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目标加油干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来源 :共产党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iveformon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全面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高点谋划、高位推动、高效落实,大力推进脱贫富民战略,全区脱贫攻坚工作稳扎稳打、压茬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目前,全区还有12.1万贫困人口、5个贫困县、109个贫困村。自治区如何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此,记者采访了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梁积裕。
  记者: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发40年来,宁夏扶贫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精准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确定下来。请您谈谈宁夏扶贫工作取得了哪些显著成就?
  梁积裕:宁夏西海固地区历史上就有“苦瘠甲天下”之称,是国家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自然条件差,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从1982年“三西”扶贫开始,历届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把扶贫开发摆到重要位置,一张蓝图绘到底。经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扶贫开发和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就。2016年7月18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指出:“看到固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谓脱胎换骨,出乎意料,很受震撼,增强了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
  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从1982年至2018年,按不同时期的扶贫标准,全区累计减少贫困人口约340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6年累计减贫79.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22.9%下降到2018年的3%。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4856元增长到2018年的9298元,年均增长11.4%。
  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增强。加强产业扶贫,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和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等新业态快速发展,产业收入占贫困群众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增强了贫困地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实施生态移民,累计从中南部干旱山区移民搬迁130余万人,实现了生态保护和扶贫脱贫的双赢。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力度,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水利、交通、电力、住房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務明显改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实现了全覆盖,贫困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
  构筑了全社会扶贫强大合力。坚持自治区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体制机制,全区各级以最强的阵容推动脱贫攻坚,把最强的力量摆布在脱贫攻坚一线。福建省和9家中央单位等社会各界倾力帮扶,凝聚了强大攻坚合力。先后选派三批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开展驻村帮扶,这些同志在贫困地区摸爬滚打,埋头苦干,诠释了扶贫干部的担当和情怀。我区扶贫开发和脱贫攻坚取得这样的成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关心关怀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更是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结果,充分体现了宁夏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宗旨意识,生动诠释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集中彰显了全区各族群众和各级干部自强自立、不屈不挠、苦干实干的精神风貌!
  2018年国家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宁夏被评为综合评价好的等次,位列第三;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中,宁夏被评为综合评价好的等次,位列中西部14个省区第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中,宁夏被评为优秀等次。
  记者:对于已经摘帽的贫困县、退出贫困村、脱贫农户,下一步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梁积裕: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退出后,我们要坚持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监管,持续发力、压茬推进,补齐短板弱项,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建立监测机制,防止已脱贫户返贫。坚持现行脱贫标准,既不拔高标准又不降低标准,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要位置,把防止返贫放在重要位置,精准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各项政策措施。强化扶贫信息的精准和共享,拓展扶贫数据系统服务功能,完善贫困人口统计监测体系,建立脱贫攻坚成效巩固提升监测机制,对脱贫户实施跟踪和动态监测,对已出列村、已脱贫人口开展“回头看”,实行分级管理、分类施策,防止返贫。
  抓好产业扶贫,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脱贫成果要巩固、要提升,必须立足当地实际、尊重群众意愿、坚持市场导向,抓好产业扶贫,让贫困群众有稳定可持续的增收渠道。要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对有基础、覆盖广的产业,全力做好科技服务、品种改良、品牌打造、精深加工、市场营销等各项工作,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真正让产业成为每一个农户、每一个群众增收致富的源头活水。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市场、信贷、技术等难题,健全完善企业与群众之间紧密、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实现企业盈利和群众增收双赢。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加快道路和交通设施建设,加快水利、能源、通讯、市场等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交通落后状况,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要统筹推进贫困村脱贫出列与巩固提升,对109个未脱贫出列的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对已脱贫出列村实施巩固提升,重点补齐水、路、电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短板,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稳定提高贫困群众收入。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规划和设计,统筹推进水、电、路、通信等建设,着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让村容村貌更美更整洁。
  强化综合保障,消除群众后顾之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事关社会长治久安。着力实施教育脱贫攻坚行动,以保障义务教育为核心,强化控辍保学联保联控责任,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并完成义务教育,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子女因贫失学辍学。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确保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保障范围。落实好健康扶贫组合措施,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后,年度内在医疗机构发生的个人自付费用累计不超过5000元或自付比例不超过10%。完善各项医疗保障政策“一站式”结算业务经办规程,确保贫困患者在区内所有医保协议医疗机构即时结算报销。认真落实贫困户危房危窑改造政策,全面完成贫困户现有存量危房危窑改造任务。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继续巩固全民参保登记成果,鼓励贫困地区居民积极参保缴费,贫困人口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   记者:脱贫攻坚已到了攻坚拔寨阶段,深度贫困地区是宁夏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坚中之坚,在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方面自治区扶贫做了哪些工作?
