破了古典音乐均衡完整的形式结构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性。本文从社会背景出发,详细的论述了早期、中期、末期的音乐特征,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概括,为今后浪漫主义的探索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期刊
【摘要】:过去众多文章中曾提到巴金先生是一个充满了悲悯情怀和忧伤基调的作家。他的所有重要作品,几乎都无法排遣来自灵魂深处的感伤。《憩园》也不例外,这是一部悲悯中激荡着人格力量的作品,它蕴含着众多精神层面的东西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思考。  【关键词】:惰性;斗志;封建地主阶级;觉醒  我,生在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家里有一个不算大,但却体面的居所,我令家严在庭院中栽上几株母亲最爱的海棠树,粉色的花儿
期刊
【摘要】:在艺术学中,艺术家们总是在思考艺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家感情的统一。在拜读了阿恩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一书后,里面提到的“表现”,作者给予了全新的名词——视知觉形式动力。这个名词背后包含了观者在观赏一幅作品后所产生的生理机制与心理机制,从观者可感知的知觉层面上形成的一种统一,那就是艺术家们最初思考的问题——表现形式与表达情感的统一。  【关键词】:阿恩海姆;视觉对象;艺术  一、视知觉形式动
期刊
【摘要】:舞蹈藝术的推广和传播对教学、场地、设备等要求相对较高,极易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推广和传播能力有限。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成为舞蹈艺术推广传播的重要平台,舞蹈数字化也成为了舞蹈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信息技术;群众舞蹈;舞蹈数字化  作为一种大众的艺术形式,舞蹈艺术表现形式多样、爱好者众多,极大的丰富着市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但是,随着参与舞蹈艺术的群体越来越多,人们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