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2、收集送别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文悟情
1、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形容李白、孟浩然心情的词语。
2、自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现诗人情感的重点句子、词语,甚至是标点符号,细读品味。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交流,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①“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a、话别前,什么场面打动了你?为什么?b、江边的景色如何?想不想看看这如画的美景呢?c、他们真的是在欣赏醉人的春色吗?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②“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满饮此杯吧!”’a、自由读,看看能读懂些什么?b、学生交流。③“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不绝。’”a、他要告诉李白什么?b、指导朗读。④分角色朗读对话。⑤“岸边杨柳依依……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a、你体会到了什么?b、指导朗读,配乐。
三、学诗解意
①出示古诗,师配乐范读。生齐读。②诗文对照,读懂古诗。③练说诗意。④师设疑:“同学们,据我所知,长江是水上交通要道,应该是白帆点点、千帆竞发,为什么在李白的眼里却只是‘孤帆’呢?”⑤指导读诗,背诵。
四、积累拓展
1、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因为离情别绪而留下千古名篇,老师再送你们两首送别诗。出示《赠汪伦》《别董大》,齐读。
2、课前我们也收集了一些离别诗,能把你熟悉的诗歌或名句介绍给大家吗?
3、的确,友情是弥足珍贵的。课后同学们可以多找些离别诗,读一读,品一品,也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能珍惜友情,珍惜亲情,做一个重情重义的人。
设计意图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潜心会文的过程,应给足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世界,阅读品味。通过创设阅读情境,引导学生人情入境地读。同时,补充部分送别诗,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努力使课堂教学真实、朴实、扎实,让孩子学有所得。
《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形式的课文。课文将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巧妙地包含在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中。文章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文章的浓缩和提炼。诗与文浑然一体,相映成趣,旨在使学生更易于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领悟诗歌的情感,受到美的陶冶。
教学伊始,我先让学生找出能统领全文感情的词语:“依依惜别”,然后围绕这个中心词,找到能表达这种情感的重点句、重点词,甚至是标点符号,读一读,品一品,再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用这种自读感悟的方式更容易体会诗人不忍分离的情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着重让学生研讨了4段话。第一段话在第二小节中。当时,两位诗人心里的感慨很多,却又无从说起,也不愿说起。所以我抓住了一个“藏”字让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要“藏”?怎样“藏”的?体会诗人借欣赏春景隐藏心中离别之情的含蓄。然后我选了4幅春景图片给学生欣赏,回到第一小节,理解词语“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再进一步体会诗人不忍分离的感情。二三段话就是人物的语言,在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中,我抓住“您”“兄长和老师”“令人敬仰”“誉满天下”等词,并补充了李白的《赠孟浩然》,以及他们交往的一段背景,让学生体会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抓住“何日才能再见面”体会李白的不舍之情。而孟浩然的回答更让人动容,我指导学生理解了王勃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后,体会孟浩然的用意。还抓住了一个古人描绘分别场景时很重要的道具——酒,从李白举杯饯别,孟浩然一饮而尽,体会两人深深的情谊。第四段话,讲的是孟浩然登船远去,李白依依不舍。这里继续秉承了文章一二自然段的风格,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大量四字叠词的运用,营造了诗意般的语境。我指导学生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并从李白的视角出发,抓住“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思考他在想些什么,引导学生想象说话。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高潮。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是因为诗人的情感经过离别前的酝酿和离别时的升华,终于喷薄而出了!因为诗人并没有为写这首诗而苦心经营、煞费苦心,而是“随即吟出”。在理解古诗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与诗句对应的段落,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最后通过“孤帆”的推敲感受李白的真情。然后,我又设计了“积累拓展”这个部分,老师先介绍两首送别诗:《赠汪伦》《别董大》,勾起学生对送别诗的回忆,然后让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离别诗或名句,以增加阅读的积累,感受古诗的悠远流长。
