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马致远游京郊

来源 :作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heng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灵魂或许是一匹瘦马的灵魂,马致远的灵魂
  缓缓从村口迎面向我走来,他低着头,你写得那么好
  还有何羞涩?我不是断肠人在天涯,我喜欢你一袭白袍
  清瘦如马,我们的相遇是小桥与流水的相遇
  是古道与西风的相遇,老树遍地,不见一只昏鸦
  举人村的公鸡高高在上,它们蹲在围墙上像刚中榜的举人
  亢奋的事比比皆是,庭院里读书,古树下乘凉
  谁给我讲一讲祖宗的故事?谁站出来与我同唱燕歌戏?
  马致远先生,请你来与我唱《小锦缎》《锣衫记》
  我喜欢南北九腔十八调,柏峪村的俚语深奥
  我怎样才能学会这直击咽喉的语言?
  斋堂镇,我的马车进入了你的地界,请接纳一个
  爱上斋堂的人。请把我的脸画成桃花,眉毛要多粗就多粗
  我今天就在斋堂镇住下来,我加入燕歌戏剧班
  穿上戏服的那一刻,我仿佛回到了元明的欢乐中
  我头上插着长长的翎子,那是两根雉鸡的尾巴
  样子太漂亮了,穿越并不需要多高的技巧
  只需要在斋堂镇住下来,混入村民们中间
  你就有可能登上燕家台,你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我行走在京郊古村落,我想高擎起幡旗
  成为力气最大的擎幡者。500人祭祀窑神
  幡旗上黄字书“敕封山川地库煤窑之神”
  窑神手握大斧,身著铠甲,单腿站立
  我没有挖过煤,但我崇拜挖出来的火
  我没有背过煤,但我背过敬奉神明的香火
  我不是古幡会中的过客,我一听到锣声
  我就紧张,脸上画着油彩的人有福了
  红色绿色绸缎琉璃一样闪亮,鼓乐齐鸣
  幡旗上的莲花与牡丹开放
  我是有福的,我行走在人群中
  我走在灵山与百花山、九龙山与妙峰山之间
  我是有福的,山与山之间容得下古道
  就容得下我通过,我身上少了沧桑
  但我有敬畏苦难之心,我的历史太薄
  但我有穿越远古之诗,坐在树下写诗
  躺在灵山看牦牛吃草,它们像洞察世事的老人
  黑色的白色的长毛,水汪汪的眼睛
  再配上一对弯曲的尖角,绿树下
  牦牛开口问我:你可知道大雪何时降落?
  我哑口无言,这些灵山的动物有神明附体
  待到大雪降落时,我会来告诉它们——
  春夏的绚烂何时又会回来
  从北京后海到马鞍山麓,我在星空下奔跑
  快快回来!我的良人,你眼里的烛火点燃了
  宝顶上的积雪,戒台寺松抱塔的姿势
  正是我扑向你的姿势,我的良人
  隐居在京郊的青山下,青山下涂抹油彩的那张脸,正是我爱着的脸。燕歌戏与太平鼓秧歌戏与蹦蹦戏,童子大鼓会与庄户幡会我跟着你游走,跟着一张良人的脸
其他文献
早霜落了一地,那是昨夜没剪完的  灯花。染过月光的薄帐子也没收起来。  十二只斑鸠鸟从南方来,在竹背篓里借宿了一晚。  橘园升起淡淡的雾,那么淡,没有大风刮过山岗  法力未足的狐仙要從山下来。  她环佩叮咚,金丝线绣肚兜,她问守园人橘子红了,  橘子究竟红了没有。  你看那绿叶扶苏,你看那橘林婆娑,你看那竹背篓  挂在了哪处枝头。园里埋了一缸旧年酿的橘酒。  美人你不如先卸下银镯。
期刊
小楼一夜并未听得春雨,搁在檐下的  忘了收进屋的白瓷碗,倒是盛足了满碗的杨柳风。  她起身,想起新绣的那双缎面花鞋。  阳春三月的天。远远传来敲梆声,村口戲台上娓娓唱  不停是风月情浓。她如往日一般,打开镜匣  邻家的私塾开始早课,稚气的读书声绕过马头墙  落在她久未推开的木格雕花窗,沾衣欲湿杏花雨。  就是今日了吧,罗袜选取鹅黄还是柳绿色呢  那人捎来的绢花和小笺终于可从箱底拿出来了  画眉就用
期刊
