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为复杂,更丰富多彩”。新课标也提出应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现在作文命题已呈生活化、人文化趋势,注重感悟性,同时彰显个性。怎样才能使学生在写作中既汲取别人的精华,又能不失掉自我魅力的个性,谈几点体会。
一、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激活个性思维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一切创作都离不开生活。作文教学的艺术已不在于知识的传递,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自然地写作,从而达到“陶治学生心灵的要义”。语文老师可以靠社会热点来点燃这一情感并培植它健康生长。
1.在语文教学中联系社会热点
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或总结,总能在其中找到联系社会热点生活的切入点。我们十分注意把握这些切入点,在教学中将课文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意蕴,又能对活生生的社会给予关注,从而增长学生的多元个性。比如在讲有关人生境界的相关内容时,我们就把四川汶川地震中的热点人物“范跑跑”引入了课文,让学生讨论他是“自我保护”还是“责任流失”?是我们本课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中哪一种?学生们很热切的思考,最后基本观点是:作为个性的人,他的做法无可厚非;但作为社会的人,他的行为应该受到谴责。
2.老师共同收集社会热点
现在中学生学习压力大,时间紧张,加之对社会点的判别能力有限,可是我们语文,尤其作文又要求“文章合为时而著”,所以我们语文组的几个老师,对每周发生的社会重大问题,搜集热点内容及火热评论,印发给学生。比如“十八大专刊”、“两会专刊”、“温州列车事件评论专刊”、“天宫一号专刊”、“张莉莉故事”。这些内容是时代的最强音,很受学生欢迎。
二、组织学生评论社会热点促使个性形成
1.课前五分钟发言促进个性
中学生这个年龄段都有强烈的好胜心、创造性和表现欲。我们结合这一特点,充分利用他们的好胜心和表现欲,在语文课前五分钟安排了一个演讲环节,命名为“我的时代之音”。我们要求学生演讲内容要围绕社会热点进行。有时,我们特意在一周内让学生演讲同一个热点问题,这样我们会选一个范畴让他们讲,这个范畴往往带有争议性,比如四川地震时,我说:“近日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帖子,是这样写的‘地震都成这样了,咱还办什么奥运!劳民伤财!’本周演讲同学围绕这个话题进行。”但是,请大家不要忘记,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是我们对灾区人民的承诺;而举办一次成功的奥运会,则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灾难不应使我们涣散,而应使我们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更坚强地走向前方。我们相信,坚强的意志可以抵抗一切灾难,而等待了百年的奥运梦想,也一定可以顺利地实现圆满。无论如何,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底气站在世界面前说——中国人,是不可战胜的!”奥运会结束后,中国金牌总数居世界第一,当时我们给他们限定演讲的范畴是“我们是强化金牌意识还是弱化金牌意识”。残奥会闭幕后,我们给限定的范围是“我眼中的另类英雄”。之所以这样安排,我们是想既激发学生思维空间,张扬学生的个性,又不至于漫无边际,使训练失去操控性。
另外还要注意,学生在演讲时,虽然是做过思考和准备的,但毕竟阅历浅,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或偏激、或说不到位,这些都是难免的,为此,老师应给予及时的正面引导。但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演讲的闪光点,多褒少贬,多作鼓励,委婉地提出演讲中的不足,教给学生正确判断和分析问题的方法。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有所进步,还会鼓励他们课后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写个性评论张扬个性
一则新闻报道,一场体育比赛,一项科技发明,都可能触发写作的灵感。很多时候,从生活中激发写作的愿望和动机,酝酿写作的情绪和感受,往往比单纯了解一些写作技巧更为重要。所以我们在每周收集的社会热点发过后,都让学生写一篇评论。评论,顾名思义,评就是评判是非、真伪、美丑;论就是议论、说理;评论就是以议论、说理为手段,对社会热点进行评判和议论。社会热点本身争议性大,本还无定论,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有所触动,会就某些社会问题或现象提出看法,把这些看法写成文章,就是社会生活评论。这种评论,可以是洋洋数千言的大块文章,也可以是寥寥数百字的短文。它既可以针对人们的思想、作风以及认识等,也可以瞄准社会中的现象及政府的行为,或表扬,或批评。我们深深感受到,不能小看我们的学生,只要加以引导,他们是很能发现和思考社会问题的!他们的个性不会被高考的魔棒吸引得失去磁性!