在教学结束时,我让学生课后多找些离别诗,读读品品,感受古诗文的魅力,同时教育学生珍惜友情,珍惜亲情,做一个重情重义的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2、收集送别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文悟情
1、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形容李白、孟浩然心情的词语。
2、自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现诗人情感的重点句子、词语,甚至是标点符号,细读品味。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交流,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①“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a、话别前,什么场面打动了你?为什么?b、江边的景色如何?想不想看看这如画的美景呢?c、他们真的是在欣赏醉人的春色吗?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②“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满饮此杯吧!”’a、自由读,看看能读懂些什么?b、学生交流。③“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不绝。’”a、他要告诉李白什么?b、指导朗读。④分角色朗读对话。⑤“岸边杨柳依依……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a、你体会到了什么?b、指导朗读,配乐。
三、学诗解意
①出示古诗,师配乐范读。生齐读。②诗文对照,读懂古诗。③练说诗意。④师设疑:“同学们,据我所知,长江是水上交通要道,应该是白帆点点、千帆竞发,为什么在李白的眼里却只是‘孤帆’呢?”⑤指导读诗,背诵。
四、积累拓展
1、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因为离情别绪而留下千古名篇,老师再送你们两首送别诗。出示《赠汪伦》《别董大》,齐读。
2、课前我们也收集了一些离别诗,能把你熟悉的诗歌或名句介绍给大家吗?
3、的确,友情是弥足珍贵的。课后同学们可以多找些离别诗,读一读,品一品,也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能珍惜友情,珍惜亲情,做一个重情重义的人。
设计意图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潜心会文的过程,应给足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世界,阅读品味。通过创设阅读情境,引导学生人情入境地读。同时,补充部分送别诗,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努力使课堂教学真实、朴实、扎实,让孩子学有所得。
《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形式的课文。课文将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巧妙地包含在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中。文章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文章的浓缩和提炼。诗与文浑然一体,相映成趣,旨在使学生更易于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领悟诗歌的情感,受到美的陶冶。
教学伊始,我先让学生找出能统领全文感情的词语:“依依惜别”,然后围绕这个中心词,找到能表达这种情感的重点句、重点词,甚至是标点符号,读一读,品一品,再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用这种自读感悟的方式更容易体会诗人不忍分离的情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着重让学生研讨了4段话。第一段话在第二小节中。当时,两位诗人心里的感慨很多,却又无从说起,也不愿说起。所以我抓住了一个“藏”字让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要“藏”?怎样“藏”的?体会诗人借欣赏春景隐藏心中离别之情的含蓄。然后我选了4幅春景图片给学生欣赏,回到第一小节,理解词语“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再进一步体会诗人不忍分离的感情。二三段话就是人物的语言,在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中,我抓住“您”“兄长和老师”“令人敬仰”“誉满天下”等词,并补充了李白的《赠孟浩然》,以及他们交往的一段背景,让学生体会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抓住“何日才能再见面”体会李白的不舍之情。而孟浩然的回答更让人动容,我指导学生理解了王勃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后,体会孟浩然的用意。还抓住了一个古人描绘分别场景时很重要的道具——酒,从李白举杯饯别,孟浩然一饮而尽,体会两人深深的情谊。第四段话,讲的是孟浩然登船远去,李白依依不舍。这里继续秉承了文章一二自然段的风格,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大量四字叠词的运用,营造了诗意般的语境。我指导学生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并从李白的视角出发,抓住“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思考他在想些什么,引导学生想象说话。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高潮。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是因为诗人的情感经过离别前的酝酿和离别时的升华,终于喷薄而出了!因为诗人并没有为写这首诗而苦心经营、煞费苦心,而是“随即吟出”。在理解古诗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与诗句对应的段落,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最后通过“孤帆”的推敲感受李白的真情。然后,我又设计了“积累拓展”这个部分,老师先介绍两首送别诗:《赠汪伦》《别董大》,勾起学生对送别诗的回忆,然后让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离别诗或名句,以增加阅读的积累,感受古诗的悠远流长。
在教学结束时,我让学生课后多找些离别诗,读读品品,感受古诗文的魅力,同时教育学生珍惜友情,珍惜亲情,做一个重情重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