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全国全面实施了“3 X”综合考试方案以来,对于综合科目考试,国家教育部的精神是:综合考试不是政治、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按一定比例的大“拼盘”,而是考查学生的理解、掌握、综合运用中学所学知识的能力。作为跨世纪的素质教育,为了让学生都能适应未来的需要,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作为地理课教师,我们更应更新教学观念,改变“重教轻学”现状,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创造各种机会,为学生疏通思路,搬开“思维障碍”,让学生发展自己,把学法指导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发挥地理课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功能。因此,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每位中学地理教师值得探究的问题。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人就此谈谈两点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内容,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
作为教师不仅要培养具备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人才,而且要培养具有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的人才。每位中学地理教师,面对21世纪的挑战,首先要转变思想,建立全新的教育观念,贯彻21世纪人才培养战略,即知识的传播、能力的培养与全面的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教育观。当前,中学教材的内容结构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环境为中心,在自然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了人文地理基础知识,使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的内容和结构趋于完善,建立起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中心的教材系统。新教材从多层次、多方面分类提出对地理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其内容包括了阅读资料、分析图表、动脑思维、动手操作、实地考察等多种地理技能和智能训练,突出要求学生学会求知的能力,学会做事的能力,学会共同生活的能力,学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并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条件。可见,现代的地理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地理教师应努力学习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加强继续教育和教学研究,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知识体系,还要博览群书,博古通今,了解跨学科知识体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并积极利用地理学社会学科的特点,广泛收集与地理相关的社会学科内容,使其作为传授地理知识的载体出现在课堂上。这不仅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还可使地理知识的传播更具直观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二、改革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改革地理教学方法,切实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从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来看,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教的作用逐渐减小,越来越多地依靠学生的独立性,因此,我们必须在考虑教师教的同时,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学。要反对“满堂灌”“死记硬背”,提倡营造和谐氛围,实行民主教学,变封闭教学为开放式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将学法指导列入教法设计中,使学与教并重。积极倡导启发式教学,重视学生智能的开发、培养,提倡在理解、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运用它们与其他学科一道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 狠抓地理知识结构的建构
地理知识内容零散、纷杂,但它们间又是相互密切联系的,我们可依据一定的结构原则和方法,将其组织排列成知识结构,这样纷杂的地理知识内容就不再是零散的,而具有整体性。知识结构的建构有助于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科内综合能力和全面系统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有很大帮助。
3. 注重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
由于组成地理环境的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的,这就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因此,注重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有利于培养学生以系统的观点来认识事物的能力。区域性是地理学的另一显著特征,区域内的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形成区域特征。区域的组成有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三部分地理要素,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抓住这一点,可综合地分析区域特征,并找出其主导因素。可见,区域地理教学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4. 重视与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相互综合
地理学科横跨文理两大学科,它与文科中的语文、政治、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又与理科中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密切相关,这正好符合综合考试的要求。因此,应发挥地理学科相关性强这一优势。在教学中必须打破各自为政的习惯,尽可能挖掘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横向或纵向联系,树立协作精神,探索知识的恰当迁移与运用,有意识地注意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和渗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如2003年全国文综试卷第二题“洛杉矶环境问题”由地理坐标、气候、类型、地形特征等地理问题引入,融地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五门学科知识于一体,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大考验。
5. 重视实践性教学
当今高考综合科目考试高度重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较强的实践性。即要求学生能根据图表、数据、资料等解释相关概念,分析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原因等,这就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多学科知识,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归纳,正确地评价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注意收集新闻媒体及报刊中与地理学科相关的热点问题,让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新信息并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突出学科的社会价值,做到“学以致用”。
6. 重视地图、图像系统的教学
图表是地理学的专业特征,综合考试中对读图能力的要求较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应强化地图、图像系统的教学,使学生学会读图、用图。在教学中应经常让学生填绘地图,掌握各种图表的运用特点、规律和方法,学会从图表中提取信息,发展地理思维,培养综合能力。还可从普通地图入手,设计一系列递进性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图像中显现或隐含的地理要素特征,最终使学生在较复杂的图像上能辨析出某一地理要素的特点,从而整体系统地把握地理学科知识。这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无疑是一种极好的锻炼。
7. 通过开设地理活动课,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
地理学科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课堂教学受时空限制,理性知识多,感性知识少,比较抽象、枯燥,而地理活动课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延伸和重要补充。活动课通过实践,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形象、生动、易懂,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地理活动课使得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化,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自由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如气象观测、天象观测、野外考察、乡土地理调查等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8. 让学生学会用图表整理知识的方法
利用图表(知识之间关系)或表格等形式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的方法,称为图表法。它对理解地理基本概念、原理,提高地理思维能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图表可以使学生直观而全面地从整体把握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能使他们顺利地掌握系统的知识,并能在基本概念、原理基础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易懂且易记。
