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何以为现实解困

来源 :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IRREL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虽然说当我们开始回忆的时候就老了,但是所有的人生看上去都像是在回望中前行。尤其当你在现实中遇到困境的时候,过去的面影对你频频招手与唤起,让你在往事的重温中感到亲切与舒适。文学也是如此。除了那些带有预见性和科幻性的未来文学,几乎所有的写作都是从过去开始,是作家从自己熟悉的经历经验中生发想象。作家对现实的反应大都是相对滞后的,需要一个沉淀、积累、消化和发酵的过程。尤其在媒介发达、信息轰炸、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现实的变化万千与光怪陆离往往让作家的书写无处着手或陷入瓶颈。我们常常说现实远大于想象,如何从逝去的过往中找到现实困境的突破口,如何从浩繁的过去找到当下场域的精神资源,成为每一位作家和现实中人念兹在兹的写作路径与内心需求。
   钟求是的《父亲的长河》是向巴西作家罗萨的名篇《河的第三条岸》的致敬之作,亦让我想起苏东坡的一句诗词,“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都是关乎过去与现在、此岸与彼岸的精神摆渡。人生就是一艘船,要不断乘风破浪,也终会熄火靠岸,还会在内心深处不断逆流而上。故事的落地依然是昆城,那个钟求是当作精神原乡的地方。小说关注普遍性的老年问题,也以无比的深情塑造了具有某种精神承传的父亲形象。当父亲的老年痴呆迹象越来越明显,时间正慢慢夺去他的过去和记忆,遗忘,空白,不认得人,时间感错乱。儿子决定带父亲回老家昆城故地重游,并把父亲记忆中最深刻的部分复原(新建一个旧时校门)。这是跟强大而不可逆的时间赛跑,也是希冀过去能对父亲有某种唤醒和留住。现实中的父亲记忆被层层剥掉,“一个人活在空荡荡的日子里”,日益孤单而茫然,如不系之舟随波沉浮。过去是此岸的一条缰绳,儿时的学堂也好,船工的经历也罢,都是为了让父亲的人生小船有所依靠。然而父亲就是父親,“他的记忆再崩溃,他的世界也不是空白的”。即便只残存一丝记忆,也有自我的尊严和选择。小说的最后,父亲自我放逐,独驾一艘小船,朝着长河而去,像罗萨笔下的父亲那样,去寻找关乎人类精神支撑的第三条河岸;或者像苏东坡所向往的那样,在喧嚣尘世中寻求心灵的解脱与自由。
   如果说钟求是是从人的情感记忆和致敬经典中为现实寻求精神资源,那么文清丽的《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便是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情感力量。小说涉猎大量的昆曲文化专业知识,题目本身便取自昆曲唱词。昆曲自身的形态与蕴藉之美,昆曲演员的敬业痴迷,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小说最重要的是写出了人物的命运感。这个唱闺门旦的昆曲女演员一方面爱戏如命、优雅多情,与演绎角色融为一体,一方面现实生活一直情路坎坷、婚姻不幸。小说也涉及养老问题,尤其当美人迟暮、知音难觅,再加上唯一的女儿车祸去世,闺门旦遭受的人生重创和内心孤苦可想而知。昆曲成为她的人生底色和精神寄托,她每天风雨无阻地在公园亭子里唱着昆曲,既是抒发心中块垒,也是缅怀过去美好。也终于引人走近与理解:一个是愿意听她讲解昆曲、讲述过往的作家,一个是跟她惺惺相惜并产生爱情的老教授。然而闺门旦的现实不幸与养老困境还在继续,不能去梦想的远方,与老教授爱而不能在一起的遗憾,最后只能在家里又唱又跳,被目为精神不正常,让人发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之叹。但正如闺门旦自己所说:“我的人生好失败,可我不后悔,只要有戏唱,在剧院和露天,都无所谓。”是昆曲给她的现实遭遇托底,让她获得人生的安慰和精神的滋养,才能够去承受一个个命运砸下的石头。她又何尝不是一面过去的镜子,让更多的人感染共情,并学会与现实和解。
