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推出八集系列节目《大国工匠》。这系列节目从大勇不惧、大巧破难、大道无疆、大任担当等层面,讲述了来自24个不同行业的当代中国工匠的人生故事。这些“大国工匠”凭借他们非凡的职业绝技,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传奇。
“大国工匠”的背后是我国多年来累积的实践人才不足、高技能人才缺乏、中国制造2025面临重大挑战等问题,在此背景之下,“新工科”应运而生。
“大业欲成,人才为重。”2018年3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有612个项目名列“新工科”名单。该通知的正式公布,对于高校来说,意味着备受关注的“新工科”建设开始进入实施阶段;对于高考生来说,意味着有些“新工科”专业会成为今后报考竞争较为激烈的热门专业。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曾指出:“我们正在推行‘新工科’,这个口号现在已经叫响了,下一步怎么推进,要把一些难点问题解决好。教材建设、教师素质、体系融合、基地建设,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中国的工科教育前景很广阔。我们要努力提高工科教育的质量,打造好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
1. “新工科”的研究内容
工业是立国之本,当前世界已经跨入第四次工业革命。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工业一体化将是未来工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新工科”的本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什么是创新型人才?理科是研究自然之理的科学,工科是运用自然之理的科学,“新工科”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伟大的工程师——应用自然之理进行伟大创新的人。
在教育部发布的文件中,“新工科”的主要研究内容被归纳为“五个新”,即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学科专业的新结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教育教学的新质量、分类发展的新体系。
2.“新工科”与传统工科的区别
相对于传统的工科人才,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他们不仅要在某一学科上研究精深,还应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他们不仅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现有的问题,还有能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以应对未来发展出现的问题,对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起到引领作用;他们不仅在技术上表现优秀,还懂得经济、社会和管理知识,兼具良好的人文素养。
与传统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尤其注重信息通讯、电子控制、软件设计等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的紧密结合。
3.“新工科”的未来就业前景
目前迅猛发展的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大健康等新经济领域都出现人才供给不足现象,暴露出我国工程教育与新兴产业、新经济发展有所脱节的问题。
“缺人才”不只发生在现在,还会发生在未来。据相关数据显示,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电力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材料将成为人才缺口最大的几个产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会达到750万人。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950万人,电力装备的人才缺口也将达到909万人。
4.与“新工科”相关的专业
“新工科”的外部表现形式是新专业。2017年2月14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列出了“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预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10个领域榜上有名。
从目前国内大学的专业设置情况来看,电子技术类、计算机技术、网络与信息工程、安全工程、新能源、功能材料、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专业将被纳入“新工科”的范畴。
目前普遍被看好的面向“新工科”的专业大类如下:
(1)大数据类
大数据是众多学科与统计学交叉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面对海量的数据,人们需要对含有信息的数据进行专业化的处理。大数据涉及数据挖掘、云计算等与数学、计算机、统计学相关的学科知识,它的使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大数据本质上是高科技的产物,它使人类对数据的挖掘和利用迈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2)云计算类
云计算是指“超级计算集群”通过网络输送各种计算机服务及数据。“超级计算集群”云计算的出现,使原本需要自己购买硬件服务器并自行搭建开通门户网站的客户只要支付包月费用,就可以拥有自己的网站门户,由此云计算的应用前景相当广阔。云计算的专业基础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机械自动化等学科相关。
(3)人工智能类
人工智能主要是研究、开发机器来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它是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一门新技术科学。它是许多高新企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类专业包括智能、通讯、数据、心理、哲学等众多学科,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
(4)基因工程类
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能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在受体细胞内实现复制、转录、翻译、表达。基因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综合发展基础上产生的一门崭新的生物技术科学。
(5)核技术类
核技术通常包括核能技术、核动力技术、同位素技术、辐射技术、核燃料技术、核辐射防护技术等领域。我国核工业已经从适度发展迈向积极发展,并力争到2020年将核电在电力装机容量的比重提高到5%;而相比世界平均水平已接近20%的现状,更说明中国在此方面发展的前景不可估量。
(6)光电信息科学與工程类
该类专业是将原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科学、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光电信息工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五个专业统一修订后而成的,毕业生可从事光学工程、光通信、图像与信息处理等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以及相关领域的产品设计与制造、科技开发与应用、运行管理等工作。
(7)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类
随着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高新技术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相互交叉、渗透、融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当代的设计制造技术致力于运用先进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的复杂技术问题,以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
