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套管钻机是由法国贝诺特公司于20世纪50年代初开发和研制而成。该方法利用回转装置的回转使钢套管与土层间的摩阻力大大减小,边回转边压入,同时利用冲抓斗、旋挖斗或长螺旋钻机挖掘取土,直至套管下到桩端势持力层为止。
关键词:全套管灌注桩;基础工程;
中图分类号: TU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A、B楼基础采用Φ1000钻孔灌注桩,桩持力层为8层中风化板岩,桩长20~64m,全断面进入持力层2倍桩径。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单桩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为8500kN,设计值13286kN,A、B楼桩桩距为2000㎜。A楼总桩数350根,B楼总桩数为326根。
裙房基础采用Φ800钻孔灌注桩,桩端持力层为7层强风化板岩或8层中风化板岩,桩长为20~25m。桩进入强风化不小于4m或及中风化不小于1d。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单桩承载力特征值2500k,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为900kN,桩距为2400㎜,总桩数为670根。
C、D楼基础采用Φ800钻孔灌注桩,桩持力层为8层中风化板岩,桩长为19~33m,全面进入持力层1倍桩径。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C楼单桩抗压承载力特征值5400kN,D楼单桩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为5700kN,C、D楼桩身强度设计值为8388kN。桩距为2000㎜,C楼总桩数为339根,D楼总桩数为352根。
裙房基础采用Φ800钻孔灌注桩,持力层为7层强风化板岩或8层中风化板岩,桩长为17~27m,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单桩抗压承载力特征值2700kN,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为900kN,桩距为2400㎜,总桩数为746根。
2.地质条件
地在钻探揭露深度范围内出露地层为第四纪全新统人工堆积层素填土(Q4ml),第四纪全新统海积地层(Q4m)淤泥、含淤泥粉砂、细砂、冲积粉质粘土(Q4al)、震旦系桥头组(Qnq)板岩
钻探揭露深度范围内,区内地层自上而下为:
⑴素填土(Q4ml):褐色,稍湿~湿,结构松散,回填时间1年以上,主要由粉土及碎石组成,碎石成分多为石英岩、板岩,含量40%左右,粒径2~15cm,个别达20—50cm,棱角状-次棱角状,均匀性差,可压缩性强。该层在区内分布于全场地,层厚24.00~1.00m,层底埋深24.00~1.00m,层底高程3.02~-24.00m。
⑵淤泥(Q4m):灰色,湿,流塑状,成因类型为海相沉积,含少量粉砂,富含有机质,可见贝壳碎片,有腥臭味。由于素填土挤压该层分布局限,层的薄厚不均匀。层厚23.50~3.10m,层底埋深27.50~16.50m,层底高程-22.70~-13.26m。
⑶含淤泥粉砂(Q4m):灰色,湿-饱和,松散,成因类型为海相沉积,由淤泥和粉砂组成,粉砂占54.36%以上。颗粒成圆粒状,富含有机质,可见贝壳碎片,有腥臭味。该层区内分布于全场地,局部受上层素填土挤压厚度变化较大。层厚6.00~0.70m,层底埋深26.50~21.36m,层底高程-23.15~-17.67m。
⑷细砂(Q4m):褐灰色,湿,稍密,成因类型为海相冲积,可见贝壳碎片,有腥臭味,分选性较好,颗粒成圆粒状, >0.075mm砂粒占91.92%。层厚8.80~0.60m,层底埋深30.00~22.00m,层底高程-18.81~-26.79m。
⑸粉质粘土(Q4al):褐色,稍湿,可塑,冲积成因,由粉粒和粘粒组成,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振反应无。层厚7.10~0.80m,层底埋深33.00~23.10m,层底高程-29.07~-20.29m。
⑹全风化板岩(Qnq):褐色,岩石风化强烈,原岩结构,构造已分辨不清,极软岩,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Ⅴ级,岩芯呈粘性土状。层厚7.70~0.70m,层底埋深38.60~25.50m,层底高程-35.00~-22.71m。
⑺强风化板岩(Qnq):褐灰色,软岩,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Ⅴ级, 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多1—4cm碎块, 碎块用手可折断,变晶结构,板状构造。矿物成份泥质。该层在区内分布全场地。钻探揭露层厚19.10~2.00m,揭露层底埋深79.00~29.20m,揭露层底高程-74.31~-22.36m。
