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语阅读技能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除了学生的日常训练,教师应该利用一切阅读教学的机会将阅读技能渗透其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技能;课堂渗透
阅读理解题在考试题型中占有很大比例,无论是刚升入高一的新生还是即将面临高考的考生,都很迫切地想要提高阅读能力。除了他们自身的努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引领也是很重要的。学会在阅读教学中渗透阅读技能,不但是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也为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1.做好课前的教学设计
教师是教学设计的实施者,实施的对象却是学生。所以,以学生的学情为出发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阅读问题。
相信不少教师都遇到过学生做阅读理解速度慢,一到考试就来不及的情况。其实,这跟平时的阅读习惯是分不开的。教师在阅读教学设计的时候,就应该考虑时间问题。大到一篇课文的教学总共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要花多长时间,小到一道题需要几分钟,都要清楚明白地向学生提出要求,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甚至可以在课件中设置倒计时,给学生制造紧张感。习惯成自然,学生在平时的英语阅读课中养成了争分夺秒的好习惯,考试答题的时候也会顺畅得多。
另外,每一堂阅读课的设计都应该考虑学生能从中获得什么,而不是教师该教什么。PPT上几张色彩艳丽的图片,教师流利的英文,都不是学生需要的。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例如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才是真正能使学生获利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妨根据阅读理解常考题型来设计。以猜测词义题为例,学生阅读课文遇到生词的时候往往会第一时间去翻词汇表,既拖慢了阅读速度,又不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不妨将文中的生词设计成词义猜测题,如:Another way to help a country is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 along with job training in order to address the problem of unemployment. 事实证明,学生能够根据上下文猜出“address”此处意为“处理”。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可以慢慢改掉依赖中文的习惯。
任务型阅读是江苏省的考试题型之一,它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每空一词。如果我们的每一堂阅读课都设置这种题型,学生不但可以进一步熟悉课文,也同时熟悉了考试题型。不过,任务型阅读题的设计对教师要求很高,单词词形变化、词汇间相互转换、学生对常用词汇的概括能力都要考虑到。题目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最好是能让考生在文中找到相应出处,但又要经过思考才能得出答案。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准备充分,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
2.善于课堂引导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时间。将解题需要的技能渗透课堂之中,能够让学生的阅读变得更加高效。
主旨大意题是阅读理解公认的难题,学生做起来正确率低,教师评讲起来也费劲。如何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该方面的解题能力,是我们一线教师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进行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十第二单元The wandering Romany阅读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快速阅读,找出文章大意,限时三分钟。有的学生不到两分钟就找到了答案。笔者接着问怎么那么快就可以确定大意?学生回答看第一段就可以了。再问什么样的文章只看第一段就能概括大意,短暂思考之后,有学生回答结构为总—分的文章。笔者肯定了他的回答,追问说分—总结构的文章怎么办,学生答:看最后一段。至此,笔者的目的基本上达到了。学生意识到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锁定寻找主旨大意的方向,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正确率。后来,笔者又让学生分组讨论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于解决主旨大意题,收获颇丰,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以下是笔者为同一篇课文的阅读课设计的推理判断题:
If you can ask a Romany to do something for you, you will ask him/her to _____.
A. play cards with you C. dance for you
B. predict your future D. steal money
多数学生都能选答案B,因为文中出现了“They are known for future-telling.”既然让他们做一件事,自然是做他们擅长的。其实此处C、D项的干扰性是很强的,罗姆人的确能歌善舞,也曾因偷窃而臭名昭著。但是,我们都知道,让人去做违法的事是不对的,所以学生也很容易放弃了D项。而C项是文中没有出现的内容。学生往往在日常解题的时候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于是,笔者趁机教育:阅读理解答题要根据阅读的内容,而不是主观想象或者文章之外的事实来判断。
模块十第四单元的阅读Fight Against Cybercrime是一篇演讲稿。在阅读理解题型中,有一类就是猜测文章类型,这么好的机会,笔者自然不能放过。第一个问题就是文章类型,学生齐刷刷地回答是演讲稿。问其依据,答曰:“文章开头就出现了‘ladies and gentlemen’。”可见学生抓住了演讲的特点,能够准确做出判断。笔者又趁热打铁,让学生分组讨论其他类型的文章有什么特点,如科幻小说、日志、新闻等。了解这些文章不同的特点,才能够让学生在遇到此类题型的时候有清晰的思路,做出准确的判断。
3.加强阅读训练
阅读技能的训练也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之所以渗透阅读技能,就是为了将其应用到阅读解题当中。教师无法代替学生答题,但是可以对学生提出要求,正确引导。
因为课堂时间有限,笔者建议可以对学生进行限时训练。在学生答题的时候,教师应加强巡视,发现一些不好的答题习惯,应加以纠正。如有些学生喜欢先看文章再看题目,一遍看下来,花了不少时间,也没能记住多少东西,倒不如让他们先看题目,目的明确地去文中寻找所需信息,省时增效。像广告类的文章,题目之外的信息就是完全无用的。
有的教师在布置课后阅读理解练习的时候只规定篇数,学生做了就好。到最后考试检测,发现学生做了大量的练习,阅读能力却丝毫没有提高,教师很郁闷,学生也不开心,觉得阅读理解练习做了没用。为避免做无用功,每次学生做的练习都应该是教师精心挑选的,每次几篇、每篇的阅读量有多少、难易程度如何、是不是包含不同类型的文章等,都应该被考虑在内。另外,如果课堂上提到了某种解题技能,课后的练习中就应该体现,及时巩固效果会更好。学生的时间很宝贵,尤其是高三考生,每一分钟都应该被珍惜。
