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离婚案件中不动产的分割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18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离婚率的不断提高,离婚案件中的财产纠纷也大量出现,而房产作为特定的不动产是每个家庭财产中的重中之重,但房屋的不动产特性使得判断其是否属于婚前财产还是夫妻财产存在复杂性。那么究竟如何才能确定房屋的属性呢?在这里笔者就离婚案件中的不动产中的房屋分割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物权法》第九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笔者认为,房屋所有权的取得应以登记为准,即办理房产证为准;在登记前,购房人取得的只是要求开发商履行购房合同的债权,并没有取得房屋的所有权。但是我们不应仅仅以登记为决定条件,还应综合分析案件事实,才能确定房屋的财产属性。因为根据一物一权原则,一套房屋只能设定一个所有权,虽可以由两个以上个人共有,但法律不允许对同一套房屋设定两个以上的所有权。如果,夫妻双方在房屋登记管理机构登记和颁布的所有权证书上将该房屋的所有权人登记为一人、未明确二人为共有人的话,在分割房屋时一方将会遇到极大的举证困难。因此,对于房屋的分割可以明确分为以下多种情形:
  一、夫妻一方婚前购买房屋。又有以下不同情形:1、婚前已登记在一方名下。根据《婚姻法》第十八条规定的一方的婚前财产归夫妻一方所有,可以认定为夫妻婚前财产。但是,该房屋以婚后夫妻财产偿还的,那么在分割房屋时,应当明确用夫妻财产偿还房屋债务的数额,并由拥有房屋一方以其个人财产将偿还房屋债务数额的一半补偿返还给另一方,另一方不享受房屋的所有权。2、婚后登记在一方名下的。应属共同财产。婚前一方以支付的房款则属于一方的个人财产,在离婚分割财产时应区别出来。应先以房子的价值归还该款,双方再对房屋进行分配。3、登记在双方方名下的房屋属共同财产。在离婚时,双方直接对房屋进行分配,双方互不补偿。
  二、夫妻双方婚前都出资购买房屋。分为以下几种情形:1、婚前登记在一方名下的房屋,属其个人财产。若房屋所负债务,是以婚后财产清偿的,应当认定为以共同财产清偿个人债务。在离婚分割财产时,拥有房屋一方应当返还给另一方支付的购房出资款以及婚姻期间用于偿还的房屋债务的夫妻财产一半。2、婚后登记在一方名下,或登记在双方名下的房屋,属共同财产。在离婚时,双方直接对房屋进行分配,双方互不补偿。
  三、父母为子女出资购房。根据《最高法院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二条规定,当事人结婚前,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自己子女的个人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双方的除外。当事人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一方的除外。若产权证登记在前办理在出资人子女一方名下的,没有明确表示赠与双方的,则为赠与其本人子女,房屋归其子女所有;产权证在婚后办理,没有明确表示赠与其本人子女的,视为赠与双方,房屋归双方所有。
  四、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购买房屋,离婚时尚未办理权属登记的。根据《最高法院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一条规定,离婚时双方对尚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尚未取得完全所有权的房屋有争议且协商不成的,人民法院不宜判决房屋所有权的归属,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判决由当事人使用。
  五、夫妻共有房屋的价值分割。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八条规定: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或者当事人因离婚就财产分割达成的协议,对男女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根据《最高法院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条规定,双方对夫妻共同财产中的房屋价值及归属无法达成协议时,人民法院按以下情形分别处理:(一)双方均主张房屋所有权并且同意竞价取得的,应当准许;(二)一方主张房屋所有权的,由评估机构按市场价格对房屋作出评估,取得房屋所有权的一方应当给予另一方相应的补偿;(三)双方均不主张房屋所有权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拍卖房屋,就所得价款进行分割。
  六、公房分割原则。法发[1996]4号司法解释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离婚案件中公房使用、承租若干问题的解答》。1、婚前由一方承租的公房,婚姻关系存续5年以上的。2、婚前一方承租的本单位公房,离婚时,双方均为本单位职工。3、一方婚前借款投资建房取得的公房承租权,婚后夫妻双方共同偿还借款的。4、婚后一方或双方申请取得公房承租权的。5、婚前一方承租的公房,婚后因该承租房屋拆迁而取得房屋承租权的。6、夫妻双方单位投资联建或联合购置的共有房屋的。7、一方将其承租的本单位的房屋,交回本单位或交给另一方单位后,另一方单位另给调换房屋的。8、婚前双方均租有公房,婚后合并调换房屋的。9、其他应当认定为夫妻均可承租的情形。 但是我们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方用个人财产取得,归一方享有;一方或双方用共同财产取得,归双方共同享有;用一部分个人财产,一部分共同财产取得,按各人出资比例享有。
  (作者通讯地址:泰宁县人民检察院,福建 泰宁 354400)
其他文献
摘 要: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是检察机关当前的三项重点工作,检察机关在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求得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问题尤其显得尤为重要,检察机关要合理配置力量,改进方式方法,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达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检察机关;三个效果;统一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
