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1年上半年,海南省经济增长呈现出企稳态势,投资高速增长,消费、进出口、工业、均保持较快增长;与此同时,全省金融运行平稳,存贷款均新增较多。但在当前较为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下,全省经济增长面临的压力依然较大,结构调整任务依然艰巨。下半年,海南省必须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政策基调,落实好“项目建设年”工作,不断扩大需求,加强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全省经济加快发展。
关键词:海南;宏观经济;运行
中图分类号:F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2)08-0028-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08.07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经济增长呈现企稳态势
2012年上半年,海南省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0.86亿元,同比增长8.1%,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26.1%、27.4%和46.5%,同比分别增长6.7%、9.5%和7.9%。
(二)工业较快增长
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25.85亿元,同比增长6.7%,同比回落9.7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增速3.8个百分点。工业增长的主要特点:一是重工业增加值占主导低位,但增速低于轻工业。上半年,全省轻重工业分别实现增加值48.49亿元和177.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9%和5.5%。二是大部分工业产品产量负增长。受外部需求不足因素影响,在全省26类主要产品中,有16类产品产量下降。其中汽车产量同比下降18.5%、精甲醇产量同比下降7.5%、纸浆产量下降9.0%、钢材产量同比下降15.3%、天然气产量同比下降11.1%。三是澄迈县和昌江县工业增长较快,其他重点工业市县增长乏力。上半年,在全省五大重点工业市县中,澄迈县同比增长28.8%,昌江县同比增长13.5%,增长相对较快;其余三个市县中,海口市同比增长5.1%、儋州市同比下降1.7%、东方市同比增长0.1%。四是工业企业经营效益下滑。1-5月,全省35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6.08亿元,同比下降21.0%;亏损企业116户,同比增长40%;亏损面32.3%,高于去年同期8.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4.44亿元,同比增长1.3倍。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
上半年,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5.75亿元,同比增长43.0%,同比加快9.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增速的一倍(全国为20.4%)。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要特点:一是新开工项目不断增加。上半年,全省施工项目个数1848个,同比增长21.7%。其中,本年新开工的项目为485个,同比增长51.1%。二是第二产业投资增速明显加快,投资结构趋于优化。今年以来,海口市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汽车制造产业,洋浦的油气化工产业等加快推进集约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省产业投资结构的调整优化。上半年,全省工业完成投资155.80亿元,同比增长88.7%。三是西部地区投资增长加快,区域投资出现新变化。上半年,东部地区完成投资633.11亿元,同比增长32.5%;中部地区完成投资60.73亿元,增长36.5%;西部地区完成投资261.91亿元,同比增长79.5%。
(四)消费品市场运行相对平稳
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17.06亿元,同比增长14.8%,同比回落3.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4个百分点。剔除价格因素后,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增长10.9%。
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主要特点:一是免税店的拉动作用依然突出。上半年,全省化妆品、金银珠宝和日用品零售销售额分别增长1.7倍、62.9%和1.1倍。二是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速下滑。受成品油调价因素影响,5月、6月全省成品油零售额分别增长4.7%、11.8%,由于成品油零售额占全省限上零售总额的20%左右,该类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下降直接影响到全省消费品市场销售额减速。三是城镇消费快于乡村消费。上半年,全省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66.11亿元,同比增长14.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0.95亿元,同比增长19.1%。
(五)进出口较快增长,外商投资额持续负增长
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额66.81亿美元,同比增长16.0%,高于全国平均增速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4.11亿美元,同比增长23.0%,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3.8个百分点,进口52.7亿美元,同比增长14.3%,高于全国平均增速7.6个百分点。
外贸进出口的主要特点:一是进口贸易以一般贸易占主导地位,出口贸易中加工贸易占比过半。进口贸易中,全省一般贸易进口额占比77.9%,份额占比依然较高;出口贸易中,全省加工贸易额同比增长60.0%,占比达到50.5%,首次超过了一般贸易份额。二是国际旅游岛重点政策实施带动效应明显。上半年,全省口岸免税品进口1.7亿美元,同比增长3.6倍;以货物方式进口游艇(含摩托艇)2.1亿美元,同比增长84.2%。三是香港为主要出口市场,对东盟、美国贸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上半年对香港出口额4.94亿美元;对东盟进出口额6.02亿美元,同比增长10.9%,对美国进出口额5.96亿美元,同比增长1.2倍
上半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4.59亿美元,同比下降22.5%。其中,外资企业下降16.7%,合资企业下降42.3%。
(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财政支出继续向民生领域倾斜
