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4年,晋冀鲁豫边区决定,在长宁村东北山角一片难得的一马平川的平原上修建一座临时机场,以方便美军飞机起落。这座飞机场虽然只有一条极为普通的黄土跑道,既没有指挥塔和导航灯,也没有地勤人员,而且仅仅存在了两年多时间,但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烽火硝烟中,这座隐藏在太行山深处的简陋机场,却搭起了八路军前线与延安党中央的空中桥梁,担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的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中美两国开始并肩共同对日作战。为了牵制日本,美国等盟国向中国提供了大量援助,还派空军到中国直接参加对日作战。在援助国民党抗战的同时,美国政府主张公正对待积极抗战的共产党,向共产党及其军队提供某些帮助。1944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决定派一个军事和政治观察组到延安和其他抗日根据地,搜集日军的情报,加强同共产党的联络。7月22日和8月7日,美军观察组分两批到达延安。负责与美军观察组联络的中共代表是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
1944年秋末的一天,美军一架B—29轰炸机执行完轰炸日军目标的任务,在返回途中,突然遭到日军数架战斗机截击,飞机引擎被击中,接着,其他一些机件也发生故障,无法继续飞行,因此,机上11名飞行员不得不弃机跳伞。
时任八路军太行军区司令员的李达得到消息后,立即指示根据地军民展开了紧急营救,将这11名美军飞行员全部找到,并安全送到了太行军区和一二九师司令部所在地赤岸村。在这里,美国飞行员们受到了热烈欢迎和热情款待。
在欢迎宴席上,一名飞行员说道:“我们听说,你们八路军的根据地只有巴掌那么大,但从我们降落的地方到这里,足足走了一天半的时间。在路上,我们还看到了一片很大的开阔地,好像是一个秘密机场。如果我们预先知道这里有机场的话,我们的飞机就可以在这里迫降了。”
李达明白了美国飞行员的话意后,笑着解释说:“那里是长宁川,只是一片天然的开阔地,并不是机场。你们走过的路,还只是我们太行军区一个军分区的一小部分。我们八路军一二九师开辟的抗日根据地,除了太行军区,还有太岳军区、冀南军区等几个军区,面积加起来,相当于你们美国几个州那样大。”
那些美国兵才弄明白,经过长宁村时看到的那片开阔地并不是八路军的飞机场,只是适合修建飞机场而已。
随后,受邓小平等人之邀,这些美国飞行员又到八路军总部所在的麻田做客。在麻田,美国飞行员同样受到了邓小平、总部参谋长滕代远等人的热情招待。酒酣耳热之际,美军少校机长向邓小平提议道:“我们在长宁川看到一片天然的开阔地,很平坦,只要把地面加固一下,降落飞机是完全可以的。”
听说八路军总部附近可以建设机场,邓小平非常高兴,说:“长宁川如果可以做机场,当然太好了。请你们再到长宁川去看一看,如果有可能的话,就指导我们部队修建。”
美国飞行员非常认真,很快制订了一个飞机场修建方案,并派出代表,返回涉县赤岸村,将方案当面向李达提了出来。李达觉得方案可行,立即安排两名工兵参谋,和美国飞行员一起研究制定具体的施工计划。
之所以将场址选在长宁,一是考虑此处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便于飞机起降;二是此地远离日军占据的城市和交通线,较为隐蔽;三是这里距离当时晋冀鲁豫军区所在地——河北省涉县赤岸村也较近。
长宁村一带,驻扎着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机场施工任务就交给了这个团。
在修建飞机场前,李达向滕代远做了报告,请滕代远与他一起到长宁村进行实地考察。两人带着工兵参谋,赶到长宁村,在查看了地形地貌后,又向黎城县县长、区委书记等人交代,要积极动员当地群众,协助部队,早日把机场建好。为此,八路军七六九团与当地组织调集了长宁村周边5公里内几个村庄的村民参与施工。
施工开始后,在长宁川的场地上,红旗招展,战士们和群众一道,有的推小车,有的担箩筐,有的牵牲口拉碾磙,干得热火朝天。花了不到一周左右的时间,飞机场就基本成形。而后,七六九团又按照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对飞机场的一些细节部位进行了修整,设计了一些标志,这样,长约1000米、宽约13米,由黄土铺成的飞机跑道和停机坪便算大功告成了。
