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教学通常是以任务驱动的模式展开的,在任务环节的导入时,以及在任务活动的开展中,我们要设计恰当而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有效参与教学过程,在有效参与中解决核心内容中的关键问题,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指向信息技術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有效提问;核心素养
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清楚明了地、有目的地、有组织地提出简短的、发人深省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回应和回答。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和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的提问能促使学生深入地思索工具、软件的内在含义,培养学生学习工具并用工具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那么如何有效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呢?我在实际工作中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设疑导入,有效提问,激发学习兴趣
巧妙的课堂导入,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导入的内容要与课堂教学的中心问题相联系,否则导入再新颖,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也是无意义的,反而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别处,影响课堂效果。好的课堂导入方式有很多类型,设疑导入法就是其中一种。引入新课时,要精心设问,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进而把学生引入课堂教学。
例如,我在教学《画龙点睛写标题》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画龙点睛”这一成语故事的动画视频,使其深刻理解成语之意,继而提问:“咱们把这个成语联系到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中来,你会想到什么?”稍作停顿之后马上接着提问:“还记得前面学习的《设置文本格式》和《斟字酌句理文本》这两课内容吗?我们说过,在编辑一片文章时,我们一般需要把题目设置得醒目一点,使题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就可以使整篇文章变得更加生动,更能吸引别人的目光。在以前学过的知识中,有哪些操作可以使题目醒目一点呢?”这样不但引导学生回顾了旧知,还顺利地引出了课题,直接指向本课重点,并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知识的浓厚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信息技术课堂导入部分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着提纲挚领的重要作用,教师如果能够根据教学内容采用有效的设疑导入方式,就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便获得了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二、把握时机,有效提问,启迪学生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要利用矛盾,引起思索,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为什么、怎么办、怎么做”,启迪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使学习活动更有效。设计让学生思考的问题,需把握以下两个时机:
(一)操作演示时。例如,在教学《复制与变换》这一课时,让学生自主学习书本里“复制”“粘贴”的操作步骤后,请不同的学生做小老师演示不同的复制粘贴方法(学生能演示几种就几种),此过程会出现“透明选择”问题,一出现便随即提问:“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办?”,让学生观察思考后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二)巩固拓展时。例如,也是在教学《复制与变换》这一课时,在学生已经掌握复制粘贴、旋转翻转等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继续美化作品之时,提问:“我们可以对整棵树进行复制吗?怎么做?”(之前的操作是对一棵树上的树叶进行复制与变换)进而引导学生对多个对象进行复制粘贴,并学习使用“粘贴来源”。
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说教育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这就要求教师提问要把握好时机与火候,要问在学生“欲发而未发”之前,问在学生“似懂而非懂”之处。反之提问时机把握不好,学生就会感到无所适从,难以启迪学生思维,影响课堂效果。因此,把握时机进行有效提问,能有效启迪学生的思维。
三、存疑留白,有效提问,培养问题意识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提出问题,积极探索如何提出问题,是培育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是新世纪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课标也明确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善于提问,主动提问,经历探索、猜想、推理等过程解决有关问题。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我们师生不妨存疑留白,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
例如,在教学《复制与变换》这一课时,对于本课的重点知识,我都是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自主探究复制粘贴、旋转翻转等内容,接着让小老师演示操作方法,然后留出一些时间,由学生向我提出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师生一起解决问题,这种方式得到了非常好的课堂效果。
所以,我们不要一味地给学生问题,而应在教学中努力创设各种机会,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只有自己发现的问题,才更贴近其思维实质,更能引发其探究行为。当然,除此之外,还应加强提问策略的指导。因此,在课堂中要适当地存些疑问、留些空白,让学生有效提问,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地“放手”,学生才有学习的动力和能力。
总之,有效的课堂提问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提问,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开拓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努力地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明确问题、阐述问题、组织问题和输出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中,培养其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让我们关注信息技术课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有效提问,以释放课堂的无限精彩。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教育部.
