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方法浅谈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ban0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但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的方法,是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只有把朗读、积累、理解、阅读巧妙结合,相互渗透,低年级语文课堂才会生机勃勃,情趣盎然。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低年级阅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学习目标和学生年龄、身心、思维的特点,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应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相互交流中,在合作学习中,去学习朗读、默读,去理解、积累词句,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
  一、积累词语的方法
  大多数学生把积累词语当成额外的作业,即使积累,也非常零乱。其次教师重视的程度不够,缺少精心的指导以及为学生展示成果的机会。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
  1、从课文和课外读物中积累:如叠音词:安安静静、叽叽喳喳、笑盈盈、绿蒙蒙;的字式短语 :弯弯的小路、洁白的雪莲;表同类意思的词语:微笑、大笑、冷笑、嘲笑;表颜色的词:雪白、通红;表声音的词:呱呱叫、沙沙响等等。
  2、生活中积累:如看电影、听广播、下载。
  3、活动中积累:如成语接龙、中心开花组词语、古诗名句记心中。
  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点滴的指导。开始,教师必须同与学生一起勾画文中的好词佳句,并交流其中好处。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展示学生积累的成果,让学生感受积累的快乐。为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教师可选取其中的几个词语,让学生照样说几个,如“白茫茫”,学生可说“红彤彤、绿油油”;也可利用这些词语说一两句话,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有条理。再把这样的话记在积累本里,说与写结合,达到思维的同步训练。
  二、了解词语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以理解词语为主转变为注重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对课文中词句的要求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方法一:形象直观法,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差,但对事物的形象很感兴趣,因此对一些表示具体事物的词语,如“雪莲”“丝绸”可通过图片观察形状、颜色以及特征,让学生从视觉上对这些事物有个清晰地认识。
  方法二:联系生活实际,有些词语就是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一个客观事物、一种现象、一种体验,学生很容易联系事物对照着联系理解词语。如“颜料”、“云霞”、“寒冷”可联系身边的事物及亲身感受让学生理解。
  方法三:联系上下文 ,如《我和我的小伙伴》中“齐心协力”这个词语,字典解释为“形容思想一致,共同努力。”这里可以引导学生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中“唤来了我的小伙伴,”“流到木船下”“肩并肩,手挽手”等词语来想象当时小水滴伙伴们解救干枯的禾苗同使劲、齐用力托起了木船的情景。
  方法四:启发想象,一些词语在某些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注入了新的生命,这就需要引发学生想象。如 “秋姐姐的地毯哪去了?、冬爷爷的白被子盖住了”,这种“地毯”、“白被子”就需要启发学生想象季节变化时的情景。
  方法五:动作表演 ,如《小乌鸦和妈妈》中“依偎”一词的理解,让学生靠在一起,搂一搂,抱一抱,通过“搂”“抱”等动作来体会小乌鸦和妈妈之间的温情。
  方法六:近义词置换,如“窜”和“乱跑”,把不常见的、难理解的词语置换成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词语。
  运用这些方法了解词语,避免了传统运用概念进行解释的抽象、枯燥的做法,重在教给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感受阅读的乐趣
   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是阅读活动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语文课程标准》对此特别强调:“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一)、在读中感受乐趣 ,如《老师的话语》,文章语言通俗流畅,读来令人回味无穷。教学设计简要:放手学生,自读自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检查初读,整体感知;指导情感朗读(体会语句的轻重缓急,重点感悟“老师的话语,一句一句暖暖的。”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播放音乐,再读课文(升华学生的情感,感受朗读的快乐)。
  (二)、在想象中感受乐趣,如《柳树》,文章为我们描述了一幅优美的“绿柳垂钓图”,这个简单的意象,在作者的笔下,在孩子们的眼里,却产生了无尽想象。上课伊始,绘画激趣,让一株高高的柳树,开启学生的想象之门,让学生在无尽的遐思中尽情表达,感受柳树的婀娜多姿和似垂钓之景。
  (三)、在表演中感受乐趣,如《自己去吧》,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演一演,如文章第三段——小鹰在妈妈的帮助下学会了飞翔,这段情节可设计为:
  小鹰:(扇动翅膀,甜甜的声音)妈妈,山那边有什么呀?
  老鹰:(抚摸着小鹰,和蔼的表情)风景可美呢,自己去看看吧。(手指向远方)
  (小鹰向远处飞去,假装在飞行的过程中遇到大风、高山,吃力而艰难的飞行。)
   通过创作表演,学生易感受人物情感,体验到了表演的乐趣。
  (四)、在创作中感受乐趣,如《地球妈妈》,文中介绍了地球妈妈为她所有的孩子安排了一个个“小小的家”。学生在感悟了课文内容以后,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小小的家?”,象“清清的河水是青蛙的家”“茂密的森林是老虎的家”这样的“创作”,学生会脱口而出,其乐融融。
  (五)、在实践中感受乐趣,如《江南》,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色调鲜明欢快,其中文中的“东、南、西、北”四个字要求学生会写,这时带学生走到操场上认识方向,学生像放飞的小鸟在操场上边认边背,享受着大自然带给他们的无限快乐。
  (六)、在歌唱中感受乐趣,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歌中正描述了课文《小乌鸦和妈妈》的情景,学生边唱边看动画,轻松愉悦的感知了课文,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七)、在画画中感受乐趣,如《雪地里的小画家》讲的是一群“小画家”:小鸡、小马、小狗、小鸭以独特的画笔在雪地上留下了独特的画,这些小动物都是农村孩子所熟悉的,那么它们的“画”也自然成了孩子们最想表达自我的机会了。
   感受阅读的乐趣是多样化的,我们还可以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表现欲,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和自我表现的舞台。
  四、阅读素材拓展
  1、课前3分钟,让学生通过讲故事、背儿歌、猜谜语、交流电视节目,给学生创设说的机会,让学生爱说会说。
  2、利用晨读要求学生背诵《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唐诗三百首》等经典诗文。
  3、充分利用班级宣传栏,展示学生积累的精彩内容,丰富积累,激发学生的阅读乐趣。
  4、和书交朋友,教师为学生推荐好书,在家建立小书架,在班级建立图书角,鼓励亲子阅读,经常开展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5  二十世纪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瑞典心理学家皮亚杰更明确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以说,古今中外无数学者、科学家都将兴趣作为学习成功的第一要素。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对各种现象和问题会产生惊异感。在学习过程中,他能灌注全部热情,兴致勃勃,津津有味,甚至会达到对所学知识迷恋不舍的地步;在学习后,他会产生满足感,觉得书是他的良师益友
摘要:《新课标》“评价建议”指出:“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为此,我认为评作文可以从六个角度审视,有其中任何一点都应属优秀之作,教师都应肯定和鼓励。  一、立意有高度;二、材料有新度;三、标题有靓度;四、开头有亮度;五、语言有力度;六、结尾有响度。当然,衡量一篇作文好坏的标准不是唯一的,作文也要追求个性化。所以,笔者认为只要学生的作文体现了这“六度”,哪怕只注重了其中任何一度,也应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