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自古无凭据,唯愿朱衣暗点头。”什么样的文章才能让读者“暗点头”呢?尤其是中考作文,所有的考生都写同一个题目,所以相互雷同、千人一面的现象是难以避免的,什么样的作文才能让阅卷老师“暗点头”呢?毫无疑问,如果从千人一面的冷漠中发现一张有个性的面孔,那就会令人眼前一亮。所以,当一个学生在写作中融合更多个性化因素的时候,是他可能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的一个关键。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鼓励学生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但对应该张扬怎样的个性,并没有具体阐述。我认为,对于中学生的“个性化写作”应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个性化写作”要体现学生的年龄、心理和情感特征。
长期以来,学生的作文深受社会因素、政治因素的影响,所表达的观点、抒发的感情、使用的词句成人化,缺乏真实感,更不具备天真、活泼、生动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真正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对学生的写作进行个性化的要求和评价。有人举过这样一个例子:教师让学生写一篇表达自己理想的文章,大部分同学的理想都很“排场”:政治家、科学家、宇航员……只有一个小女孩的理想是做一只小狗。她在文中悲伤地说:“因为家里太贫穷,爸爸走了,家里只有她和妈妈。妈妈病了,家里就更寂寞。妈妈担心这个没有男人的家受到别人的伤害,因此,小女孩就希望自己变成一只能够看家护院的狗,既保护妈妈,保护自己,也保护这个家。”文章表达了符合孩子年龄和心理特点的真实感情,也很有个性,但在老师的评判下,孩子的理想却成了可笑的、不可理喻的想法。如果教师能够从学生的家庭和认识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处境出发,就会对其产生极大的同情,从而肯定她思想的真实性,并会运用相应的方法帮助她、引导她。这样,不仅可以使她能够直面家庭的困难,也会使她的理想追求进一步得到升华。
第二,“个性化写作”要符合正确的价值标准。
这里的价值标准是指在写作中尽量张扬其人性中的真、善、美,摒弃假、恶、丑,从而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当今社会越来越开放,经济迅猛发展,言论自由,对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毋庸讳言,在社会发展的潮流中,也会裹挟着一些泥沙。有些人对个人利益看得重了,重利忘义似乎变得正常了;标榜自我成为时尚,“缺心眼”、“傻子”成了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者的代名词……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这些不正确的思想行为或多或少会对他们产生消极的影响。表现在写作中,是一种以反叛的勇气去坚守以自我为中心的所谓的写作自由。有独立意识和自由思想、能张扬个性固然值得肯定,但凡事过犹不及,如果把张扬个性当作时尚,完全忽视写作的社会作用,写作能力也就很难得到发挥。这样的“个性”,不是我们要求的真正的“个性”。
第三,“个性化写作”要依托扎实的写作基础。
提倡写作的“个性化”、“自主化”并不是抹杀教师在写作教学活动中的组织和引导作用,也不是抛开所有的规范和程序,让学生放任散漫、极其自由地进行写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所以,教师在日常的写作教学中有必要转变观念,既要摒弃那些偏于程式化的训练方式,也要帮助学生打好必要的写作基础。要认识到作文教学也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严格的教学计划、科学有效的教学内容,并确保完成《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各学段的教学任务。不能简单地、随意性很大地给学生一个题目,让学生以自由写作来代替作文教学。对作文教学的一般要求,应该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表达技巧,达到会写作文,而不能要求教会每一个学生都能创作出精彩的作品来;作文教学还有一种特殊的要求,就是培养少数学生能够写出优秀的作品来,即使对于这些学生,也首先应该按照写作的要求进行练习,而后才是自由地写好作文。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写作教学的目的在于养成两种习惯:一是有所积蓄,须尽量用文字发表;二是每逢用文字发表,须尽力在技术上用功夫。这并不存在着奢望,要学生个个成为文学家,只因在现代社会,写作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
作文还有着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的普遍规律,需要经常进行作业练习。但作文又不是一般的作业,而是一种特殊的作业,它的特殊性表现在创造上,是一种创造性很强的作业。为了既掌握写作的基础知识,又具有创造力,就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方法进行练习。要有专门的写作训练课,还要有灵活自由的日记和随笔;题型上既要有选材宽泛、没有文体限制的话题作文,还要有中规中矩的从审题、立意、选材等方面要求严格的命题作文,既有限制又有自由的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也不能除外;更不要说,还要使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提炼素材,广博阅览,注重积累。这样,学生的写作基础才能扎实,才能凭此写出具有独特个性的精彩的作文来。
