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 风云途中

来源 :新湘评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l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也有幸运的时候。1932年4月,红军打下福建漳州,毛泽东到漳州龙溪中学图书馆里,翻阅了整整一上午。当时参与此事的漳州中心县委秘书长曾志回忆:“我同他一同去龙溪中学翻书,在图书馆里他一边翻一边说,这个好,那个好,找了好多书,恐怕有好几担书,是用汽车运回中央苏区的。”挑的这些书中,可能就有《资本论》《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以下简称《两种策略》)《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以下简称《“左派”幼稚病》)《反杜林论》等。毛泽东1957年在北京见到曾志,还对她讲:从1932年开始,我从漳州及其他一些地方搜集来的书籍中,把马列著作找出来,读了这本,就看那本,有时还交替着看,硬是读了两年书。
  毛泽东当时如此迫切地研读马列理论,还有更深一层的缘由。
  毛泽东领导红军长期战斗在落后的边远山区,革命队伍的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农民党员比重占绝对优势。党的政策和工作方式怎样适应这种现实,如何解释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这种马列书上没有谈到过的革命路径,迫切需要理论工具。
  此外,一批缺少中国革命实际经验的知识分子型的青年革命家,先后从苏联回国,在党内的地位扶摇直上,俨然以马列主义理论和苏俄革命经验的“护法师”自居。中央领导层形成的这种精神气氛,逐步蔓延到各个根据地,把毛泽东等人根据中国革命实际作出的实践创新,视为“旁门左道”。毛泽东本人从1931年秋天开始,越来越严重地受到中央领导层“左”倾教条主义者的排挤和打击,逐步失去对中央红军和中央苏区的实际领导权。受排挤和打击的理由,除了具体政策上的分歧,主要是被戴上了几顶帽子:“右倾”“富农路线”“狭隘经验主义”“山沟里没有马列主义”。
  客观地讲,毛泽东当时读马列经典确实不算多,与从莫斯科回来的那批年轻革命家在这方面的差距是明显的。在争论中,那些教条主义者搬出的一套套理论,也确实唬住了不少人。比如,在第五次反“围剿”的广昌战役失利后,张闻天和博古之间发生了争论。据李德(布劳恩)回忆,他们争论的用语是:“洛甫(张闻天)说,在地形条件和兵力对比不利的情况下,根本就不应该作战。博古反唇相讥,说洛甫采取了1905年莫斯科起义以后普列汉诺夫对列宁采取的态度,当时普列汉诺夫有一句典型的孟什维克名言,‘人们根本就不应该拿起武器’。”这简直是不挨边的事情,但却是当时中央领导层非常习惯的主流话语。没有留过学的,自然被排斥在这样的氛围之外。这是“左”倾错误统治能够在中央盛行达三年多时间的重要原因。
  在这批教条主义者眼里,毛泽东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呢?
  李德在回忆录里的说法,很有意思。他说:毛泽东喜欢引用民间的形象比喻,引用中国历史上哲学家、军事家和政治家的格言。有人告诉他,毛泽东的一些政治主张和策略原则,是从太平天国起义的口号中吸收过来的。毛泽东根据《孙子兵法》提出了“不打无把握之仗”的原则,但又说要“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暴露了毛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思维方法”。
  毛泽东是不是一点不懂和不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呢?李德承认,“毛也用一些他所熟悉的马克思主义术语,但他的马克思主义的知识是很肤浅的。这是我对他的印象,博古也同意这种看法,他还说了几条理由:毛从来没有在国外生活过,不懂外语;中国又非常缺少马克思主义著作,有限的几本至多也是第二手的,原著更是屈指可数。糟糕的是,毛用折中主义的方法,曲解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并加进其他的内容。例如他常常讲无产阶级,但是他所理解的无产阶级不仅仅是产业工人,而且包括所有最贫穷的阶层——雇农、半佃户、手工业者、小商贩、苦力,甚至乞丐。他的阶级划分,不是从‘社会生产的一定历史地位’及其同生产资料一定的关系出发,而是从收入和生活水准出发。这种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的庸俗歪曲,在实践中影响很深。”
  中国的产业工人数量实在少,毛泽东扩大对无产阶级这个概念的运用范围,是根据中国实际的必要创新,却被视为“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的庸俗歪曲”。身处这样的思想氛围,他不能不感到尴尬,内心也实在不服。唯其如此,他迫切渴望从马列经典著作中寻求理论指导,寻求解释诸如在农民党员占绝大多数的队伍中,无产阶级是否只指产业工人这类中国革命的现实问题。一旦得到马列书籍,研阅之急切,不难想见。
  三本经典送来一场“及时雨”
  逆境中读书,是可贵的机遇。因为外界的压力,也因为内心的苦闷,常常会获得比顺境中的阅读更深刻、更具体的感受和启发。
  打下漳州所得的马列著作,就像一场及时雨,使毛泽东初步获得经典理论武器。在这些书中,当时对他影响最大的有三本: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列宁的《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简称《两种策略》)和《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简称《“左派”幼稚病》)。
  据《反杜林论》的译者吴亮平回忆,他1932年11月在中央苏区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时,“毛泽东一看见我就说:‘你是吴亮平,《反杜林论》不就是你翻译的吗?’我说,是。他说:‘这本书我看过好几遍了。今天碰到你,很高兴。’然后,他又讲了《反杜林论》是怎么样怎么样的一本书。”此后,他多次同吴亮平探讨《反杜林论》中的理论问题,不仅注重书的内容,而且说吴的译文“还比较像中国语言”,对译得较好处做了肯定。例如该书哲学篇第11节末,吴亮平用了“太过沉溺于杯中”,毛泽东说:“这样好,有味。”长征到达陕北后,他还对吴亮平讲:“你看,我把这本书(指《反杜林论》)带过来了。”
