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泰山乡间行,处处美景秀。
从泰山集镇出发,沿泰山河行进,一幢幢整齐划一的楼房,掩映在蓝天白云、青山葱绿之间,显得格外美丽。在沿江和滨江等移民集中安置区,住着206户820名移民户,这些从崇山峻岭中走出来的深山移民不仅住上楼房,实现了“盖房子”的安身第一步,也朝着“抓票子”过好日子迈出了一大步。
近年来,江西省安福县泰山乡巧借移民政策东风,把移民工作融入小城镇建设,和旅游开发、产业发展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使小城镇人气日益兴旺、品位不断增强、居民幸福指数逐步提升的和谐发展之路。 搬出来,从“移居”到“安居” 泰山乡位于安福县西北面,西邻萍乡、东接宜春,是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风景名胜区腹地,距县城40公里。全乡面积214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是个典型的山区乡镇,生产设施条件较差,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全镇人口1.1万人,绝大多数分散居住在地势复杂的深山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态脆弱、生存条件恶劣等综合因素决定了深山移民工作的必要性、任务的艰巨性。
深山移民工作刚开始启动时,泰山山区群众安土重迁的观念还根深蒂固,乡村两级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都没有人愿意搬离深山,有的群众甚至说“宁愿死在大山里,不要葬在故土外。”
实现这一观念转变的,是泰山乡旅游事业的发展。严泰公路“三改二”、旅游风情镇、文家旅游接待中心等重点项目相继开工,为泰山聚人气、旺商贸提供了条件,随着各项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集镇的土地价值、商业价值明显跃升。而泰山乡政府“把最好的地段给深山移民,让深山移民不但能搬得出,还能住得下、住得舒心”的移民安置理念,更让山区群众向往着大山外的生活。
在沿江移民集中安置点,村民范国华一边喝着清香的山茶,一边笑逐颜开地讲述村里的变化。他们家以前住在山上一栋小土坯房里,狭小拥挤不说,一到下雨房子上的土就一块一块的剥落下来,很不安全,如今好了,三层的红砖小洋楼,既宽敞又亮堂,一个人可以住一间,下多大的雨也不怕。当笔者问起过去在山上的生活状况时,贺金生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过去生活条件苦啊,人均只有2、3分田,还都是些巴掌大的冷水田,有的田小得一个斗笠就可以盖住,往往还没收获就被野猪给刨了。化肥等生活生产用品都要靠肩挑手扛运上山,一趟要走上几个钟头。小孩读书也不容易,很多人没读什么书就出去打工,找不到什么好事,只能卖苦力。”现在,看着自家建好的新楼房,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住上新楼房,用上自来水,走上水泥路了,而且政府还安装了变压器、修建了小公园、做好了护坡,专门投资20余万元建起了一个接通主街的悬索桥,日子过得比城里人还舒心。 稳下来,从“安居”到“乐业” 要让群众移居还能宜居,关键要让群众生活有依靠。翻开泰山集镇建设规划,“一河两岸三桥”的旅游风情镇总体建设思路跃然纸上。在初步成型的泰山河两岸,一边的沿江路是繁华的集镇商贸中心,已经建成的民居一条街正在加紧装饰,不久将投入使用,这将成为又一个带动当地商贸发展的新引擎。深山移民依托日益红火的旅游和集镇发展思路,旅游旺季开店做生意、搞餐饮,淡季则回山里经营山林,两不误。
早前通过深山移民安置搬了出来的新水村王强生,现在承包一个电站养猪,养殖规模超过800头,年纯收入达几十万元。在走上特色养殖这条路之前,住在深山里的王强生,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只能老老实实的在家种田,过着靠山吃山、砍伐林木为生的日子。自从深山搬迁出来,一切都发生了改变,交通方便了、信息畅通了、思维也活络了。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自己创业,闯出一番事业来。于是,他搞了个规模养猪厂,刚开始只养了二十几头,想先尝试一下,还订阅了几种养殖类的报刊杂志,开始学习养猪的有关知识,边养边学,在实践中摸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如今生猪价格一路飘红,王强生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猪能手,正张罗着成立乡养猪业联合会。