总之,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自觉地、积极地、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当然,这还需要很多的努力与尝试。
(拉萨市八中)
一、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内容,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
作为教师不仅要培养具备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人才,而且要培养具有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的人才。每位中学地理教师,面对21世纪的挑战,首先要转变思想,建立全新的教育观念,贯彻21世纪人才培养战略,即知识的传播、能力的培养与全面的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教育观。当前,中学教材的内容结构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环境为中心,在自然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了人文地理基础知识,使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的内容和结构趋于完善,建立起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中心的教材系统。新教材从多层次、多方面分类提出对地理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其内容包括了阅读资料、分析图表、动脑思维、动手操作、实地考察等多种地理技能和智能训练,突出要求学生学会求知的能力,学会做事的能力,学会共同生活的能力,学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并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条件。可见,现代的地理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地理教师应努力学习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加强继续教育和教学研究,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知识体系,还要博览群书,博古通今,了解跨学科知识体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并积极利用地理学社会学科的特点,广泛收集与地理相关的社会学科内容,使其作为传授地理知识的载体出现在课堂上。这不仅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还可使地理知识的传播更具直观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二、改革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改革地理教学方法,切实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从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来看,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教的作用逐渐减小,越来越多地依靠学生的独立性,因此,我们必须在考虑教师教的同时,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学。要反对“满堂灌”“死记硬背”,提倡营造和谐氛围,实行民主教学,变封闭教学为开放式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将学法指导列入教法设计中,使学与教并重。积极倡导启发式教学,重视学生智能的开发、培养,提倡在理解、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运用它们与其他学科一道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 狠抓地理知识结构的建构
地理知识内容零散、纷杂,但它们间又是相互密切联系的,我们可依据一定的结构原则和方法,将其组织排列成知识结构,这样纷杂的地理知识内容就不再是零散的,而具有整体性。知识结构的建构有助于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科内综合能力和全面系统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有很大帮助。
3. 注重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
由于组成地理环境的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的,这就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因此,注重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有利于培养学生以系统的观点来认识事物的能力。区域性是地理学的另一显著特征,区域内的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形成区域特征。区域的组成有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三部分地理要素,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抓住这一点,可综合地分析区域特征,并找出其主导因素。可见,区域地理教学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4. 重视与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相互综合
地理学科横跨文理两大学科,它与文科中的语文、政治、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又与理科中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密切相关,这正好符合综合考试的要求。因此,应发挥地理学科相关性强这一优势。在教学中必须打破各自为政的习惯,尽可能挖掘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横向或纵向联系,树立协作精神,探索知识的恰当迁移与运用,有意识地注意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和渗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如2003年全国文综试卷第二题“洛杉矶环境问题”由地理坐标、气候、类型、地形特征等地理问题引入,融地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五门学科知识于一体,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大考验。
5. 重视实践性教学
当今高考综合科目考试高度重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较强的实践性。即要求学生能根据图表、数据、资料等解释相关概念,分析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原因等,这就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多学科知识,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归纳,正确地评价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注意收集新闻媒体及报刊中与地理学科相关的热点问题,让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新信息并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突出学科的社会价值,做到“学以致用”。
6. 重视地图、图像系统的教学
图表是地理学的专业特征,综合考试中对读图能力的要求较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应强化地图、图像系统的教学,使学生学会读图、用图。在教学中应经常让学生填绘地图,掌握各种图表的运用特点、规律和方法,学会从图表中提取信息,发展地理思维,培养综合能力。还可从普通地图入手,设计一系列递进性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图像中显现或隐含的地理要素特征,最终使学生在较复杂的图像上能辨析出某一地理要素的特点,从而整体系统地把握地理学科知识。这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无疑是一种极好的锻炼。
7. 通过开设地理活动课,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
地理学科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课堂教学受时空限制,理性知识多,感性知识少,比较抽象、枯燥,而地理活动课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延伸和重要补充。活动课通过实践,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形象、生动、易懂,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地理活动课使得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化,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自由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如气象观测、天象观测、野外考察、乡土地理调查等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8. 让学生学会用图表整理知识的方法
利用图表(知识之间关系)或表格等形式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的方法,称为图表法。它对理解地理基本概念、原理,提高地理思维能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图表可以使学生直观而全面地从整体把握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能使他们顺利地掌握系统的知识,并能在基本概念、原理基础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易懂且易记。
总之,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自觉地、积极地、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当然,这还需要很多的努力与尝试。
(拉萨市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