期刊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理论成果。在当前我国社会上下紧密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大潮中,在全党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就显得更加必要和迫切。作为一名基层检察院检察长,在工作实践中,我也深刻体会到要推动检察工作创新发展,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要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自身素能和领导艺术。对于如何提高领导素能,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注重学习,
期刊
[案情简介]   某日上午10时许,犯罪嫌疑人吴某游荡至同安区祥平街道祥富佳园联通营业厅门口,见被害人纪某停放在门口的一辆闽D13099皮卡车没有熄火并且驾驶位上没有人,车后座上有一女子(叶某)闭着眼睛,前副驾驶座上放着一只棕色挎包(内有现金人民币9000元等),车门没上锁,遂走到前副驾驶位旁,趁坐在该皮卡车后座上的纪某的同事叶某不注意之机,打开未上锁的车门,拿走该挎包,后往同安新西桥方向逃离。在
期刊
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是基层检察院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发挥职能作用的重要领域,是当前检察工作的根本。在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中,基层检察院不仅责任重大,而且大有可为。基层检察院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要找准结合点、切入点,紧密结合检察职能,将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贯穿于检察工作全过程,落实到执法办案的各个环节。以“一二三四五六”工程来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一即抓住“一条主线”、二即强化“两个监督”、三即
期刊
三项重点工作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政法工作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体现了党中央对新时期政法工作的根本要求,体现了抓源头、抓根本、抓基础的战略思维,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管理规律、政法工作规律的准确把握和不断深化。检察机关自侦部门要找准办案环节与贯彻三项重点工作要求的结合点,进一步推进社会矛盾的化解。自侦查案本质上就是解决深层次社会矛盾冲突的重要工作,是讲政治、讲大局的体现。因此,检察机关自侦部门
期刊
摘 要:基层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部门应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治本为主”的方针,明确工作目标,突出预防重点,强化预防措施,规范预防活动,注重预防实效,促进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深入开展。  关键词:基层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开展  当前,基层检察院就如何绕围建立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机制,推动基层预防职务犯罪整体工作的更广泛、更深入、更有效开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笔者认为推动基层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深入
期刊
侦查审讯谋略,是谋略中的特定类型,是矛盾对抗双方一种特殊的斗智斗谋艺术。审讯是侦查人员同犯罪嫌疑人攻心斗智,利用调查材料和政策教育罪犯、制服罪犯的短兵相接式战斗。贪污贿赂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由于其身份特殊或涉案金额较大,反侦查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等特点,一般都会拒不供认以企图逃避处罚。他们在接受审讯时的心理变化要经历四个阶段,即试探摸底、对抗相持、动摇反复和供述认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侦查人员
期刊
摘 要:我国刑法对亲属容隐制度的立法空白,使得目前司法实践中对此类案件的处理无法体现出对亲情和伦理的尊重。从对该项制度的价值权衡及中西方法律文化和制度的经验中,可以发现该项制度的合理性。因此有必要对亲属容隐制度进行刑事实体法上的重构。  关键词:社会价值;社会矛盾;检察机关  一、司法实践中亲属容隐犯罪的处理现状  刑法上的“亲属容隐”是指刑法规定容许近亲属之间相互隐匿对方的犯罪行为,或者规定对近
期刊
摘 要:滥用职权罪的客观方面问题比较复杂,笔者就司法认定中的几个疑难问题进行探析,认为超越职权属于滥用职权的表现形式,不作为不属于滥用职权的表现形式,并对重大损失的内容及司法实践中对经济损失如何认定的问题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滥用职权罪;滥用职权行为;重大损失;认定  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的规定,滥用职权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滥用职权的行为,并导致了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
期刊
民事行政检察制度(简称民行检察制度),是人民检察院依法对民事、行政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制度,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在民事、行政诉讼活动中的体现。但是,随着民行检察制度的发展,其也备受各界的质疑和批评。比如,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就认为,审判独立是国际上通行的规则,民行检察制度实质上是检察权对审判权的干涉,影响了审判独立\+①。针对上述观点,笔者认为,虽然我国民行检察制度在实践中确实面临着不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