虽然对学生阅读技能的提高,教师能做的有限,但每一次阅读教学的机会,我们都要好好利用,帮助学生努力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2004.英语课程标准(试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技能;课堂渗透
阅读理解题在考试题型中占有很大比例,无论是刚升入高一的新生还是即将面临高考的考生,都很迫切地想要提高阅读能力。除了他们自身的努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引领也是很重要的。学会在阅读教学中渗透阅读技能,不但是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也为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1.做好课前的教学设计
教师是教学设计的实施者,实施的对象却是学生。所以,以学生的学情为出发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阅读问题。
相信不少教师都遇到过学生做阅读理解速度慢,一到考试就来不及的情况。其实,这跟平时的阅读习惯是分不开的。教师在阅读教学设计的时候,就应该考虑时间问题。大到一篇课文的教学总共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要花多长时间,小到一道题需要几分钟,都要清楚明白地向学生提出要求,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甚至可以在课件中设置倒计时,给学生制造紧张感。习惯成自然,学生在平时的英语阅读课中养成了争分夺秒的好习惯,考试答题的时候也会顺畅得多。
另外,每一堂阅读课的设计都应该考虑学生能从中获得什么,而不是教师该教什么。PPT上几张色彩艳丽的图片,教师流利的英文,都不是学生需要的。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例如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才是真正能使学生获利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妨根据阅读理解常考题型来设计。以猜测词义题为例,学生阅读课文遇到生词的时候往往会第一时间去翻词汇表,既拖慢了阅读速度,又不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不妨将文中的生词设计成词义猜测题,如:Another way to help a country is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 along with job training in order to address the problem of unemployment. 事实证明,学生能够根据上下文猜出“address”此处意为“处理”。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可以慢慢改掉依赖中文的习惯。
任务型阅读是江苏省的考试题型之一,它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每空一词。如果我们的每一堂阅读课都设置这种题型,学生不但可以进一步熟悉课文,也同时熟悉了考试题型。不过,任务型阅读题的设计对教师要求很高,单词词形变化、词汇间相互转换、学生对常用词汇的概括能力都要考虑到。题目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最好是能让考生在文中找到相应出处,但又要经过思考才能得出答案。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准备充分,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
2.善于课堂引导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时间。将解题需要的技能渗透课堂之中,能够让学生的阅读变得更加高效。
主旨大意题是阅读理解公认的难题,学生做起来正确率低,教师评讲起来也费劲。如何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该方面的解题能力,是我们一线教师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进行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十第二单元The wandering Romany阅读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快速阅读,找出文章大意,限时三分钟。有的学生不到两分钟就找到了答案。笔者接着问怎么那么快就可以确定大意?学生回答看第一段就可以了。再问什么样的文章只看第一段就能概括大意,短暂思考之后,有学生回答结构为总—分的文章。笔者肯定了他的回答,追问说分—总结构的文章怎么办,学生答:看最后一段。至此,笔者的目的基本上达到了。学生意识到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锁定寻找主旨大意的方向,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正确率。后来,笔者又让学生分组讨论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于解决主旨大意题,收获颇丰,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以下是笔者为同一篇课文的阅读课设计的推理判断题:
If you can ask a Romany to do something for you, you will ask him/her to _____.
A. play cards with you C. dance for you
B. predict your future D. steal money
多数学生都能选答案B,因为文中出现了“They are known for future-telling.”既然让他们做一件事,自然是做他们擅长的。其实此处C、D项的干扰性是很强的,罗姆人的确能歌善舞,也曾因偷窃而臭名昭著。但是,我们都知道,让人去做违法的事是不对的,所以学生也很容易放弃了D项。而C项是文中没有出现的内容。学生往往在日常解题的时候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于是,笔者趁机教育:阅读理解答题要根据阅读的内容,而不是主观想象或者文章之外的事实来判断。
模块十第四单元的阅读Fight Against Cybercrime是一篇演讲稿。在阅读理解题型中,有一类就是猜测文章类型,这么好的机会,笔者自然不能放过。第一个问题就是文章类型,学生齐刷刷地回答是演讲稿。问其依据,答曰:“文章开头就出现了‘ladies and gentlemen’。”可见学生抓住了演讲的特点,能够准确做出判断。笔者又趁热打铁,让学生分组讨论其他类型的文章有什么特点,如科幻小说、日志、新闻等。了解这些文章不同的特点,才能够让学生在遇到此类题型的时候有清晰的思路,做出准确的判断。
3.加强阅读训练
阅读技能的训练也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之所以渗透阅读技能,就是为了将其应用到阅读解题当中。教师无法代替学生答题,但是可以对学生提出要求,正确引导。
因为课堂时间有限,笔者建议可以对学生进行限时训练。在学生答题的时候,教师应加强巡视,发现一些不好的答题习惯,应加以纠正。如有些学生喜欢先看文章再看题目,一遍看下来,花了不少时间,也没能记住多少东西,倒不如让他们先看题目,目的明确地去文中寻找所需信息,省时增效。像广告类的文章,题目之外的信息就是完全无用的。
有的教师在布置课后阅读理解练习的时候只规定篇数,学生做了就好。到最后考试检测,发现学生做了大量的练习,阅读能力却丝毫没有提高,教师很郁闷,学生也不开心,觉得阅读理解练习做了没用。为避免做无用功,每次学生做的练习都应该是教师精心挑选的,每次几篇、每篇的阅读量有多少、难易程度如何、是不是包含不同类型的文章等,都应该被考虑在内。另外,如果课堂上提到了某种解题技能,课后的练习中就应该体现,及时巩固效果会更好。学生的时间很宝贵,尤其是高三考生,每一分钟都应该被珍惜。
虽然对学生阅读技能的提高,教师能做的有限,但每一次阅读教学的机会,我们都要好好利用,帮助学生努力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2004.英语课程标准(试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