这个简易的飞机场刚刚竣工,太行军区就接到了八路军总部的来电,称美军观察组的飞机将从延安起飞,来接这里的飞行员。收到电报,李达连夜指示太行军区情报联络处负责人李棣华和黄宇田,马上组织人检查机场。
由于根据地缺乏修建飞机场的经验,人们也不懂得如何检测飞机跑道的硬度是否合格,只用肉眼无法判断新造的跑道会存在什么问题。结果,在美军观察组的飞机降落时,出现了一点儿小问题。美军飞机在黄土跑道上滑行时,一只轮子深深地陷入了泥土中。见此情状,在场的人只好分头去到长宁村里,找来老乡所有的井绳,齐心协力,才把陷下的那只轮子吊了出来。随后,七六九团再次对跑道进行了加固,才没有再发生类似问题。
为了避免日伪军的破坏,长宁机场对外绝对保密,机场没有增建导航系统及建筑物。飞机的起落都以七六九团的战士临时点燃的火堆作导航。每次飞机起落结束,人员全部撤离机场,不留任何痕迹。加之机场四周都是老百姓种的庄稼,所以,这座对外称为部队练兵大操场的简易机场,从未被日军的侦察飞机发现过。
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的将士不仅担负着修建维护机场的任务,而且长期驻守长宁村负责机场的安全。从1945年1月至1946年,美军观察组的飞机往返太行与延安时都在长宁机场起落。驻扎在长宁村的八路军负责接待通过空中航线来往于太行和延安之间的美军观察员及我军将领。 1945年春节前夕,中共中央安排美军观察组到八路军抗日中心晋东南地区参观访问,观察组乘飞机安全飞抵长宁机场。
在中共中央北方局驻地左权县麻田镇,北方局代理书记邓小平接待了美军观察组成员惠特尔赛上尉一行,在欢迎宴会之后与他们进行了长谈。李达向美军观察组介绍根据地军民抗日斗争的情况,带领他们到各区参观视察。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使美军人员对太行军民坚定的抗战决心、为抗日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及取得的成就都留下了深刻印象,对共产党军队是战胜日军决定性因素的观点深表信服。
在长宁机场的使用历史上,在执行对日军军事目标的轰炸任务当中,美军飞机共在此起落20余架次。美军机组人员每次降落和住下后,都受到了当地军民的欢迎,并在工作上给予极大的方便,在生活上给予特殊的待遇。据长宁机场的修建者、长宁空运事件的见证者李福森回忆:“美军飞行员很年轻,每次降落休息都住在老百姓家中,我们都腾出最好的房间,拿出最好的生活用品,还给他们做可口的黎城拉面。没多长时间他们就学会用筷子,他们的话我们谁也听不懂,但通过他们比划的手势和脸上的笑容我们知道他们很满意、很开心。”
长宁机场的修建不仅为美军对日作战提供了方便,也为八路军运送重要人员和文件提供了便利。当时,中共一些高级干部、重要人员,携带重要文件去延安,便是在长宁机场搭乘的美国飞机前往。晋冀鲁豫军区成立后,李达还借飞机,将一二九师抗战时期积累的大量电报档案安全送到了延安。
当时,时任军区司令部机要室主任的林桂森看到电报档案太多,成了行军中的一个麻烦,便向李达汇报说:“机要室在抗战时期积累了大量的电报档案,现在已经成了机要室的一个大包袱。而今,部队要随时开赴新的战场,随身携带起来很不方便,我建议将这些档案送到延安,上交中央保管。”
李达赞成这一提议,说:“我同意,这样,电报档案就安全了,你们先研究一个送延安的方案吧。”
林桂森和身边的参谋们商议后,决定派一个可靠的参谋携带电报档案,跟随去延安的干部,由部队武装护送过去。不过,大家心里还有不少担心:从涉县到延安,需要长途跋涉,经过日军和国民党军的多道封锁线,交通、食宿很不方便,而且,档案的安全也很难得到保证。
李达灵机一动,想到了美军观察组的飞机,说:“坐飞机送去吧,我们同美军观察组有合作关系,也经常有我们的高级干部搭乘他们的飞机,从来没有发生过问题,只要送档案的同志不暴露身份,是不会发生问题的。”
临行前,细心的李达又找来护送档案的参谋周良,认真叮嘱和交代,如何跟美军飞行员打交道,遇到意外情况应如何处理,如何以“缴获日军文件要上交中央保管”的理由搪塞美军的询问等。在周良携带档案登机前,李达又向中共中央和军委发报,请中央收到档案后立即回电。就这样,一二九师的电报档案神不知鬼不觉地被送到延安。当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复电说,档案已安全送达中央时,在涉县赤岸村坐镇的李达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题图为曾经使用过的黎城长宁机场所在地。)
(责任编辑:胡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