在广州阅读杨克的诗是一件幸福的事,因为他的诗总能与生活相互映照。《天河城广场》《小蛮腰》《几个和尚在珠海情侣路漫步》《1992年的广州交响乐之夜》《逆光中的那一颗木棉》……我们的生活场景在杨克的诗里随处可寻;而他“在啤酒屋吃一份黑椒牛扒”“打的”“走过花花绿绿的地摊”的当下状态(《杨克的当下状态》),我们也可以复制。在被速度包裹的生活里身体已然麻木,可阅读杨克,第一次让我感到广州如此真实。都市文明
期刊
如果我不停地向前走  可以碰到桃林,躺在孤獨中的父亲  那一刻,被我遗忘多年的人  将把致命的血癌吹进我的胃里  这是他欢迎我的一种仪式  他知道他的婴儿——来了  你得承认,生活不是那么一回事  有时候你无从去热爱一个远人  一个幼时就离开你  披着一条白披肩的尸体。那披肩太宽大了  宽大得可以装走一个会写童话的人  装走1976年的秋天,秋天所有的果实  我从不向那个方向走去  有些道路并不存
期刊
蓝色的矢车菊,陷入清晨的恬静与寂寞  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如耳边振翅的鸟  在飞——  一对光洁的脚踝,踏着琥珀色的潮汐而来  天空,布满金黄的沙粒  这是晴朗的一天。阳光洞穿高窗外的栅栏  光斑缓慢右移,落在雾霾灰的床单上  一只舔着爪子的猫  一个混迹于好人堆里的坏人  同是孤独的物种,他们幸存于世  在每一個清晨醒来并互道早安  而另一些人再也没有清晨
期刊
1  1580年,一位不速之客敲响了汤显祖所住旅舍的大门。他不是别人,正是当朝首辅张居正的同乡和亲信王篆,此人时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这次前来,乃是传达张居正的好意。  王篆告诉汤显祖,只要他在科举考试上愿意合作,成为张居正第三子张懋修的陪衬,首辅大人就许他数不尽的荣华富贵、前途光明的晋身之路。万历八年(1580),张居正如日中天,名义上是内阁首辅,声势却堪比皇上,以至于坊间笑传,紫禁城有两个皇帝,
期刊
天突然晴了  昔人或乘黄鹤或乘白云走了  我不得而知  几年间只觉得时光过得飞快  有时候想起你,京城的繁华  而今的南方,花园幽寂  偶爾有鸟飞过  一切都好好的  杨柳,竹篱,仿佛因为冷睡着了  仿佛它们一会又要醒来  寻找盐的一群人,走过  潮湿。惊恐  我曾不止一次地想  也许不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我喜欢幸福城市里的幸福  看看最新的报刊,说说爱情,说说《红楼梦》  我几小时一动不动地坐
期刊
篱落下逐渐暗淡的村庄,自解缆绳  在茂盛植被的簇拥中浮沉  女人的汗味,原野上油菜花的体香  混合成一小片春夜的荡漾  一只柴狗凝望着黑暗,止不住嗷叫  近乎泣涕。直到夜幕厚重  几只暮鸟,还在寂静地盘旋  它们的巢窠,幽闭于一盏灯火  仿佛时光停驻,窄门里的母亲潸潸泪下  我伏在清凉的石墩上,已睡醒一觉  梦境里的雷声与花绽,慌张地退到  四野阔大的夜色中  而我剥离我的影子,屏息,深情一瞥  
期刊
2009年一次参观歌德故居的经历促使杨克写下这样的诗句:我用平仄的汉语敲门/走进你二千五百首诗歌里/一蓬翠柳刺破墙头的秋色/德语的音节轻重扬抑/惊飞两个鸣叫的黄鹂//先是站在浮雕前与你合影/我身着西装牛仔/心依旧罩着一件长衫/东西方诗人朝着各自的方向凝望(《歌德故居》,2009)。如果说杨克“凝望”的是以歌德为代表的诗歌辉煌时代,那么歌德“凝望”的又是什么?在杨克的语境里,或许是那个颇为经典的“世
期刊
群山静卧,像巨人的身体  我看不清他的头颅、脸膛与手足  世界从石头缝隙里伸出一缕头发  柔顺如千年曙光,照亮从黑暗里  苏醒的大地。我置身于北京晨曦  仿佛新生的嬰孩沐浴母亲的慈爱  光影鲜活,晃动我的眼睛  我爱京郊山水犹如爱我的此刻  此刻潭拓寺佛塔的尖顶在晨曦里  闪亮,我看见世界慢慢舒展开  巨大的身体,京西古道泛着  年轻的光泽,那深深的蹄窝  盛满了梦的甘露,我是赶了一夜  长梦的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