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经高雄市中山二路,一栋占地300多平方米、楼高3层、有着鲜艳鹅黄色外观的大楼,总是特别引人注目。这里是文具连锁店“九乘九”在高雄5间门市的其中一家。从门庭前可容纳10个车位的专属停车场,到店内如大卖场般井然排列的收银机结账走道,初次登门的人常惊讶文具店竟然可以开到如此规模。
事实上,不仅是高雄人耳熟能详,在台北、台南,也都可以看到“九乘九”的身影。目前在全台拥有7家店面的“九乘九”,一年营业额高达2亿元(新台币,下同)。
究竟,“九乘九”是如何靠着铅笔、橡皮擦等小商品打造出版图遍及全台的文具王国?而在一件件单价不乏只有个位数的商品中,它又是如何累积出逾亿营收?
第一堂:简单的经营哲学
在“九乘九”身上,可以看到如何成功经营文具店的6堂课。
“我做生意的原则,就是简单2个字。”今年45岁的商佑彰董事长,从15年前创办“九乘九”后,就一路坚持用简单心法经营细琐行业。
当许多同业在壮大后,纷纷努力拓展产品线,从文具跨到日常用品时,商佑彰不改文具专卖店的定位;当别人经常为降低进货成本,而想办法和上游互动更紧密时,他坚持从不应酬;在文具与礼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行各业都在绞尽脑汁大打行销战时,他谢绝所有媒体的采访。
在文具业,一味追逐流行很快就会失去方向。商佑彰说,以“九乘九”为例,光是每天摆在每家店面货架上的品种就高达6万种,其背后代表着难以计数的进货、定价、陈列等判断与决策。
化繁为简,是商佑彰在小买卖做出大事业的不二法则。“经商就是在货品买卖之间取得利润而已。”有着拘谨、惜字如金个性的商佑彰说,在新产品永远应接不暇的文具业里,在汰旧换新洪流中站稳脚步的关键,就是把握住基本的商品认知与市场判断。
第二堂:赢在起跑点
简单的经营哲学,必须仰仗丰富的专业与经验积累,但商佑彰其实早就准备好了。在商佑彰小时候,他的父亲就已经是高雄地区知名的文具批发中盘商。因此,商佑彰等于从小就在累积文具商品与市场的敏锐度。
尽管父亲在商佑彰退伍后1年多就过世,但曾经管理过一间生产签字笔的小工厂的商佑彰,在熟悉文具产业链的生态,以及父亲在业界遗留给他的好名声双重优势下,让他在走进文具门市行业时已经是驾轻就熟。
“刚创业时,只有一家供应商不敢让我们卖而已。”当年和商佑彰一起创业的妻子、“九乘九”助理林嘉慧说。因为文具的品种繁杂,因此供应商也很多,像“九乘九”目前就有达300多家海内外供应商。
第三堂:作风保守 出手精准
尽管已经累积出高知名度的文具店销售渠道品牌,但“九乘九”却有着每2年才开一家店的保守策略。“更少一定要上一家店先赚钱,才会开下一家店。”林嘉慧说,“九乘九”其实和很多流通业积极布建销售渠道的做法很不一样。保守的经营风格源自商佑彰的低调性格。
但商佑彰也强调,尽管“九乘九”的经营作风相对保守,但该冲的时候也从不迟疑。
商佑彰以5年前在台北开店为例指出,当时他是和林嘉慧到台北考察市场,结果在搭计程车时刚好看到一家店面出租,对文具消费市场嗅觉敏锐的商佑彰觉得这里非常适合开店,当下就决定下车向房东敲门,并在当天就签约。林嘉慧透露,结果这家门市的业绩直到今天都还是呱呱叫。
第四堂:义无反顾创业精神
事实上,早在商佑彰和林嘉慧夫妻创业之初,就可以看到他们不出手则已的作风。商佑彰回忆,他创业时,就决定要打造出一家文具种类最齐全的大型门市。因此,尽管手头没有资金,他仍义无反顾地把父亲遗留给他的一块土地拿去融资1 200万全数投入开文具店。
