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生态文明有两种概念:一是作为文明普遍方式的生态文明,二是作为时代文明本质的生态文明。我们要建设的是第二种。生态文明美学是以生态文明美为基本范畴的美学体系。生态文明美学不只是认为人是主体,同时认为物在一定条件下也是主体,称之为“同主体”即相当于主体。我们要建立生态文明的审美视角,因为只有在生态文明的审美视角下,才有生态文明美呈现。生态文明美学的本体为生态与文明相统一的景观,这种景观一部分是人创造的,
【基金项目】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生态文明美学研究”(编号:20FXA0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文明有两种概念:一是作为文明普遍方式的生态文明,二是作为时代文明本质的生态文明。我们要建设的是第二种。生态文明美学是以生态文明美为基本范畴的美学体系。生态文明美学不只是认为人是主体,同时认为物在一定条件下也是主体,称之为“同主体”即相当于主体。我们要建立生态文明的审美视角,因为只有在生态文明的审美视角下,才有生态文明美呈现。生态文明美学的本体为生态与文明相统一的景观,这种景观一部分是人创造的,另一部分是自然创造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荒野,它是生态之根。我们要建立“划界和谐”观,从而确定生态保护的红线。划界和谐的美学观是各美其美,实质是尊重生态。生态文明美学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主流美学,它生发于环境美学,但绝不止于环境美学,它渗透到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是时代文明的鲜艳旗帜。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RMP理论对鄂西北地区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进行健康旅游的发展研究;以鄂西北地区健康旅游产品为中心,对其进行资源分析和市场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品分析,重视在旅游产品的创新设计中考虑对资源的评价和合理利用,发现鄂西北地区现存的健康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发展模式。
流动性重塑了城市社会空间,也为休闲带来新的环境、知识和机会。旅游导向的退休流动构成“候鸟”休闲的基础,“候鸟”通过自主调节不同休闲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的比例,构筑最佳休闲生活方式,持续探寻美好生活。文章聚焦退休流动、深度休闲和心理幸福感3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以海南省三亚市为案例地,解析“候鸟”的日常生活实践,借鉴Veal提出的休闲体验视角框架分析深度休闲活动的特殊状态,剖析深度休闲形塑心理幸福感的机制。
背景:既往研究报道腓骨瓣支撑结合空心螺钉行胫距跟融合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确切效果,但所用腓骨瓣未带血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局部血运恢复。此次研究利用腓骨远端良好血运,对腓骨瓣支撑结合空心螺钉胫距跟融合进行改良,探讨改良术式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目的:探讨经腓骨门入路带血供腓骨瓣结合空心螺钉行胫距跟融合治疗终末期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肢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
运用CiteSpaceV5.8.R1(64-BITS)软件和文献计量方法对2007—2021年的160篇山地健康旅游为主题的相关文献绘制知识图谱,并分别从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研究趋势对文献进行述评。研究发现:(1)山地健康旅游相关研究文献数量逐年增加,处于发展阶段;(2)研究作者群和机构呈现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征,核心团体尚未形成,学术交流有待加强;(3)研究方法以定性方法为主,定量方法的使用应
文章通过对我国近三十年来城市景观照明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借助人类照明需求层次理论工具,分析了我国景观照明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了未来景观照明发展方向和重点,为促进中国景观照明事业的顺利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建设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目标和追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新中国成立后,从国家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的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制度保障和宝贵经验。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创造性地把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结合起来,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作为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养生旅游的研究和应用在近年得到广泛关注。文章基于CNKI数据库,对2007-2021年间国内相关文献样本进行系统量化分析。研究发现:国内研究趋势经历了萌芽、上升和发展,现发文数量逐渐趋于稳定;国内研究视角集中于养生旅游基础理论、供给、需求、市场研究等方面,并从关注相关旅游产品开发、加强养生资源研究和注重养生文化研究等方面提出建议。目前理论研究成果在厘清养生旅游基础理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普遍会出现留守儿童的问题,并且愈发严重。留守儿童在失去父母的关爱的情况下,在他们身边最重要的教育就是情感教育问题,直接影响了孩子们是否能够得到身心上健康的成长。因此对于教师来说,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十分重要,小学阶段尤为重要,其中特别是小学语文教育。因为小学语文的教学是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基本人生价值观念,而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更多的知识
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从语言学的角度阐释了翻译过程中从源语到目的语所出现的形式偏离现象。在该理论指导下,本文以谭光磊和屈畅翻译的《冰与火之歌》中译本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译文的翻译策略,验证了转换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有效性,同时也展示了该理论在指导文学翻译中的局限性。