上半年,全省全口径财政收入409.54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7.37亿元,同比增长17.1%。在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非税收入增速快于税收收入。上半年,全省税收收入187.36亿元,同比增长15.0%;非税收入30.01亿元,同比增长31.8%。从主要税收收入看,国内增值税(地方)增长2.0%、营业税增长1.7%、企业所得税增长8.3%、个人所得税下降31.1%、房产税增长42.7%、城市维护建设税增长6.6%、契税增长59.7%。 2012年6月8日、7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两次不对称降息,其对海南省的经济金融影响主要体现为:一是对实体经济而言,降息有助于降低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2011年以来,企业经营成本不断提高,导致企业利润下降。2012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为46.08亿元,同比下降21.0%,由于两次降息的同时还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扩大,对议价能力强的客户如集团客户,还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率折扣,其财务费用的降低会更显著。二是直接导致银行体系利息收入减少,利润降低。由于此轮降息的同时还开启存款利率上浮空间、提高了贷款利率下浮幅度,非对称降息对商业银行有一定的冲击。以一年期存贷款为例,如果银行完全按照基准利率和浮动范围开展存贷款业务,其基准利差为6.0%×0.7-3.0%×1.1=0.9%。粗略估算,此次利率调整会导致年内全省银行业利息收入减少3亿元左右。三是导致银行负债业务压力加大。当前银行存款竞争激烈,在允许存款利率上浮之后,各银行势必会最大限度地利用浮动空间,以提高吸收存款的竞争力,银行业之间的揽储业务将愈发激烈。其次是对银行冲击最大的将是优质客户业务。连续降息,银行受冲击最大的将是其优质客户业务,优质客户资金运用渠道较多、收益敏感性强,一些大企业集团还通过企业财务公司统一管理其资金,其存放在银行的存款不但不会因降息而降低利率,甚至还会享受到比以前更高的利率。
(四)企业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结构有待优化
从上半年信贷增长情况看,实体经济的有效信贷需求仍显不足。上半年,全省贷款新增358.0亿元,为近三年同期最低。如果剔除流向岛外的信贷资源,企业的贷款增量更显不足。上半年,海南省银行对省外企业贷款94.32亿元,占全省新增贷款的26.3%。而省外银行对省内企业贷款不到20亿元。在信贷新增量低于前两年的同时,信贷投放结构也有待优化,具体表现为:一是流向实体经济的流动性信贷资金不足。上半年,全省80%的新增贷款中来自于中长期贷款,主要用于省内的基础建设投资。除此之外,房地产企业的贷款占去一定比例,用于实体经济的流动资金贷款不增反减。上半年,海南省短期贷款减少3.5亿元。二是中小企业及涉农企业等弱质经济体贷款新增量明显偏少。上半年,全省第一产业新增贷款24.49亿元,小微企业新增贷款19.82亿元,与第一产业、小微企业在经济中的贡献不相匹配。
三、政策建议
(一)力保经济较快增长
作为欠发达省份,海南省必须始终保持经济建设的强度,把经济总量扩张和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作为重要目标任务,特别是在当前经济运行方向变数较大的情况下,要着重防止增长速度的明显下滑。一要狠抓项目带动。在经济建设中突出项目建设,加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力度,不断改善全省投资环境。同时加强重点项目投资,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二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挖掘自身潜力,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吸引国际大型企业集团来琼投资工业化大项目,促进与省内企业进行战略合作。三是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依托海南省自然资源丰富、区位相对优越等优势,引导和支持非公有制在更广泛领域竞争发展。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享受同等劳动保障和土地等资源供给待遇,着力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良好氛围。
(二)加速经济结构调整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可有效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增强抗风险能力,有效应对外部冲击。当前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积极规划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抓紧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加快建设与旅游配套的购物、休闲、娱乐、康复保健等服务设施。着力推进仓储物流、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文化创意、影视娱乐等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餐饮、商贸等传统服务业,通过结合建设国际旅游岛,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一批高端的医疗卫生、教育培训、文化教育等服务业项目工程。二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突出“高科技支撑”优势。落实《海南省鼓励软件产业和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政策》,用好政府设立的3亿元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抓好海南生态软件产业基地和三亚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推动发展创意产业,积极发展生物制药、新材料等。三是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充分发挥南海海域的油气、旅游、渔业、港口资源与生态环境综合优势,大力发展海洋油气开采加工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积极稳妥地推进南海资源开发,形成有海南特色的海洋经济体系,为建设海南经济强省打下坚实基础。
(三)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目前海南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亟需大量的资金支持,如果能得到充分运用,流动性增大可以为实体经济注入其发展必需的资金,进而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海南省的各金融机构而言,在拓宽流动性资金的运用渠道方面可作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一是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探索金融制度和金融监管的创新,完善市场交易规则,确保金融机构间规范、有序竞争[1]。二加大创新力度,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出新的金融产品,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多样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满足多方面的金融需求。三是完善相关信用担保制度,加大对农村经济、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
(责任编辑:陈薇)
参考文献:
[1]覃道爱,肖毅,石海峰.2010年海南省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2011年展望[J].海南金融,2011(6).