“大国工匠”的背后是我国多年来累积的实践人才不足、高技能人才缺乏、中国制造2025面临重大挑战等问题,在此背景之下,“新工科”应运而生。
“大业欲成,人才为重。”2018年3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有612个项目名列“新工科”名单。该通知的正式公布,对于高校来说,意味着备受关注的“新工科”建设开始进入实施阶段;对于高考生来说,意味着有些“新工科”专业会成为今后报考竞争较为激烈的热门专业。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曾指出:“我们正在推行‘新工科’,这个口号现在已经叫响了,下一步怎么推进,要把一些难点问题解决好。教材建设、教师素质、体系融合、基地建设,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中国的工科教育前景很广阔。我们要努力提高工科教育的质量,打造好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
1. “新工科”的研究内容
工业是立国之本,当前世界已经跨入第四次工业革命。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工业一体化将是未来工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新工科”的本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什么是创新型人才?理科是研究自然之理的科学,工科是运用自然之理的科学,“新工科”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伟大的工程师——应用自然之理进行伟大创新的人。
在教育部发布的文件中,“新工科”的主要研究内容被归纳为“五个新”,即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学科专业的新结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教育教学的新质量、分类发展的新体系。
2.“新工科”与传统工科的区别
相对于传统的工科人才,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他们不仅要在某一学科上研究精深,还应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他们不仅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现有的问题,还有能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以应对未来发展出现的问题,对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起到引领作用;他们不仅在技术上表现优秀,还懂得经济、社会和管理知识,兼具良好的人文素养。
与传统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尤其注重信息通讯、电子控制、软件设计等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的紧密结合。
3.“新工科”的未来就业前景
目前迅猛发展的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大健康等新经济领域都出现人才供给不足现象,暴露出我国工程教育与新兴产业、新经济发展有所脱节的问题。
“缺人才”不只发生在现在,还会发生在未来。据相关数据显示,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电力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材料将成为人才缺口最大的几个产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会达到750万人。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950万人,电力装备的人才缺口也将达到909万人。
4.与“新工科”相关的专业
“新工科”的外部表现形式是新专业。2017年2月14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列出了“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预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10个领域榜上有名。
从目前国内大学的专业设置情况来看,电子技术类、计算机技术、网络与信息工程、安全工程、新能源、功能材料、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专业将被纳入“新工科”的范畴。
目前普遍被看好的面向“新工科”的专业大类如下:
(1)大数据类
大数据是众多学科与统计学交叉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面对海量的数据,人们需要对含有信息的数据进行专业化的处理。大数据涉及数据挖掘、云计算等与数学、计算机、统计学相关的学科知识,它的使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大数据本质上是高科技的产物,它使人类对数据的挖掘和利用迈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2)云计算类
云计算是指“超级计算集群”通过网络输送各种计算机服务及数据。“超级计算集群”云计算的出现,使原本需要自己购买硬件服务器并自行搭建开通门户网站的客户只要支付包月费用,就可以拥有自己的网站门户,由此云计算的应用前景相当广阔。云计算的专业基础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机械自动化等学科相关。
(3)人工智能类
人工智能主要是研究、开发机器来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它是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一门新技术科学。它是许多高新企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类专业包括智能、通讯、数据、心理、哲学等众多学科,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
(4)基因工程类
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能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在受体细胞内实现复制、转录、翻译、表达。基因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综合发展基础上产生的一门崭新的生物技术科学。
(5)核技术类
核技术通常包括核能技术、核动力技术、同位素技术、辐射技术、核燃料技术、核辐射防护技术等领域。我国核工业已经从适度发展迈向积极发展,并力争到2020年将核电在电力装机容量的比重提高到5%;而相比世界平均水平已接近20%的现状,更说明中国在此方面发展的前景不可估量。
(6)光电信息科学與工程类
该类专业是将原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科学、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光电信息工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五个专业统一修订后而成的,毕业生可从事光学工程、光通信、图像与信息处理等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以及相关领域的产品设计与制造、科技开发与应用、运行管理等工作。
(7)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类
随着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高新技术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相互交叉、渗透、融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当代的设计制造技术致力于运用先进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的复杂技术问题,以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