⑻中风化板岩(Qnq):灰色,较软岩,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Ⅳ级,岩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呈块状及短柱状, 变晶结构,板状构造,矿物成份泥质。钻探揭露层厚14.00~0.9m,揭露层底埋深81.00~33.50m,揭露层底高程-77.11~-30.58m(见顶板等深线图)。
3.全套管灌注桩施工要点及方法
3.1施工准备
⑴桩基施工前应作好如下准备工作:
①踏勘施工现场、熟悉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及周边的地下管沟、邻近的建筑物;
②学习施工图纸,做好图纸自审,参加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勘察等单位进行桩基施工图纸会审,协助监理做好会审纪要文件;
③根据地质情况及设计要求选择桩基施工机械,编制桩基施工技术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并对参与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④根据施工现场高空及地表、地下障礙物状况,组织清障和桩基施工场地排水、洗车台设置等工作;
⑤会同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办理拟建建筑的坐标、水准引测点的移接手续;
⑥协助建设单位办理施工许可证及相关开工手续;
⑵桩机设备、机具必须要有说明书,其实际性能应与说明书技术性能、主要参数相吻合。
⑶桩基施工的建筑物的引测点:轴线控制点、水准点应妥善保护。并应要有防止桩基施工过程中对控制点产生影响的措施。
⑷桩基施工场地应平整及土壤承载力必须满足桩机施工要求。
3.2全套管旋挖工艺示意图
钻机就位安立第一节套管 套管安装与旋挖交互成孔
吊放钢筋笼 浇筑混凝土与起拔套管
3.3全套管旋挖桩施工工艺
3.3.1全套管旋挖设备配置
3.3.2施工工艺
⑴ 测量定位
采用全站仪和水准仪对工程桩桩位放样定位测定标高,具体如下:
①控制点测设: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网点,将建筑物的主要轴线测设于地面,并避开桩位、道路、料场等位置,并做好保护措施。由监理工程师复核认可,桩位测设以此为准。
②桩位测设:采用极坐标法及直角坐标法测设桩位中心,钉入钢筋。
⑵旋挖机就位
钻机就位质量好坏关系到桩位和钻孔垂直度的准确与否。钻机全部为仪表数字显示,所以能确保钻杆垂直及钻机发动时主机的稳固可靠。因此,钻机必须精确就位,并报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孔,将孔口夯实或孔口垫50㎜厚钢板。
⑶将搓管机抱紧油缸松至最大,然后吊至孔位
⑷旋挖机就位以后先预钻一个深3m左右的导孔,导孔的直径只要能顺利放入套管即可;
⑸将带套管靴的套管套入搓管机中间,旋入孔内,直到地面露出套管2米,然后与花管驱动器分离。校对套管的垂直度。
⑹依次下入套管,遇到淤泥等特别松软地层时,若套管由于自重自行下沉时,在旋挖机加套管间隙,需要搓管机将套管抱住,以防沉入也内发生事故(注意:旋挖机驱动套管进钻进时搓管机不得将套管抱住)。
⑺搓管机驱动套管钻进与旋挖内孔陶土,一般情况是交替进行。交替原则:每次确保孔口露出的套管长度尽可能不超过2m,根据套管长度合理选择内孔掏土每轮次所钻进的深度。
⑻钻进终了后,进行下笼灌注。首根桩灌注拔管为防止出现事故,旋挖机不应撤离孔位,应与搓管机配合,以防发生灌注浮笼或拔管困难等事故。若发生浮笼时,需要旋挖机使用钻杆和钻头将钢筋笼压住,然后起拔套管,使其发生相对位移即可。切记不可将套管起拔过高,这样易使旋挖钻杆和钻头提不出管外。若在拔管时发生拔管困难,此时需要将花管驱动器与套管边起,旋挖机也边搓边提,与搓管机一道将套管拔出。
⑼若首桩没有出现上述情况,钻进终了后,旋挖钻机可以撤离孔口,由50t履带机与搓管机配合将套管拔出孔外.
⑽拔管初始时间选择:一般灌注混凝土要求连续性,以防出现断桩,全套管施工需要混凝土泵车灌注或采用大方量混凝土灌注斗用吊车进行灌注,拔管初始时间与混凝土初凝时间密切相关,一定要在初凝前开始起拔,具有微动防事故功能有配套泵站,在开始灌注后,就可开启微动开关,套管提升速度1㎝/min左右,这样可以避免人为延时造成的事故。
⑾灌注完成需快速拔管时将微动开关关掉,开启大泵开关,与吊机配合依次快速将套管拔出。
⑿下夹紧液压卡盘(或机械卡盘)的使用:如果上拔拆卸套管时,应使用下夹液压卡盘,使其将套管抱住,拆管完后,将抱管缸(上夹紧)抱住套管后将下夹紧松开,然后起拔,注意不可在下夹紧抱紧的情况下起拔套管。
4.结论
全套管砼灌注桩在东港基础工程的应用,对于大片基础工程质量效果显著,可以考虑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4]《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程》(DB21907-2005).
