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媒体时代对高校学报编辑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职业要求。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学报编辑应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苦练内功,发挥创新意识; 不断更新和完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学术素养和道德操守,以适应和满足全媒体时代对高校学报编辑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高校学报;编辑;职业素养;创新意识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媒体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提高全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看作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前提,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应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发展创新文化,尽快使我国进入创新国家的行列。而高等学校作为国家创新工程体系的中坚力量,担负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理论创新的重要使命。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各高校为争创一流大学、研究型大学,纷纷确立了“人才强校”、“科研强校”的办学理念。
笔者认为,高校学报编辑(主要是文科学报编辑)除了应具备较好的文字功底和娴熟的编辑技巧之外,还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职业素养:
一、广博的知识背景和扎实的理论功底
(一)作为高校学报编辑,拥有一门或一门以上的专业知识背景和理论功底应该说是最起码的职业要求。但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在学科分工愈来愈精细化的同时,又表现为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如果仅仅具有单一学科的知识背景,囿于一门学科的狭小圈子,势必会目光短浅、孤陋寡闻,甚至会出现把作者原稿中明明对的改错这样的低级错误,难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一个编辑的起码要求。而且,就我国目前高校学报的现状来说,人员编制大都比较少,编辑不仅集审、编、改、校为一体,并且一个编辑同时要分管几门学科,这无疑对编辑的文化素养和知识结构会有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成为一名称职的编辑,不仅对本专业应有较深的造诣,对相关学科也应有相当的了解,应具备多学科的知识结构和专业功底,这样才能在大量的日常来稿中,慧眼识珠,沙里淘金,把那些具有原创性、学术含金量高的稿件挑选出来,经过自己的再创造性劳动,使之得以传播,影响社会,启迪后人,从而最大限度地体现出编辑自身的价值。
(二)作为一名高校文科学报编辑,是否具备良好的文、史、哲功底至关重要。因为它既是从事社会科学所应具备的内功,也是衡量一个编辑是“工匠”,还是“学者型编辑”的重要尺度。作为一名文科编辑,如果对文学、历史、哲学知之甚少,他的学术鉴赏力、学术判断力,肯定会大打折扣。他所编发的稿件, 在学术性、思辨性、理论性、前瞻性上也不会有一定的高度、深度。因此,笔者特别强调良好的文、史、哲素养对文科学报编辑的重要性。每一个在事业上有所追求、有所作为的高校学报编辑,应加强学习,苦练内功,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夯实理论功底,使自己 早日完成由“工匠”到“学者型编辑”的转变。
二、敏锐的洞察力、辨别力和判断力
高校文科学报编辑不仅仅担负着繁荣学术思想、传承学术薪火的使命,而且肩负着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的重任。因此,对高校文科学报编辑来说,是否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辨别力、判断力是十分重要的。
(一)必须具有较强的政治嗅觉或政治敏感性,应严把政治关,力图所编发的稿件不在政治倾向上出问题。这就要求学报编辑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选稿、审稿、改稿的各个环节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不仅注意文章的学术价值,更要注意其政治倾向,尤其是对那些涉及国家政治制度、民族、宗教、人权等敏感问题的文章,一定要慎之又慎。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学术研究虽是自由的,但社会科学研究是有导向性的。对那些不符合党的方针、政策,有违四项基本原则的文章,即使其学术价值再高,也绝对不能刊用。在这个问题上,绝不能有半点麻痹、疏忽,否则,即使刊物的学术声望再好,社会评价再高,也可能因此而功亏一篑。
(二)富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全媒体时代,高校学报编辑作为精神产品的加工者、出版者、传播者,已不再只是消极被动的“工匠”,或只是为他人作嫁衣,而是从事着精神产品再创造的复杂劳动,策划与审理作品使之适合流传的创造性劳动。创新意识虽然贯穿于整个编辑活动之中,但最能体现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无疑是选题的策划和栏目的设置。选题策划是富有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是一个酝酿创意、实现创意、彰显创意的过程。
(三)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素养对从事任何一项工作来说,都是最基本的职业要求。对一名编辑来说,除了应具备一般的职业道德,如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富有开拓进取和团队精神之外,还应加强两方面的道德修养。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所提倡的学术批评和学术争鸣必须建立在平等、宽容和理性的基础之上,即应该是心平气和的,尊重他人的,反对超出学术研究范围以外的任何形式的人身攻击。要做到这点,高校学报编辑应身体力行,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培养自己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学术品德,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努力为学者们营造一种自由、平等、宽容、理性的学术氛围,为繁荣学术、推动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作出自 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娟.浅谈高校学报编辑应具备的素质[J].河套大学学报,2007(01).
