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幕:私藏的梦想
在屋后面柴薪和杂草掩盖的地方,在高考志愿填报的前一天晚上,小西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索着,把一株腊梅的幼苗悄悄种下。
人生最轻松的暑假却在父母看到录取通知书的刹那,变成了沉重而阴郁又分秒煎熬的批斗大会。放弃了人人羡慕的师范学校,小西选择了一所理工科大学,没有按照所有人期待的那样学金融,而是报了几乎早已是冷门的中文系。父亲的眉头一直紧锁着不曾松开,母亲则在一旁劝她复读重选,可是超出一本线三十分的优秀成绩,几乎没有理由复读,况且谁都无法预计未来的状况,谁也不能保证下次的结果会更好。
双方妥协之后的产物是遵从小西的志愿,可是未来如果后悔就要自己一力承担,父母看她的眼神是说不出的纠结,而她自己也成了众多亲戚围攻的对象。诸如学校不好、专业冷门,任性胡闹、不听劝阻,她从一个人人夸奖的乖女儿变成了人人批判的坏典型,果然捧在手心与摔在地上的心情是不一样的,飘在半空时最恐惧坠落,可落地以后很疼却踏实。
这个暑假在小西的记忆里是漫长的,父母纵使一直照常疼爱、呵护、包容,可是言语里偶尔折射出的不理解,还是刺痛了这个十八岁少女的心。她常常反锁房门,一个人傻傻发呆,总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被训斥,她不辩解,也不低头,那固执的神情是以前从未有过的。她会在傍晚去看那株孱弱的腊梅,横七竖八的柴薪和茂盛的杂草让它变得无精打采,阳光、水分、土壤都那么有限,她实在很想帮帮它,可最后手总是停在半空。
第二幕:孤独的前行
离开的日子终于来临,于小西而言也是一种解脱,看着母亲眼里不舍的泪水、父亲转身的背影,她虽然触动很大,却仍坚定。因为她记得,她曾信誓旦旦地说,我热爱文字,即使不擅长,我也渴望以此为生,纵是生活艰难。那年少的梦想随着孔明灯飘向她看不见的高空,可梦想也在那时深深地扎根在她心里无法移去。最尊敬的老师劝她放弃,她哭着走出办公室;最知心的朋友让她改变,她几乎绝望到崩溃;最亲近的家人说她太傻,她从此孤身一人。于是,远行成了必然,因为了无牵挂。
在火车驶进这个古城时,小西的内心是欣喜而失落的,文化沁润在这里的痕迹如同斑驳的墙壁明显肆意,可是喧嚣拥挤的灰暗也让现代化在这里的存在感如此迫切。小西喜爱古色古香的街道,沿着书苑路看看字画,买下笔墨纸砚,还刻了一个专属印章,喜欢享受纸扇吹来的风,还用原木发簪将长发挽起。可这似乎都不能填平她内心那整片整片的荒芜,学校被行色匆匆的人群、各种测量仪器充斥着,图书馆里的资料储备不知比书籍多了几倍,老师上课基本就是考研的题型,社团活动也都极度无趣。
小西在夜晚哭泣,她无法倾诉,也无处倾诉,她抗拒这样平淡的生活,就如同当时抗拒所有的安排一样。那近在咫尺的梦想、用笔尖挥洒青春的志向、她曾心心念念的中文系,都不是她想象的模样。她开始后悔了,可在每天太阳照进房间的时候,她仍微笑着提醒自己要坚强。她走过这个城市大大小小的高校,发现她所抗拒的师范大学却是她喜爱的地方,浓密的香樟树、仿古的图书馆、潺潺的流水、清凉的石凳,还有各种文学社团和各类笔友聚会。命运总是这样,你越是想要的,却因为自己,轻易就会失去。
第三幕:青春的绽放
穿越大半个城市,小西慢慢熟悉了这里的一切,在下一个暑假来临的时候,西子放下顾忌回到了家中。父母的面容更加苍老,家也更加寂寥,可是那生在压迫下的腊梅却坚强地活着,甚至已长出枝丫、长出新叶了。小西听着父母的絮叨,零零散散的家长里短,靠在妈妈的怀里流下眼泪,却在抬头的瞬间擦干。她说她很好,她笑得很甜,因为花活着,因为梦想还在生长。
对学校,小西比其他人适应得稍慢,比起大家的被迫调剂或者无可奈何,她打着自由和梦想的旗号来到这里,不免被人说成是傻或者缺心眼。可也正因为这样,小西没有心存怨念,毕竟她没有被迫,也没有无奈,有的只是现实带来的失落感。她选择了一个擅长的方式——用笔或者键盘记录这些,她想文字是可以用来疗伤的,所有不幸在书写的时候已基本接受,她在慢慢痊愈。
按部就班地上着繁杂的课程,从堆积如山的资料中寻找文学,偶尔寄出两封手写的信,看着电脑文档里越来越多的文字。小西好像开始爱上这里了,她偶尔会跟着朋友去湖边坐坐,看她们写生,一笔一种色彩,勾勒出的绚丽,纯粹美好。她也低头敲敲打打,文字从指尖涌出的感觉大约就是幸福。
毕业在即,小西知道也许这又是一次碰壁,可她相信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那枝腊梅花也在默默地生长,在雪地里开出了一树淡黄花蕊,小西错过了它的第一次花开,可是她并不为此感到遗憾。
花开的地方花虽然已不再开放,可是早已结出了瑰丽的梦想。