关键词:全套管灌注桩;基础工程;
中图分类号: TU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A、B楼基础采用Φ1000钻孔灌注桩,桩持力层为8层中风化板岩,桩长20~64m,全断面进入持力层2倍桩径。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单桩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为8500kN,设计值13286kN,A、B楼桩桩距为2000㎜。A楼总桩数350根,B楼总桩数为326根。
裙房基础采用Φ800钻孔灌注桩,桩端持力层为7层强风化板岩或8层中风化板岩,桩长为20~25m。桩进入强风化不小于4m或及中风化不小于1d。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单桩承载力特征值2500k,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为900kN,桩距为2400㎜,总桩数为670根。
C、D楼基础采用Φ800钻孔灌注桩,桩持力层为8层中风化板岩,桩长为19~33m,全面进入持力层1倍桩径。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C楼单桩抗压承载力特征值5400kN,D楼单桩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为5700kN,C、D楼桩身强度设计值为8388kN。桩距为2000㎜,C楼总桩数为339根,D楼总桩数为352根。
裙房基础采用Φ800钻孔灌注桩,持力层为7层强风化板岩或8层中风化板岩,桩长为17~27m,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单桩抗压承载力特征值2700kN,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为900kN,桩距为2400㎜,总桩数为746根。
2.地质条件
地在钻探揭露深度范围内出露地层为第四纪全新统人工堆积层素填土(Q4ml),第四纪全新统海积地层(Q4m)淤泥、含淤泥粉砂、细砂、冲积粉质粘土(Q4al)、震旦系桥头组(Qnq)板岩
钻探揭露深度范围内,区内地层自上而下为:
⑴素填土(Q4ml):褐色,稍湿~湿,结构松散,回填时间1年以上,主要由粉土及碎石组成,碎石成分多为石英岩、板岩,含量40%左右,粒径2~15cm,个别达20—50cm,棱角状-次棱角状,均匀性差,可压缩性强。该层在区内分布于全场地,层厚24.00~1.00m,层底埋深24.00~1.00m,层底高程3.02~-24.00m。
⑵淤泥(Q4m):灰色,湿,流塑状,成因类型为海相沉积,含少量粉砂,富含有机质,可见贝壳碎片,有腥臭味。由于素填土挤压该层分布局限,层的薄厚不均匀。层厚23.50~3.10m,层底埋深27.50~16.50m,层底高程-22.70~-13.26m。
⑶含淤泥粉砂(Q4m):灰色,湿-饱和,松散,成因类型为海相沉积,由淤泥和粉砂组成,粉砂占54.36%以上。颗粒成圆粒状,富含有机质,可见贝壳碎片,有腥臭味。该层区内分布于全场地,局部受上层素填土挤压厚度变化较大。层厚6.00~0.70m,层底埋深26.50~21.36m,层底高程-23.15~-17.67m。
⑷细砂(Q4m):褐灰色,湿,稍密,成因类型为海相冲积,可见贝壳碎片,有腥臭味,分选性较好,颗粒成圆粒状, >0.075mm砂粒占91.92%。层厚8.80~0.60m,层底埋深30.00~22.00m,层底高程-18.81~-26.79m。
⑸粉质粘土(Q4al):褐色,稍湿,可塑,冲积成因,由粉粒和粘粒组成,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振反应无。层厚7.10~0.80m,层底埋深33.00~23.10m,层底高程-29.07~-20.29m。
⑹全风化板岩(Qnq):褐色,岩石风化强烈,原岩结构,构造已分辨不清,极软岩,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Ⅴ级,岩芯呈粘性土状。层厚7.70~0.70m,层底埋深38.60~25.50m,层底高程-35.00~-22.71m。
⑺强风化板岩(Qnq):褐灰色,软岩,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Ⅴ级, 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多1—4cm碎块, 碎块用手可折断,变晶结构,板状构造。矿物成份泥质。该层在区内分布全场地。钻探揭露层厚19.10~2.00m,揭露层底埋深79.00~29.20m,揭露层底高程-74.31~-22.36m。