在创业第三年,决定开第二家门市时,小孩已经5岁的他们连住家都还是用租的,他们的打算是:“有钱一定先拿来冲事业。”
聊到创业维艰的往事,林嘉慧也提到,虽然自己家开文具店;但小孩从小到大所使用的文具全都是报废品或瑕疵品,他说自己的爸妈开“九乘九”,同学没有人相信。
第五堂:永不停止 累积专业
小时候沉浸在文具世界虽然让商佑彰的创业加分不少,但他对于文具行业的专注与投入更是“九乘九”有今日局面的关键。
商佑彰说,他每天都保持着花一半的时间都在研究商品上。另外,商佑彰还说出一个他始终不愿意在媒体曝光原因,就是他经常会在全省跑做市场调查,被认出来的话会很不方便。
为了能即时得知商品在市场的接受度,他甚至还斥资2000多万建置e化系统,为的就是要在3秒内接收商品销售信息,让他可以随时通过数字解读产品力。很多供应商只要有新产品,一定先拿来找他。
“对商品的认知、数字的印证、修正自己的观念,就是这三部曲而已。”这是商佑彰抓准产品力的三大秘诀。
事实上,“九乘九”所有的架上陈列也都是商佑彰亲自设计。小小一件的文具最难陈列,但商佑彰就是能够让消费者第一眼找到他们要的。
第六堂:志工管理学
中小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瓶颈。“九乘九”也不例外。林嘉慧回忆,大约在2002年、“九乘九”开展第四家店面时,他们就面临在管理上力不从心的经验。几经摸索后,他们夫妻俩因缘际会相继去上了慈济的志工课程,终于得以解开难题。
林嘉慧说,上过慈济一年10堂的志工课后,原本封闭的心胸、本位主义的思维都改变,学会授权外,在企业管理的眼界也因此增进不少。她说,以前会整天烦恼自己力有未逮,但眼界开阔后,遇事真的因此顺利很多。
在志工课程的洗礼下,现在不仅夫妻俩每个月都会固定抽出至少一个周日去做志工,甚至还在公司内开展心灵讲座。“我可不希望我的员工一边工作一边得忧郁症。”她说,以往认为发放员工分红就是很好的奖励,但现在她更发现,帮助员工的学习,乃至充实员工的心灵,都是企业主的责任。
事实上,不仅是高雄人耳熟能详,在台北、台南,也都可以看到“九乘九”的身影。目前在全台拥有7家店面的“九乘九”,一年营业额高达2亿元(新台币,下同)。
究竟,“九乘九”是如何靠着铅笔、橡皮擦等小商品打造出版图遍及全台的文具王国?而在一件件单价不乏只有个位数的商品中,它又是如何累积出逾亿营收?
第一堂:简单的经营哲学
在“九乘九”身上,可以看到如何成功经营文具店的6堂课。
“我做生意的原则,就是简单2个字。”今年45岁的商佑彰董事长,从15年前创办“九乘九”后,就一路坚持用简单心法经营细琐行业。
当许多同业在壮大后,纷纷努力拓展产品线,从文具跨到日常用品时,商佑彰不改文具专卖店的定位;当别人经常为降低进货成本,而想办法和上游互动更紧密时,他坚持从不应酬;在文具与礼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行各业都在绞尽脑汁大打行销战时,他谢绝所有媒体的采访。
在文具业,一味追逐流行很快就会失去方向。商佑彰说,以“九乘九”为例,光是每天摆在每家店面货架上的品种就高达6万种,其背后代表着难以计数的进货、定价、陈列等判断与决策。
化繁为简,是商佑彰在小买卖做出大事业的不二法则。“经商就是在货品买卖之间取得利润而已。”有着拘谨、惜字如金个性的商佑彰说,在新产品永远应接不暇的文具业里,在汰旧换新洪流中站稳脚步的关键,就是把握住基本的商品认知与市场判断。
第二堂:赢在起跑点
简单的经营哲学,必须仰仗丰富的专业与经验积累,但商佑彰其实早就准备好了。在商佑彰小时候,他的父亲就已经是高雄地区知名的文具批发中盘商。因此,商佑彰等于从小就在累积文具商品与市场的敏锐度。