新水村上老组村民王叫生告诉我们,他们村一起搬出来的就有17户,现在他在移民安置点自建的房屋一楼店面经营家具生意,随着移民搬迁建房户的增加,家具生意特别火爆,他还购买了一辆货车,兼营货运生意,其余大部分移民户也在街上开店做生意。现在交通改善了,有的移民是在集镇附近务工,有的则在武功山风景区上班,有的在县工业园区上班,家庭收入比之前在村里时翻了几番。同村移民尹卯生还笑着说,村里以前好几个没有找对象的都在搬出大山后结了婚、发了家。
富起来,从“乐业”到“生财”
产业发展是移民安置工作的重要环节,小城镇建设的动力来自产业的发展,也是城镇化建设的支撑和保障,抓产业就是促发展,搬得了还得要稳得住、生活好。
为促进移民群众就业,特别是为迎合部分移民群众离乡不愿离土的情结,泰山乡以加快土地流转为抓手发展壮大经济。在楼下、月家等通道沿线村组流转土地1000多亩,积极开展花卉苗木、观光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发展;新建了5000亩毛竹丰产低改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了百名以上移民富余劳动力就业,增加移民收入。
以武功山开发为重点,安福县大力实施“决战景区”战略,旅游产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期”。以此为契机,泰山乡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引导当地移民群众发展旅游相关产业,特色种养、木材加工、工艺品制造等产业相继兴起,成为移民群众致富的重要途径。泰山乡地处武功山风景名胜区,地理位置优越,该乡坚持“旅游兴乡”的发展战略,全力推进景区景点旅游建设,同时大力激发当地农民“对接”旅游的积极性。依托木竹资源优势,相继办起了毛竹加工厂、筷子厂、铅笔厂、胶合板厂等加工企业。与此同时,部分移民还把目光转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工艺品开发上,生产具有艺术性、纪念性的旅游工艺品。泰山乡南沙村有一家制作“黑陶”工艺品的小作坊,作坊主李毅说,正是看到这里旅游业的发展潜力,才选择这个“行当”。目前,该作坊年生产1000多套仍供不应求。除此之外,当地从事山鸡、山羊、竹鼠等养殖以及茶树菇种植的移民农户也日益增多,旅游相关产业已成为当地移民致富的“主旋律”。
[作者简介]
陈柱青、刘丽霞,江西省安福县扶贫和移民办公室干部。
责任编辑:邵猷芬
从泰山集镇出发,沿泰山河行进,一幢幢整齐划一的楼房,掩映在蓝天白云、青山葱绿之间,显得格外美丽。在沿江和滨江等移民集中安置区,住着206户820名移民户,这些从崇山峻岭中走出来的深山移民不仅住上楼房,实现了“盖房子”的安身第一步,也朝着“抓票子”过好日子迈出了一大步。
近年来,江西省安福县泰山乡巧借移民政策东风,把移民工作融入小城镇建设,和旅游开发、产业发展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使小城镇人气日益兴旺、品位不断增强、居民幸福指数逐步提升的和谐发展之路。 搬出来,从“移居”到“安居” 泰山乡位于安福县西北面,西邻萍乡、东接宜春,是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风景名胜区腹地,距县城40公里。全乡面积214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是个典型的山区乡镇,生产设施条件较差,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全镇人口1.1万人,绝大多数分散居住在地势复杂的深山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态脆弱、生存条件恶劣等综合因素决定了深山移民工作的必要性、任务的艰巨性。
深山移民工作刚开始启动时,泰山山区群众安土重迁的观念还根深蒂固,乡村两级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都没有人愿意搬离深山,有的群众甚至说“宁愿死在大山里,不要葬在故土外。”
实现这一观念转变的,是泰山乡旅游事业的发展。严泰公路“三改二”、旅游风情镇、文家旅游接待中心等重点项目相继开工,为泰山聚人气、旺商贸提供了条件,随着各项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集镇的土地价值、商业价值明显跃升。而泰山乡政府“把最好的地段给深山移民,让深山移民不但能搬得出,还能住得下、住得舒心”的移民安置理念,更让山区群众向往着大山外的生活。