[2]《感悟信息技术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李志阳.
[3]《例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虞继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有效提问;核心素养
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清楚明了地、有目的地、有组织地提出简短的、发人深省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回应和回答。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和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的提问能促使学生深入地思索工具、软件的内在含义,培养学生学习工具并用工具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那么如何有效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呢?我在实际工作中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设疑导入,有效提问,激发学习兴趣
巧妙的课堂导入,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导入的内容要与课堂教学的中心问题相联系,否则导入再新颖,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也是无意义的,反而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别处,影响课堂效果。好的课堂导入方式有很多类型,设疑导入法就是其中一种。引入新课时,要精心设问,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进而把学生引入课堂教学。
例如,我在教学《画龙点睛写标题》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画龙点睛”这一成语故事的动画视频,使其深刻理解成语之意,继而提问:“咱们把这个成语联系到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中来,你会想到什么?”稍作停顿之后马上接着提问:“还记得前面学习的《设置文本格式》和《斟字酌句理文本》这两课内容吗?我们说过,在编辑一片文章时,我们一般需要把题目设置得醒目一点,使题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就可以使整篇文章变得更加生动,更能吸引别人的目光。在以前学过的知识中,有哪些操作可以使题目醒目一点呢?”这样不但引导学生回顾了旧知,还顺利地引出了课题,直接指向本课重点,并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知识的浓厚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信息技术课堂导入部分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着提纲挚领的重要作用,教师如果能够根据教学内容采用有效的设疑导入方式,就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便获得了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二、把握时机,有效提问,启迪学生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要利用矛盾,引起思索,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为什么、怎么办、怎么做”,启迪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使学习活动更有效。设计让学生思考的问题,需把握以下两个时机:
(一)操作演示时。例如,在教学《复制与变换》这一课时,让学生自主学习书本里“复制”“粘贴”的操作步骤后,请不同的学生做小老师演示不同的复制粘贴方法(学生能演示几种就几种),此过程会出现“透明选择”问题,一出现便随即提问:“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办?”,让学生观察思考后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二)巩固拓展时。例如,也是在教学《复制与变换》这一课时,在学生已经掌握复制粘贴、旋转翻转等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继续美化作品之时,提问:“我们可以对整棵树进行复制吗?怎么做?”(之前的操作是对一棵树上的树叶进行复制与变换)进而引导学生对多个对象进行复制粘贴,并学习使用“粘贴来源”。
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说教育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这就要求教师提问要把握好时机与火候,要问在学生“欲发而未发”之前,问在学生“似懂而非懂”之处。反之提问时机把握不好,学生就会感到无所适从,难以启迪学生思维,影响课堂效果。因此,把握时机进行有效提问,能有效启迪学生的思维。
三、存疑留白,有效提问,培养问题意识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提出问题,积极探索如何提出问题,是培育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是新世纪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课标也明确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善于提问,主动提问,经历探索、猜想、推理等过程解决有关问题。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我们师生不妨存疑留白,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
例如,在教学《复制与变换》这一课时,对于本课的重点知识,我都是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自主探究复制粘贴、旋转翻转等内容,接着让小老师演示操作方法,然后留出一些时间,由学生向我提出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师生一起解决问题,这种方式得到了非常好的课堂效果。
所以,我们不要一味地给学生问题,而应在教学中努力创设各种机会,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只有自己发现的问题,才更贴近其思维实质,更能引发其探究行为。当然,除此之外,还应加强提问策略的指导。因此,在课堂中要适当地存些疑问、留些空白,让学生有效提问,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地“放手”,学生才有学习的动力和能力。
总之,有效的课堂提问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提问,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开拓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努力地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明确问题、阐述问题、组织问题和输出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中,培养其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让我们关注信息技术课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有效提问,以释放课堂的无限精彩。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教育部.
[2]《感悟信息技术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李志阳.
[3]《例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虞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