  梁积裕:宁夏“五县一片”(原州区、西吉县、海原县、同心县、红寺堡区和中部干旱带西部片)深度贫困地区位于“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
  抓住“一个重点”,着力拔除最硬钉子。紧盯170个深度贫困村脱贫这个重点,大力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对症下药、因村施策,整合资源、倾斜支持,每村投入450万元,较一般贫困村增加50%以上。认真落实100家国有民营企业结对帮扶107个村、科技服务覆盖170个村,两年累计投入11.3亿元。截至2018年底,已实现78个深度贫困村稳定退出,计划到2019年底剩余深度贫困村全部稳定退出。
  瞄准“三类群体”,破解难中之难。瞄准“病、残、老”三类特殊贫困群体,深入推进健康扶贫工程,实行先住院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大病患者救治比例98.42%,个人住院合规自付费用不超过10%,慢病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瞄准2.98万贫困残疾人口,落实两项补贴和阳光助残小康计划等扶残助残措施,加大残疾人培训和产业扶持,实现1.48万名贫困残疾人脱贫。大力实施养老保障工程,对2.1万单老双老户落实养老保险政策、民政救助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全覆盖;对单老双老户60~65岁中尚有劳动能力的给予产业项目扶持,实现1.41万人单老双老户脱贫。
  聚力“两个关键”,持续增加群众收入。紧紧围绕产业和就业两大增收渠道,大力发展草畜、马铃薯、冷凉蔬菜、小杂粮、中药材、黄花菜等特色富民产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扶贫格局。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四个一”示范带动工程,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2018年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脱贫2.05万户68610人。积极推进就业扶贫行动,实施技能培训10.3万人,建设扶贫车间59个,实现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2166人;创建各类就业扶贫示范基地205个,吸纳贫困劳动力1.7万人就业;自治区开发购买5600个公益性岗位,落实生态护林员岗位6700名,帮助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
  聚焦“四类问题”,着力补齐发展短板。紧盯水、路、房、网等四类突出问题,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政策补齐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短板。大力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自来水入户5.7万户,入户率达到88.4%;中部干旱带7座扶贫水库全部建成蓄水,受益人口16.4万人。建设农村道路1660公里,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严格政策标准,嚴控住房面积和造价成本,严抓工程质量红线,两年来改造危窑危房1.55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安全住房率达到95.2%以上。所有贫困村通上了动力电,光纤宽带、4G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
  落实“三个新增”,强化攻坚保障。扎实落实“三个新增”要求,加大向深度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力度,2017年以来已累计向深度贫困县(区)安排财政扶贫资金61.8亿元,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85亿元,保持投入增幅递增、力度不减,保障扶贫资金投入与脱贫攻坚任务基本相适应。实施深度贫困县跨省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1200亩,落实资金3.6亿元;坚持行业部门主要项目、举措重点倾斜,向深度贫困地区落实投资达324亿元(不含统筹整合涉农资金)。下一步,我们将坚持落实“三个新增”要求,紧盯特殊贫困群体,聚焦特殊困难问题,集中解决剩余92个深度贫困村和5个深度贫困县脱贫退出,确保到2020年深度贫困地区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记者:1996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两个大局”战略构想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统一部署,福建与宁夏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模式帮扶23年来取得了哪些成绩?
  梁积裕:1996年5月,根据“两个大局”战略构想和中央决策部署,福建、宁夏建立了对口扶贫协作关系。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同志担任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直接组织实施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习近平同志在福建省工作期间先后5次出席闽宁对口扶贫协作联席会议,3次发表重要讲话,推动建立了“联席推进,结对帮扶,产业带动,互学互助,社会参与”机制,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指明了方向。
  坚持联席推进,确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地落实。23年来,闽宁两省区党委政府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协作、共同发展”作为指导原则,始终把联席推动作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有力抓手,每年召开一次由两省区党政主要领导参加的联席会议,及时总结交流帮扶经验,研究解决帮扶重大问题,协商制定帮扶举措,督促协商成果落地见效。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和长期坚持,使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路子越走越宽,帮扶的效果越来越好,群众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2019年4月下旬召开了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二十三次联席会议,签订了联席会议纪要、13个部门(单位)新一轮协作协议和34个企业合作协议,进一步提升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工作,2019年福建省安排援宁资金35030万元。
  坚持结对帮扶,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进程。两省区始终坚持以解决贫困问题为核心,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努力缩小贫困地区与发达省区的差距。在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中,两省区实行市县结对帮扶,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牵头和导向作用,靠实扶贫协作责任,做到精准帮扶,实现精准脱贫。两省区县与县结对帮扶“携手奔小康”得到国家认可并推广。目前,福建省30多个县(区)先后参与帮扶宁夏9个贫困县,两省区110对乡镇、101对行政村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
  坚持产业带动,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两省区始终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举措,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协作为基础,通过共建扶贫产业园、搭建合作交流平台、组织规模化劳务输出等方式,促进贫困地区优势资源开发,带动贫困人口长期稳定脱贫,走出了一条企业合作、产业扶贫、项目带动的“造血”式扶贫路子,成功实现了援助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目前,在宁企业(商户)达5600多户,8万多闽籍人员在宁从业。宁夏企业也迈出“走出去”的步伐,长期在闽稳定就业人员近5万人。