在沿江移民集中安置点,村民范国华一边喝着清香的山茶,一边笑逐颜开地讲述村里的变化。他们家以前住在山上一栋小土坯房里,狭小拥挤不说,一到下雨房子上的土就一块一块的剥落下来,很不安全,如今好了,三层的红砖小洋楼,既宽敞又亮堂,一个人可以住一间,下多大的雨也不怕。当笔者问起过去在山上的生活状况时,贺金生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过去生活条件苦啊,人均只有2、3分田,还都是些巴掌大的冷水田,有的田小得一个斗笠就可以盖住,往往还没收获就被野猪给刨了。化肥等生活生产用品都要靠肩挑手扛运上山,一趟要走上几个钟头。小孩读书也不容易,很多人没读什么书就出去打工,找不到什么好事,只能卖苦力。”现在,看着自家建好的新楼房,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住上新楼房,用上自来水,走上水泥路了,而且政府还安装了变压器、修建了小公园、做好了护坡,专门投资20余万元建起了一个接通主街的悬索桥,日子过得比城里人还舒心。 稳下来,从“安居”到“乐业” 要让群众移居还能宜居,关键要让群众生活有依靠。翻开泰山集镇建设规划,“一河两岸三桥”的旅游风情镇总体建设思路跃然纸上。在初步成型的泰山河两岸,一边的沿江路是繁华的集镇商贸中心,已经建成的民居一条街正在加紧装饰,不久将投入使用,这将成为又一个带动当地商贸发展的新引擎。深山移民依托日益红火的旅游和集镇发展思路,旅游旺季开店做生意、搞餐饮,淡季则回山里经营山林,两不误。
早前通过深山移民安置搬了出来的新水村王强生,现在承包一个电站养猪,养殖规模超过800头,年纯收入达几十万元。在走上特色养殖这条路之前,住在深山里的王强生,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只能老老实实的在家种田,过着靠山吃山、砍伐林木为生的日子。自从深山搬迁出来,一切都发生了改变,交通方便了、信息畅通了、思维也活络了。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自己创业,闯出一番事业来。于是,他搞了个规模养猪厂,刚开始只养了二十几头,想先尝试一下,还订阅了几种养殖类的报刊杂志,开始学习养猪的有关知识,边养边学,在实践中摸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如今生猪价格一路飘红,王强生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猪能手,正张罗着成立乡养猪业联合会。
新水村上老组村民王叫生告诉我们,他们村一起搬出来的就有17户,现在他在移民安置点自建的房屋一楼店面经营家具生意,随着移民搬迁建房户的增加,家具生意特别火爆,他还购买了一辆货车,兼营货运生意,其余大部分移民户也在街上开店做生意。现在交通改善了,有的移民是在集镇附近务工,有的则在武功山风景区上班,有的在县工业园区上班,家庭收入比之前在村里时翻了几番。同村移民尹卯生还笑着说,村里以前好几个没有找对象的都在搬出大山后结了婚、发了家。
富起来,从“乐业”到“生财”
产业发展是移民安置工作的重要环节,小城镇建设的动力来自产业的发展,也是城镇化建设的支撑和保障,抓产业就是促发展,搬得了还得要稳得住、生活好。
为促进移民群众就业,特别是为迎合部分移民群众离乡不愿离土的情结,泰山乡以加快土地流转为抓手发展壮大经济。在楼下、月家等通道沿线村组流转土地1000多亩,积极开展花卉苗木、观光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发展;新建了5000亩毛竹丰产低改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了百名以上移民富余劳动力就业,增加移民收入。
以武功山开发为重点,安福县大力实施“决战景区”战略,旅游产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期”。以此为契机,泰山乡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引导当地移民群众发展旅游相关产业,特色种养、木材加工、工艺品制造等产业相继兴起,成为移民群众致富的重要途径。泰山乡地处武功山风景名胜区,地理位置优越,该乡坚持“旅游兴乡”的发展战略,全力推进景区景点旅游建设,同时大力激发当地农民“对接”旅游的积极性。依托木竹资源优势,相继办起了毛竹加工厂、筷子厂、铅笔厂、胶合板厂等加工企业。与此同时,部分移民还把目光转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工艺品开发上,生产具有艺术性、纪念性的旅游工艺品。泰山乡南沙村有一家制作“黑陶”工艺品的小作坊,作坊主李毅说,正是看到这里旅游业的发展潜力,才选择这个“行当”。目前,该作坊年生产1000多套仍供不应求。除此之外,当地从事山鸡、山羊、竹鼠等养殖以及茶树菇种植的移民农户也日益增多,旅游相关产业已成为当地移民致富的“主旋律”。
[作者简介]
陈柱青、刘丽霞,江西省安福县扶贫和移民办公室干部。
责任编辑:邵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