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2月17日起,我作为第五批赴深圳体悟实训队员,在深圳劲嘉集团开展了为期100余天的体悟实训。100余天来,我始终心怀感恩,牢记初心使命,聚焦主责主业,沉浸式实训、全方位融入、内生式感悟,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专业精神和探索勇气。
实训期间,我严格贯彻落实实训队部署安排,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积极参加“三述”“青深学堂”“学员大讲堂”,砥砺初心,牢记使命;我在实训企业挂起职务、当好职员,全力融入服务企业,撰写的《劲嘉初印象》《从劲嘉看深圳企业的发展逻辑》在其第75期、76期内刊上发表,《深圳体悟关键是增强内生动力》等体悟文章分别在第五批体悟实训公众号、《青岛通讯》、青岛《党建客厅》上发表;我对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了《锻造长板补齐短板推动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换道超车》调研报告,在《鹏城体悟》专报第5期发表,并收录于青岛市《“学深圳、赶深圳”通讯》2021年第1期;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同事们团结协作,扎实做好学习研究部各项工作,完成全队大课题、汇报、总结、《鹏城体悟》简报专报等目标任务,起草讲话、总结、新闻稿等各类文稿30余篇,举办“青深学堂”13期,“学员大讲堂”12期,编发《鹏城体悟》简报6期、专报28期。
100余天来,我坚持白天在单位实训、晚上集中学习、周末调研走访,全方位、立体式体悟实训、感知深圳,对深圳“这座城”、“城里的事”和“做事的人”有了深刻感悟,为更好推动今后工作充足了能量、积蓄了力量。
这座城——始终保持敢为人先、持续创新的精神气质。
我的实训单位深圳劲嘉集团,主要从事印刷包装这一传统产业,但他们的思维却不传统,在技术探索创新上敢闯敢试,先后获得专利617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先进印刷设备机群,开展光学防伪、智能包装等高新技术研发,获得包装印刷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于1996年的劲嘉,仅有用20多年时间,就从一家小印刷厂发展成在A股上市的现代化大型包装产业集团。
劲嘉的故事只是深圳这座城里众多的奇迹之一。从蛇口“开山第一炮”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用40年就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国际城市。華为、平安、腾讯、比亚迪、大疆、华大基因,一家家科技巨头从深圳走向全球,粤海街道拥有国家高新企业1100多家,每年创造GDP3000多亿。这座寸土寸金的城市森林覆盖率超过40%、绿化覆盖率超过45%,建有1200多座公园和众多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让市民在繁忙工作之余能够随时找到“诗和远方”。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智慧+”手段让汽车“快起来”,实施福田中心区交通设施及空间环境综合提升工程,让市民的脚步“慢下来”,以智慧交通为切入点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让市民的生活更便利,获得感、幸福感更足。
感知当下深圳,憧憬青岛未来。我们需要深入学习领悟“特区精神”,厚植青岛的精神气质,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朝着更加美好的明天阔步前行。
城里的事——运用市场逻辑和资本力量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为做好调研课题,我对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了研究,到比亚迪、海梁科技、华为等企业进行了学习。比亚迪专注于电池研究数十年,完全掌握了电动车的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是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佼佼者,也是深圳公交车、出租车全电动化的幕后英雄。海梁科技生产的阿尔法巴智能驾驶公交,2017年实现全球首发试运行,去年12月又在武汉龙灵山生态公园投入运营。华为的车联网解决方案,早在2017年就获得国际智能汽车决策者产业大会“车联网创新技术”奖,并联合国内18家车企成立“5G汽车生态圈”,利用其雄厚的ICT实力布局汽车领域。通过企业的技术创新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深圳又一次走在全国前列,而其背后的产业发展逻辑值得关注,即由企业主导产学研一体化,由政府做好产业规划引导、有效制度供给等,极大提升了科研成果转化的效能。深圳90%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的研发人员在企业、90%的科研投入来源于企业、90%的专利申请来自企业、90%的研发机构建在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这6个90%是最好的印证。
同时,深圳持续加强金融业创新发展,是全国创投行业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去年金融业增加值达到4100多亿元,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基金数量、管理基金规模均位居全国前列,并且构建起“创新+创业+创投”协同互动格局,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赋能。
以企业为主体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用资本的力量推动科技创新、人才聚焦、产业发展,加快“四链合一”和产业转型升级,把青岛建设成为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和全球创投风投中心,深圳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做事的人——牢牢抓住“人”这一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
走在深圳的街区、地铁、商超中,一张张青春面孔带给人满满的青春气息。很多深圳企业,不仅90后已经成为公司的中坚力量,很多创始人都是80后甚至90后。深圳每年引进人才超过20万人以上,常住人口平均年龄仅有32.5岁,是全国最年轻的一线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结构的年轻化,让城市发展更具活力和创造力。这得益于“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开放包容,得益于“深爱人才,圳等您来”的求贤若渴,深圳不仅在人才引进、落户、住房、医疗、服务方面拿出最优政策,而且注重从精神层面表达对于人才的尊重。深圳夜生活指数仅次于上海,排名全国第二,24小时书店、便利店等,让年轻人的生活24小时都一样便利。在深圳湾黄金地段,用1156亩土地建成全国首个以“人才”命名的主题公园—深圳人才公园,展现出浓浓的爱才诚意。
城市发展离不开人,撑起青岛的雄心与未来,必须快速扩大人口规划,加快人才引进是重中之重。青岛陆续出台的一系列人才政策,点重的正是这个穴位。期待未来的青岛,广聚天下英才,成为令人羡慕的青岛之岛、创业之城。
深度感知深圳“这座城”、“城里的事”和“做事的人”,让我更加想念美丽的青岛。我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和城阳区委、区政府要求,坚守初心使命,牢记实训收获,持续提升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开拓思路勇创新,担当作为抓落实,让实训的火种在基层燃烧,用火热的激情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