在屋后面柴薪和杂草掩盖的地方,在高考志愿填报的前一天晚上,小西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索着,把一株腊梅的幼苗悄悄种下。
人生最轻松的暑假却在父母看到录取通知书的刹那,变成了沉重而阴郁又分秒煎熬的批斗大会。放弃了人人羡慕的师范学校,小西选择了一所理工科大学,没有按照所有人期待的那样学金融,而是报了几乎早已是冷门的中文系。父亲的眉头一直紧锁着不曾松开,母亲则在一旁劝她复读重选,可是超出一本线三十分的优秀成绩,几乎没有理由复读,况且谁都无法预计未来的状况,谁也不能保证下次的结果会更好。
双方妥协之后的产物是遵从小西的志愿,可是未来如果后悔就要自己一力承担,父母看她的眼神是说不出的纠结,而她自己也成了众多亲戚围攻的对象。诸如学校不好、专业冷门,任性胡闹、不听劝阻,她从一个人人夸奖的乖女儿变成了人人批判的坏典型,果然捧在手心与摔在地上的心情是不一样的,飘在半空时最恐惧坠落,可落地以后很疼却踏实。
这个暑假在小西的记忆里是漫长的,父母纵使一直照常疼爱、呵护、包容,可是言语里偶尔折射出的不理解,还是刺痛了这个十八岁少女的心。她常常反锁房门,一个人傻傻发呆,总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被训斥,她不辩解,也不低头,那固执的神情是以前从未有过的。她会在傍晚去看那株孱弱的腊梅,横七竖八的柴薪和茂盛的杂草让它变得无精打采,阳光、水分、土壤都那么有限,她实在很想帮帮它,可最后手总是停在半空。
第二幕:孤独的前行
离开的日子终于来临,于小西而言也是一种解脱,看着母亲眼里不舍的泪水、父亲转身的背影,她虽然触动很大,却仍坚定。因为她记得,她曾信誓旦旦地说,我热爱文字,即使不擅长,我也渴望以此为生,纵是生活艰难。那年少的梦想随着孔明灯飘向她看不见的高空,可梦想也在那时深深地扎根在她心里无法移去。最尊敬的老师劝她放弃,她哭着走出办公室;最知心的朋友让她改变,她几乎绝望到崩溃;最亲近的家人说她太傻,她从此孤身一人。于是,远行成了必然,因为了无牵挂。
在火车驶进这个古城时,小西的内心是欣喜而失落的,文化沁润在这里的痕迹如同斑驳的墙壁明显肆意,可是喧嚣拥挤的灰暗也让现代化在这里的存在感如此迫切。小西喜爱古色古香的街道,沿着书苑路看看字画,买下笔墨纸砚,还刻了一个专属印章,喜欢享受纸扇吹来的风,还用原木发簪将长发挽起。可这似乎都不能填平她内心那整片整片的荒芜,学校被行色匆匆的人群、各种测量仪器充斥着,图书馆里的资料储备不知比书籍多了几倍,老师上课基本就是考研的题型,社团活动也都极度无趣。
小西在夜晚哭泣,她无法倾诉,也无处倾诉,她抗拒这样平淡的生活,就如同当时抗拒所有的安排一样。那近在咫尺的梦想、用笔尖挥洒青春的志向、她曾心心念念的中文系,都不是她想象的模样。她开始后悔了,可在每天太阳照进房间的时候,她仍微笑着提醒自己要坚强。她走过这个城市大大小小的高校,发现她所抗拒的师范大学却是她喜爱的地方,浓密的香樟树、仿古的图书馆、潺潺的流水、清凉的石凳,还有各种文学社团和各类笔友聚会。命运总是这样,你越是想要的,却因为自己,轻易就会失去。
第三幕:青春的绽放
穿越大半个城市,小西慢慢熟悉了这里的一切,在下一个暑假来临的时候,西子放下顾忌回到了家中。父母的面容更加苍老,家也更加寂寥,可是那生在压迫下的腊梅却坚强地活着,甚至已长出枝丫、长出新叶了。小西听着父母的絮叨,零零散散的家长里短,靠在妈妈的怀里流下眼泪,却在抬头的瞬间擦干。她说她很好,她笑得很甜,因为花活着,因为梦想还在生长。
对学校,小西比其他人适应得稍慢,比起大家的被迫调剂或者无可奈何,她打着自由和梦想的旗号来到这里,不免被人说成是傻或者缺心眼。可也正因为这样,小西没有心存怨念,毕竟她没有被迫,也没有无奈,有的只是现实带来的失落感。她选择了一个擅长的方式——用笔或者键盘记录这些,她想文字是可以用来疗伤的,所有不幸在书写的时候已基本接受,她在慢慢痊愈。
按部就班地上着繁杂的课程,从堆积如山的资料中寻找文学,偶尔寄出两封手写的信,看着电脑文档里越来越多的文字。小西好像开始爱上这里了,她偶尔会跟着朋友去湖边坐坐,看她们写生,一笔一种色彩,勾勒出的绚丽,纯粹美好。她也低头敲敲打打,文字从指尖涌出的感觉大约就是幸福。
毕业在即,小西知道也许这又是一次碰壁,可她相信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那枝腊梅花也在默默地生长,在雪地里开出了一树淡黄花蕊,小西错过了它的第一次花开,可是她并不为此感到遗憾。
花开的地方花虽然已不再开放,可是早已结出了瑰丽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