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互联网+”时代个体焦虑的表征
1.情绪与心理焦虑
身处信息快速流变的现代社会,民众时刻受到各种生存、竞争的外在压力。在网络化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思想一直被海量的信息充斥,导致人与人之间疏远与感情淡漠,进而使人们对现实的社交产生逃避行为,产生焦虑心理。
2.社交焦虑
网络技术控制下的社交如交网友、网恋等行为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个体信息的真实度低,现实生活中因网恋等而产生的见网友陷入传销组织和死亡案件频发。民众痴迷于线上交友互动而加剧了现实人际关系的疏离,产生互动焦虑。
3.信息焦虑
互联网具有即时性、跨时间和空间性、多媒体性和交互性等特点。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开放和自由,网络信息监管体系不够完善,信息的審核程序不完善导致了低俗、恶性信息的传播,为个体的信息体验带来了不安全因素,每天充斥人们感官的信息爆满同样会引起人们的不适与焦虑。
二、“互联网+”时代个体焦虑的成因分析
1.时代与社会结构因素
区域性风险在“互联网+”时代逐步演变成全球化的风险,全球化推进了社会的高风险化。现代性社会环境带来个体独特的体验方式,会侵蚀社会关系和破坏传统权威。个体化的过程发生在社会公共组织解体过程之中。现代性风险诸如网络诈骗、核武器泄露、环境污染、交通事故等进一步加剧了人们的风险感知与焦虑情绪。
2.新媒体的助推
计算机技术的急剧发展催生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通过互联网更加容易快速和广泛的传播,新兴传媒的主体更加广泛化,不确定性使得民众充满焦虑。人们在获得信息的同时有可能在散发谣言,加剧了焦虑与不安。媒体通过大量的风险、暴力等信息的报道,加剧民众的焦虑体验。
3.风险感知的不安全感增强
民众的知识有限性促使风险事件与感受被无限放大。民众的生产与生活都充满了意外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焦虑与恐惧并存、与风险相伴随,不安全感的增强会加剧民众的焦虑程度。
三、“互联网+”时代个体焦虑的调适路径
1.增强对社会风险的治理能力
以改革为切入口,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建构风险与危机的有效应对机制。改革当前的决策过程,做到信息的公开化,利益相关方尤其风险承担方应该参与决策,培养专家团队对风险进行分析报告,寻求有效的治理策略。通过变革治理理念、政府职能转变、信息化建设、信息安全防护和大数据驱动治理创新实现社会治理转型,从而减少风险的来源,增强民众的安全感。
2.培养并提升媒介素养
新闻媒体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向公众传递信息。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媒体的代言人角色逐步弱化,这就要求媒体应当有一个对自身的明确定位。需要在充分考虑受众的前提下,加强对信息的针对性和简洁性的筛选与处理,消除歧义、不良、低俗的信息,将精华信息进行传播,提高受众的安全感。广大受众也要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文明理性地处理信息,增强对信息的处理、分析、评价与批评的能力。
3.提升个体的风险意识和情绪调控能力
“互联网+”时代的各种社会竞争与风险感知不断充斥民众的日常生活,需要增强理性和判断力,不断提升对风险信息的鉴别与分辨能力;提升信息筛选评价能力,避免对互联网的过度依赖和信息处理不当而产生忧虑情绪体验;提升自我社交水平,降低孤独等消极情绪;理性地看待社会竞争与压力,缓解焦虑。
参考文献:
[1](德)贝 克.风险社会[M]. 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
[2]岳天明.社会困局与个体焦虑: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1.情绪与心理焦虑
身处信息快速流变的现代社会,民众时刻受到各种生存、竞争的外在压力。在网络化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思想一直被海量的信息充斥,导致人与人之间疏远与感情淡漠,进而使人们对现实的社交产生逃避行为,产生焦虑心理。
2.社交焦虑
网络技术控制下的社交如交网友、网恋等行为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个体信息的真实度低,现实生活中因网恋等而产生的见网友陷入传销组织和死亡案件频发。民众痴迷于线上交友互动而加剧了现实人际关系的疏离,产生互动焦虑。
3.信息焦虑
互联网具有即时性、跨时间和空间性、多媒体性和交互性等特点。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开放和自由,网络信息监管体系不够完善,信息的審核程序不完善导致了低俗、恶性信息的传播,为个体的信息体验带来了不安全因素,每天充斥人们感官的信息爆满同样会引起人们的不适与焦虑。
二、“互联网+”时代个体焦虑的成因分析
1.时代与社会结构因素
区域性风险在“互联网+”时代逐步演变成全球化的风险,全球化推进了社会的高风险化。现代性社会环境带来个体独特的体验方式,会侵蚀社会关系和破坏传统权威。个体化的过程发生在社会公共组织解体过程之中。现代性风险诸如网络诈骗、核武器泄露、环境污染、交通事故等进一步加剧了人们的风险感知与焦虑情绪。
2.新媒体的助推
计算机技术的急剧发展催生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通过互联网更加容易快速和广泛的传播,新兴传媒的主体更加广泛化,不确定性使得民众充满焦虑。人们在获得信息的同时有可能在散发谣言,加剧了焦虑与不安。媒体通过大量的风险、暴力等信息的报道,加剧民众的焦虑体验。
3.风险感知的不安全感增强
民众的知识有限性促使风险事件与感受被无限放大。民众的生产与生活都充满了意外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焦虑与恐惧并存、与风险相伴随,不安全感的增强会加剧民众的焦虑程度。
三、“互联网+”时代个体焦虑的调适路径
1.增强对社会风险的治理能力
以改革为切入口,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建构风险与危机的有效应对机制。改革当前的决策过程,做到信息的公开化,利益相关方尤其风险承担方应该参与决策,培养专家团队对风险进行分析报告,寻求有效的治理策略。通过变革治理理念、政府职能转变、信息化建设、信息安全防护和大数据驱动治理创新实现社会治理转型,从而减少风险的来源,增强民众的安全感。
2.培养并提升媒介素养
新闻媒体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向公众传递信息。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媒体的代言人角色逐步弱化,这就要求媒体应当有一个对自身的明确定位。需要在充分考虑受众的前提下,加强对信息的针对性和简洁性的筛选与处理,消除歧义、不良、低俗的信息,将精华信息进行传播,提高受众的安全感。广大受众也要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文明理性地处理信息,增强对信息的处理、分析、评价与批评的能力。
3.提升个体的风险意识和情绪调控能力
“互联网+”时代的各种社会竞争与风险感知不断充斥民众的日常生活,需要增强理性和判断力,不断提升对风险信息的鉴别与分辨能力;提升信息筛选评价能力,避免对互联网的过度依赖和信息处理不当而产生忧虑情绪体验;提升自我社交水平,降低孤独等消极情绪;理性地看待社会竞争与压力,缓解焦虑。
参考文献:
[1](德)贝 克.风险社会[M]. 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
[2]岳天明.社会困局与个体焦虑: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