总之,作文也应该像日常生活一样靠本身的气息和意义就起到感染读者的作用。学生本身就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但要用文字体现自己与众不同的那点特质来,比想象的要困难一点。因为个性化的东西不是一句话能够说明白的,它取决于一个人多方面的积累和发挥,而且这些积累有些是天性的,就像文字和语法我们可以学,但别人的幽默和睿智却不是想学就学来的。可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减少束缚,创设空间,让学生放飞心灵,就能挥洒个性;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善于捕捉,学会描写,就能表达个性;在写作中,丰富生活,体验经历,有感而发,就能呈现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鼓励学生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但对应该张扬怎样的个性,并没有具体阐述。我认为,对于中学生的“个性化写作”应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个性化写作”要体现学生的年龄、心理和情感特征。
长期以来,学生的作文深受社会因素、政治因素的影响,所表达的观点、抒发的感情、使用的词句成人化,缺乏真实感,更不具备天真、活泼、生动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真正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对学生的写作进行个性化的要求和评价。有人举过这样一个例子:教师让学生写一篇表达自己理想的文章,大部分同学的理想都很“排场”:政治家、科学家、宇航员……只有一个小女孩的理想是做一只小狗。她在文中悲伤地说:“因为家里太贫穷,爸爸走了,家里只有她和妈妈。妈妈病了,家里就更寂寞。妈妈担心这个没有男人的家受到别人的伤害,因此,小女孩就希望自己变成一只能够看家护院的狗,既保护妈妈,保护自己,也保护这个家。”文章表达了符合孩子年龄和心理特点的真实感情,也很有个性,但在老师的评判下,孩子的理想却成了可笑的、不可理喻的想法。如果教师能够从学生的家庭和认识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处境出发,就会对其产生极大的同情,从而肯定她思想的真实性,并会运用相应的方法帮助她、引导她。这样,不仅可以使她能够直面家庭的困难,也会使她的理想追求进一步得到升华。
第二,“个性化写作”要符合正确的价值标准。
这里的价值标准是指在写作中尽量张扬其人性中的真、善、美,摒弃假、恶、丑,从而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当今社会越来越开放,经济迅猛发展,言论自由,对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毋庸讳言,在社会发展的潮流中,也会裹挟着一些泥沙。有些人对个人利益看得重了,重利忘义似乎变得正常了;标榜自我成为时尚,“缺心眼”、“傻子”成了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者的代名词……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这些不正确的思想行为或多或少会对他们产生消极的影响。表现在写作中,是一种以反叛的勇气去坚守以自我为中心的所谓的写作自由。有独立意识和自由思想、能张扬个性固然值得肯定,但凡事过犹不及,如果把张扬个性当作时尚,完全忽视写作的社会作用,写作能力也就很难得到发挥。这样的“个性”,不是我们要求的真正的“个性”。
第三,“个性化写作”要依托扎实的写作基础。
提倡写作的“个性化”、“自主化”并不是抹杀教师在写作教学活动中的组织和引导作用,也不是抛开所有的规范和程序,让学生放任散漫、极其自由地进行写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所以,教师在日常的写作教学中有必要转变观念,既要摒弃那些偏于程式化的训练方式,也要帮助学生打好必要的写作基础。要认识到作文教学也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严格的教学计划、科学有效的教学内容,并确保完成《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各学段的教学任务。不能简单地、随意性很大地给学生一个题目,让学生以自由写作来代替作文教学。对作文教学的一般要求,应该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表达技巧,达到会写作文,而不能要求教会每一个学生都能创作出精彩的作品来;作文教学还有一种特殊的要求,就是培养少数学生能够写出优秀的作品来,即使对于这些学生,也首先应该按照写作的要求进行练习,而后才是自由地写好作文。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写作教学的目的在于养成两种习惯:一是有所积蓄,须尽量用文字发表;二是每逢用文字发表,须尽力在技术上用功夫。这并不存在着奢望,要学生个个成为文学家,只因在现代社会,写作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
作文还有着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的普遍规律,需要经常进行作业练习。但作文又不是一般的作业,而是一种特殊的作业,它的特殊性表现在创造上,是一种创造性很强的作业。为了既掌握写作的基础知识,又具有创造力,就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方法进行练习。要有专门的写作训练课,还要有灵活自由的日记和随笔;题型上既要有选材宽泛、没有文体限制的话题作文,还要有中规中矩的从审题、立意、选材等方面要求严格的命题作文,既有限制又有自由的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也不能除外;更不要说,还要使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提炼素材,广博阅览,注重积累。这样,学生的写作基础才能扎实,才能凭此写出具有独特个性的精彩的作文来。
总之,作文也应该像日常生活一样靠本身的气息和意义就起到感染读者的作用。学生本身就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但要用文字体现自己与众不同的那点特质来,比想象的要困难一点。因为个性化的东西不是一句话能够说明白的,它取决于一个人多方面的积累和发挥,而且这些积累有些是天性的,就像文字和语法我们可以学,但别人的幽默和睿智却不是想学就学来的。可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减少束缚,创设空间,让学生放飞心灵,就能挥洒个性;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善于捕捉,学会描写,就能表达个性;在写作中,丰富生活,体验经历,有感而发,就能呈现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