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教师主导作用的淡化甚至缺失的现象,本文分析了现象,总结了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 主导作用缺失;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035-001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淡化甚至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现象一:老师“怕”讲了
在一次市级公开课上,内容是《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结果整堂课都是学生在展示材料、讨论、争辩,教师则一直站着旁观。
分析: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推进,当老师们意识到要把“一言堂”转向学生的“自主探究”之后,这个舞台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原本作为主角的老师开始忌讳讲了,甚至有人把少讲或不讲作为新课改的标志,有的学校还做出了一节课只能讲多少分钟、一次讲课连续不能超过多少分钟的限制。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大多数教师没有静心研读课改理论,然后结合自身实践探索出师之“讲”与生之“学”的黄金分割点。其实“讲”不等于满堂灌,“问”也不等于启发式。关键是讲(问)什么、怎样讲(问)?
现象二:老师不敢批评
对学生所有的回答,都用“好好好、是是是”来判决;对学生不同的意见,用“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来评判。在对学生鼓励表扬的同时,却忽略、回避了对其不足、不全甚至错误的答案的评价。
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大多数教师怕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或怕影响自己课堂的“顺利进行”。其实就学生而言,他们除了喜欢听到肯定的话语之外,更渴望得到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交融。评价本该有分析、有评判,对于学生正确或接近正确的回答要引导其找出证据,完善其表达;对其不正确的回答,在肯定其勇气和主动性的同时,也要实事求是地指出问题所在。
现象三:老师不用管学生
据说在有的课堂上,学生们是自由的,他们不必挺直身子端坐着听老师讲课,而是与老师一起或窃窃私语,或大声争论,有时还不举手就打断老师的讲话……
分析:的确,新课程主张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但并不意味着否认严格管理。教师从一开始就要根据课堂管理目标提出对学生行为的期望,让学生清楚明了课堂中哪些行为是合适的和可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合适的和不可接受的。
种种事实表明:否定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因此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一,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找准自己的位置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因此,在教学中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的学习探讨过程中产生疑难时,教师及时指导点拨,在要紧处扶学生一把,在学生能动创造性学习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能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第二,博览群书,拓宽知识结构
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就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博览群书,不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与新课程改革教学相适应的多元化知识结构。
第三,积极探索,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教师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把握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尝试,在探索、尝试的过程中获取知识,长进能力。以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探究式教学设计为例:
情境引入(体验、感受) 情感、态度
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
探究活动 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
(师生互动过程)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
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
形成意念 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践行要求(表现做) 实现知行统一
(实践)
在这种教学设计中,首先由教师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去体验、参与、实践、感受,其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进行分析、比较、鉴别、综合、概括等得出结论,并在探究过程中形成合作、互动关系,进而达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目标的统一。
第四,提升素质,增强课堂驾驭能力
专家指出:“评价课堂教学乱不乱,要看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不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叫乱,如果学生没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又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叫乱。”课堂教学秩序乱与不乱的关键就在于教师的驾驭能力。驾驭能力强的教师一进课堂就有大将风度,成竹在胸,充满信心,面对复杂、多变的课堂,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地指挥调度;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驾驭能力差的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自信心不强、情绪低落、教学环节紊乱、缺乏系统性、应变能力差、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等缺点。因此作为新课改的教师要不断洗脑,不断地充电,加强自身学习,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平时要不断的积累,写好自己的读书笔记,练好自己的基本功,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际情况把握教材,提高课堂的驾驭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提高综合素质,逐步实现角色的转换,理顺师生关系,勇敢地走进新课程。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北京师范大学杂志社《思想政治课教学》2004年4期
[2]朱开群.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缺失,《中小学教育》2007年第3期
关键词:新课程; 主导作用缺失;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035-001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淡化甚至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现象一:老师“怕”讲了
在一次市级公开课上,内容是《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结果整堂课都是学生在展示材料、讨论、争辩,教师则一直站着旁观。
分析: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推进,当老师们意识到要把“一言堂”转向学生的“自主探究”之后,这个舞台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原本作为主角的老师开始忌讳讲了,甚至有人把少讲或不讲作为新课改的标志,有的学校还做出了一节课只能讲多少分钟、一次讲课连续不能超过多少分钟的限制。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大多数教师没有静心研读课改理论,然后结合自身实践探索出师之“讲”与生之“学”的黄金分割点。其实“讲”不等于满堂灌,“问”也不等于启发式。关键是讲(问)什么、怎样讲(问)?
现象二:老师不敢批评
对学生所有的回答,都用“好好好、是是是”来判决;对学生不同的意见,用“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来评判。在对学生鼓励表扬的同时,却忽略、回避了对其不足、不全甚至错误的答案的评价。
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大多数教师怕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或怕影响自己课堂的“顺利进行”。其实就学生而言,他们除了喜欢听到肯定的话语之外,更渴望得到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交融。评价本该有分析、有评判,对于学生正确或接近正确的回答要引导其找出证据,完善其表达;对其不正确的回答,在肯定其勇气和主动性的同时,也要实事求是地指出问题所在。
现象三:老师不用管学生
据说在有的课堂上,学生们是自由的,他们不必挺直身子端坐着听老师讲课,而是与老师一起或窃窃私语,或大声争论,有时还不举手就打断老师的讲话……
分析:的确,新课程主张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但并不意味着否认严格管理。教师从一开始就要根据课堂管理目标提出对学生行为的期望,让学生清楚明了课堂中哪些行为是合适的和可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合适的和不可接受的。
种种事实表明:否定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因此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一,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找准自己的位置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因此,在教学中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的学习探讨过程中产生疑难时,教师及时指导点拨,在要紧处扶学生一把,在学生能动创造性学习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能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第二,博览群书,拓宽知识结构
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就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博览群书,不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与新课程改革教学相适应的多元化知识结构。
第三,积极探索,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教师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把握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尝试,在探索、尝试的过程中获取知识,长进能力。以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探究式教学设计为例:
情境引入(体验、感受) 情感、态度
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
探究活动 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
(师生互动过程)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
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
形成意念 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践行要求(表现做) 实现知行统一
(实践)
在这种教学设计中,首先由教师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去体验、参与、实践、感受,其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进行分析、比较、鉴别、综合、概括等得出结论,并在探究过程中形成合作、互动关系,进而达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目标的统一。
第四,提升素质,增强课堂驾驭能力
专家指出:“评价课堂教学乱不乱,要看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不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叫乱,如果学生没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又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叫乱。”课堂教学秩序乱与不乱的关键就在于教师的驾驭能力。驾驭能力强的教师一进课堂就有大将风度,成竹在胸,充满信心,面对复杂、多变的课堂,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地指挥调度;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驾驭能力差的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自信心不强、情绪低落、教学环节紊乱、缺乏系统性、应变能力差、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等缺点。因此作为新课改的教师要不断洗脑,不断地充电,加强自身学习,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平时要不断的积累,写好自己的读书笔记,练好自己的基本功,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际情况把握教材,提高课堂的驾驭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提高综合素质,逐步实现角色的转换,理顺师生关系,勇敢地走进新课程。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北京师范大学杂志社《思想政治课教学》2004年4期
[2]朱开群.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缺失,《中小学教育》200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