[2] 金得存.高校学报编辑学者化的必要和可能[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4).
[3] 黄英.论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困境[J].今传媒,2013(10).
关键词:高校学报;编辑;职业素养;创新意识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媒体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提高全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看作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前提,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应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发展创新文化,尽快使我国进入创新国家的行列。而高等学校作为国家创新工程体系的中坚力量,担负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理论创新的重要使命。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各高校为争创一流大学、研究型大学,纷纷确立了“人才强校”、“科研强校”的办学理念。
笔者认为,高校学报编辑(主要是文科学报编辑)除了应具备较好的文字功底和娴熟的编辑技巧之外,还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职业素养:
一、广博的知识背景和扎实的理论功底
(一)作为高校学报编辑,拥有一门或一门以上的专业知识背景和理论功底应该说是最起码的职业要求。但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在学科分工愈来愈精细化的同时,又表现为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如果仅仅具有单一学科的知识背景,囿于一门学科的狭小圈子,势必会目光短浅、孤陋寡闻,甚至会出现把作者原稿中明明对的改错这样的低级错误,难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一个编辑的起码要求。而且,就我国目前高校学报的现状来说,人员编制大都比较少,编辑不仅集审、编、改、校为一体,并且一个编辑同时要分管几门学科,这无疑对编辑的文化素养和知识结构会有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成为一名称职的编辑,不仅对本专业应有较深的造诣,对相关学科也应有相当的了解,应具备多学科的知识结构和专业功底,这样才能在大量的日常来稿中,慧眼识珠,沙里淘金,把那些具有原创性、学术含金量高的稿件挑选出来,经过自己的再创造性劳动,使之得以传播,影响社会,启迪后人,从而最大限度地体现出编辑自身的价值。
(二)作为一名高校文科学报编辑,是否具备良好的文、史、哲功底至关重要。因为它既是从事社会科学所应具备的内功,也是衡量一个编辑是“工匠”,还是“学者型编辑”的重要尺度。作为一名文科编辑,如果对文学、历史、哲学知之甚少,他的学术鉴赏力、学术判断力,肯定会大打折扣。他所编发的稿件, 在学术性、思辨性、理论性、前瞻性上也不会有一定的高度、深度。因此,笔者特别强调良好的文、史、哲素养对文科学报编辑的重要性。每一个在事业上有所追求、有所作为的高校学报编辑,应加强学习,苦练内功,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夯实理论功底,使自己 早日完成由“工匠”到“学者型编辑”的转变。
二、敏锐的洞察力、辨别力和判断力
高校文科学报编辑不仅仅担负着繁荣学术思想、传承学术薪火的使命,而且肩负着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的重任。因此,对高校文科学报编辑来说,是否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辨别力、判断力是十分重要的。
(一)必须具有较强的政治嗅觉或政治敏感性,应严把政治关,力图所编发的稿件不在政治倾向上出问题。这就要求学报编辑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选稿、审稿、改稿的各个环节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不仅注意文章的学术价值,更要注意其政治倾向,尤其是对那些涉及国家政治制度、民族、宗教、人权等敏感问题的文章,一定要慎之又慎。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学术研究虽是自由的,但社会科学研究是有导向性的。对那些不符合党的方针、政策,有违四项基本原则的文章,即使其学术价值再高,也绝对不能刊用。在这个问题上,绝不能有半点麻痹、疏忽,否则,即使刊物的学术声望再好,社会评价再高,也可能因此而功亏一篑。
(二)富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全媒体时代,高校学报编辑作为精神产品的加工者、出版者、传播者,已不再只是消极被动的“工匠”,或只是为他人作嫁衣,而是从事着精神产品再创造的复杂劳动,策划与审理作品使之适合流传的创造性劳动。创新意识虽然贯穿于整个编辑活动之中,但最能体现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无疑是选题的策划和栏目的设置。选题策划是富有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是一个酝酿创意、实现创意、彰显创意的过程。
(三)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素养对从事任何一项工作来说,都是最基本的职业要求。对一名编辑来说,除了应具备一般的职业道德,如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富有开拓进取和团队精神之外,还应加强两方面的道德修养。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所提倡的学术批评和学术争鸣必须建立在平等、宽容和理性的基础之上,即应该是心平气和的,尊重他人的,反对超出学术研究范围以外的任何形式的人身攻击。要做到这点,高校学报编辑应身体力行,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培养自己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学术品德,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努力为学者们营造一种自由、平等、宽容、理性的学术氛围,为繁荣学术、推动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作出自 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娟.浅谈高校学报编辑应具备的素质[J].河套大学学报,2007(01).
[2] 金得存.高校学报编辑学者化的必要和可能[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4).
[3] 黄英.论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困境[J].今传媒,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