三、作文训练引入社会热点彰显个性魅力
1.作文训练紧扣社会热点,激发个性情感。
文章天下事,作文“与时俱进”的思想一直没变,一直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我,思考社会矛盾,体验时代精神。比如20世纪70年代以社会政治为热点;80年代以社会生活为热点;90年代开始关注自我发展;21世纪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倡导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作文命题由表面上回避社会热点已经开始明确关注社会热点。社会热点是学生关注的焦点,将它适当引入作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面向社会,激发他们写作的欲望,彰显个性魅力。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只纸上谈作文,在作文训练中也应围绕社会热点,并注意渗透真挚的情感和鲜明的个性色彩。
2.选材立意撞击社会热点,彰显个性魅力
有的学生苦于不知写什么,提起笔来,或笨拙模仿网络语言,夹杂一些英语词句,写出不知所云的东西;或操起套话,肤浅地重复一些陈年道理;或矫揉造作,无端说愁道苦;或空想臆造,编出不着边际、流于表面的故事。如此种种,诸多弊端,大都源于从家庭到学校都是“圈养”,对社会无所体验,无所认知,缺乏一种敏感性。我们在训练学生作文时,评价要求上升到语文素养层面,要求学生要开阔眼界,融入时代感鲜明的素材,关注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如北京奥运、抗击暴风雪、“藏独”分子在拉萨打砸抢烧、感动中国的人物等。文题立意上,我们告诉学生“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别人,我很重要”,让他们尽量发表个性张扬的观点,引导学生对人的生命、人的生存、人的发展和人的价值进行深刻的思考,弘扬中外文化传统中的人文精神,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功夫用在平时,着力于培养学生创新个性,人文观念。学生写作就会注入新意,富有个性色彩,他们就会立于时代的潮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让我们的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为复杂,更丰富多彩”。新课标也提出应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现在作文命题已呈生活化、人文化趋势,注重感悟性,同时彰显个性。怎样才能使学生在写作中既汲取别人的精华,又能不失掉自我魅力的个性,谈几点体会。
一、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激活个性思维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一切创作都离不开生活。作文教学的艺术已不在于知识的传递,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自然地写作,从而达到“陶治学生心灵的要义”。语文老师可以靠社会热点来点燃这一情感并培植它健康生长。
1.在语文教学中联系社会热点
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或总结,总能在其中找到联系社会热点生活的切入点。我们十分注意把握这些切入点,在教学中将课文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意蕴,又能对活生生的社会给予关注,从而增长学生的多元个性。比如在讲有关人生境界的相关内容时,我们就把四川汶川地震中的热点人物“范跑跑”引入了课文,让学生讨论他是“自我保护”还是“责任流失”?是我们本课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中哪一种?学生们很热切的思考,最后基本观点是:作为个性的人,他的做法无可厚非;但作为社会的人,他的行为应该受到谴责。
2.老师共同收集社会热点
现在中学生学习压力大,时间紧张,加之对社会点的判别能力有限,可是我们语文,尤其作文又要求“文章合为时而著”,所以我们语文组的几个老师,对每周发生的社会重大问题,搜集热点内容及火热评论,印发给学生。比如“十八大专刊”、“两会专刊”、“温州列车事件评论专刊”、“天宫一号专刊”、“张莉莉故事”。这些内容是时代的最强音,很受学生欢迎。
二、组织学生评论社会热点促使个性形成
1.课前五分钟发言促进个性