关键词:海南;宏观经济;运行
中图分类号:F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2)08-0028-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08.07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经济增长呈现企稳态势
2012年上半年,海南省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0.86亿元,同比增长8.1%,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26.1%、27.4%和46.5%,同比分别增长6.7%、9.5%和7.9%。
(二)工业较快增长
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25.85亿元,同比增长6.7%,同比回落9.7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增速3.8个百分点。工业增长的主要特点:一是重工业增加值占主导低位,但增速低于轻工业。上半年,全省轻重工业分别实现增加值48.49亿元和177.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9%和5.5%。二是大部分工业产品产量负增长。受外部需求不足因素影响,在全省26类主要产品中,有16类产品产量下降。其中汽车产量同比下降18.5%、精甲醇产量同比下降7.5%、纸浆产量下降9.0%、钢材产量同比下降15.3%、天然气产量同比下降11.1%。三是澄迈县和昌江县工业增长较快,其他重点工业市县增长乏力。上半年,在全省五大重点工业市县中,澄迈县同比增长28.8%,昌江县同比增长13.5%,增长相对较快;其余三个市县中,海口市同比增长5.1%、儋州市同比下降1.7%、东方市同比增长0.1%。四是工业企业经营效益下滑。1-5月,全省35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6.08亿元,同比下降21.0%;亏损企业116户,同比增长40%;亏损面32.3%,高于去年同期8.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4.44亿元,同比增长1.3倍。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
上半年,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5.75亿元,同比增长43.0%,同比加快9.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增速的一倍(全国为20.4%)。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要特点:一是新开工项目不断增加。上半年,全省施工项目个数1848个,同比增长21.7%。其中,本年新开工的项目为485个,同比增长51.1%。二是第二产业投资增速明显加快,投资结构趋于优化。今年以来,海口市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汽车制造产业,洋浦的油气化工产业等加快推进集约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省产业投资结构的调整优化。上半年,全省工业完成投资155.80亿元,同比增长88.7%。三是西部地区投资增长加快,区域投资出现新变化。上半年,东部地区完成投资633.11亿元,同比增长32.5%;中部地区完成投资60.73亿元,增长36.5%;西部地区完成投资261.91亿元,同比增长79.5%。
(四)消费品市场运行相对平稳
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17.06亿元,同比增长14.8%,同比回落3.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4个百分点。剔除价格因素后,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增长10.9%。
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主要特点:一是免税店的拉动作用依然突出。上半年,全省化妆品、金银珠宝和日用品零售销售额分别增长1.7倍、62.9%和1.1倍。二是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速下滑。受成品油调价因素影响,5月、6月全省成品油零售额分别增长4.7%、11.8%,由于成品油零售额占全省限上零售总额的20%左右,该类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下降直接影响到全省消费品市场销售额减速。三是城镇消费快于乡村消费。上半年,全省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66.11亿元,同比增长14.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0.95亿元,同比增长19.1%。
(五)进出口较快增长,外商投资额持续负增长
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额66.81亿美元,同比增长16.0%,高于全国平均增速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4.11亿美元,同比增长23.0%,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3.8个百分点,进口52.7亿美元,同比增长14.3%,高于全国平均增速7.6个百分点。
外贸进出口的主要特点:一是进口贸易以一般贸易占主导地位,出口贸易中加工贸易占比过半。进口贸易中,全省一般贸易进口额占比77.9%,份额占比依然较高;出口贸易中,全省加工贸易额同比增长60.0%,占比达到50.5%,首次超过了一般贸易份额。二是国际旅游岛重点政策实施带动效应明显。上半年,全省口岸免税品进口1.7亿美元,同比增长3.6倍;以货物方式进口游艇(含摩托艇)2.1亿美元,同比增长84.2%。三是香港为主要出口市场,对东盟、美国贸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上半年对香港出口额4.94亿美元;对东盟进出口额6.02亿美元,同比增长10.9%,对美国进出口额5.96亿美元,同比增长1.2倍
上半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4.59亿美元,同比下降22.5%。其中,外资企业下降16.7%,合资企业下降42.3%。
(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财政支出继续向民生领域倾斜