  的确,在马恩著作中,毛泽东读得比较频繁的厚本书,当数恩格斯的《反杜林论》。他不光在战争年代阅读,新中国成立后,还多次阅读《反杜林论》,外出视察也带上它。在1964年和1970年,两次批示印发大字本马列经典著作时,都特意叮嘱,要把《反杜林论》多分装几册来印,以方便老同志阅读。他读过的《反杜林论》,有精装本,平装本,还有大字本。所读次数,不好统计。
  《反杜林论》为什么重要,因为它分别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哲学编”第一次连贯地阐明了辩证法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这三大规律。“政治经济学编”对生产、交换和分配的相互关系作了分析,提出生产和分配是统一的,分配从属于生产。“社会主义编”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提出一切社会变革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只有到社会的经济结构中去寻找,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后,会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并对整个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控制。
  毛泽东当时读《反杜林论》,比较重视有关唯物辩证法的论述,这是他当时比较缺乏的。否则就不会被别人贬为“实用主义”和“折中主义”了。
  初读《反杜林论》的收获,比较多地反映在他到陕北后的一些论述当中。比如,1937年七八月间为“抗大”师生讲授《辩证唯物论》,基本概念和观点也主要依据《反杜林论》,并大量引用了该书的论述句子,诸如关于辩证法是自然、社会、人类思维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关于思想逻辑与历史进程的一致性,关于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形式,关于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等等。他的哲学名著《矛盾论》,就是由其《辩证唯物论》讲授提纲中的一节改写而成。为说明矛盾的普遍性,《矛盾论》里又大段引用了《反杜林论》“哲学编”第12节“辩证法·量与质”中的论述。
  读列宁的《两种策略》和《“左派”幼稚病》,情况又有不同。这两本书对毛泽东当时认识中国革命实践的是是非非,直接有用,读起来特别“解渴”。
  1905年,俄国爆发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各阶级都在考虑如何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问题,不同政党和派别也都在考虑自己的策略。列宁这年写的《两种策略》,完整阐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特点,认为资产阶级革命对无产阶级是极其有利的,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要和农民联盟,争取领导权。书中还阐述了实行民主共和制的途径和方法,以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等问题。
  1919年,共产国际成立之初,认为世界革命很快就会到来,主张实行进攻的理论和战略,号召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实现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为建立苏维埃政权而斗争。与此同时,欧美许多国家的共产党教条主义地搬用俄国十月革命经验,实行关门主义,不利用资产阶级的内部矛盾去争取大多数,拒绝去做艰苦的群众工作,反对议会斗争,反对任何妥协,否定党的组织纪律,等等。列宁1920年发表《“左派”幼稚病》,批评了这股“左”倾思潮。
  1933年,毛泽东把《两种策略》送给彭德怀读,附信说:“此书要在大革命时读着,就不会犯错误。”他为什么这样讲?因为《两种策略》主要论述无产阶级政党怎样看待和怎样参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书中提出的争取领导权,同农民组成联盟等策略,恰恰是此前国共合作推进大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没有处理好的问题,由此犯了右倾错误,导致大革命失败。
  不久,毛泽东又将《“左派”幼稚病》送给彭德怀,又附信说:“你看了以前送的那一本书(《两种策略》),叫做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你看了《“左派”幼稚病》才会知道,‘左’与右同样有危害性。”他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左派”幼稚病》所反对的诸如关门主义这样一些“左”倾思潮,在1933年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层颇为泛滥,“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正走向高潮。初读列宁这两本书所得的启发,表明他是联系中国当时的革命实际来领会其要义的。
  不少人回忆,在千难万险的长征途中,毛泽东在担架上或宿营时,仍时常阅读恩格斯和列宁的这三本经典。即使如此,在遵义会议上,有人对他的理论水平还是不以为然。中央政治局委员凯丰就说他照着《三国演义》《孙子兵法》来指挥打仗,“并不高明”。言下之意,你虽然能打仗,但在军事上依然没有马列主义的“味道”,其他方面,就更不用说了。此事对毛泽东刺激不小,成为他到陕北后那样发愤“研究一点学问”的重要动力。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奇迹式增长,从一个人均GDP不及非洲国家平均数1/3的贫穷落后国家,变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但是,国内有不少人只看到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及作为一个发展中、转型中国家必然存在的各种体制、机制问题,对我国的道路和制度缺乏信心。  在巨大成绩面前出现上述认识的反差,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也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缺乏能够解释我国社会经济现象的自主理论创新有关。国内有