中学生这个年龄段都有强烈的好胜心、创造性和表现欲。我们结合这一特点,充分利用他们的好胜心和表现欲,在语文课前五分钟安排了一个演讲环节,命名为“我的时代之音”。我们要求学生演讲内容要围绕社会热点进行。有时,我们特意在一周内让学生演讲同一个热点问题,这样我们会选一个范畴让他们讲,这个范畴往往带有争议性,比如四川地震时,我说:“近日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帖子,是这样写的‘地震都成这样了,咱还办什么奥运!劳民伤财!’本周演讲同学围绕这个话题进行。”但是,请大家不要忘记,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是我们对灾区人民的承诺;而举办一次成功的奥运会,则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灾难不应使我们涣散,而应使我们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更坚强地走向前方。我们相信,坚强的意志可以抵抗一切灾难,而等待了百年的奥运梦想,也一定可以顺利地实现圆满。无论如何,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底气站在世界面前说——中国人,是不可战胜的!”奥运会结束后,中国金牌总数居世界第一,当时我们给他们限定演讲的范畴是“我们是强化金牌意识还是弱化金牌意识”。残奥会闭幕后,我们给限定的范围是“我眼中的另类英雄”。之所以这样安排,我们是想既激发学生思维空间,张扬学生的个性,又不至于漫无边际,使训练失去操控性。
另外还要注意,学生在演讲时,虽然是做过思考和准备的,但毕竟阅历浅,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或偏激、或说不到位,这些都是难免的,为此,老师应给予及时的正面引导。但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演讲的闪光点,多褒少贬,多作鼓励,委婉地提出演讲中的不足,教给学生正确判断和分析问题的方法。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有所进步,还会鼓励他们课后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写个性评论张扬个性
一则新闻报道,一场体育比赛,一项科技发明,都可能触发写作的灵感。很多时候,从生活中激发写作的愿望和动机,酝酿写作的情绪和感受,往往比单纯了解一些写作技巧更为重要。所以我们在每周收集的社会热点发过后,都让学生写一篇评论。评论,顾名思义,评就是评判是非、真伪、美丑;论就是议论、说理;评论就是以议论、说理为手段,对社会热点进行评判和议论。社会热点本身争议性大,本还无定论,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有所触动,会就某些社会问题或现象提出看法,把这些看法写成文章,就是社会生活评论。这种评论,可以是洋洋数千言的大块文章,也可以是寥寥数百字的短文。它既可以针对人们的思想、作风以及认识等,也可以瞄准社会中的现象及政府的行为,或表扬,或批评。我们深深感受到,不能小看我们的学生,只要加以引导,他们是很能发现和思考社会问题的!他们的个性不会被高考的魔棒吸引得失去磁性!
三、作文训练引入社会热点彰显个性魅力
1.作文训练紧扣社会热点,激发个性情感。
文章天下事,作文“与时俱进”的思想一直没变,一直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我,思考社会矛盾,体验时代精神。比如20世纪70年代以社会政治为热点;80年代以社会生活为热点;90年代开始关注自我发展;21世纪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倡导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作文命题由表面上回避社会热点已经开始明确关注社会热点。社会热点是学生关注的焦点,将它适当引入作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面向社会,激发他们写作的欲望,彰显个性魅力。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只纸上谈作文,在作文训练中也应围绕社会热点,并注意渗透真挚的情感和鲜明的个性色彩。
2.选材立意撞击社会热点,彰显个性魅力
有的学生苦于不知写什么,提起笔来,或笨拙模仿网络语言,夹杂一些英语词句,写出不知所云的东西;或操起套话,肤浅地重复一些陈年道理;或矫揉造作,无端说愁道苦;或空想臆造,编出不着边际、流于表面的故事。如此种种,诸多弊端,大都源于从家庭到学校都是“圈养”,对社会无所体验,无所认知,缺乏一种敏感性。我们在训练学生作文时,评价要求上升到语文素养层面,要求学生要开阔眼界,融入时代感鲜明的素材,关注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如北京奥运、抗击暴风雪、“藏独”分子在拉萨打砸抢烧、感动中国的人物等。文题立意上,我们告诉学生“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别人,我很重要”,让他们尽量发表个性张扬的观点,引导学生对人的生命、人的生存、人的发展和人的价值进行深刻的思考,弘扬中外文化传统中的人文精神,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功夫用在平时,着力于培养学生创新个性,人文观念。学生写作就会注入新意,富有个性色彩,他们就会立于时代的潮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让我们的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