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公新学《三经新义》的内圣外王之道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y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庆历之后还是宋学地域学派的“临川之学”,到熙宁以后演变为一种新官学即“荆公新学”。虽然王安石对内圣外王之道的追求一直没有改变,但是其学术旨趣、思想内容的重心发生了变化。荆公新学更为关注以经术经世务的外王之道,以满足“积弱之后而欲济之以富强”的经世致用迫切需要。王安石分别从《尚书》《周礼》《诗经》等先王政典探寻礼乐制度、治理方法的依据,以解决熙宁新政的现实政治问题。同时,荆公新学也关心“人君方寸之地”“养心”的内圣之道,但主要目的是凸显政治睿智、强力意志的精神因素,其内圣之道直接依附于外王之用,不同于道学派
其他文献
教师评价是确保教师队伍质量的关键。传统的教师考核主要关注容易操作的量化的评价,缺乏对真实教学实践的评价。该文聚焦探讨旨在评价真实教师教学实践的教师表现性评价系统的研发与实施逻辑,以美国edTPA系统为例,围绕“评什么”“如何评”以及“为何评”,分析该系统是如何界定教学概念,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以教学计划、教学实践和评价学习为三大考核任务,评价教师的真实教学实践。教师表现性评价系统在评价教师教学实践的同时更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对于改进我国现有教师考核制度,更新对教师教学实践评价的方法提供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