上半年,全省全口径财政收入409.54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7.37亿元,同比增长17.1%。在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非税收入增速快于税收收入。上半年,全省税收收入187.36亿元,同比增长15.0%;非税收入30.01亿元,同比增长31.8%。从主要税收收入看,国内增值税(地方)增长2.0%、营业税增长1.7%、企业所得税增长8.3%、个人所得税下降31.1%、房产税增长42.7%、城市维护建设税增长6.6%、契税增长59.7%。 2012年6月8日、7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两次不对称降息,其对海南省的经济金融影响主要体现为:一是对实体经济而言,降息有助于降低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2011年以来,企业经营成本不断提高,导致企业利润下降。2012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为46.08亿元,同比下降21.0%,由于两次降息的同时还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扩大,对议价能力强的客户如集团客户,还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率折扣,其财务费用的降低会更显著。二是直接导致银行体系利息收入减少,利润降低。由于此轮降息的同时还开启存款利率上浮空间、提高了贷款利率下浮幅度,非对称降息对商业银行有一定的冲击。以一年期存贷款为例,如果银行完全按照基准利率和浮动范围开展存贷款业务,其基准利差为6.0%×0.7-3.0%×1.1=0.9%。粗略估算,此次利率调整会导致年内全省银行业利息收入减少3亿元左右。三是导致银行负债业务压力加大。当前银行存款竞争激烈,在允许存款利率上浮之后,各银行势必会最大限度地利用浮动空间,以提高吸收存款的竞争力,银行业之间的揽储业务将愈发激烈。其次是对银行冲击最大的将是优质客户业务。连续降息,银行受冲击最大的将是其优质客户业务,优质客户资金运用渠道较多、收益敏感性强,一些大企业集团还通过企业财务公司统一管理其资金,其存放在银行的存款不但不会因降息而降低利率,甚至还会享受到比以前更高的利率。
(四)企业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结构有待优化
从上半年信贷增长情况看,实体经济的有效信贷需求仍显不足。上半年,全省贷款新增358.0亿元,为近三年同期最低。如果剔除流向岛外的信贷资源,企业的贷款增量更显不足。上半年,海南省银行对省外企业贷款94.32亿元,占全省新增贷款的26.3%。而省外银行对省内企业贷款不到20亿元。在信贷新增量低于前两年的同时,信贷投放结构也有待优化,具体表现为:一是流向实体经济的流动性信贷资金不足。上半年,全省80%的新增贷款中来自于中长期贷款,主要用于省内的基础建设投资。除此之外,房地产企业的贷款占去一定比例,用于实体经济的流动资金贷款不增反减。上半年,海南省短期贷款减少3.5亿元。二是中小企业及涉农企业等弱质经济体贷款新增量明显偏少。上半年,全省第一产业新增贷款24.49亿元,小微企业新增贷款19.82亿元,与第一产业、小微企业在经济中的贡献不相匹配。
三、政策建议
(一)力保经济较快增长
作为欠发达省份,海南省必须始终保持经济建设的强度,把经济总量扩张和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作为重要目标任务,特别是在当前经济运行方向变数较大的情况下,要着重防止增长速度的明显下滑。一要狠抓项目带动。在经济建设中突出项目建设,加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力度,不断改善全省投资环境。同时加强重点项目投资,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二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挖掘自身潜力,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吸引国际大型企业集团来琼投资工业化大项目,促进与省内企业进行战略合作。三是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依托海南省自然资源丰富、区位相对优越等优势,引导和支持非公有制在更广泛领域竞争发展。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享受同等劳动保障和土地等资源供给待遇,着力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良好氛围。
(二)加速经济结构调整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可有效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增强抗风险能力,有效应对外部冲击。当前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积极规划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抓紧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加快建设与旅游配套的购物、休闲、娱乐、康复保健等服务设施。着力推进仓储物流、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文化创意、影视娱乐等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餐饮、商贸等传统服务业,通过结合建设国际旅游岛,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一批高端的医疗卫生、教育培训、文化教育等服务业项目工程。二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突出“高科技支撑”优势。落实《海南省鼓励软件产业和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政策》,用好政府设立的3亿元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抓好海南生态软件产业基地和三亚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推动发展创意产业,积极发展生物制药、新材料等。三是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充分发挥南海海域的油气、旅游、渔业、港口资源与生态环境综合优势,大力发展海洋油气开采加工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积极稳妥地推进南海资源开发,形成有海南特色的海洋经济体系,为建设海南经济强省打下坚实基础。
(三)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目前海南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亟需大量的资金支持,如果能得到充分运用,流动性增大可以为实体经济注入其发展必需的资金,进而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海南省的各金融机构而言,在拓宽流动性资金的运用渠道方面可作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一是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探索金融制度和金融监管的创新,完善市场交易规则,确保金融机构间规范、有序竞争[1]。二加大创新力度,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出新的金融产品,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多样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满足多方面的金融需求。三是完善相关信用担保制度,加大对农村经济、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
(责任编辑:陈薇)
参考文献:
[1]覃道爱,肖毅,石海峰.2010年海南省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2011年展望[J].海南金融,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