   安勇的《礼物》是从过去获得解脱与赎罪的勇气。关注女性精神困境,从过去找到和解之道,与拧巴的现实及自我握手言和。这个叫雅洁的女人刚刚办完退休手续,满是精神的负重与人生的失重感:二十年前丈夫车祸丧生,让她一直噩梦缠身、内心恐惧而怨恨;女儿控制欲强,喜欢以爱的名义安排她的生活,让她感到强烈的压迫感;现在又是退休后的空窗期,存在感降低,雅洁愈加感到落寞悲凉,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和内心的安宁。女人的受困者心理不仅因丈夫暴亡带来的阴影和伤痛,现实的种种压抑,还有某种罪责带来的隐秘不安:那场车祸“丈夫是全责,即便人死了,还要对其他死伤者家属进行赔偿”,可是雅洁在善后事宜中通过转移房产和住地逃避了赔偿责任。雅洁的物质生活依然优渥,却因此掉进精神的深渊。与少年伙伴的邂逅,如深渊之上伸过来的一双手,唤起雅洁尘封已久的读书记忆与同学情谊,把她从困境中往上拉升。艳红身处底层生活的热情、乐观知足的心态如春风般感染和温暖了她,让她感到好笑又嫉妒。两人的见面是各自的解困与和解:通过对过去的讲述忏悔,艳红卸掉了心里堆积多年的重负,而雅洁找到了走出现实困扰的出口,“她们似乎同时和自己的身体以及沧桑的岁月达成了某种和解,不觉间她们靠得更近了些”。所谓的“礼物”不单是某本书带给人的召唤和温暖,更是时间的馈赠和生命的接续:“黎明接续黑夜,今天接续昨天,明天接续今天,人类就是在不断接续过程中,始终如一地前行。”“而过去的所有时光,经历的所有事情,那些幸福、痛苦、欢笑和眼泪,都是一份难得的礼物。”
   宋离人的小说大都有一个工厂生活的背景和男女情感的外衣,《三色球》里让人动容的却是人物的精神创伤和超越时空的母子亲情。原生家庭的阴影和情感命运的斑驳多舛成为母子二人漫长的心悸。经历越坎坷,内心越是千疮百孔,便越想把那些照进灰暗日子里的光线留住。母子逃难到上海,房东钱大叔的照拂以及赠送的三色皮球是一束光;相依为命的日子里母亲的关爱更是一直笼罩在儿子生活之上的光环,即便在母亲去世之后。钟求是的《父亲的长河》是把过去还原,而宋离人是用超现实手法把过去留住,只要在母亲遗像前点上一炷香,母子之间便可以心神相通自由交流了。小说比较有意思的设计是几个人物在无意中都叫错了名字:母亲嘴里的男人“李乐天”是她在不幸的婚姻情感中虚构的理想丈夫,儿子的前妻李楠叫错的名字暴露了她的婚外情,而现在的交往对象杜北北因为惯性叫出了前夫的名字又为这段新的情感埋下了伏笔。这些叫错了的名字与灰尘中的光线喻示着过去的经历从来不可能真正过去,而理想的生活也许只能在想象中触及。
   里尔克说:“居于幽暗而暗自努力,寂寞而勇敢地生活在任何一处无情的现实中。”时间的河流一往无前,每个人都被“此岸”的生活推着往前走,在密不透风的现实中寻找短暂喘息与休憩的出口。过去是我们的来处,散落着生活与情感的点点脚印。当人生被现实围困,过去成为一种路径、一面镜子,让人回到初心回到生活本身,在朝花夕拾中找到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动力。回首过去不是让人回到过去,而是在来处中看清自我、感受内心,为现实解困找到可能,在隔空对照中获得力量与安慰。过去是描摹现实生活的媒介、策略和装置,成为方法论。所有的现在,都是过去的合力所至,也都会延伸到未来,只有过去未去,才可能未来已来。现实不仅仅衔接这两者,更需要把来路和归处作为镜鉴,以此映照现实、归纳现实,并表达现实。如此看来,也是本期几篇小说留给我们的启发和思考。
其他文献
1      搬到新家,我最爱去的就是后花园了。说是后花园,其实是家门口的街心公园,距家不足三百米。房子是爱人单位分的经济适用房,他得意地说,你到周围看看,有咱们这么好的地段吗?相邻的是七彩光幼儿园,对面就是美廉美超市,拐弯是育英中学,中学不远处即是电影学院,整条街上花店、美容店、美发店、饭店、电影院、药店,应有尽有。公园近得就像咱家的,还不用人打理,多美的事。 
期刊
司法改革理论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新时代司法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指导思想.这一理论由司法改革目标论、司法管理体制改革论、司法权运行机制改革论、司法机构职能改革论、加强人权司法保障论、司法职业制度改革论、司法改革方法论等理论构成,是一个内涵丰富、体系严整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司法改革政策措施背后的哲理、政理、法理,包含着一系列蕴含法律哲理、法治公理、法学原理的司法名言金句.