作者系城阳区棘洪滩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副主任
实训期间,我严格贯彻落实实训队部署安排,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积极参加“三述”“青深学堂”“学员大讲堂”,砥砺初心,牢记使命;我在实训企业挂起职务、当好职员,全力融入服务企业,撰写的《劲嘉初印象》《从劲嘉看深圳企业的发展逻辑》在其第75期、76期内刊上发表,《深圳体悟关键是增强内生动力》等体悟文章分别在第五批体悟实训公众号、《青岛通讯》、青岛《党建客厅》上发表;我对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了《锻造长板补齐短板推动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换道超车》调研报告,在《鹏城体悟》专报第5期发表,并收录于青岛市《“学深圳、赶深圳”通讯》2021年第1期;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同事们团结协作,扎实做好学习研究部各项工作,完成全队大课题、汇报、总结、《鹏城体悟》简报专报等目标任务,起草讲话、总结、新闻稿等各类文稿30余篇,举办“青深学堂”13期,“学员大讲堂”12期,编发《鹏城体悟》简报6期、专报28期。
100余天来,我坚持白天在单位实训、晚上集中学习、周末调研走访,全方位、立体式体悟实训、感知深圳,对深圳“这座城”、“城里的事”和“做事的人”有了深刻感悟,为更好推动今后工作充足了能量、积蓄了力量。
这座城——始终保持敢为人先、持续创新的精神气质。
我的实训单位深圳劲嘉集团,主要从事印刷包装这一传统产业,但他们的思维却不传统,在技术探索创新上敢闯敢试,先后获得专利617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先进印刷设备机群,开展光学防伪、智能包装等高新技术研发,获得包装印刷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于1996年的劲嘉,仅有用20多年时间,就从一家小印刷厂发展成在A股上市的现代化大型包装产业集团。
劲嘉的故事只是深圳这座城里众多的奇迹之一。从蛇口“开山第一炮”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用40年就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国际城市。華为、平安、腾讯、比亚迪、大疆、华大基因,一家家科技巨头从深圳走向全球,粤海街道拥有国家高新企业1100多家,每年创造GDP3000多亿。这座寸土寸金的城市森林覆盖率超过40%、绿化覆盖率超过45%,建有1200多座公园和众多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让市民在繁忙工作之余能够随时找到“诗和远方”。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智慧+”手段让汽车“快起来”,实施福田中心区交通设施及空间环境综合提升工程,让市民的脚步“慢下来”,以智慧交通为切入点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让市民的生活更便利,获得感、幸福感更足。
感知当下深圳,憧憬青岛未来。我们需要深入学习领悟“特区精神”,厚植青岛的精神气质,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朝着更加美好的明天阔步前行。
城里的事——运用市场逻辑和资本力量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为做好调研课题,我对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了研究,到比亚迪、海梁科技、华为等企业进行了学习。比亚迪专注于电池研究数十年,完全掌握了电动车的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是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佼佼者,也是深圳公交车、出租车全电动化的幕后英雄。海梁科技生产的阿尔法巴智能驾驶公交,2017年实现全球首发试运行,去年12月又在武汉龙灵山生态公园投入运营。华为的车联网解决方案,早在2017年就获得国际智能汽车决策者产业大会“车联网创新技术”奖,并联合国内18家车企成立“5G汽车生态圈”,利用其雄厚的ICT实力布局汽车领域。通过企业的技术创新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深圳又一次走在全国前列,而其背后的产业发展逻辑值得关注,即由企业主导产学研一体化,由政府做好产业规划引导、有效制度供给等,极大提升了科研成果转化的效能。深圳90%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的研发人员在企业、90%的科研投入来源于企业、90%的专利申请来自企业、90%的研发机构建在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这6个90%是最好的印证。
同时,深圳持续加强金融业创新发展,是全国创投行业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去年金融业增加值达到4100多亿元,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基金数量、管理基金规模均位居全国前列,并且构建起“创新+创业+创投”协同互动格局,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赋能。
以企业为主体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用资本的力量推动科技创新、人才聚焦、产业发展,加快“四链合一”和产业转型升级,把青岛建设成为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和全球创投风投中心,深圳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做事的人——牢牢抓住“人”这一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
走在深圳的街区、地铁、商超中,一张张青春面孔带给人满满的青春气息。很多深圳企业,不仅90后已经成为公司的中坚力量,很多创始人都是80后甚至90后。深圳每年引进人才超过20万人以上,常住人口平均年龄仅有32.5岁,是全国最年轻的一线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结构的年轻化,让城市发展更具活力和创造力。这得益于“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开放包容,得益于“深爱人才,圳等您来”的求贤若渴,深圳不仅在人才引进、落户、住房、医疗、服务方面拿出最优政策,而且注重从精神层面表达对于人才的尊重。深圳夜生活指数仅次于上海,排名全国第二,24小时书店、便利店等,让年轻人的生活24小时都一样便利。在深圳湾黄金地段,用1156亩土地建成全国首个以“人才”命名的主题公园—深圳人才公园,展现出浓浓的爱才诚意。
城市发展离不开人,撑起青岛的雄心与未来,必须快速扩大人口规划,加快人才引进是重中之重。青岛陆续出台的一系列人才政策,点重的正是这个穴位。期待未来的青岛,广聚天下英才,成为令人羡慕的青岛之岛、创业之城。
深度感知深圳“这座城”、“城里的事”和“做事的人”,让我更加想念美丽的青岛。我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和城阳区委、区政府要求,坚守初心使命,牢记实训收获,持续提升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开拓思路勇创新,担当作为抓落实,让实训的火种在基层燃烧,用火热的激情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
作者系城阳区棘洪滩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