尽管父亲在商佑彰退伍后1年多就过世,但曾经管理过一间生产签字笔的小工厂的商佑彰,在熟悉文具产业链的生态,以及父亲在业界遗留给他的好名声双重优势下,让他在走进文具门市行业时已经是驾轻就熟。
“刚创业时,只有一家供应商不敢让我们卖而已。”当年和商佑彰一起创业的妻子、“九乘九”助理林嘉慧说。因为文具的品种繁杂,因此供应商也很多,像“九乘九”目前就有达300多家海内外供应商。
第三堂:作风保守 出手精准
尽管已经累积出高知名度的文具店销售渠道品牌,但“九乘九”却有着每2年才开一家店的保守策略。“更少一定要上一家店先赚钱,才会开下一家店。”林嘉慧说,“九乘九”其实和很多流通业积极布建销售渠道的做法很不一样。保守的经营风格源自商佑彰的低调性格。
但商佑彰也强调,尽管“九乘九”的经营作风相对保守,但该冲的时候也从不迟疑。
商佑彰以5年前在台北开店为例指出,当时他是和林嘉慧到台北考察市场,结果在搭计程车时刚好看到一家店面出租,对文具消费市场嗅觉敏锐的商佑彰觉得这里非常适合开店,当下就决定下车向房东敲门,并在当天就签约。林嘉慧透露,结果这家门市的业绩直到今天都还是呱呱叫。
第四堂:义无反顾创业精神
事实上,早在商佑彰和林嘉慧夫妻创业之初,就可以看到他们不出手则已的作风。商佑彰回忆,他创业时,就决定要打造出一家文具种类最齐全的大型门市。因此,尽管手头没有资金,他仍义无反顾地把父亲遗留给他的一块土地拿去融资1 200万全数投入开文具店。
在创业第三年,决定开第二家门市时,小孩已经5岁的他们连住家都还是用租的,他们的打算是:“有钱一定先拿来冲事业。”
聊到创业维艰的往事,林嘉慧也提到,虽然自己家开文具店;但小孩从小到大所使用的文具全都是报废品或瑕疵品,他说自己的爸妈开“九乘九”,同学没有人相信。
第五堂:永不停止 累积专业
小时候沉浸在文具世界虽然让商佑彰的创业加分不少,但他对于文具行业的专注与投入更是“九乘九”有今日局面的关键。
商佑彰说,他每天都保持着花一半的时间都在研究商品上。另外,商佑彰还说出一个他始终不愿意在媒体曝光原因,就是他经常会在全省跑做市场调查,被认出来的话会很不方便。
为了能即时得知商品在市场的接受度,他甚至还斥资2000多万建置e化系统,为的就是要在3秒内接收商品销售信息,让他可以随时通过数字解读产品力。很多供应商只要有新产品,一定先拿来找他。
“对商品的认知、数字的印证、修正自己的观念,就是这三部曲而已。”这是商佑彰抓准产品力的三大秘诀。
事实上,“九乘九”所有的架上陈列也都是商佑彰亲自设计。小小一件的文具最难陈列,但商佑彰就是能够让消费者第一眼找到他们要的。
第六堂:志工管理学
中小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瓶颈。“九乘九”也不例外。林嘉慧回忆,大约在2002年、“九乘九”开展第四家店面时,他们就面临在管理上力不从心的经验。几经摸索后,他们夫妻俩因缘际会相继去上了慈济的志工课程,终于得以解开难题。
林嘉慧说,上过慈济一年10堂的志工课后,原本封闭的心胸、本位主义的思维都改变,学会授权外,在企业管理的眼界也因此增进不少。她说,以前会整天烦恼自己力有未逮,但眼界开阔后,遇事真的因此顺利很多。
在志工课程的洗礼下,现在不仅夫妻俩每个月都会固定抽出至少一个周日去做志工,甚至还在公司内开展心灵讲座。“我可不希望我的员工一边工作一边得忧郁症。”她说,以往认为发放员工分红就是很好的奖励,但现在她更发现,帮助员工的学习,乃至充实员工的心灵,都是企业主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