当下文学书写进入一个热衷于贴标签的时代,无论是作家的写作,还是批评家的批评和阐释,都乐于此.标签是一种写作者身份强化的手段,一种文本辨识度提高的方法,一种写作行为固化的表征.标签能够将作家迅速圈子化、类型化、理论化,为理论批评提供一定的便利.标签最大的魔力在于,几个同样的关键词,往往就可以给同一类型的不同作品用上,并生发出评论文章来.久而久之,写作者也形成一种固定思维,也可以说是“理论化思维”,就是对标理论批评进行创作,将自己的写作往各种标签和关键词上去贴、去靠.特别是青年作家们,本着尽快融入文学这个大家
期刊
余婶回老家的时候,正是英东北路7号院的人赶着上班上学的点,人们看见身材矮瘦的余师傅,把两个拴在一起的大尼龙袋子,一前一后搭到余婶肩上,顺手往下拽拽。余婶还不放心,叮嘱说:弄结实点。   余师傅说:太鼓囊了,路上转身的时候,小心点,别碰着人呀车的。   余婶说:都是衣裳,碰着也不疼。余师傅扯着嘴角说:那要是车碰着你呢,刮一下子,就不轻快。余婶看他一副疼的模样,也皱了眉,扯了嘴角问:你腿还疼?余婶
期刊
一般认为,对于一门学术型学科而言,一套方法的存在及由此而形成的方法论至关重要.在德国,法律一直以来都是一门学术型学科.作为被称之为“法学”(字面意思是法律“科学”,更确切地说是有关法律的学问)的研究对象,法律以具有一套专门的法学方法论为其特征.在德国大学法学院中,法学方法论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讲授科目,且围绕这门课程有大量的法学文献.这些文献所讨论的是德国法律人如何(或者更准确地说:应该如何)开展法律工作.德语文献相关讨论中的一个特殊之处在于,在概念上区分“法律解释”与“法的续造”.方法论的讨论涉及制定法解释
教师负担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借助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2001-2020年主题为“教师负担”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构化呈现当前研究成果的路线图.研究发现,随着对教师负担研究的理论挖掘日益深入,对教师负担的具体衡量指标从以往针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中剥离出来,“工作量”“教师工作量”“工作投入”“工作时间”“工作负荷”等内容不断涌现.研究热点聚焦于教师负担内容、影响因素、教师减负策略、教师工作时间和工作量、教师工作时间和工作压力与工作负担关系等方面.研究群体
“学会学习”是人在社会中的必需素养.渗透“学会学习”素养是义务教育阶段所有课程应该并且能够承担的关键职责.基于“学会学习”素养的内涵规定,尝试设计分析框架与指标体系,定量分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学会学习”的内容.研究发现:在最新修订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学会学习”内容的呈现效果良好,已超越情感指导而侧重认知与元认知指导;但“学会学习”内容的整体设计略显随意,具体表现为整体分布过于集中、年级分布高度一致、数学各领域分布差异显著.缺乏科学规划与理性设计,是核心素养物化为教科书内容的普遍症结所在.
《民法典》中介合同章较之《合同法》居间合同章,增加了两个关键性的条文,并修改了个别条文的表述.中介合同参照适用委托合同规则的导入及其解读,与中介合同和委托合同内在关系定位密切相关.中介合同有别于委托合同,委托合同的规定并非全部可以“参照适用”,应当根据中介合同的性质逐一分析判断.中介合同“禁止跳单”规则的导入,会与委托合同任意解除权制度的参照适用发生交错,面临报酬请求权构成抑或损害赔偿请求权构成之争.但即使可以参照适用委托合同任意解除,任意解除中介合同时可以肯定报酬请求权的,也仅仅限于构成“跳单”的情形,
网络犯罪借助现代科技,使得传统侦查手段难以应付,而网络留痕的技术特征使实施网络搜查打击犯罪成为可能.实践中的网络搜查包括网络通信审查、“黑客行为”、植入计算机“病毒”、利用后门程序等类型,具有专业技术性、远程非接触性、受客观条件限制小、高度封闭性和秘密性等特征,可能给公民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安全造成威胁.为实现网络搜查的依法运行,应明确其本质属性仍为搜查,需遵循搜查之原则,如强制侦查法定原则、比例原则、令状原则、司法审查原则.根据此种属性和原则,可以通过限制网络搜查的适用案件类型、程序启动的证明标准,明确司
登记的担保权顺位规则旨在解决以登记作为公示方式的担保权竞存时的顺位问题,《民法典》第414条构建了以登记为中心的抵押权竞存下的顺位规则,该条具有强大的体系效应和广泛的适用价值,它构建了统一的动产重复抵押的顺位规则,解决了权利重复抵押的顺位规则、抵押权与可以登记的权利质权冲突规则,明确了典型担保与非典型担保之间的顺位关系,并可参照适用于权利质权竞存情形下权利顺位的确定,为多重的担保性债权转让的顺位规则提供了基础.《民法典》第414条确立了顺位升进主义.但《民法典》第414条在适用中应当排除正常经营买受人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