  坚持互学互助,更新干部和人才的思想观念。两省区立足省情、区情,把互派干部挂职作为互学互助的主要途径。福建先后选派11批183名干部,支教教师和医疗技术人员等专业技术人员80批次2000多人次来宁帮助工作,帮扶培训宁夏教师7600多人次,宁夏也先后选派19批366名干部到福建挂职。福建援宁干部不仅跟踪落实援宁扶贫项目,而且深入实际寻求精准脱贫接入点,在主动联系动员福建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主体作用。宁夏挂职干部则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增长了才干,同时赴福建学习挂职的教育、卫生、科技等方面的人才也带来了先进的经验和技术,为宁夏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坚持社会参与,凝聚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23年来,闽宁两省区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不断拓展对口扶贫协作空间和领域,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福建省还积极动员教育、医疗、卫生、妇联、共青团、企业商会等几十个部门和社会团体,分别开展“百所学校一帮一”“医疗服务”等援宁扶贫公益活动,参与宁夏脱贫攻坚。福建省及其社会各界累计投入援宁资金21.36亿元,直接参加帮扶的各界人士超过10万人次。
  闽宁协作在2017年、2018年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中连续获得“好”等次,分别位列中西部地区第一、二位。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五项机制”、拓宽协作空间、深化产业对接、推动社会扶贫,以更加开放的思想观念、更加执着的拼搏精神、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推动闽宁两省区在更广阔的平台上牵手合作,打造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示范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陈洪岩
其他文献
宁夏社会科学院是宁夏唯一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研究机构,是全区重要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宁夏社会科学院的前身是1962年1月成立的宁夏民族历史研究室,1964年8月该室改建为宁夏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79年7月,经自治区党委批准,“宁夏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恢复重建,1981年8月19日正式改名为宁夏社会科学院。当前,全区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宁夏社科院将如
期刊
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自治区主席咸辉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会议充分肯定自治区人民政府过去一年的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2019年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号召,全区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自
期刊
岁月交替,万象更新。备受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瞩目的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胜利召开。肩负着全区人民的重托,来自全区各行各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汇聚银川,共商新宁夏建设大计,共谋新宁夏发展良策。自治区“两会”的胜利召开,必将进一步统一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坚定实干兴宁的信心,为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跨越一些常规性和非常规性关口。这是一个凤凰涅槃的过程。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当前,宁夏正处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专门研究部署推动宁夏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全会指出,要坚决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路子,坚决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坚决跨越高质量发展的非常规关口。这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期刊
我想你如你沉重的脚步  可你为什么没有来  我知道相愛让你受苦  可等待中你又出现  我用哀愁的吻抹去你的泪痕  你没有言语  用手指轻轻按捺我的嘴唇  你的眼睛告诉我  不需要喃喃呢语  只需闻到你的气息心儿已满足  你在我面前没有趾高气扬  有的是一脸的柔情  我的心里此时已不是空荡荡  你的微笑让我好像拥有了整个春天  我双臂紧紧抱着你  你双臂紧紧扣着我  头发埋在我的脖颈上  我真的幸福
期刊
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所蕴含的家国、善仁、忠孝、诚信、俭廉、和睦、自强等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思想和精神的内涵,塑造着人们价值共识和道德养成,也影响着共产党人的行为规范和执政党的党风。  涵养政治品格。家风是我们从哪里来的根,到哪里去的魂。家风是一种情怀和信仰,教育子孙后代认祖归宗,不忘根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
期刊
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以下简称《外商投资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立法机关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的决策部署,完善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构建新型外商投资法律关系的又一重大举措。  《外商投资法》出台的背景。一般认为,1979年7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是我国走向对外开放,适应社会主义市
期刊
1月31日上午,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在银川胜利闭幕。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石泰峰主持会议。  大会执行主席姜志刚、盛荣华、李锐、姚爱兴、左军、吴玉才、彭友东、董玲、徐力群在主席台前排就坐。  咸辉、崔波、齐同生、任启兴、项宗西、张超超、许传智、赵永清、张韵声、白尚成、张柱、潘武俊、王和山、刘可为、马汉成、杨培君、杨东、沙闻麟、时侠联、李彦凯、张守志、洪
期刊
1月27日,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银川隆重开幕。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石泰峰主持会议。1月27日,在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自治区主席咸辉作政府工作报告。1月27日,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银川隆重开幕。  岁寒迎春暖,聚力谱新篇,走过甲子之年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1月27日上午,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银川隆重开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们党在全国执政第70个年头,在这个时刻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从战略高度,审视党史国史,坚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