⑻中风化板岩(Qnq):灰色,较软岩,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Ⅳ级,岩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呈块状及短柱状, 变晶结构,板状构造,矿物成份泥质。钻探揭露层厚14.00~0.9m,揭露层底埋深81.00~33.50m,揭露层底高程-77.11~-30.58m(见顶板等深线图)。
3.全套管灌注桩施工要点及方法
3.1施工准备
⑴桩基施工前应作好如下准备工作:
①踏勘施工现场、熟悉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及周边的地下管沟、邻近的建筑物;
②学习施工图纸,做好图纸自审,参加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勘察等单位进行桩基施工图纸会审,协助监理做好会审纪要文件;
③根据地质情况及设计要求选择桩基施工机械,编制桩基施工技术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并对参与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④根据施工现场高空及地表、地下障礙物状况,组织清障和桩基施工场地排水、洗车台设置等工作;
⑤会同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办理拟建建筑的坐标、水准引测点的移接手续;
⑥协助建设单位办理施工许可证及相关开工手续;
⑵桩机设备、机具必须要有说明书,其实际性能应与说明书技术性能、主要参数相吻合。
⑶桩基施工的建筑物的引测点:轴线控制点、水准点应妥善保护。并应要有防止桩基施工过程中对控制点产生影响的措施。
⑷桩基施工场地应平整及土壤承载力必须满足桩机施工要求。
3.2全套管旋挖工艺示意图
钻机就位安立第一节套管 套管安装与旋挖交互成孔
吊放钢筋笼 浇筑混凝土与起拔套管
3.3全套管旋挖桩施工工艺
3.3.1全套管旋挖设备配置
3.3.2施工工艺
⑴ 测量定位
采用全站仪和水准仪对工程桩桩位放样定位测定标高,具体如下:
①控制点测设: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网点,将建筑物的主要轴线测设于地面,并避开桩位、道路、料场等位置,并做好保护措施。由监理工程师复核认可,桩位测设以此为准。
②桩位测设:采用极坐标法及直角坐标法测设桩位中心,钉入钢筋。
⑵旋挖机就位
钻机就位质量好坏关系到桩位和钻孔垂直度的准确与否。钻机全部为仪表数字显示,所以能确保钻杆垂直及钻机发动时主机的稳固可靠。因此,钻机必须精确就位,并报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孔,将孔口夯实或孔口垫50㎜厚钢板。
⑶将搓管机抱紧油缸松至最大,然后吊至孔位
⑷旋挖机就位以后先预钻一个深3m左右的导孔,导孔的直径只要能顺利放入套管即可;
⑸将带套管靴的套管套入搓管机中间,旋入孔内,直到地面露出套管2米,然后与花管驱动器分离。校对套管的垂直度。
⑹依次下入套管,遇到淤泥等特别松软地层时,若套管由于自重自行下沉时,在旋挖机加套管间隙,需要搓管机将套管抱住,以防沉入也内发生事故(注意:旋挖机驱动套管进钻进时搓管机不得将套管抱住)。
⑺搓管机驱动套管钻进与旋挖内孔陶土,一般情况是交替进行。交替原则:每次确保孔口露出的套管长度尽可能不超过2m,根据套管长度合理选择内孔掏土每轮次所钻进的深度。
⑻钻进终了后,进行下笼灌注。首根桩灌注拔管为防止出现事故,旋挖机不应撤离孔位,应与搓管机配合,以防发生灌注浮笼或拔管困难等事故。若发生浮笼时,需要旋挖机使用钻杆和钻头将钢筋笼压住,然后起拔套管,使其发生相对位移即可。切记不可将套管起拔过高,这样易使旋挖钻杆和钻头提不出管外。若在拔管时发生拔管困难,此时需要将花管驱动器与套管边起,旋挖机也边搓边提,与搓管机一道将套管拔出。
⑼若首桩没有出现上述情况,钻进终了后,旋挖钻机可以撤离孔口,由50t履带机与搓管机配合将套管拔出孔外.
⑽拔管初始时间选择:一般灌注混凝土要求连续性,以防出现断桩,全套管施工需要混凝土泵车灌注或采用大方量混凝土灌注斗用吊车进行灌注,拔管初始时间与混凝土初凝时间密切相关,一定要在初凝前开始起拔,具有微动防事故功能有配套泵站,在开始灌注后,就可开启微动开关,套管提升速度1㎝/min左右,这样可以避免人为延时造成的事故。
⑾灌注完成需快速拔管时将微动开关关掉,开启大泵开关,与吊机配合依次快速将套管拔出。
⑿下夹紧液压卡盘(或机械卡盘)的使用:如果上拔拆卸套管时,应使用下夹液压卡盘,使其将套管抱住,拆管完后,将抱管缸(上夹紧)抱住套管后将下夹紧松开,然后起拔,注意不可在下夹紧抱紧的情况下起拔套管。
4.结论
全套管砼灌注桩在东港基础工程的应用,对于大片基础工程质量效果显著,可以考虑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4]《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程》(DB21907-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