期刊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自创建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由“追随者”“同行者”到“领跑者”,创造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诸多纪录,成为中国中车旗下的核心子公司、中国最大的电力机车研制基地、湖南千亿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被誉为“中国电力机车之都”,代表轮轨上中国制造的“国家形象”,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全面自主创新之路。  “三个一流”领跑世界  中车株机公司始终坚持自力更生与开放包容
期刊
关于改革的话题,我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大会讲、小会讲,逢会必讲;反复讲、经常讲,每天都讲。为什么要这样不厌其烦地讲呢?就是急,就是担心,也就是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和忧患感。急的是很多问题已等不起、拖不得了,容不得半点犹疑、丝毫懈怠;担心的是思想认识一旦出现模糊甚至偏差,我们就会上负中央重托、下负群众期盼,就会输在新一轮改革的起跑线上,丧失宝贵的改革发展机遇。  深刻认识为什么要改的问题,增强全面深化改革
期刊
赏析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作为治党治国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头等大事”,理所当然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安定团结始终是我国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在长期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就如何有效维护社会安定
期刊
王震以勇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精神,率领359旅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改造成“陕北的江南”,毛泽东亲笔题词称赞“有创造精神”。继承南泥湾“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垦荒精神,把“北大荒”改造成“北大仓”,奠定了我军屯垦基础。  统一思想是实现创新的首要任务。1941年,王震率359旅进驻南泥湾屯田时,部分指战员对实行军垦屯田政策缺乏思想准备,对南泥湾屯田的意义认识不清;在广大战士中间,也有大量的认为“当兵是来
期刊
“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教育实践活动要确立一个较高标准,并严格按标准抓部署、抓落实、抓检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要准确把握第二批活动的总体要求、实践载体、重点对象、组织指导原则、特点规律。这“五个准确把握”,为扎实推进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行动指南。  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之所以成效显著,就在于高标准部署、严要求落实,做到
期刊
中纪委网站的荐书目录,日前引起不小热议。推荐给广大干部的书籍,古今中外,政经文史,题材广泛,内涵丰富。从荐书的品类,其实可以反思“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做官”这个命题。  一是能力与修养并重。有媒体梳理过这些书,发现社会治理与德行修养类书籍的比重较高。这说明时代对干部能力素质和德行操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的社会治理观念,业已深入人心。对于当代干部而言,了解社会治理的内容,能够在行政管理工
期刊
湘西州将积极策应省委、省政府“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战略构想,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和原生态文化资源,全面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拓展提质,努力把凤凰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把湘西州建成民族文化彰显的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优融合条件。一是加快建设对外大通道。积极推进与贵州铜仁市合作共建铜仁·凤凰机场,加快湘西机场规划建设,着力构建旅游空中走廊。在常吉、吉茶、吉怀、凤大、张花五
期刊
盘古开天十八峒,仙女撒下花数丛。  唯有盘瓠峒奇雅,菊花至今开石中。  泸溪是著名的盘瓠文化发祥地之一,相传辛女嫁给盘瓠时,盘瓠非常穷,没有礼物送给辛女,就用盘瓠峒里的石头雕了一朵栩栩如生的菊花戴在辛女头上。盘瓠的真挚感动了玉皇大帝。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玉皇大帝派仙女到盘瓠峒撒下许多菊花。次日,盘瓠和辛女看到岩墙上冒出了一朵朵漂亮的菊花。  养在深闺  湘西州泸溪县菊花石,是天地自然造化赐予人类
期刊
这本书没有孤立地写毛泽东,而是坚持将毛泽东放在一个群体里进行比较研究,将他的思想与同时代的李大钊、瞿秋白、蔡和森、周恩来、邓中夏等人的思想联系起来进行考察,既很好地揭示了毛泽东在思想理论上的独创性建树,又很好地揭示了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理论上“群流并进”的生动局面。唐振南同志长期在毛泽东生平思想研究这块园地上耕耘,付出的汗水很多,收获也很多。《谁主沉浮——五四时期至秋收起义时期的毛泽东》是他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