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限风光在险峰”,这是杨元庆在2006年11月联想集团第九届大中国区核心顾委会上的演讲题目。每每在这样的场合演讲,总会令这位“少帅”激动不已,因为台下的听众来自他一手缔造并奠定其在联想地位的“大联想”渠道体系。两年多之前,在风景秀丽的青城山,他还力挽狂澜稳住了这一体系。青城山上的杨元庆,胸中一定汹涌澎湃。只有他知道,如果青城山上不欢而散,对他意味着什么。半年之后,联想宣布收购IBM PC之时,人们才得以想见,青城山上杨元庆内心所经历的,是怎样不足为外人道的“尖峰时刻”。“险峰”,是的,从中国这片根据地,到纽约、巴黎、新德里……杨元庆主导和推动的这一惊世并购已经走到哪里,将会走向何方?已经42岁的杨元庆用了“险峰”一词,多少能流露出他此时的心情。“这件并购案的意义用‘伟大’二字来形容不会过分……它的勇敢、智慧以及过程中的每一个篇章细节,都将被经济管理教科书作为案例记载下来。”杨元庆的老师、联想缔造者柳传志当初曾对并购持保留态度,但后来,相信“世界是平的”、只需“踩实5步”的年轻人说服了“踩实20步才撒腿”的老人。蛰伏完成稳定过渡、虚位引入专才、深耕激活国内市场,都为联想的国际化赢得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一方面,没有发生类似其它中国企业国际并购的“大意外”,令杨元庆“把心放回到肚子里”,另一方面,“相对稳定”甚至“相对乐观”并不能掩盖国际业务持续亏损,国内市场仍在反哺国际的局面。接下来,更深的水位、更大的风浪在前方等待着这艘航船,跨国并购三年见分晓的规律像一块石头矗立在前方。联想没有退路。对中国企业来说,国际化没有现成的路径,所有的人都既可能是先驱,也可能成为先烈。柳传志评价联想的“贸工技”路线与华为相比,是在从平稳的南坡爬“喜马拉雅山”。业内人士在谈到联想的国际化时,却用了一个“撑竿跳”的比喻,“能跳得最高,也最具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